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範其標老人,擦了擦臉上的淚水,拿出了一包東西:一條舊毛毯,一個銅臉盆,還有一個布包袱皮,上麵寫有郵寄的通訊地址和收件人的姓名——唐一真。這是唐義貞當年留下的全部遺物。
小定聽了這些話,看到這些東西,已淚流滿麵。物在人已逝,見物更思親——生我、給我以血肉之軀的親人呀,你們在哪裏?他悲幼地在心裏呼喊著……
從此以後,範其標老人就督促範小定尋找父親。小定遵照養父的意思到處打聽,尋找各種線索,經過多少輾轉,費盡無數周折,但仍杳無音信。範其標老人說:“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要鍥而不捨,大海撈針,總不死心……”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範小定認識了在廣東的李堅貞和在北京的童小鵬等人,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漸漸地找到了一些線索。
彌罩歲月的迷霧,眼看就要消散了。突然,一聲驚雷炸,“文革”開始了,那剛要續接到的琴弦,又斷了……
值得慶幸的是,十年動亂終於結束了,它延長了許多痛苦,留下了無數遺憾。但範小定在養父的鼓勵下又開始了尋找生父。工夫不負有心人,當歷史的車輪轉到1980年時,範小定終於找到了他的生身父親——陸定一。
其實,陸定一副總理又何嚐不在尋找兒子。隻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首當其衝,被當做“閻王殿”之首打倒在地,關進牢獄,長達13年之久!陸老出獄後,思兒心切,仍不斷到處打聽尋找線索。終於,兩根斷了的線頭接到一起了。他馬上乘飛機飛赴福州,親自去見未謀過麵的兒子和養育他的人。
陸老與範其標老人,兩雙布滿老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總算,總算把孩子帶到你麵前了,老陸!”範其標老人用顫抖的話音嘎咽著,兩行老淚流了出來。
“總算,總算找到你們了,我的老哥哥!”陸老緊緊地握住範其標老人的手,生怕他再跑掉似的。
老人們平靜後,坐下來敘述往事:
“在這以前,我讓孩子跟了我姓範,現在該改回陸姓了。”
“你們在那樣艱難的歲月裏收養並培育了孩子,那是真正的生死之交哪!你們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孩子應該繼續留在你們身邊,姓也不必改了。”
“不行!我們找了你40多年,就是為了讓孩子歸根認宗!”範其標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
“你幾十年含辛茹苦,把一個小生命養大成人,他應該在範家承前啟後,哪有改姓的道理。”
兩位老人爭執來,爭執去,各持其理,相持不下。最後,陸老沉吟片刻才又說:
“咱們還是遵照孩子母親的意願吧。義貞說過:孩子是我們兩家的人,孩子的姓要改就改成‘陸範’。我想,這是一個工農團結的姓,也是紀念烈士的姓。希望今後這個姓世代相傳下去!”
意見統一了,範小定也因此有了新名字——陸範家定。
第22章 寄養在工人家裏的——聶力
聶力5歲時,張瑞華為了全力投人工作,隻好將她寄養在上海一位工人家裏。不久,張瑞華被調往天津,然後又轉到陝西省,最後調往陝北聶榮臻同誌處。夫妻終於團聚了,但卻和女兒失去了聯繫。
聶力寄養的那家工人收人少,孩子多,生活極其艱苦。聶力小小年紀,就要打水、掃地、洗衣、做飯,還要照看養父的小兒子。她在繁重的體力勞動壓力下,和所有的貧窮工人子女一樣,在忍飢受凍中度過了6年。當她剛滿12歲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就進紗廠當童工,用孩子稚嫩的雙肩,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紗廠的大鐵門陰森森的,就像張開血盆大口的老虎嘴,走進去就如被魔鬼吞下去一樣令人心驚膽戰。小聶力把一切都埋在心裏,她從不在人前掉淚,但她確有太多的傷心和委屈?她思念那沒有音信的父母,她也在心底埋怨他們:5歲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可父母卻丟棄了她!養父母雖說都是好心人,可他們拚命幹活,也養不起這一家人呀!她傷心,她委屈,她不能向養父母苦訴,她不能再增加他們的負擔。縱有千般恩怨、思念,她隻能獨自咀嚼。
聶力5歲和母親離別,直到1945年離開養父母家,整整孤苦伶仃地度過了10年。10年的超負荷、超強度勞動,使她備嚐了人世的艱辛;正是苦難童年的淚水,養成了她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內向性格。
遠在解放區的聶榮臻夫婦,十分思念自己心愛的女兒,可小聶力在哪裏?連這作父母的也一點不知道。聶榮臻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一直把女兒的一張小相片,放在貼身的口袋裏。
在延安,張瑞華有一次遇到周恩來,周副主席關切地問起她的女兒,張瑞華強忍住思念之情說:“已經很久打聽不到她的下落了,也許,也許……”張瑞華咬住了下唇,沒有再說下去。
說者有情,聽者更有意。周恩來立即托上海地下黨的負責人龔飲冰同誌尋找聶力。經過多方查找,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喜慶日子裏,上海地下黨找到了聶力。寄養出去的5歲小女孩,送到北平軍調部時已經15歲了。
葉劍英伯伯見到後高興地說:“不要說女兒不認識父親,父親見麵後也不會認出女兒來。我給你想個辦法,你拿著這張照片去對照,誰像照片上的人,誰就是你爸爸。”聶力認真地接過了葉伯伯送給她的照片。
