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保小”校醫羅冬祥、王海仁夫婦,為了救護“保小”80多個患傳染病的孩子,日夜守護在學生宿舍裏,餵藥、打針,精心護理,無暇去照顧自己生病的孩子鬥娃。20多天過去了,80多個學生全部治癒了,而他們的鬥娃因缺乏照顧和及時治療而夭折了。
安利同學至今仍保留著一封信,是康克清媽媽在百忙中給他生母的回信。
溫字楓同誌:
你的男孩安利,四六年延安撤退時,已由第一保育院轉到第二保育院。四七年三月安全到了太行襄垣縣。安利體力、智力發育都較正常。四八年三月已送育才小學(即延安幹部子弟小學)。現住河北行唐高壘村,不久要搬來北平。這個確實消息是我從第二保育院打聽來的。從此,你可放心了。
東北如有同誌打聽原來送到第二保育院的孩子,請轉告他們,到今天都全部安全健壯,大的都已送到育才小學。此致
敬禮飛
康克清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四日
康媽媽的信,濃縮了當年這些孩子們的曲折經歷和在人民關懷下的成長過程,凝聚著人世間最博大、最深厚的摯愛深情。
九、精忠報國
在戰爭年代裏,人民― 中國普通的老百姓,捨生忘死,搶救、保護革命者後代的動人事跡,當代的青少年們是難以理解的。但那種真摯博大無私的愛,在他們養育的這一代人的血管裏湧流著。淚和血,情與愛鑄造了這一代人的心靈,使他們從懂事起就感受到了自己對國家、民族的責任。這些經過苦難磨鍊的孩子,自稱是公家人”, “黨的孩子”, “人民的兒女”。當時稍大一點的孩子,都爭著到鬥爭實際中去接受鍛鍊和考驗。“戰爭需要我時,我將挺身而出”,是這一代人當時還是孩子時的誓言,也是他們的實際行動。
1941年4月4日,就在“四四”兒童節這一天,小學還沒有畢業的田敬文、張文忠、李茂春、毛瑞芬、祝新民、劉理智、強中樓、楊香梅、郭會等15名同學,服從組織需要,走上抗日鬥爭的崗位。
1939年1月,14歲的“保小”學生謝紹明,由於戰爭需要加人了中國共產黨,後又被選為學生會主席。這一年,他被評選為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大會。1940年又被評為陝甘寧邊區模範青年,出席了陝甘寧邊區模範青年大會,榮獲模範青年獎章。1944年又被評選為陝甘寧邊區模範學生,出席了陝甘寧邊區第一次文教大會,再次受到表彰。1944年元旦,他挺身而出,向西北局書記高崗、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報告了學校“搶救失足者”運動的情況。他傷心地匯報了兩個多小時,又連夜寫了書麵材料,使西北局及時製止並糾正了學校的過火行動。
1939年,14歲的彭士祿,聽說廣東東江縱隊打仗勇敢,他就和堂弟悄悄離開香港,到東江縱隊當了一名戰士。1940年周副主席派副官龍飛虎,將他接到重慶又轉送延安“延中”學習。他在小組會上發言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鬥爭,有的流血犧牲了,才換來這個學校,要不好好學習,怎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對得起養育我們的老百姓?”這位小組長的話,說到了同學們的心裏。黃魯流著淚說:“今後我一定努力學習,請大家看我的實際行動”。林漢南同學也當眾表態說:“我決心改正上課不注意聽講的毛病”。全小組提出了“互幫互學,有問必答”的學習方法。課下一起研究,解答疑難,較好地解決了同學們程度不齊的問題。彭士祿擔任組長的第四組,被評為全校的學習、勞動和團結模範,成為全校的模範集體。他本人在學習中刻苦努力,在開荒種地中不怕吃苦,打草鞋、做布鞋、織毛衣、繡花,樣樣在行。還心靈手巧地自製了胡琴、三弦和小提琴,被選為全校的模範生。他和他的第四小組的事跡,在延安《解放日報》上刊登後,成為延安各學校學習的榜樣。
1942年,由於戰爭需要,從學校調一批人到中央醫院當護士,彭士祿搶先報名,自告奮勇到最苦最累的崗位上工作和學習。在此期間,內科、外科、婦產科、傳染科的護士他都幹過,給傷病員端屎、倒尿,洗衣、餵飯……很快獲得了模範護士的光榮稱號。
日本投降後,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許多大同學被調到解放區去開闢工作。解放戰爭開始後,根據戰爭的需要,延中有5個班的同學,連同教職員工約300餘人,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四野戰醫院。校長為院長,班主任當所長,同學們分別當指導員、管理員、通訊員,大部分女同學和部分男同學做護士工作。
1948年,解放戰爭即將結束,為了建設新中國,黨中央派謝紹明、李鵬、葉正大、羅西北、鄒家華、劉虎生、林漢雄、肖永定、賀毅、崔軍、任湘等21人到蘇聯留學。建國後,黨又送多批已經參加工作的延安兒女到國內外各種學校去深造。
1950年抗美援朝時期,師大附中二、三部請歷史老師劉占武講美帝侵華史。師生上街宣傳,全校同學爭先恐後踴躍報名參軍。二部同學報名人數最多,169名同學被批準入伍。
許多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校友,他們沒有高等學歷,也沒有名牌學校的文憑,但他們有民族自尊心和獻身精神。林漢南、李虎、彭明遠、聶春誌、賀連生等,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毛岸英、方海雄、康譽馳、王濤英、馬探雄、李少白等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獻身,任平、梁漢蓮、李奈、趙士南等,在敵占區作機要工作或打人敵人內部,為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
