第47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39年,任北方局統戰部部長的父親到延安開會,特地把燕林從白家坪接到延安,整整度過了一個星期。和親生父親一起吃、住、散步,有生以來第一次照相……這是多麽不平凡的一周啊!由於長期和父親不在一起,這短短的7天時間,在燕林的一生中留下了永遠不能磨滅的記憶!但也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一個長期不在父親身邊的孩子,突然與父親團聚,那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隔閡。相聚是愉快的,但父子之情無法盡情表露,甚至在那位既關心疼愛兒子,又不能親自教育、撫養兒子的父親麵前,在一周不算短的時間裏,燕林連一句“爸爸”都沒有叫出聲來。臨別時刻,爸爸愛撫地摸著燕林的腦袋,輕輕地拍著燕林的背,兩眼滿懷期望地看著燕林。燕林知道爸爸非常疼愛他,也深切地體會到爸爸多麽希望他叫一聲“爸爸”!他也想叫,幾次張嘴,但始終沒有叫出聲來。爸爸終於握住他的兩隻小手,深情地說:“孩子,我早就把你交給黨和人民了。要永遠記住,你是黨和人民的兒子!”
1942年“五一”大掃蕩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兼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長的父親在戰鬥中不幸被俘,7月7日在太原敵人的監獄裏英勇犧牲。聽到這個消息後,彭德懷搓著雙手惋惜地說:“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們應該早建議他來延安,應該把這樣的好幹部,黨的寶貴財富儲存起來去迎接勝利!”
父親去世後,張燕林這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除了學習之外,就知道淘氣爬山、玩水,不走本來就隻有二尺寬的路,偏要蹦蹦跳跳踢石子、攀石崖,一雙新鞋,穿不到半個月就露出了腳指頭。楊玉珍媽媽(楊獻珍的夫人,張燕林的養母)為了照顧他,放棄了療養院的舒適生活,主動到“保小”當保姆。她起早睡晚,找時間用破布納鞋底,給他做鞋穿。
1944年,張燕林從“保小”畢業上了“延中”,經常和鮑克明、曾憲林等人在一起。他們常結伴到十多裏外去看戲、看電影,豐富課餘生活。薄一波、劉瀾濤、楊獻珍等伯伯先後來到延安後,每到節假日,燕林就成了他們家的常客,經常去改善生活。有一次,薄一波買了一隻雞,特地派人去學校把燕林接回來。在那個時候,殺一隻雞可是一件難忘的事,尤其是對燕林這個孤兒,在心靈深處留下了多少革命清義呀!黨的“七大”演出《三打祝家莊》,劉瀾濤帶燕林去看戲。他們從後台進人禮堂,劉瀾濤到前麵首長席就坐,燕林就走到後麵的座位上。開演了,中間還有空位置,燕林為了搶前麵的位置,不慎被活動長條椅夾破了手。劉瀾濤知道後,心疼地搖了搖頭。第二天晚上他帶燕林去看戲時,就一聲不響地拉著燕林坐到了前麵的首長席上,距毛主席、周副主席的位置很近。劉瀾濤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從不允許他們這樣。但對燕林這些孤兒,卻十分照顧。隨著年齡的增長,燕林逐漸理解了這些伯伯們為什麽對他特殊照顧,也慢慢自覺起來。抗日戰爭勝利後,燕林隨養父楊獻珍到了張家口,留到劉瀾濤伯伯處。內戰開始後,很多同學跟隨父母轉移,燕林不願增加伯伯們的負擔,堅持要求回學校去。雖然當時隻有14歲,但燕林已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從張家口走到平山縣,郝人初校長帶著這支青海部隊(學校的代號),後麵敵人追,頭頂飛機炸,攀高山,過大河,背著被包,一路上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但他們都克服了。
1947年,燕林從邊區聯中畢業,養父楊獻珍當時任黨校校長,派人拉一匹馬來接燕林。要是跟來人去黨校,找一個好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但燕林覺得不能那樣做。燕林謝絕了養父的好意,決心接受學校的統一分配。8月1日,燕林根據學校的統一分配,背上自己的行李,拿著組織上開的介紹信,去一個新的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單位報到。那個單位就是總參三部的前身,到冀中後,改名為晉察冀二局。燕林從事的是機要工作,一幹就是3年。後來這個單位劃歸四野建製,到了武漢,燕林被定為正排級,人了黨。搞機要工作,當時不但不能隨便外出,平時連封信也不許寫。燕林和親人們都失去了聯繫。直到第3年的春節,才允許給家人寫信。燕林給養父寫了封信,可把楊獻珍高興壞了,他逢人便說:“我們的燕林丟了3年,現在又找到了!”
全國解放後,張燕林感到文化的重要,想重新人學深造,就把這個想法寫信告訴了劉瀾濤和趙爾陸,得到了他們的支持。1950年從部隊轉業,燕林已經18歲了,又被安排到師大附中二部,作為初中三年級插班生,在這裏遇上了烏克力、彭其超等人。他們幾個都是班上年齡比較大的同學。燕林初三才開始學俄語,比同班生晚了兩年半,在半年之內,要追上兩年半的功課,困難是很大的。為此,他平時對時間抓得很緊,星期日也很少休息外出,弄得幾位伯伯們都不安了。養父親自打電話來詢問,楊玉珍媽媽幾次催他回家。劉瀾濤聽說他沒有長袖襯衣,就把自己剛洗過一水的惟一的一件綢子襯衣送給燕林。燕林從‘上高中到俄專這段時間,凡是遇到重大集會和節日,才捨得穿這件襯衣。劉素卜菲阿姨(劉瀾濤夫人)把燕林當做家裏不可分割的成員之一。每當燕林去她家時,她總是說:“回來啦?”燕林學習忙不回去時,她總要打電話來問:“怎麽睡啦?為什麽不回家呀?”燕林是個孤兒,從小就沒有家,可實際上,燕林何止一勝個家啊!
