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女見麵時,聶力滿口上海話,聶榮臻則一句也講不來,隻能嗯嗯唔唔地應付著。聶力靈機一動,取出了放在貼身衣袋裏的照片,邊比畫邊說:“這是葉伯伯給我的找爸爸的證件!”父女倆的心靈完全溝通了,女兒偎依在久別重逢的爸爸的懷裏,感到了無限的幸福!
第23章 石來發與蔡春華
全國解放後,曾誌就托當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方毅同誌,幫她尋找留在福建的兩個兒子。1950年,終於找到了三兒子,並被送到漢口。曾誌望著兒子,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個17歲的小夥子?
個頭還不及十四五歲的孩子高哩!而且是個跛子,身穿一件六七歲兒童的美國救濟的破布衫。母子抱頭大哭後,兒子向母親講述了自己的苦難童年:他1歲時,因營養不良患了淋巴腺結核,全身淋巴潰爛,長年濃血淋漓,又臭又髒,惹得養母十分討厭,受盡了歧視。又因養母是基督教徒,在他十四五歲時,福州教會醫院免費為他做了手術,去掉兩根肋骨,切掉一個腎髒,清除了髓骨上的爛肉,命是保住了,但一條腿短了三四寸,成了殘廢。這個孩子長這麽大,沒有穿過一雙鞋,沒有穿過一件能遮寒的衣服,更沒有上過一天學。他很小就承擔了養家餬口的重負,做過磨牛角梳子的小工,走街串巷叫賣過香菸、花生,每賺得一點錢,都分文不少的交給了養母。
孩子回到母親身邊後,才取名叫蔡春華,17歲開始識字上小學,由於春華刻苦努力,他用很短的時間就從小學一年級躍升到工農速成中學,後來又考取西安化工工業技術學校,畢業後長期在東北一家軍工廠從事黃色炸藥研製工作。春華雖然身體殘廢,但毅力堅強,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善良的心,過著儉樸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從來沒有要求母親對以往的遭遇做任何補償。
1952年,曾誌的第一個兒子已經24歲了,才第一次與生母重聚。他被石連長夫婦撫養成人,取名石來發,養父母故去後,來發繼承了石家香火,紮根井岡山,一代接一代繁衍下去。如今,他有兩個兒子,5個孫子和孫女。這些年來,來發及其兒孫們,常來北京看望高堂老母,每次都挑著滿滿一擔井岡山的土特產。曾誌也兩上井岡山,與兒孫及重孫們歡聚,四代同堂,融融樂樂!
命運總算對曾誌不薄,給她保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曾誌常說:“孩子是我生的,但是老百姓養大的,沒有那些叔叔、大娘們,這些孩子一個也活不了!”她告誡孩子們,今天你們長大成人了,生活好了,永遠不要忘記和脫離養育你們長大的人民!
第24章 羅家兒女
“帥府平民家”,這是人們讚譽羅榮桓元帥和平民百姓的血肉關係。羅榮桓有過兩次婚姻,他17歲還在中學讀書時,便由家庭包辦,同一貧農的女兒顏月娥結了婚,生了個女兒叫羅玉英。羅榮桓投身革命時,抱著以身殉“主義”的決心,為了不連累妻女,曾寫了一紙離婚書,勸顏月娥改嫁。
1937年春,羅榮桓經過戰火的洗禮,與林月琴相識、相愛、結婚,生有二子四女:長子羅北電、二女兒羅林,在戰爭年代裏,隻活了兩歲,便離開了人間。剩下一子三女是:兒子羅東進、女兒羅南下、羅北捷(小名巧巧)、羅寧(小名娜娜)。
羅榮桓的前妻顏月娥離婚後沒有再嫁,一直住在羅家,依靠一手好針線活,含辛茹苦將女兒羅玉英拉扯成人。
湖南解放後,羅榮桓得悉這些情況,便寫信給羅玉英,讓她到北京讀書,學一點文化,將來好為人民服務。
1950年1月,在農村長大的羅玉英帶著剛滿月的兒子猛猛,乘火車赴京,林月琴媽媽親自到車站去接。她剛下火車就見到了林媽媽,而且是那樣的親切、慈祥,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硬咽著喊了聲“媽媽”,忍不住流下了熱淚。旁邊的東進親切地叫了聲“大姐”,急忙幫著她提行李出站,使她又一陣激動。
一路上,林月琴幫著玉英抱孩子,問長問短,關懷備至。羅榮桓見到離別加多年的女兒,玉英已泣不成聲。羅榮桓撫摸著她的手深情地說:“這麽多年,我知道你在家受苦了。現在革命勝利了,全家在北京團聚了,這裏的媽媽很好,咱們應該高興才是啊!”聽了爸爸的話,玉英又望了望正在忙著準備晚飯的媽媽,她帶著淚眼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在此前後,羅玉英的丈夫陳卓,以及羅榮桓的侄子、侄女、侄孫兒等,也都來到北京。羅帥家頓時成了一個10多個孩子的大家庭。
一個在封閉的小山村生活20多年的玉英,要適應大都市的一切,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剛進京時,玉英不懂得吃香蕉要剝皮、坐公共汽車要買票……這個適應過程,全靠林媽媽手把手的“傳、幫、帶”。一個農村姑娘,一個軍官媽媽常陪在身邊,問寒問暖,關懷備至,使她常常在心裏發問:“媽媽為什麽這樣關心我?”她哪裏知道,當大官的爸爸、媽媽,始終和普通百姓心連著心。
1938年115師東進支隊由山西挺進山東時,林月琴生了個兒子,羅榮桓為他取名東進。小東進隨115師的供給部、衛生部機關行軍,每天由挑夫挑著,從山西挑到山東。到了山東後,羅榮桓忙於作戰,東進隻好寄養在老鄉家,由百姓一把屎一把尿地哺育著,直到5歲,才接回來。
第23章 石來發與蔡春華
全國解放後,曾誌就托當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方毅同誌,幫她尋找留在福建的兩個兒子。1950年,終於找到了三兒子,並被送到漢口。曾誌望著兒子,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個17歲的小夥子?
