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教師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是切實有力的啟發。如春季植樹的時候,選學有關種樹的科學知識和文藝作品,或表演種樹的秧歌。種樹這個實踐活動,本身就啟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和欣賞表演興趣。再從實際行動中的體驗加以印證。無論是求知、欣賞、表演,都會加深理解。到了春節,整個延安的社會環境,會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起來鬧秧歌。在秧歌活動中,孩子們讀劇本、學歌曲、學樂器、學化妝……都很自覺、積極、主動,有目的的幹起來。教員因勢利導,就能收到教學上的效果。
通過各種做的活動,使學生寫作文、繪畫有了生動的體裁和深刻的感受。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進行評點。啟發學生學會觀察社會,分析事物,一事一記,把一天中感受最深的寫出來。鼓勵學生自由結社,把好的作文選出來出壁報或黑板報。組織評選優秀作文和日記。同時,組織同學們出月刊。在延安時先後出過《新少年》、《小戰士》,到北京後出過《紅領巾》。出壁報、黑板報等刊物的活動,鍛鍊寫作、編輯、習字、繪畫等能力。
當時學校雖特別強調學做結合,但要掌握適度,不能使孩子們負擔過重。
六、自治自理
兒童年齡小、幼稚,在思想和行動上難免發生缺點和錯誤。對兒童的缺點和錯誤,必須給予糾正,以免發展下去影響他們的前途。糾正兒童的缺點錯誤,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其產生的原因,發揮他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進行自我糾正。兒童本身是有力量的,而且這種力量是在不斷的增長。教師的責任在於正確引導,使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對於教學方向的掌握,是不能放鬆的。當兒童在沒有違背總的原則主動開展各種活動的時候,要給兒童以充分自由,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工作,完成學習任務。
對於預訂的計劃,也可以讓他們有創造性地參與。教師不能過分主觀,用自己做事的標準去衡量兒童的活動,像家長似的橫加幹涉,責罵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這樣兒童便會失去信心,一舉一動都不自主,處處要看教師的臉色行事。
教師在養教活動中,盡可能減少自己的指揮活動,輕鬆、愉快地掌握著養教活動的方向盤,提供材料,糾正偏差,鼓舞孩子們的熱情和千勁,協助克服各種困難。孩子們做錯了,就耐心指出錯在哪兒,怎樣補救,讓他們自己去改正。如果做好、做對了,就及時予以稱讚、表揚和鼓勵。
當年的教師們,十分重視培養孩子們的民主精神。從保育院大班開始,就實行一周會製度,讓孩子們有意見就提,有話就說,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己進行認真自我批評,對人給予誠懇幫助,養成敢說、敢想、敢幹、敢於解剖自己的勇氣和習慣。
1939年,陝甘寧邊區小學規程規定:“小學教學應力求適合兒童身心發展,注意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之聯繫,以發展其主動性,創造性與獨立性。”
邊區小學管理的最高原則,是民主集中製及自覺紀律。指導學生管理自己的組織,開展多種集體活動,以訓練兒童的集體意識與組織能力,絕對禁止體罰。學校普遍成立了兒童團、少先隊和學生會,通過這些組織,鍛鍊孩子們的管理才能,增強民主意識,開展群眾教育,運用“小先生”的辦法,實行大同學管理小同學,領導群眾識字。
1941年,“保小”教育方針第六條指出:“指導兒童自動學習,發動兒童的獨立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成為抗日建國的兒童幹部。”
學校對高年級的學生提倡自治,讓學生組織起來實行民主管理。大家立法,自覺遵守自己製定的各項製度,服從紀律。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依靠學生幹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實踐中培養兒童的自治能力,並在自治中發現天才。要學生自己推選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麵最好、最敬佩的同學,來做自己的領導人。學校很注重對學生千部的培訓,放手讓他們在實際管理中鍛鍊成長,賦予他們一定權力,樹立他們的威信,並對他們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讓他們明白作為學生幹部的惟一“特權”,就是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除此而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在學生中開展自治自理活動,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思想、能力、習慣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學校小社會的風氣,對每個孩子的靈魂鑄造、知識啟蒙、德智體美等方麵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從延安“保小”到北京“育才”一直開展的大帶小活動,對小同學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製、自我教育,起了很好的作用。小同學在大同學的幫助影響下,自我意識日益覺醒,社會經驗逐漸豐富,對社會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少年的成人感和獨立意向,使他們力求擺脫成人的影響,力求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獨特的自我。不滿甚至反抗父母和教師的說教,在不少情況下,他們更願意聽大哥哥、大姐姐的話。這個時期的孩子個性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富於幻想,有宏大的誌願,想成為英雄和名人,希望能做出一鳴驚人甚至驚天動地的事來。由於知識上的局限,也導致理想上的模糊和不斷變化。一個英雄人物的出現和一次重大事件,都會改變他們的誌向。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更快長大成人,充滿浪漫幻想,憧憬著未來,在心目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通過各種做的活動,使學生寫作文、繪畫有了生動的體裁和深刻的感受。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進行評點。啟發學生學會觀察社會,分析事物,一事一記,把一天中感受最深的寫出來。鼓勵學生自由結社,把好的作文選出來出壁報或黑板報。組織評選優秀作文和日記。同時,組織同學們出月刊。在延安時先後出過《新少年》、《小戰士》,到北京後出過《紅領巾》。出壁報、黑板報等刊物的活動,鍛鍊寫作、編輯、習字、繪畫等能力。
