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5年9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歷時八年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終於贏得了勝利。同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解放了華北重鎮張家口市。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察冀邊區政府和軍區遷至該市。為建設這座城市,中共中央從延安派遣了大批革命幹部到該市工作,張家口市成了晉察冀邊區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張家口市立中學
當時,革命戰爭需要兵源的接力,失地收復又急需建設幹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邊區政府調派郝人初同誌籌建張家口市立中學。市中辦學宗旨:既是普通教育的中學,又是文教、軍政幹部的學校。建校開始即主辦初、高中學,同時兼辦急需的幾種幹部短訓班,如地方幹部班、文藝工作班、長期和短期師範班……並為軍醫、空軍、通信等部門培養和培訓具有數理化、外語基礎的後備力量。學生的分配方式有:個別調走、成批參軍和畢業分配。
郝人初
郝人初同誌係中共黨員,畢業於北平(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1937年6月率全家離京赴延安,參加革命。他在延安期間,主要從事我黨領導的教育工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育工作經驗。到張家口受命建校後,在他的領導下,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學的原則,克服種種困難,僅用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選調了一批政治質量好、知識水平高的師資,購買了一些包括圖書資料、實驗儀器在內的教學設備,修整了校舍,製定了教學計劃,建立了教育製度,為正式開學做好了一切準備。
他從建校起,就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為民族解放、社會解放,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新人。力行“教改”、“高質”、“速成”。
1946年3月20日,張家口市中正式開學。郝人初任校長和黨組書記,同時負責領導張家口市女中和回民中學的工作。
張家口市中的成立,得到了延安和晉察冀邊區各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延安大學行政學院、魯迅藝術文學院抽調得力的知識分子幹部,擔任學校的教學骨幹;晉察冀邊區政府從華北聯合大學和城工部介紹,從解放區的知識分子中選派一部分人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同時,又從張家口市吸收了少數有教學經驗和自願為人民教育事業獻身的同誌到校工作。全校教職員工83人,其中從事教學工作的都是大學畢業生或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同誌。
首批招收的學生共519人,開始分8個班:其中高中班1個,初中班7個;後來又先後成立了師範班、地方幹部班和文藝工作班等。
學生之中,有的是張家口市人民群眾的子女,有的是來自國民黨統治的“平津”以及其他地區的進步青年;有的是我黨各部門幹、軍、烈屬子女;還有一些是參加革命的“紅小鬼”。
普通教育班設置的課程有:國文(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博物、生物、生理衛生、音樂、美術、體育、政治、時事政策等。各專業班設置的課程有文化、政治、時事政策和專業課。
所有教材都是由以郝人初同誌為首的學校領導組織教師編寫的。在編寫中注意改革,對舊教材做了去粗取精的編輯加工,補充了適應革命和不同文化層次學生需要的內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很有特色的。
學校行政管理機構精幹,人員很少。黨、政領導幹部盡量兼任教育教學工作。黨組織不設專職人員,教育和教學組織以教師為主,有關的黨、政幹部參加,有的還吸收學生參加。同時,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製度,如課堂教學製度、考試製度、晚點名製度、班主任製度、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製度、軍事訓練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製度等。對教師授課、編寫教材、批改作業等的要求和學生應當遵守的學習和生活紀律、學校日常工作所遵循的原則和紀律等,也都有明確而具體的規章製度,並嚴格實施和執行,定期檢查總結。所有這些,保證了一切教育和教學工作有秩序地順利進行。
在初、高中及幹部班走上教學軌道後,為貫徹“一校多教”的宏願,郝校長又兼辦了幼兒教育,並為長短期師範班設置實習基地,辦起了“市中附小”,力所能及地辦成人夜校,進行業餘教育。
為教育與宣傳相結合,在文藝班的基礎上,進行文藝工作活動,成立大型秧歌隊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法令等,進而建成學校文工團,以藝術形式進行社會教育,利用假期到前線勞軍,並為“土改”等政治工作服務,非常得力。
學校在張家口期間的建設,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學校雖然幾經遷移,由相對的和平時期轉人了解放戰爭時期,由城市轉人了老解放區的農村,但始終堅持了正規的正常的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1946年6月,國民黨破壞“國共兩黨的雙十和平協定”,發動全麵內戰,大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進攻。其時,國民黨調集大批兵力,從東、西、北三麵圍攻張家口市。我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決定主動暫時撤離該市。
新保安部隊
1946年9月,晉察冀邊區黨、政領導決定張家口市中、女中和回民中學三校師生,統由郝人初校長組織、領導,率領撤離張家口市,並授予“新保安部隊”軍隊代號,並發給部分槍枝彈藥,以保證學校安全。在撤離前夕,郝校長向三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做了動員,並宣布經中共晉察冀邊區中央局批準,凡跟隨學校撤離進人老解放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就是參加革命,同我黨、政、軍各部門一樣實行供給製。在撤離時,除千部子弟和以前參加革命的教職員工全部跟著學校撤離外,還有一部分張家口解放後到校學習和工作的人,也跟著學校撤離出來。他們能夠毅然離開城市和家人參加革命,正是學校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深人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