安利同學至今仍保留著一封信,是康克清媽媽在百忙中給他生母的回信。
溫字楓同誌:
你的男孩安利,四六年延安撤退時,已由第一保育院轉到第二保育院。四七年三月安全到了太行襄垣縣。安利體力、智力發育都較正常。四八年三月已送育才小學(即延安幹部子弟小學)。現住河北行唐高壘村,不久要搬來北平。這個確實消息是我從第二保育院打聽來的。從此,你可放心了。
東北如有同誌打聽原來送到第二保育院的孩子,請轉告他們,到今天都全部安全健壯,大的都已送到育才小學。此致
敬禮飛
康克清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四日
康媽媽的信,濃縮了當年這些孩子們的曲折經歷和在人民關懷下的成長過程,凝聚著人世間最博大、最深厚的摯愛深情。
九、精忠報國
在戰爭年代裏,人民― 中國普通的老百姓,捨生忘死,搶救、保護革命者後代的動人事跡,當代的青少年們是難以理解的。但那種真摯博大無私的愛,在他們養育的這一代人的血管裏湧流著。淚和血,情與愛鑄造了這一代人的心靈,使他們從懂事起就感受到了自己對國家、民族的責任。這些經過苦難磨鍊的孩子,自稱是公家人”, “黨的孩子”, “人民的兒女”。當時稍大一點的孩子,都爭著到鬥爭實際中去接受鍛鍊和考驗。“戰爭需要我時,我將挺身而出”,是這一代人當時還是孩子時的誓言,也是他們的實際行動。
1941年4月4日,就在“四四”兒童節這一天,小學還沒有畢業的田敬文、張文忠、李茂春、毛瑞芬、祝新民、劉理智、強中樓、楊香梅、郭會等15名同學,服從組織需要,走上抗日鬥爭的崗位。
1939年1月,14歲的“保小”學生謝紹明,由於戰爭需要加人了中國共產黨,後又被選為學生會主席。這一年,他被評選為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勞動模範大會。1940年又被評為陝甘寧邊區模範青年,出席了陝甘寧邊區模範青年大會,榮獲模範青年獎章。1944年又被評選為陝甘寧邊區模範學生,出席了陝甘寧邊區第一次文教大會,再次受到表彰。1944年元旦,他挺身而出,向西北局書記高崗、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報告了學校“搶救失足者”運動的情況。他傷心地匯報了兩個多小時,又連夜寫了書麵材料,使西北局及時製止並糾正了學校的過火行動。
1939年,14歲的彭士祿,聽說廣東東江縱隊打仗勇敢,他就和堂弟悄悄離開香港,到東江縱隊當了一名戰士。1940年周副主席派副官龍飛虎,將他接到重慶又轉送延安“延中”學習。他在小組會上發言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鬥爭,有的流血犧牲了,才換來這個學校,要不好好學習,怎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對得起養育我們的老百姓?”這位小組長的話,說到了同學們的心裏。黃魯流著淚說:“今後我一定努力學習,請大家看我的實際行動”。林漢南同學也當眾表態說:“我決心改正上課不注意聽講的毛病”。全小組提出了“互幫互學,有問必答”的學習方法。課下一起研究,解答疑難,較好地解決了同學們程度不齊的問題。彭士祿擔任組長的第四組,被評為全校的學習、勞動和團結模範,成為全校的模範集體。他本人在學習中刻苦努力,在開荒種地中不怕吃苦,打草鞋、做布鞋、織毛衣、繡花,樣樣在行。還心靈手巧地自製了胡琴、三弦和小提琴,被選為全校的模範生。他和他的第四小組的事跡,在延安《解放日報》上刊登後,成為延安各學校學習的榜樣。
1942年,由於戰爭需要,從學校調一批人到中央醫院當護士,彭士祿搶先報名,自告奮勇到最苦最累的崗位上工作和學習。在此期間,內科、外科、婦產科、傳染科的護士他都幹過,給傷病員端屎、倒尿,洗衣、餵飯……很快獲得了模範護士的光榮稱號。
日本投降後,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許多大同學被調到解放區去開闢工作。解放戰爭開始後,根據戰爭的需要,延中有5個班的同學,連同教職員工約300餘人,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四野戰醫院。校長為院長,班主任當所長,同學們分別當指導員、管理員、通訊員,大部分女同學和部分男同學做護士工作。
1948年,解放戰爭即將結束,為了建設新中國,黨中央派謝紹明、李鵬、葉正大、羅西北、鄒家華、劉虎生、林漢雄、肖永定、賀毅、崔軍、任湘等21人到蘇聯留學。建國後,黨又送多批已經參加工作的延安兒女到國內外各種學校去深造。
1950年抗美援朝時期,師大附中二、三部請歷史老師劉占武講美帝侵華史。師生上街宣傳,全校同學爭先恐後踴躍報名參軍。二部同學報名人數最多,169名同學被批準入伍。
許多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校友,他們沒有高等學歷,也沒有名牌學校的文憑,但他們有民族自尊心和獻身精神。林漢南、李虎、彭明遠、聶春誌、賀連生等,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毛岸英、方海雄、康譽馳、王濤英、馬探雄、李少白等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獻身,任平、梁漢蓮、李奈、趙士南等,在敵占區作機要工作或打人敵人內部,為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