1942年“五一”大掃蕩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兼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長的父親在戰鬥中不幸被俘,7月7日在太原敵人的監獄裏英勇犧牲。聽到這個消息後,彭德懷搓著雙手惋惜地說:“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們應該早建議他來延安,應該把這樣的好幹部,黨的寶貴財富儲存起來去迎接勝利!”
父親去世後,張燕林這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除了學習之外,就知道淘氣爬山、玩水,不走本來就隻有二尺寬的路,偏要蹦蹦跳跳踢石子、攀石崖,一雙新鞋,穿不到半個月就露出了腳指頭。楊玉珍媽媽(楊獻珍的夫人,張燕林的養母)為了照顧他,放棄了療養院的舒適生活,主動到“保小”當保姆。她起早睡晚,找時間用破布納鞋底,給他做鞋穿。
1944年,張燕林從“保小”畢業上了“延中”,經常和鮑克明、曾憲林等人在一起。他們常結伴到十多裏外去看戲、看電影,豐富課餘生活。薄一波、劉瀾濤、楊獻珍等伯伯先後來到延安後,每到節假日,燕林就成了他們家的常客,經常去改善生活。有一次,薄一波買了一隻雞,特地派人去學校把燕林接回來。在那個時候,殺一隻雞可是一件難忘的事,尤其是對燕林這個孤兒,在心靈深處留下了多少革命清義呀!黨的“七大”演出《三打祝家莊》,劉瀾濤帶燕林去看戲。他們從後台進人禮堂,劉瀾濤到前麵首長席就坐,燕林就走到後麵的座位上。開演了,中間還有空位置,燕林為了搶前麵的位置,不慎被活動長條椅夾破了手。劉瀾濤知道後,心疼地搖了搖頭。第二天晚上他帶燕林去看戲時,就一聲不響地拉著燕林坐到了前麵的首長席上,距毛主席、周副主席的位置很近。劉瀾濤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從不允許他們這樣。但對燕林這些孤兒,卻十分照顧。隨著年齡的增長,燕林逐漸理解了這些伯伯們為什麽對他特殊照顧,也慢慢自覺起來。抗日戰爭勝利後,燕林隨養父楊獻珍到了張家口,留到劉瀾濤伯伯處。內戰開始後,很多同學跟隨父母轉移,燕林不願增加伯伯們的負擔,堅持要求回學校去。雖然當時隻有14歲,但燕林已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從張家口走到平山縣,郝人初校長帶著這支青海部隊(學校的代號),後麵敵人追,頭頂飛機炸,攀高山,過大河,背著被包,一路上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但他們都克服了。
1947年,燕林從邊區聯中畢業,養父楊獻珍當時任黨校校長,派人拉一匹馬來接燕林。要是跟來人去黨校,找一個好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但燕林覺得不能那樣做。燕林謝絕了養父的好意,決心接受學校的統一分配。8月1日,燕林根據學校的統一分配,背上自己的行李,拿著組織上開的介紹信,去一個新的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單位報到。那個單位就是總參三部的前身,到冀中後,改名為晉察冀二局。燕林從事的是機要工作,一幹就是3年。後來這個單位劃歸四野建製,到了武漢,燕林被定為正排級,人了黨。搞機要工作,當時不但不能隨便外出,平時連封信也不許寫。燕林和親人們都失去了聯繫。直到第3年的春節,才允許給家人寫信。燕林給養父寫了封信,可把楊獻珍高興壞了,他逢人便說:“我們的燕林丟了3年,現在又找到了!”
全國解放後,張燕林感到文化的重要,想重新人學深造,就把這個想法寫信告訴了劉瀾濤和趙爾陸,得到了他們的支持。1950年從部隊轉業,燕林已經18歲了,又被安排到師大附中二部,作為初中三年級插班生,在這裏遇上了烏克力、彭其超等人。他們幾個都是班上年齡比較大的同學。燕林初三才開始學俄語,比同班生晚了兩年半,在半年之內,要追上兩年半的功課,困難是很大的。為此,他平時對時間抓得很緊,星期日也很少休息外出,弄得幾位伯伯們都不安了。養父親自打電話來詢問,楊玉珍媽媽幾次催他回家。劉瀾濤聽說他沒有長袖襯衣,就把自己剛洗過一水的惟一的一件綢子襯衣送給燕林。燕林從‘上高中到俄專這段時間,凡是遇到重大集會和節日,才捨得穿這件襯衣。劉素卜菲阿姨(劉瀾濤夫人)把燕林當做家裏不可分割的成員之一。每當燕林去她家時,她總是說:“回來啦?”燕林學習忙不回去時,她總要打電話來問:“怎麽睡啦?為什麽不回家呀?”燕林是個孤兒,從小就沒有家,可實際上,燕林何止一勝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