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有,我回去送你。”周總理的話非常爽快。
然而,劉燕平回到北京,卻沒敢去找周總理討那張哈儂的唱片,她覺得周總理的“官”太大了,自己不便去打擾。但時至今日,提起此事,劉燕平在激動中還夾雜著懊悔。
而周總理在日理萬機之中,卻沒有忘記關心一位普通演員的成長。1956年,在“向科學進軍”的號角聲中,劉燕平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聲樂係,她興高采烈地準備去接受正規的業務培訓。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件事居然驚動了周總理。總理委託當時的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向劉燕平轉達了他的意見:“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各條路上都要有人扛旗……”
劉燕平細細品味周總理的指示,毅然放棄了寶貴的深造機會,重新回到她所熟悉的黃土高原。她刻苦鑽研,提高著業務技術。她和普通百姓一起生活,一起談笑,一起勞動,一起歡歌,漸漸地,劉燕平更加懂得了這些勞動者的娛樂需求,熟悉群眾生活。她學會了他們的歌,又提煉了他們的歌……至今,劉燕平還珍藏著幾封農村婦女觀眾寫來的信,她們告訴她的不僅僅是藝術觀感,更多的是“棉花豐收”、“拖拉機進村”之類的生活。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壓在了劉燕平的心頭。她明白,她的藝術離不開人民,而人民,也需要她的藝術。正是基於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幾十年來,劉燕平的演出從不計較場所的大小、觀眾的多少和條件的好壞,工廠、農村、連隊、學校、邊防前線炊事員的州前,哪裏的人民需要,哪裏就有劉燕平的歌聲。年已花甲的劉燕平牢記的是,我的藝術來源於人民,也要將她還給人民。“頭髮白了也要唱,眼睛花了也要唱。”這是周總理的最後囑託呀。每每提到與周總理的最後一次相見,劉燕平助會激動不已。
那是1973年的秋季,劉燕平到北京出差,竟意外接到周總理身邊工作人刃打來的電話:“等著,別走,總理要見你。”9月6日夜間23時,周總理在繁讓的外事活動期間接見了劉燕平。
“你還唱不唱?”周總理首先關切地問。
“我已經8 年沒唱了。”劉燕平傷感地回答。。“哦,從1年起就不唱了。”周總理明白了,他仿佛知道了8年中一切。
“你還可以唱嘛!”周總理熱情地鼓勵劉燕平。
“我頭髮白了,眼睛也花了。”劉燕平的回答聲低下來。
“頭髮白了也要唱,眼睛花了也要唱。”周總理望著這個10歲就奔向延如今剛過不惑之年就早生華髮的優秀歌手,語重心長地鼓勵她。
“哎,讓我唱,我就唱!”劉燕平的回答是對藝術的眷戀,又是對周總保證。
總理問起劉燕平家人近況,說到20年前去東北的慰問演出,還和她談陝北民歌的加工與再創作:“要好好搞幾首革命民歌出來。”最後,周總理叮囑說:“你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嗬,堅持走自己的路!”
總理的這番囑託,帶著極為深沉的情感,傾注了他對祖國民族藝術發展的一腔熱血。
“好啦!總算是在這裏見到你啦!”
就這樣,他意味深長地同燕平握手……
“總理,延安出來的同誌要我向您問好,請您多多保重!”燕平用顫音表達了許許多多人的心願……
“謝謝大家,也請你替我問大家好。”
總理在那莊重的語氣中,滿含著無盡的深情。他緩緩地、緩緩地離去,室內又恢復了夢一般的寂靜。此時的燕平,似有一種從夢幻中回到現實的感覺,她驀地意識到,總理已是75歲的高齡,可方才,長時間的交談,竟然沒想到請他坐下。她懊悔,這懊悔如同千斤巨石壓在心上,久久不能消失。
劉燕平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周總理已經是絕症纏身,這竟是她和周總理的最後一次相見……
1976年元月,周恩來總理逝世的噩耗傳來,劉燕平失聲痛哭。後來,有人給她帶來口信,總理在病榻上還惦念劉燕平和中國民歌藝術的發展,總理念叨著:“劉燕平那件事不知辦得怎樣了?看來我是幫不上她的忙了……”
在淚水與悲痛中,劉燕平心中向總理髮誓:敬愛的周總理,請您放心吧,我一定按照您的囑託,走自己的路,讓中華民族的大眾藝術在這塊富燒遼闊的土地上牢牢紮根。
隻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能闖出將個人交織於民眾生活的新天地。
整整50年,劉燕平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藝術實踐都交付在民歌和新歌劇表演事業的追求上。
實標地講,稱了嗓子外,勸燕平生理上適合唱歌的條件並不充分,6歲時患淋巴結核,23歲方見痊癒,整整17年,她就是用紗布圍著脖子不停地唱出自己的心聲。
淋巴結核帶給她的痛苦尚未離去,劉燕平又染上了肺結核。10年病痛、10年磨礪,10年甘苦,10年搏擊,她幾乎帶著幾分殘忍,用生命做賭注,完成了青年時代的藝術探索過程。
“別人若用五分力,我就得用十二分。”這是劉燕平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在藝術探索中所付出的記錄。肺結核是個富貴病,要營養、要休息……劉燕平沒有這樣的條件,也沒有這樣的時間。10年間,她隻有3個月接受醫生勸告臥床休息,而更多的日子,她的“休養”都是在排演場和舞台上度過的。
