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天文學家都承認這顆衛星的存在呢?”尼卻爾問。
“不是,”巴比康回答,“不過,對於象我們這樣和它見過麵的人來說,就再也用不著懷疑了。我現在想起來了,事實上,這顆幾乎撞到我們,可能給我們增添很多麻煩的火流星,倒使我們有可能確定我們在空間的位置。”
“怎樣確定?”阿當問。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它和地球的距離,在和它相遇的地方,我們恰好離地球表麵八千一百四十公裏。”
“兩千多法裏啊!”米歇爾。阿當大聲說。“比地球這個可憐的天體上的快車開得更快!”
“我倒相信這個說法,”尼卻爾回答,他看看自己的表。“十一點,我們離開美洲大陸已經十三分鍾了。”
“隻有十三分鍾嗎?”巴比康問。
“是的,”尼卻爾說,“如果我們一直保持每秒十一公裏、的初速,一小時能夠前進一萬法裏呢!”
“一切都大好了,朋友們,”俱樂部主席說,“現在剩下來的還是這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為什麽我們沒有聽到哥倫比亞炮的炮聲呢?”
由於沒有人回答,談話突然中斷了,巴比康~麵沉思,一麵動手打開另一側舷窗的護窗板。護窗板打開以後,皎潔的月光突然從窗子裏湧入拋射體內部。尼卻爾是一個講究節約的人,他熄滅了沒有用處的煤氣燈,再說,燈光反而妨礙他們觀察星際空間。
圓圓的月亮無比皎潔。月光再也不需要經過地球霧氣騰騰的大氣層了,它直接透入舷窗,在拋射體內部的空氣裏;灑滿了銀色的亮光。蒼穹黑色的幛幔益發襯托出月亮的皎潔,在光線無法擴散的以太空間裏,月亮再也遮不住它周圍的星星了。從這裏望出去的天空,蔚為奇觀,這是人類的眼睛永遠無法看到的。
我們能夠想像到,這三位勇敢的人懷著多麽愉快的心情凝視著他們這次旅行的最後目的地一黑夜的天體。地球的衛星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正在不知不覺地接近天頂,也就是說根據數學計算,它應該在大約九十六小時以後達到的地方,盡管在他們眼裏,月球的山脈、平原和整個輪廓也並不比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看得更清楚,但是透過真空,它的光線顯得無比強烈,圓圓的月盤好象一麵白金鏡子那樣光芒四射。至於在三位旅行家腳卞朝棺反的方向飛遁的地球,他們早已忘在腦後了。還是尼卻爾船長第一個提到已經消失了的地球。
“是呀:”米歇爾·阿當回答,“我們不應該忘恩負義。既然我們離開了家鄉,就應該最後再看它一眼,我要在地球完全消失以前再看看它!”
為了實現這位同伴的願望,巴比康動手拆卸拋射體底部舷窗上的障礙物,在這裏可以直接觀察地球。被發射時的反衝力推到拋射體底部的金屬圓板,毫光困難地被拆除了。一個個零件都仔細地堆在牆腳下,遇到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重新使用。底部露出一個直徑五十厘米的圓形窗洞,窗洞裏鑲著一塊十五厘米厚的圓玻璃,外麵裝著一個黃銅護架,底下還有由螺栓固定的鋁板。旋下螺帽,放鬆螺栓,放下護窗板,內部和外部的視力聯繫就建立起來了。
米歇爾·阿當跪在窗口上。窗口漆黑,仿佛是一塊不透光玻璃。
“喂!地球在哪裏?”他大聲問。
“諾!這就是地球,”巴比康說。
“什麽!”阿當說,“就是這個細得象一條線似的新月形的白東西嗎?”
“用不著懷疑,米歇爾。再過四天月圓,也就是說在我們到達月球的時候,地球就完全看不見了。它現在好象一個細長的‘月牙兒’,可是不久就會完全消失,一連幾天都要躲在深不可測的黑暗裏。”
“啊!這就是地球!”米歇爾·阿當眼睜睜地望著他的故鄉——地球的“月牙兒”,不住口他說。
巴比康主席的解釋是正確的。從拋射體上看,地球已經進入“下弦”。現在能夠看到的隻是一個八分之一的弧麵,在天空黑色的背景上,仿佛一彎狹長的新月。它的光線透過厚厚的大氣層,顯得藍盈盈的,比上弦月的月光還要蒼白。但是地球的“新月”碩大無朋。幾乎可以說是一張懸在蒼穹上的巨大的弓背。凹麵上幾個特別明亮的點子說明了高山的存在:它們往往被一個黑色的陰影遮蔽起來,在月球上看不到這種陰影。這是環繞地球的雲層。然而由於一種自然現象,正象月球八分之一弧麵受光時那樣,可以分辨出整個地球的輪廓。地球好象一個灰朦朦的盤子,比月盤還要昏暗。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月球上的灰色亮光是地球承受的日光反射出來的。在這裏恰恰相反,地球上的灰色亮光則是由月球反射出來的。由於兩個天體體積大小不同,地球的亮光比月球的亮十二倍。因此,地球輪廓比月球昏暗,這也是很自然的。我們還應該補充一句,地球的下弦期的弧麵仿佛比球麵還要長,這純粹是光滲作用。
在三位旅行家努力透過空間的黑暗進行觀測的時候,一陣流星雨好象在他們麵前開放的一束束鮮花,光芒四溢。幾百個流星一接觸大氣層就燃燒起來,化為一條條火掃帚,仿佛在灰朦朦的地球上撒下一串串火花。現在正是地球接近近日點的時候,十二月裏流星特別多,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每小時甚至有八萬顆。但是米歇爾·阿當不喜愛科學理論,他寧願相信,大地正在拿它最明亮的煙火,歡送它的三個孩子呢。
“不是,”巴比康回答,“不過,對於象我們這樣和它見過麵的人來說,就再也用不著懷疑了。我現在想起來了,事實上,這顆幾乎撞到我們,可能給我們增添很多麻煩的火流星,倒使我們有可能確定我們在空間的位置。”
“怎樣確定?”阿當問。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它和地球的距離,在和它相遇的地方,我們恰好離地球表麵八千一百四十公裏。”
“兩千多法裏啊!”米歇爾。阿當大聲說。“比地球這個可憐的天體上的快車開得更快!”