小定聽了這些話,看到這些東西,已淚流滿麵。物在人已逝,見物更思親——生我、給我以血肉之軀的親人呀,你們在哪裏?他悲幼地在心裏呼喊著……
從此以後,範其標老人就督促範小定尋找父親。小定遵照養父的意思到處打聽,尋找各種線索,經過多少輾轉,費盡無數周折,但仍杳無音信。範其標老人說:“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要鍥而不捨,大海撈針,總不死心……”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範小定認識了在廣東的李堅貞和在北京的童小鵬等人,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漸漸地找到了一些線索。
彌罩歲月的迷霧,眼看就要消散了。突然,一聲驚雷炸,“文革”開始了,那剛要續接到的琴弦,又斷了……
值得慶幸的是,十年動亂終於結束了,它延長了許多痛苦,留下了無數遺憾。但範小定在養父的鼓勵下又開始了尋找生父。工夫不負有心人,當歷史的車輪轉到1980年時,範小定終於找到了他的生身父親——陸定一。
其實,陸定一副總理又何嚐不在尋找兒子。隻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首當其衝,被當做“閻王殿”之首打倒在地,關進牢獄,長達13年之久!陸老出獄後,思兒心切,仍不斷到處打聽尋找線索。終於,兩根斷了的線頭接到一起了。他馬上乘飛機飛赴福州,親自去見未謀過麵的兒子和養育他的人。
陸老與範其標老人,兩雙布滿老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總算,總算把孩子帶到你麵前了,老陸!”範其標老人用顫抖的話音嘎咽著,兩行老淚流了出來。
“總算,總算找到你們了,我的老哥哥!”陸老緊緊地握住範其標老人的手,生怕他再跑掉似的。
老人們平靜後,坐下來敘述往事:
“在這以前,我讓孩子跟了我姓範,現在該改回陸姓了。”
“你們在那樣艱難的歲月裏收養並培育了孩子,那是真正的生死之交哪!你們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孩子應該繼續留在你們身邊,姓也不必改了。”
“不行!我們找了你40多年,就是為了讓孩子歸根認宗!”範其標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
“你幾十年含辛茹苦,把一個小生命養大成人,他應該在範家承前啟後,哪有改姓的道理。”
兩位老人爭執來,爭執去,各持其理,相持不下。最後,陸老沉吟片刻才又說:
“咱們還是遵照孩子母親的意願吧。義貞說過:孩子是我們兩家的人,孩子的姓要改就改成‘陸範’。我想,這是一個工農團結的姓,也是紀念烈士的姓。希望今後這個姓世代相傳下去!”
意見統一了,範小定也因此有了新名字——陸範家定。
第22章 寄養在工人家裏的——聶力
聶力5歲時,張瑞華為了全力投人工作,隻好將她寄養在上海一位工人家裏。不久,張瑞華被調往天津,然後又轉到陝西省,最後調往陝北聶榮臻同誌處。夫妻終於團聚了,但卻和女兒失去了聯繫。
聶力寄養的那家工人收人少,孩子多,生活極其艱苦。聶力小小年紀,就要打水、掃地、洗衣、做飯,還要照看養父的小兒子。她在繁重的體力勞動壓力下,和所有的貧窮工人子女一樣,在忍飢受凍中度過了6年。當她剛滿12歲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就進紗廠當童工,用孩子稚嫩的雙肩,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紗廠的大鐵門陰森森的,就像張開血盆大口的老虎嘴,走進去就如被魔鬼吞下去一樣令人心驚膽戰。小聶力把一切都埋在心裏,她從不在人前掉淚,但她確有太多的傷心和委屈?她思念那沒有音信的父母,她也在心底埋怨他們:5歲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可父母卻丟棄了她!養父母雖說都是好心人,可他們拚命幹活,也養不起這一家人呀!她傷心,她委屈,她不能向養父母苦訴,她不能再增加他們的負擔。縱有千般恩怨、思念,她隻能獨自咀嚼。
聶力5歲和母親離別,直到1945年離開養父母家,整整孤苦伶仃地度過了10年。10年的超負荷、超強度勞動,使她備嚐了人世的艱辛;正是苦難童年的淚水,養成了她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內向性格。
遠在解放區的聶榮臻夫婦,十分思念自己心愛的女兒,可小聶力在哪裏?連這作父母的也一點不知道。聶榮臻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一直把女兒的一張小相片,放在貼身的口袋裏。
在延安,張瑞華有一次遇到周恩來,周副主席關切地問起她的女兒,張瑞華強忍住思念之情說:“已經很久打聽不到她的下落了,也許,也許……”張瑞華咬住了下唇,沒有再說下去。
說者有情,聽者更有意。周恩來立即托上海地下黨的負責人龔飲冰同誌尋找聶力。經過多方查找,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喜慶日子裏,上海地下黨找到了聶力。寄養出去的5歲小女孩,送到北平軍調部時已經15歲了。
葉劍英伯伯見到後高興地說:“不要說女兒不認識父親,父親見麵後也不會認出女兒來。我給你想個辦法,你拿著這張照片去對照,誰像照片上的人,誰就是你爸爸。”聶力認真地接過了葉伯伯送給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