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華東學子烽火搖籃五千裏


    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全麵內戰,調集幾十萬軍隊,向我蘇皖邊區大舉進攻。為了適應戰時需要,淮南解放區的半塔軍政幹部子弟學校、淮南中學部分師生,編為淮南幹部大隊九中隊,緊急撤退到蘇北解放區,並與華中建設大學附中、建大附師實驗小學、新安小學部分師生合併,組成華中幹部子弟學校。與此同時,淮北解放區的雪楓學校,改編為雪楓戰地服務團(文工團性質),也戰勝重重困難撤退到蘇北解放區。兩校分別編為黃河大隊三中隊和四中隊,隨軍撤退到山東、河北。1947年6月,經黃河大隊決定兩校合併,改名為雪楓幹部子弟學校,番號統一為黃河大隊三中隊。1950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決定定名為華東幹部子弟學校。


    華東幹部子弟學校


    華東幹部子弟學校是多所學校變遷合併而成,若要追根的話,應該追到1940年。


    淮南軍政千部子弟學校


    創建於1940年8月。她是新四軍五支隊和中共皖東區黨委(後改為淮南區黨委)為了培養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軍政基層幹部和新四軍淮南區軍政幹部子弟,而創辦的一所軍事化學校。校址設在津浦路東,來安縣的東北山區半塔鎮上。這所學校,從1940年8月開始辦學起,至1946年9月與幾所中小學合併時止,前後歷時6年,她為新四軍二師和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基層幹部,為新四軍和淮南地區黨政軍幹部子弟的成長,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對新四軍二師和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40年初,在劉少奇同誌領導下,淮南地區的黨政軍千部中,逐步扭轉了王明、項英的右傾錯誤影響,開展了抗日、反頑鬥爭,建立了抗日政權,進行了減租、減息、發動群眾抗日,組建了抗日武裝,委派了來安、六合、天長、籲胎、加山等8個縣的縣長,創建了以半塔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建立初期,地方各級政府,各級群眾組織需要建立、健全;軍隊和地方武裝得到迅速擴大,因此,不論軍隊和地方,都急切需要懂政治、有文化、有技術、有覺悟的各級各類人才,來充實基層和鞏固基層。


    1940年初,新四軍五支隊,在原半塔小學內,開辦了基層幹部訓練班,同年8月,經新四軍五支隊與中共皖東區黨委研究決定,在原半塔小學的基礎上創辦一所軍政幹部學校,以培訓部隊和地方急需的基層千部,解決部隊和地方的黨政軍幹部子弟上學難的問題,以解決部隊傷病員在修養期間的政治文化提高問題。經過一個時期的籌備,學校於1940年9月開始招收幹部子弟入學、上課。淮南軍政幹部子弟學校從此誕生了。


    學校由新四軍五支隊和中共皖東區黨委領導(後由新四軍二師和淮南區黨委領導,具體工作由淮南行政公署直接管理)。學校師生待遇實行供給製,所有經費、糧食、服裝等全由淮南行政公署撥給。


    在辦學過程中,校址、校名和學校領導人,有過多次變更。1940年8月以前,學校名稱是淮南來安區中心小學,校長於超。1940年8月學校招收幹部子弟人學,校名改為淮南半塔軍政幹部子弟學校,本年寒假於超同誌調出,校長由李義同誌接任。1941年5月,日軍對淮南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校舍被燒毀,學校遷至半塔集西南蘇郢辦學。1942年暑假,學校遷回半塔西集,李義同誌調半塔區政府工作,校長由項元鼎同誌接替,副校長為張沖同誌。年底項元鼎同誌因工作調出,李義同誌再次調回擔任校長,校址由半塔西集遷至半塔集北頭向家大院。1943年學校在舉辦幹部訓練班的基礎上,開始大批招收軍政基層幹部人學,所以又稱為半塔軍政幹部學校,或半塔軍政學校。1943年寒假李義同誌再次調出,校長由廖弼臣同誌接任,副校長先後由江謹、劉芳等同誌擔任。1946年春,廖弼臣同誌調出,校長由江北然同誌擔任,副校長由鄭惠風同誌擔任。學校的辦事機構,設有校長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負責處理日常教學和行政事務工作。1943年3月學校建立中共黨支部,支部書記由廖弼臣同誌擔任。教師和學生中,共有中共黨員40多人,支部受中共半塔區黨委領導。


    學校開辦之初,學員不多,人數不及百人,1941年後,學員逐年增多,至1943年時,學員達到200多人,1945年時學員達到500多人。這些學員,都是新四軍二師和淮南區黨委、華中局先後從四麵八方調來的,其中一部分人來校前就已參加革命工作,一部分人雖未參加革命工作,但已享受供給製待遇,還有一部分人是來校以後,才享受供給製待遇的。這些學員的來源大體上分為八個方麵。


    (1)革命烈十子女,如某中共中央委員的兒子彭偉光、彭偉生:某抗日烈士的子女袁立義、袁立華等。


    (2)新四軍及淮南地區黨政軍幹部子女。如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的兒子張遠誌,新四軍軍部秘書長溫仰春的女兒溫奇,著名作家蘇蘇的女兒大林、二林等。


    (3)南京、上海、杭州、揚州等敵占區,作地下工作的黨員幹部子女。如陳蓉、陳珍、李學富、李學宏、範李東、範李西、徐琴等。


    (4)新四軍二師裏文化比較低的年輕基層幹部和戰士。如蘇中、張桂英、郭建、高敬群、陳建新、曉葦等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明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明戰並收藏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