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教育內容的拓寬
德、智、體、美、勞、磨、情、理等八育同時實施,全麵發展。在基礎教育中,提倡德、智、體全麵發展。也有的教育理論中說: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在延安、老區的兒童公育中,提倡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磨難教育、情感教育、理想教育等同步實施。
德育:把一定的社會理念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過程。兒童公育,德育為先,是說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從廣義上看,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從狹義上看,它專指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是偏於宏觀的(大是大非)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偏於微觀的(道德修養)教育。當時把思想品德教育,看做是指導人生的準則,首先教育人說真話、辦實事,也就是實事求是。人才之德,實事求是之最根本的一條。在人類社會裏生活,要有一個規範人類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共同遵循的法則。所以國有國法,黨有黨規。社會法律的頒布,是需要人人遵守的,如果誰不遵守,就要由執法部門來強製執行。而道德,是人類心靈的法律,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凝聚。它是一種社會現象,不是靠國家強製,而是靠社會輿論、傳統力量、風俗習慣、理想信念來自覺約束。個人品質,是一種個體現象,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離開社會道德,就談不上個人品質。
延安時期和建國初期的道德教育,不是靠說教,而是在孩子們所生存、學習的環境裏,大人們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延安時期的“實行民主真行憲,隻見布衣不見官”,五六十年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良好風尚,都是在群體中體現的。如“上車排隊”、“給老弱病殘讓座”,“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雷鋒精神”等的個人品質,都是在全社會講公德這個大環境裏從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即使是上政治課,也不一味地講大道理,更多的是事實教育。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念是有差別的。但不論是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在基礎教育中都十分重視德育。因為,單純的聰明才智,是不能代替正直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的。各解放區和建國初期的道德教育,是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去感化那些幼小的心靈。當時的一切道德教育,都是圍繞著提高孩子們的民族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繼承革命傳統,自覺做新中國的主人而開展的。
智育: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和技能並開發其智力的教育。是把人類世代積累起來的知識,係統地傳授給後代;傳授科學知識、文化素養、認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領悟能力等,都是開發智力的內容。誘導、保護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慾、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感受力、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不盲從、獨立思考、獨特見解、獨出心裁、棄舊圖新、別開生麵等,都是智力教育的基本內容。
體育:是特指個體身體教育而言,是遵循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以及人體生理、心理活動的規律,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通過傳授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達到科學的鍛鍊身體、促進身體正常發育、提高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目的,從而為社會服務的一種教育活動。兒童的身心健康,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麵,即生理和心理並重。身體,是精神的基礎。有了健康的體魄,就為學習、工作、勞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人才有充足的活力,活潑的精神。而精神又可以反過來指導生活、學習、工作,保衛身體健康。
我們不能離開強壯的身體去講精神陶冶,也不能把健康當做最後目的。而是要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精神、豐富情趣……能夠有效的為國家民族出力,為理想信念去無私奉獻,在必要的時候去犧牲一切,包括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身體,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良好的衛生習慣,足夠的營養、科學的餵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各種體育比賽,衛生防病、防衛侵害等方麵,都是體育的基本內容。
美育:是以生動具體的美感形象,喚起人的形象思維,以情緒的感染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培養人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賞、理解、鑑別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崇高誌趣、健康的情感、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熱愛生活、高尚情操、生活豐富多彩、幸福愉快、整潔美觀、親密和諧、溫暖舒適、待人接物有禮貌謙讓、大方風度、自覺守紀律、助人為樂、布置生活學習環境,美化環境等,都是美育的基本內容。
勞動教育:指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勞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創造了人類本身。人類幼兒期,不但要父母保衛和供給生長所必需的食物,還要供給做人所必需的精神食糧,孩子才能成長為會勞動、能思想的獨立的人。老區的兒童公育,不是僅讓孩子自然生長,而是要有意識地用勞動教育去幫助、引導,使兒童成長為合乎社會理想的人物。教育與勞動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從自己學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疊被子、掃地等到組織講故事、演講比賽、生活會等,繼而開展學做小勤務員活動、種菜、開荒、掏糞、紡線……在勞動中培養孩子的組織才幹、自治自理能力,充分體現個人價值和創造力。
