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是被人破壞的。據說這兩匹石馬完工不久,馬臀上就莫名其妙出現了兩個小孔……”“是不是陳大仙或是其他人故意搞的鬼呢?”滿鳥鳥猜測道。陳老說:“他敢嗎?要知道當時的覃城和墨氏夫人跟皇帝皇後差不多,誰敢忤逆犯上?由於當時土司王的特殊地位,殺人不請旨,墨氏夫人又受人愛戴,哪個敢做願做這種事情呢?”
“你也莫追問了,”陳老笑著對滿鳥鳥說,“聽我仔細跟你‘擺’。看見下麵的唐崖河了嗎?這條河流有一個很獨特的特點,河水自東向西流,最後匯入烏江和長江,有‘唐崖河水倒流三千八百裏’的說法。河對岸當時就是一大片農田,種的是稻穀。有一年夏天,當地農民發現田裏的稻穀連續幾個晚上被麽子東西吃掉一大片,於是派兩個人天天躲在田間守衛,想搞清到底是麽子東西吃掉稻穀的,然後再想對策。第一天晚上,兩個人麽子東西都看見,第二個晚上仍然如此,到第三天晚上,兩個人眼著眼睛守了半夜,突然發現有兩個模模糊糊灰白身影,當時搞不清情況,他們不敢冒然去追,隻好拿起火槍照著白影打了兩槍,那兩個白影被嚇著了,從河對麵飛到了這邊。第二天天亮之後,當地人才攆著血跡一路追蹤,追來追去就追到這裏,看見這匹公馬身上還在滴血,再仔細一瞧,發現兩匹馬的右臀上都被槍打了一個小孔,也就是你們現在看見的這兩個小孔了。”
這顯然是個神話故事。不過像這樣的故事在當地非常多,也不能怪當時的人迷信色彩濃厚。事實上,歷史上很多事實都是依賴神話傳說而存在的,就是科學日新用異的今天,有很多神秘的事情人類仍在苦苦求索,仍在用各種形式進行猜測分析。
既然是個神話故事,也就聽聽罷了。我心中倒是越來越覺得奇怪,這張飛廟建在緩坡的最下麵,接近唐崖河,按常規思維,這種做法不太正常吧?還有,既然墨氏夫人授命雕刻兩匹石馬以彰顯“君臨天下”的氣勢,為什麽不建在緩坡頂部或四座山的山頂呢?那樣,氣勢不是更加宏偉嗎?
“那棵樹上的紅布條是有人來求神許願的吧?”寄爺問道。
“是的。據說很靈驗,如果有個三病兩痛來桓侯廟許個願,回去就好了。——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搞法,不值得提倡,所以如果有人來許願,我就勸說他們還是去醫院看病抓藥,奈何總有人偷偷來,我也管不下來。”
“那牆上的碑文又是什麽呢?”
“那個也是後來才找到安上去的,記的是一些人的名字,可能是當時的工匠吧。”陳老解釋說,“雨停了,我帶你們去看土司皇城保存最完好的石牌坊吧。”
離開亭子,我回頭看著不成規模的桓侯廟和那兩對石人石馬,暗暗覺得這方寸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秘!
