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下江娃兒中也有不少年齡小的,頂多不過兩三歲,跟沒斷奶的嬰兒差不多,有的甚至由保姆抱在懷裏,哭鬧著。


    大孩子基本上都過河了,隻見有人挑來籮筐,還是那位女先生在組織,她指揮著將兩個幼兒放在籮筐內,一頭一個,讓人挑著過河。挑了一趟又一趟,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一直持續到下午兩三點鍾,這支特殊的隊伍才全部過了河。


    就這樣一件事,土主鎮的人卻談論了許久許久,至今你若去問那裏的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仍記憶猶新,一直視為小鎮的一大奇觀。


    那位指揮過河的女先生,就是直三院的院長趙君陶。她帶領的這支隊伍,就是來土主鎮組建直三院的主力軍。


    趙君陶初到這個小鎮,給土主人的第一印象不錯,人們私下議論著,這女子確非一般,爽朗熱情,外秀內剛,辦事老練沉著,一看便知是見過世麵的人物。但卻沒有人會猜到,就連與她同來此地創業的同事們,很多人也是在許多年後早已和她分別才聽說到她的真實身份。在那樣的年月裏,在那樣複雜的情況下,她既忠實地執行著黨的決議,又硬是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得那麽徹底,也實在是一個奇蹟。


    土主廟環境太差,住了不多久,趙院長便將院址搬到了半裏路外的周家祠堂裏。宗祠坐北朝南,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古典建築群,在土主鎮夠得上醒目的。還未走近院子,遠遠地可見到聳立著兩丈多高的一個石砌大拱門,拱門一側是一塊白底黑字的長木牌,木牌上寫著“戰時兒童保育會直屬第三保育院”字樣,出自馮玉祥將軍手筆,蒼勁的隸書給高大的院門平添了幾分威嚴。走進院門,一側白粉牆上是一大幅宣傳畫,那“殲滅樓寇,還我河山”八個大字氣壯山河。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趙院長是親歷了這兩難的。她帶來的這第一批兒童,都是從前線搶救下來的。由於長途跋涉,歷盡艱辛,加以飲食、睡眠沒有定時,沿途遭敵機轟炸,因此孩子們不是瘦弱,便是有病。又時值炎天暑熱,大地上都能噴出火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裏,各種疾病和傳染病接連不斷。為此,趙君陶憂心如焚,她懷著“天賦的母愛”之情,一進駐土主鎮,便發起了一場搶救孩子生命的活動。


    她首先發動全院教職員工,又設法請來當地醫生,全力以赴治療和護理病孩子。其中有一重病孩子,土主鎮的中醫已無能為力,趙院長當機立斷,派院工譚權背著孩子步行30裏路,趕往北碚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就醫。像這樣連夜背孩子去外地尋醫的事,在直三院來說,實在是數不清有多少次。


    繼而,趙院長接受劉力生老師的建議,親自帶領著師生,將堆積著炭渣、廢物的垃圾堆清理平整成一個場院,安上籃球架、爬杆、天橋架、浪橋、鞦韆、沙坑等土運動器械,還經常組織學生爬山等,增強了孩子們的體魄。她在三院工作的6年多時間裏,每年寒暑假都要發動師生們大搞一次基本建設。她倡導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完成了很多看來難以辦成的事,然後再高興地來享受自己勞動的成果。


    為了更有效地掌握腳子們的飲食情況,趙院長還把自己的住房搬到了廚房的隔壁。她要廚子不斷變換飯菜花色品種,並配以豆類、新鮮蔬菜、肉類等,除煮、燉、炒外,還用荷葉蒸肉,做紅燒獅子頭等南方菜餚。每逢趕集,必買新鮮豬肝為孩子補體。她十分強調粗糧細做,注意營養。她多次告誡炊事員,不管飯菜是粗是細,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吃飽、吃好,要給孩子們足夠的營養和飲水。


    一個深秋的上午,她走到“七七”團的課堂旁,站了很久很久,好像聽到了什麽,然後低著頭離開了。她回到辦公室後,對老師們說:“我聽到‘七七’團的孩子們兩隻腳跟在相互摩擦的聲音,有的孩子還穿著草鞋,光著腳丫是難得過冬的!”於是她和老師們商定,利用星期天,帶同學們到山那邊一望無際的大竹林去揀竹筍殼,做鞋底,然後又派人購回了一些碎布片分發給大同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學做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同學幫助小同學,會做的幫助不會做的,大家興致勃勃,不久,一雙雙鞋子做成功了。雖然樣子不怎麽好看,但總是能暖腳的鞋呀!一個個拿著自己做的鞋奔走相告,愛不釋手。大家都捨不得穿,隻留著晚上洗了腳後才穿一會兒。


    趙院長強調,對孩子的養教是二者並重,決不可偏廢。養,重體;教,重德。對幼兒思想品質的教育,絕不能忽視。直三院有一段時間全是女孩兒,是保育總會決定男女分院後才從各保育院調整而來的。孩子們來源本就複雜,多有浪跡經歷,沾染了不少惡習。再加之票賦不同,性格各異,一下子難以合群,這更加重了管教的難度。趙院長經過細緻觀察和研究分析,概括了這批孩子們的10條弱點,如:愛動怒、猜疑心強、自卑、好妒忌、自私自利、不愛護公物、無奮鬥精神、依賴性強等。但同時也總結了這批孩子的優點,比如:大多數孩子能吃苦、愛勞動、有創造力、愛抱打不平等。對於這些出身貧寒、遭遇不幸的苦孩子,她懷著深厚的階級感情,以熾熱的愛心,以一個革命者對民族後代的高度負責精神對待之。


    她很重視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奮發學習不忘國恥。以抗戰紀念日或其他節日為班級的名稱,如:六年級為“八一三”團、五年級為“七七”團、四年級為“一。二八”團、三年級為“六二”團(院慶日)、二年級為“九一八”團、一年級為“四四”團(兒童節)。這些富有特殊含義的名字一旦銘刻在孩子們的心上,更會催發他們的愛國意識,牢記侵略者不光給他們家人、更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恥辱,從而懂得怎樣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鬥爭傳統與革命精神。為了讓孩子們關心和了解時事,三院還定有每天出簡報、每周上時事講話課的製度。辦公室裏擺放著每天的《新華日報》,圖書館藏有《二萬五千裏長征》、《八路軍出馬打勝仗》、《八路軍的遊擊術》、《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等進步書刊;每周還有三個晚會,組織孩子們走出院門,到村裏去做社會調查,教農民識字、唱歌,給他們講解時事,鼓動其愛國情緒,提倡學習和實際相結合,在豐富多彩的校內校外活動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群眾觀點,陶冶了他們的思想情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明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明戰並收藏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