德、智、體、美、勞、磨、情、理等八育同時實施,全麵發展。在基礎教育中,提倡德、智、體全麵發展。也有的教育理論中說: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在延安、老區的兒童公育中,提倡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磨難教育、情感教育、理想教育等同步實施。
德育:把一定的社會理念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過程。兒童公育,德育為先,是說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從廣義上看,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從狹義上看,它專指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是偏於宏觀的(大是大非)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偏於微觀的(道德修養)教育。當時把思想品德教育,看做是指導人生的準則,首先教育人說真話、辦實事,也就是實事求是。人才之德,實事求是之最根本的一條。在人類社會裏生活,要有一個規範人類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共同遵循的法則。所以國有國法,黨有黨規。社會法律的頒布,是需要人人遵守的,如果誰不遵守,就要由執法部門來強製執行。而道德,是人類心靈的法律,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凝聚。它是一種社會現象,不是靠國家強製,而是靠社會輿論、傳統力量、風俗習慣、理想信念來自覺約束。個人品質,是一種個體現象,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離開社會道德,就談不上個人品質。
延安時期和建國初期的道德教育,不是靠說教,而是在孩子們所生存、學習的環境裏,大人們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延安時期的“實行民主真行憲,隻見布衣不見官”,五六十年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良好風尚,都是在群體中體現的。如“上車排隊”、“給老弱病殘讓座”,“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雷鋒精神”等的個人品質,都是在全社會講公德這個大環境裏從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即使是上政治課,也不一味地講大道理,更多的是事實教育。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念是有差別的。但不論是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在基礎教育中都十分重視德育。因為,單純的聰明才智,是不能代替正直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的。各解放區和建國初期的道德教育,是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去感化那些幼小的心靈。當時的一切道德教育,都是圍繞著提高孩子們的民族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繼承革命傳統,自覺做新中國的主人而開展的。
智育: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和技能並開發其智力的教育。是把人類世代積累起來的知識,係統地傳授給後代;傳授科學知識、文化素養、認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領悟能力等,都是開發智力的內容。誘導、保護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慾、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感受力、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不盲從、獨立思考、獨特見解、獨出心裁、棄舊圖新、別開生麵等,都是智力教育的基本內容。
體育:是特指個體身體教育而言,是遵循人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以及人體生理、心理活動的規律,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通過傳授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達到科學的鍛鍊身體、促進身體正常發育、提高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目的,從而為社會服務的一種教育活動。兒童的身心健康,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麵,即生理和心理並重。身體,是精神的基礎。有了健康的體魄,就為學習、工作、勞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人才有充足的活力,活潑的精神。而精神又可以反過來指導生活、學習、工作,保衛身體健康。
我們不能離開強壯的身體去講精神陶冶,也不能把健康當做最後目的。而是要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精神、豐富情趣……能夠有效的為國家民族出力,為理想信念去無私奉獻,在必要的時候去犧牲一切,包括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身體,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良好的衛生習慣,足夠的營養、科學的餵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各種體育比賽,衛生防病、防衛侵害等方麵,都是體育的基本內容。
美育:是以生動具體的美感形象,喚起人的形象思維,以情緒的感染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培養人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賞、理解、鑑別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崇高誌趣、健康的情感、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熱愛生活、高尚情操、生活豐富多彩、幸福愉快、整潔美觀、親密和諧、溫暖舒適、待人接物有禮貌謙讓、大方風度、自覺守紀律、助人為樂、布置生活學習環境,美化環境等,都是美育的基本內容。
勞動教育:指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勞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創造了人類本身。人類幼兒期,不但要父母保衛和供給生長所必需的食物,還要供給做人所必需的精神食糧,孩子才能成長為會勞動、能思想的獨立的人。老區的兒童公育,不是僅讓孩子自然生長,而是要有意識地用勞動教育去幫助、引導,使兒童成長為合乎社會理想的人物。教育與勞動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從自己學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疊被子、掃地等到組織講故事、演講比賽、生活會等,繼而開展學做小勤務員活動、種菜、開荒、掏糞、紡線……在勞動中培養孩子的組織才幹、自治自理能力,充分體現個人價值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