中卷.土司皇城 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塚(1)
走了一段向上延伸的石板小路,陳老指著亭子周圍說:“這個地方原來其實是一個看戲的地方,亭子前麵就是戲台,當時的達官貴人就是坐在亭子那裏,聽戲看表演的。”我更疑惑了,看台怎麽會搭在一座廟裏?想想當年人聲鼎沸的場景,我更感覺這個地方很荒謬怪誕。
陳老所說的石牌坊在公路上方,離桓侯廟大概一裏地左右。我們踏著清一色平整的石板,很快就來到石牌坊前麵。
由於石牌坊是另一個重點保護文物,所以由政府出資修了一堵圍牆,並且用鐵鎖鎖住了大門。石牌坊在一個高台之上,有幾步青條石壘成的梯子延伸到大門。陳老指著石梯說:“這石梯子不多不少剛好四十八步。”我邊上邊數,果然如此。
陳老打開大門,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便出現在我們麵前。
經過陳老一番介紹,我們總算弄清了石牌坊的來歷,懷著敬畏之心領略了古人匠心獨具的雕刻藝術——
明熹宗天啟元年,唐崖宣撫使覃城奉調征渝城,擒樊龍、樊虎;次年奉調征水西安邦彥;天啟三年奉調征奢崇明、奢社輝,三次征戰,戰績卓著,蒙欽差四川總督朱燮元提奏,升任都指揮使司僉事,皇帝賜令二道:敕大坊平西將軍“帥府”二字;敕造牌坊一座,正、背二麵上書“荊南雄鎮”“楚蜀屏翰”八個大字。這個時期,唐崖土司最為昌盛繁榮。
牌坊以砂石建成,為仿木結構的一鬥三升式簷麵、筒瓦鬥拱建築。中高六點八米,邊高五點八米。四柱列立,柱為四方體,邊寬五十厘米,前後有二點五米的鼓型石護柱,左側石護柱前立石獅一個。中門寬二點九米,高五米。側門寬一點七米,高三點五米。上以整石為枋,鑿榫與柱相接。枋間以厚十五厘米的薄石相嵌,其上有人物浮雕、書畫文字。中門坊額下以象鼻裝飾。臨街正麵的“荊南雄鎮”,背臨衙門一麵的“楚蜀屏翰”這八個大字,均為陰刻,蒼勁醒目。大字上下坊額麵有“土王出巡”、“舜耕南山”、“漁樵耕讀”、“雲龍吞霧”、“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
陳老說:“當年,如果有人想參見土司王覃城,到這裏文官必須下轎,武官必須下馬。看,那裏還有完好如初的拴馬樁。所有人進門都不能走錯,左側那個邊門上方雕刻的是‘漁’和‘耕’,也就是說漁夫和農民隻能從那個門進,而‘樵’、‘讀’下麵那個門隻準樵夫和讀書人進,有一定等級的官員則人中門進。由於土司時期受漢文化影響較大,女人的地位也很低,根本不準從大門進出。”
“你也莫追問了,”陳老笑著對滿鳥鳥說,“聽我仔細跟你‘擺’。看見下麵的唐崖河了嗎?這條河流有一個很獨特的特點,河水自東向西流,最後匯入烏江和長江,有‘唐崖河水倒流三千八百裏’的說法。河對岸當時就是一大片農田,種的是稻穀。有一年夏天,當地農民發現田裏的稻穀連續幾個晚上被麽子東西吃掉一大片,於是派兩個人天天躲在田間守衛,想搞清到底是麽子東西吃掉稻穀的,然後再想對策。第一天晚上,兩個人麽子東西都看見,第二個晚上仍然如此,到第三天晚上,兩個人眼著眼睛守了半夜,突然發現有兩個模模糊糊灰白身影,當時搞不清情況,他們不敢冒然去追,隻好拿起火槍照著白影打了兩槍,那兩個白影被嚇著了,從河對麵飛到了這邊。第二天天亮之後,當地人才攆著血跡一路追蹤,追來追去就追到這裏,看見這匹公馬身上還在滴血,再仔細一瞧,發現兩匹馬的右臀上都被槍打了一個小孔,也就是你們現在看見的這兩個小孔了。”
這顯然是個神話故事。不過像這樣的故事在當地非常多,也不能怪當時的人迷信色彩濃厚。事實上,歷史上很多事實都是依賴神話傳說而存在的,就是科學日新用異的今天,有很多神秘的事情人類仍在苦苦求索,仍在用各種形式進行猜測分析。
既然是個神話故事,也就聽聽罷了。我心中倒是越來越覺得奇怪,這張飛廟建在緩坡的最下麵,接近唐崖河,按常規思維,這種做法不太正常吧?還有,既然墨氏夫人授命雕刻兩匹石馬以彰顯“君臨天下”的氣勢,為什麽不建在緩坡頂部或四座山的山頂呢?那樣,氣勢不是更加宏偉嗎?