個頭還不及十四五歲的孩子高哩!而且是個跛子,身穿一件六七歲兒童的美國救濟的破布衫。母子抱頭大哭後,兒子向母親講述了自己的苦難童年:他1歲時,因營養不良患了淋巴腺結核,全身淋巴潰爛,長年濃血淋漓,又臭又髒,惹得養母十分討厭,受盡了歧視。又因養母是基督教徒,在他十四五歲時,福州教會醫院免費為他做了手術,去掉兩根肋骨,切掉一個腎髒,清除了髓骨上的爛肉,命是保住了,但一條腿短了三四寸,成了殘廢。這個孩子長這麽大,沒有穿過一雙鞋,沒有穿過一件能遮寒的衣服,更沒有上過一天學。他很小就承擔了養家餬口的重負,做過磨牛角梳子的小工,走街串巷叫賣過香菸、花生,每賺得一點錢,都分文不少的交給了養母。
孩子回到母親身邊後,才取名叫蔡春華,17歲開始識字上小學,由於春華刻苦努力,他用很短的時間就從小學一年級躍升到工農速成中學,後來又考取西安化工工業技術學校,畢業後長期在東北一家軍工廠從事黃色炸藥研製工作。春華雖然身體殘廢,但毅力堅強,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善良的心,過著儉樸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從來沒有要求母親對以往的遭遇做任何補償。
1952年,曾誌的第一個兒子已經24歲了,才第一次與生母重聚。他被石連長夫婦撫養成人,取名石來發,養父母故去後,來發繼承了石家香火,紮根井岡山,一代接一代繁衍下去。如今,他有兩個兒子,5個孫子和孫女。這些年來,來發及其兒孫們,常來北京看望高堂老母,每次都挑著滿滿一擔井岡山的土特產。曾誌也兩上井岡山,與兒孫及重孫們歡聚,四代同堂,融融樂樂!
命運總算對曾誌不薄,給她保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曾誌常說:“孩子是我生的,但是老百姓養大的,沒有那些叔叔、大娘們,這些孩子一個也活不了!”她告誡孩子們,今天你們長大成人了,生活好了,永遠不要忘記和脫離養育你們長大的人民!
第24章 羅家兒女
“帥府平民家”,這是人們讚譽羅榮桓元帥和平民百姓的血肉關係。羅榮桓有過兩次婚姻,他17歲還在中學讀書時,便由家庭包辦,同一貧農的女兒顏月娥結了婚,生了個女兒叫羅玉英。羅榮桓投身革命時,抱著以身殉“主義”的決心,為了不連累妻女,曾寫了一紙離婚書,勸顏月娥改嫁。
1937年春,羅榮桓經過戰火的洗禮,與林月琴相識、相愛、結婚,生有二子四女:長子羅北電、二女兒羅林,在戰爭年代裏,隻活了兩歲,便離開了人間。剩下一子三女是:兒子羅東進、女兒羅南下、羅北捷(小名巧巧)、羅寧(小名娜娜)。
羅榮桓的前妻顏月娥離婚後沒有再嫁,一直住在羅家,依靠一手好針線活,含辛茹苦將女兒羅玉英拉扯成人。
湖南解放後,羅榮桓得悉這些情況,便寫信給羅玉英,讓她到北京讀書,學一點文化,將來好為人民服務。
1950年1月,在農村長大的羅玉英帶著剛滿月的兒子猛猛,乘火車赴京,林月琴媽媽親自到車站去接。她剛下火車就見到了林媽媽,而且是那樣的親切、慈祥,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硬咽著喊了聲“媽媽”,忍不住流下了熱淚。旁邊的東進親切地叫了聲“大姐”,急忙幫著她提行李出站,使她又一陣激動。
一路上,林月琴幫著玉英抱孩子,問長問短,關懷備至。羅榮桓見到離別加多年的女兒,玉英已泣不成聲。羅榮桓撫摸著她的手深情地說:“這麽多年,我知道你在家受苦了。現在革命勝利了,全家在北京團聚了,這裏的媽媽很好,咱們應該高興才是啊!”聽了爸爸的話,玉英又望了望正在忙著準備晚飯的媽媽,她帶著淚眼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在此前後,羅玉英的丈夫陳卓,以及羅榮桓的侄子、侄女、侄孫兒等,也都來到北京。羅帥家頓時成了一個10多個孩子的大家庭。
一個在封閉的小山村生活20多年的玉英,要適應大都市的一切,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剛進京時,玉英不懂得吃香蕉要剝皮、坐公共汽車要買票……這個適應過程,全靠林媽媽手把手的“傳、幫、帶”。一個農村姑娘,一個軍官媽媽常陪在身邊,問寒問暖,關懷備至,使她常常在心裏發問:“媽媽為什麽這樣關心我?”她哪裏知道,當大官的爸爸、媽媽,始終和普通百姓心連著心。
1938年115師東進支隊由山西挺進山東時,林月琴生了個兒子,羅榮桓為他取名東進。小東進隨115師的供給部、衛生部機關行軍,每天由挑夫挑著,從山西挑到山東。到了山東後,羅榮桓忙於作戰,東進隻好寄養在老鄉家,由百姓一把屎一把尿地哺育著,直到5歲,才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