“我倒相信這個說法,”尼卻爾回答,他看看自己的表。“十一點,我們離開美洲大陸已經十三分鍾了。”
“隻有十三分鍾嗎?”巴比康問。
“是的,”尼卻爾說,“如果我們一直保持每秒十一公裏、的初速,一小時能夠前進一萬法裏呢!”
“一切都大好了,朋友們,”俱樂部主席說,“現在剩下來的還是這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為什麽我們沒有聽到哥倫比亞炮的炮聲呢?”
由於沒有人回答,談話突然中斷了,巴比康~麵沉思,一麵動手打開另一側舷窗的護窗板。護窗板打開以後,皎潔的月光突然從窗子裏湧入拋射體內部。尼卻爾是一個講究節約的人,他熄滅了沒有用處的煤氣燈,再說,燈光反而妨礙他們觀察星際空間。
圓圓的月亮無比皎潔。月光再也不需要經過地球霧氣騰騰的大氣層了,它直接透入舷窗,在拋射體內部的空氣裏;灑滿了銀色的亮光。蒼穹黑色的幛幔益發襯托出月亮的皎潔,在光線無法擴散的以太空間裏,月亮再也遮不住它周圍的星星了。從這裏望出去的天空,蔚為奇觀,這是人類的眼睛永遠無法看到的。
我們能夠想像到,這三位勇敢的人懷著多麽愉快的心情凝視著他們這次旅行的最後目的地一黑夜的天體。地球的衛星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正在不知不覺地接近天頂,也就是說根據數學計算,它應該在大約九十六小時以後達到的地方,盡管在他們眼裏,月球的山脈、平原和整個輪廓也並不比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看得更清楚,但是透過真空,它的光線顯得無比強烈,圓圓的月盤好象一麵白金鏡子那樣光芒四射。至於在三位旅行家腳卞朝棺反的方向飛遁的地球,他們早已忘在腦後了。還是尼卻爾船長第一個提到已經消失了的地球。
“是呀:”米歇爾·阿當回答,“我們不應該忘恩負義。既然我們離開了家鄉,就應該最後再看它一眼,我要在地球完全消失以前再看看它!”
為了實現這位同伴的願望,巴比康動手拆卸拋射體底部舷窗上的障礙物,在這裏可以直接觀察地球。被發射時的反衝力推到拋射體底部的金屬圓板,毫光困難地被拆除了。一個個零件都仔細地堆在牆腳下,遇到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重新使用。底部露出一個直徑五十厘米的圓形窗洞,窗洞裏鑲著一塊十五厘米厚的圓玻璃,外麵裝著一個黃銅護架,底下還有由螺栓固定的鋁板。旋下螺帽,放鬆螺栓,放下護窗板,內部和外部的視力聯繫就建立起來了。
米歇爾·阿當跪在窗口上。窗口漆黑,仿佛是一塊不透光玻璃。
“喂!地球在哪裏?”他大聲問。
“諾!這就是地球,”巴比康說。
“什麽!”阿當說,“就是這個細得象一條線似的新月形的白東西嗎?”
“用不著懷疑,米歇爾。再過四天月圓,也就是說在我們到達月球的時候,地球就完全看不見了。它現在好象一個細長的‘月牙兒’,可是不久就會完全消失,一連幾天都要躲在深不可測的黑暗裏。”
“啊!這就是地球!”米歇爾·阿當眼睜睜地望著他的故鄉——地球的“月牙兒”,不住口他說。
巴比康主席的解釋是正確的。從拋射體上看,地球已經進入“下弦”。現在能夠看到的隻是一個八分之一的弧麵,在天空黑色的背景上,仿佛一彎狹長的新月。它的光線透過厚厚的大氣層,顯得藍盈盈的,比上弦月的月光還要蒼白。但是地球的“新月”碩大無朋。幾乎可以說是一張懸在蒼穹上的巨大的弓背。凹麵上幾個特別明亮的點子說明了高山的存在:它們往往被一個黑色的陰影遮蔽起來,在月球上看不到這種陰影。這是環繞地球的雲層。然而由於一種自然現象,正象月球八分之一弧麵受光時那樣,可以分辨出整個地球的輪廓。地球好象一個灰朦朦的盤子,比月盤還要昏暗。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月球上的灰色亮光是地球承受的日光反射出來的。在這裏恰恰相反,地球上的灰色亮光則是由月球反射出來的。由於兩個天體體積大小不同,地球的亮光比月球的亮十二倍。因此,地球輪廓比月球昏暗,這也是很自然的。我們還應該補充一句,地球的下弦期的弧麵仿佛比球麵還要長,這純粹是光滲作用。
在三位旅行家努力透過空間的黑暗進行觀測的時候,一陣流星雨好象在他們麵前開放的一束束鮮花,光芒四溢。幾百個流星一接觸大氣層就燃燒起來,化為一條條火掃帚,仿佛在灰朦朦的地球上撒下一串串火花。現在正是地球接近近日點的時候,十二月裏流星特別多,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每小時甚至有八萬顆。但是米歇爾·阿當不喜愛科學理論,他寧願相信,大地正在拿它最明亮的煙火,歡送它的三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