當時學校雖特別強調學做結合,但要掌握適度,不能使孩子們負擔過重。
六、自治自理
兒童年齡小、幼稚,在思想和行動上難免發生缺點和錯誤。對兒童的缺點和錯誤,必須給予糾正,以免發展下去影響他們的前途。糾正兒童的缺點錯誤,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其產生的原因,發揮他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進行自我糾正。兒童本身是有力量的,而且這種力量是在不斷的增長。教師的責任在於正確引導,使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對於教學方向的掌握,是不能放鬆的。當兒童在沒有違背總的原則主動開展各種活動的時候,要給兒童以充分自由,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工作,完成學習任務。
對於預訂的計劃,也可以讓他們有創造性地參與。教師不能過分主觀,用自己做事的標準去衡量兒童的活動,像家長似的橫加幹涉,責罵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這樣兒童便會失去信心,一舉一動都不自主,處處要看教師的臉色行事。
教師在養教活動中,盡可能減少自己的指揮活動,輕鬆、愉快地掌握著養教活動的方向盤,提供材料,糾正偏差,鼓舞孩子們的熱情和千勁,協助克服各種困難。孩子們做錯了,就耐心指出錯在哪兒,怎樣補救,讓他們自己去改正。如果做好、做對了,就及時予以稱讚、表揚和鼓勵。
當年的教師們,十分重視培養孩子們的民主精神。從保育院大班開始,就實行一周會製度,讓孩子們有意見就提,有話就說,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己進行認真自我批評,對人給予誠懇幫助,養成敢說、敢想、敢幹、敢於解剖自己的勇氣和習慣。
1939年,陝甘寧邊區小學規程規定:“小學教學應力求適合兒童身心發展,注意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之聯繫,以發展其主動性,創造性與獨立性。”
邊區小學管理的最高原則,是民主集中製及自覺紀律。指導學生管理自己的組織,開展多種集體活動,以訓練兒童的集體意識與組織能力,絕對禁止體罰。學校普遍成立了兒童團、少先隊和學生會,通過這些組織,鍛鍊孩子們的管理才能,增強民主意識,開展群眾教育,運用“小先生”的辦法,實行大同學管理小同學,領導群眾識字。
1941年,“保小”教育方針第六條指出:“指導兒童自動學習,發動兒童的獨立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成為抗日建國的兒童幹部。”
學校對高年級的學生提倡自治,讓學生組織起來實行民主管理。大家立法,自覺遵守自己製定的各項製度,服從紀律。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依靠學生幹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實踐中培養兒童的自治能力,並在自治中發現天才。要學生自己推選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麵最好、最敬佩的同學,來做自己的領導人。學校很注重對學生千部的培訓,放手讓他們在實際管理中鍛鍊成長,賦予他們一定權力,樹立他們的威信,並對他們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讓他們明白作為學生幹部的惟一“特權”,就是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除此而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在學生中開展自治自理活動,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思想、能力、習慣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學校小社會的風氣,對每個孩子的靈魂鑄造、知識啟蒙、德智體美等方麵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從延安“保小”到北京“育才”一直開展的大帶小活動,對小同學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製、自我教育,起了很好的作用。小同學在大同學的幫助影響下,自我意識日益覺醒,社會經驗逐漸豐富,對社會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少年的成人感和獨立意向,使他們力求擺脫成人的影響,力求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獨特的自我。不滿甚至反抗父母和教師的說教,在不少情況下,他們更願意聽大哥哥、大姐姐的話。這個時期的孩子個性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富於幻想,有宏大的誌願,想成為英雄和名人,希望能做出一鳴驚人甚至驚天動地的事來。由於知識上的局限,也導致理想上的模糊和不斷變化。一個英雄人物的出現和一次重大事件,都會改變他們的誌向。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更快長大成人,充滿浪漫幻想,憧憬著未來,在心目中一切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