然而,劉燕平回到北京,卻沒敢去找周總理討那張哈儂的唱片,她覺得周總理的“官”太大了,自己不便去打擾。但時至今日,提起此事,劉燕平在激動中還夾雜著懊悔。
而周總理在日理萬機之中,卻沒有忘記關心一位普通演員的成長。1956年,在“向科學進軍”的號角聲中,劉燕平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聲樂係,她興高采烈地準備去接受正規的業務培訓。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件事居然驚動了周總理。總理委託當時的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向劉燕平轉達了他的意見:“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各條路上都要有人扛旗……”
劉燕平細細品味周總理的指示,毅然放棄了寶貴的深造機會,重新回到她所熟悉的黃土高原。她刻苦鑽研,提高著業務技術。她和普通百姓一起生活,一起談笑,一起勞動,一起歡歌,漸漸地,劉燕平更加懂得了這些勞動者的娛樂需求,熟悉群眾生活。她學會了他們的歌,又提煉了他們的歌……至今,劉燕平還珍藏著幾封農村婦女觀眾寫來的信,她們告訴她的不僅僅是藝術觀感,更多的是“棉花豐收”、“拖拉機進村”之類的生活。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壓在了劉燕平的心頭。她明白,她的藝術離不開人民,而人民,也需要她的藝術。正是基於這種強烈的使命感,幾十年來,劉燕平的演出從不計較場所的大小、觀眾的多少和條件的好壞,工廠、農村、連隊、學校、邊防前線炊事員的州前,哪裏的人民需要,哪裏就有劉燕平的歌聲。年已花甲的劉燕平牢記的是,我的藝術來源於人民,也要將她還給人民。“頭髮白了也要唱,眼睛花了也要唱。”這是周總理的最後囑託呀。每每提到與周總理的最後一次相見,劉燕平助會激動不已。
那是1973年的秋季,劉燕平到北京出差,竟意外接到周總理身邊工作人刃打來的電話:“等著,別走,總理要見你。”9月6日夜間23時,周總理在繁讓的外事活動期間接見了劉燕平。
“你還唱不唱?”周總理首先關切地問。
“我已經8 年沒唱了。”劉燕平傷感地回答。。“哦,從1年起就不唱了。”周總理明白了,他仿佛知道了8年中一切。
“你還可以唱嘛!”周總理熱情地鼓勵劉燕平。
“我頭髮白了,眼睛也花了。”劉燕平的回答聲低下來。
“頭髮白了也要唱,眼睛花了也要唱。”周總理望著這個10歲就奔向延如今剛過不惑之年就早生華髮的優秀歌手,語重心長地鼓勵她。
“哎,讓我唱,我就唱!”劉燕平的回答是對藝術的眷戀,又是對周總保證。
總理問起劉燕平家人近況,說到20年前去東北的慰問演出,還和她談陝北民歌的加工與再創作:“要好好搞幾首革命民歌出來。”最後,周總理叮囑說:“你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嗬,堅持走自己的路!”
總理的這番囑託,帶著極為深沉的情感,傾注了他對祖國民族藝術發展的一腔熱血。
“好啦!總算是在這裏見到你啦!”
就這樣,他意味深長地同燕平握手……
“總理,延安出來的同誌要我向您問好,請您多多保重!”燕平用顫音表達了許許多多人的心願……
“謝謝大家,也請你替我問大家好。”
總理在那莊重的語氣中,滿含著無盡的深情。他緩緩地、緩緩地離去,室內又恢復了夢一般的寂靜。此時的燕平,似有一種從夢幻中回到現實的感覺,她驀地意識到,總理已是75歲的高齡,可方才,長時間的交談,竟然沒想到請他坐下。她懊悔,這懊悔如同千斤巨石壓在心上,久久不能消失。
劉燕平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周總理已經是絕症纏身,這竟是她和周總理的最後一次相見……
1976年元月,周恩來總理逝世的噩耗傳來,劉燕平失聲痛哭。後來,有人給她帶來口信,總理在病榻上還惦念劉燕平和中國民歌藝術的發展,總理念叨著:“劉燕平那件事不知辦得怎樣了?看來我是幫不上她的忙了……”
在淚水與悲痛中,劉燕平心中向總理髮誓:敬愛的周總理,請您放心吧,我一定按照您的囑託,走自己的路,讓中華民族的大眾藝術在這塊富燒遼闊的土地上牢牢紮根。
隻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能闖出將個人交織於民眾生活的新天地。
整整50年,劉燕平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藝術實踐都交付在民歌和新歌劇表演事業的追求上。
實標地講,稱了嗓子外,勸燕平生理上適合唱歌的條件並不充分,6歲時患淋巴結核,23歲方見痊癒,整整17年,她就是用紗布圍著脖子不停地唱出自己的心聲。
淋巴結核帶給她的痛苦尚未離去,劉燕平又染上了肺結核。10年病痛、10年磨礪,10年甘苦,10年搏擊,她幾乎帶著幾分殘忍,用生命做賭注,完成了青年時代的藝術探索過程。
“別人若用五分力,我就得用十二分。”這是劉燕平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在藝術探索中所付出的記錄。肺結核是個富貴病,要營養、要休息……劉燕平沒有這樣的條件,也沒有這樣的時間。10年間,她隻有3個月接受醫生勸告臥床休息,而更多的日子,她的“休養”都是在排演場和舞台上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