“那棵樹上的紅布條是有人來求神許願的吧?”寄爺問道。
“是的。據說很靈驗,如果有個三病兩痛來桓侯廟許個願,回去就好了。——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搞法,不值得提倡,所以如果有人來許願,我就勸說他們還是去醫院看病抓藥,奈何總有人偷偷來,我也管不下來。”
“那牆上的碑文又是什麽呢?”
“那個也是後來才找到安上去的,記的是一些人的名字,可能是當時的工匠吧。”陳老解釋說,“雨停了,我帶你們去看土司皇城保存最完好的石牌坊吧。”
離開亭子,我回頭看著不成規模的桓侯廟和那兩對石人石馬,暗暗覺得這方寸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秘!
中卷.土司皇城 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塚(1)
走了一段向上延伸的石板小路,陳老指著亭子周圍說:“這個地方原來其實是一個看戲的地方,亭子前麵就是戲台,當時的達官貴人就是坐在亭子那裏,聽戲看表演的。”我更疑惑了,看台怎麽會搭在一座廟裏?想想當年人聲鼎沸的場景,我更感覺這個地方很荒謬怪誕。
陳老所說的石牌坊在公路上方,離桓侯廟大概一裏地左右。我們踏著清一色平整的石板,很快就來到石牌坊前麵。
由於石牌坊是另一個重點保護文物,所以由政府出資修了一堵圍牆,並且用鐵鎖鎖住了大門。石牌坊在一個高台之上,有幾步青條石壘成的梯子延伸到大門。陳老指著石梯說:“這石梯子不多不少剛好四十八步。”我邊上邊數,果然如此。
陳老打開大門,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便出現在我們麵前。
經過陳老一番介紹,我們總算弄清了石牌坊的來歷,懷著敬畏之心領略了古人匠心獨具的雕刻藝術——
明熹宗天啟元年,唐崖宣撫使覃城奉調征渝城,擒樊龍、樊虎;次年奉調征水西安邦彥;天啟三年奉調征奢崇明、奢社輝,三次征戰,戰績卓著,蒙欽差四川總督朱燮元提奏,升任都指揮使司僉事,皇帝賜令二道:敕大坊平西將軍“帥府”二字;敕造牌坊一座,正、背二麵上書“荊南雄鎮”“楚蜀屏翰”八個大字。這個時期,唐崖土司最為昌盛繁榮。
牌坊以砂石建成,為仿木結構的一鬥三升式簷麵、筒瓦鬥拱建築。中高六點八米,邊高五點八米。四柱列立,柱為四方體,邊寬五十厘米,前後有二點五米的鼓型石護柱,左側石護柱前立石獅一個。中門寬二點九米,高五米。側門寬一點七米,高三點五米。上以整石為枋,鑿榫與柱相接。枋間以厚十五厘米的薄石相嵌,其上有人物浮雕、書畫文字。中門坊額下以象鼻裝飾。臨街正麵的“荊南雄鎮”,背臨衙門一麵的“楚蜀屏翰”這八個大字,均為陰刻,蒼勁醒目。大字上下坊額麵有“土王出巡”、“舜耕南山”、“漁樵耕讀”、“雲龍吞霧”、“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
陳老說:“當年,如果有人想參見土司王覃城,到這裏文官必須下轎,武官必須下馬。看,那裏還有完好如初的拴馬樁。所有人進門都不能走錯,左側那個邊門上方雕刻的是‘漁’和‘耕’,也就是說漁夫和農民隻能從那個門進,而‘樵’、‘讀’下麵那個門隻準樵夫和讀書人進,有一定等級的官員則人中門進。由於土司時期受漢文化影響較大,女人的地位也很低,根本不準從大門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