張家口市立中學
當時,革命戰爭需要兵源的接力,失地收復又急需建設幹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邊區政府調派郝人初同誌籌建張家口市立中學。市中辦學宗旨:既是普通教育的中學,又是文教、軍政幹部的學校。建校開始即主辦初、高中學,同時兼辦急需的幾種幹部短訓班,如地方幹部班、文藝工作班、長期和短期師範班……並為軍醫、空軍、通信等部門培養和培訓具有數理化、外語基礎的後備力量。學生的分配方式有:個別調走、成批參軍和畢業分配。
郝人初
郝人初同誌係中共黨員,畢業於北平(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1937年6月率全家離京赴延安,參加革命。他在延安期間,主要從事我黨領導的教育工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育工作經驗。到張家口受命建校後,在他的領導下,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學的原則,克服種種困難,僅用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選調了一批政治質量好、知識水平高的師資,購買了一些包括圖書資料、實驗儀器在內的教學設備,修整了校舍,製定了教學計劃,建立了教育製度,為正式開學做好了一切準備。
他從建校起,就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為民族解放、社會解放,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新人。力行“教改”、“高質”、“速成”。
1946年3月20日,張家口市中正式開學。郝人初任校長和黨組書記,同時負責領導張家口市女中和回民中學的工作。
張家口市中的成立,得到了延安和晉察冀邊區各有關方麵的大力支持。延安大學行政學院、魯迅藝術文學院抽調得力的知識分子幹部,擔任學校的教學骨幹;晉察冀邊區政府從華北聯合大學和城工部介紹,從解放區的知識分子中選派一部分人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同時,又從張家口市吸收了少數有教學經驗和自願為人民教育事業獻身的同誌到校工作。全校教職員工83人,其中從事教學工作的都是大學畢業生或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同誌。
首批招收的學生共519人,開始分8個班:其中高中班1個,初中班7個;後來又先後成立了師範班、地方幹部班和文藝工作班等。
學生之中,有的是張家口市人民群眾的子女,有的是來自國民黨統治的“平津”以及其他地區的進步青年;有的是我黨各部門幹、軍、烈屬子女;還有一些是參加革命的“紅小鬼”。
普通教育班設置的課程有:國文(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博物、生物、生理衛生、音樂、美術、體育、政治、時事政策等。各專業班設置的課程有文化、政治、時事政策和專業課。
所有教材都是由以郝人初同誌為首的學校領導組織教師編寫的。在編寫中注意改革,對舊教材做了去粗取精的編輯加工,補充了適應革命和不同文化層次學生需要的內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很有特色的。
學校行政管理機構精幹,人員很少。黨、政領導幹部盡量兼任教育教學工作。黨組織不設專職人員,教育和教學組織以教師為主,有關的黨、政幹部參加,有的還吸收學生參加。同時,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製度,如課堂教學製度、考試製度、晚點名製度、班主任製度、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製度、軍事訓練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製度等。對教師授課、編寫教材、批改作業等的要求和學生應當遵守的學習和生活紀律、學校日常工作所遵循的原則和紀律等,也都有明確而具體的規章製度,並嚴格實施和執行,定期檢查總結。所有這些,保證了一切教育和教學工作有秩序地順利進行。
在初、高中及幹部班走上教學軌道後,為貫徹“一校多教”的宏願,郝校長又兼辦了幼兒教育,並為長短期師範班設置實習基地,辦起了“市中附小”,力所能及地辦成人夜校,進行業餘教育。
為教育與宣傳相結合,在文藝班的基礎上,進行文藝工作活動,成立大型秧歌隊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法令等,進而建成學校文工團,以藝術形式進行社會教育,利用假期到前線勞軍,並為“土改”等政治工作服務,非常得力。
學校在張家口期間的建設,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學校雖然幾經遷移,由相對的和平時期轉人了解放戰爭時期,由城市轉人了老解放區的農村,但始終堅持了正規的正常的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1946年6月,國民黨破壞“國共兩黨的雙十和平協定”,發動全麵內戰,大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進攻。其時,國民黨調集大批兵力,從東、西、北三麵圍攻張家口市。我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決定主動暫時撤離該市。
新保安部隊
1946年9月,晉察冀邊區黨、政領導決定張家口市中、女中和回民中學三校師生,統由郝人初校長組織、領導,率領撤離張家口市,並授予“新保安部隊”軍隊代號,並發給部分槍枝彈藥,以保證學校安全。在撤離前夕,郝校長向三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做了動員,並宣布經中共晉察冀邊區中央局批準,凡跟隨學校撤離進人老解放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就是參加革命,同我黨、政、軍各部門一樣實行供給製。在撤離時,除千部子弟和以前參加革命的教職員工全部跟著學校撤離外,還有一部分張家口解放後到校學習和工作的人,也跟著學校撤離出來。他們能夠毅然離開城市和家人參加革命,正是學校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深人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