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任務是土的提升工作:要把挖出的土提到天花板上麵去。這個房間裏,也和其他房間一樣,有一個磚砌的俄式大火爐,它和牆之間有一條空隙,可以擠進一個人去。想出的辦法是:把這個空間封死,把它從居住空間變為坑道的一部分。他們在一間空房裏幹淨徹底地拆卸了一個“小車廂”床,用拆下的木板把這個空間的開口封死,立即釘上灰板條,抹上灰泥,刷成和爐子一樣的白色。看守們難道會記住工棚裏二十個小房間中哪一間的爐子和牆連在一起,哪一間的爐子稍微離開牆一點嗎?空房裏的“小車廂”少了一張也沒有被發現,因為人們拆得幹淨利落,毫不露馬腳。隻是在頭一兩天中,看守有可能發現牆上的灰泥是濕的。但是,要發現這一點,他就得繞過爐子彎腰到床後去看。這間屋子是清潔整齊的模範呀,何必呢!即使被他看出來,這還不等於全部坑道計劃的暴露,可以推說:這是為了使房間整潔美觀,那個沒有用的空隙經常落灰,又很不好看!
灰泥都幹了之後,這才用刀子把已經封死的這個空間的地板和天花板剜掉。在這裏,又用拆床的木料裝了一個梯子。這樣,狹小的地板下麵的空間就同天花板上寬敞的空間連在一起了,像是一口看守們看不到的豎井。它也是多年來第一口能夠使那些剛強的男子漢們心甘情願地在裏麵拚命勞動的豎井!
勞改營中也會有同夢想結合在一起的工作嗎?會有把你的整個身心都吸引住的、使你廢寢忘食地去幹的工作嗎?有。這樣的工作隻有一件,那就是為了逃跑而進行的準備工作!!
下一個任務就是挖土。用刀子挖,磨刀子,這是勿須多說的。但還有不少別的問題。這裏還需要進行礦山測量學的計算(這由工程師穆吉亞諾夫擔任),既要到達安全深度,但又不要超過需要的深度;要使坑道的走向符合最短距離;要確定坑道的最合理的截麵;要隨時知道自己處在什麽地方;要正確地規劃好坑道出口。還有換班的組織工作:每天挖土的時間越多越好,又不能換班太勤;還要毫無破綻地全員按時接受早晚兩次點名。這裏還有個勞動服裝問題,洗手洗臉問題。(總不能帶著一身泥土到上麵來接受點名吧!)也有照明問題:一條六十米長的坑道怎麽能在完全黑暗中挖成呢?他們把電線拉入地下坑道。(還得在不被發覺的情況下接通才行!)也還需要安裝信號裝置:如果有人突然向工棚這邊走來的話,怎樣才能及時地從長長的、不透氣的坑道裏把挖土的人叫上來呢?或者,坑道裏的人怎樣才能安全而及時地通知上麵他們必須立即上來呢?
懲戒室的製度很嚴格,但嚴格也有它的弱點:看守們不可能悄悄地突然進入工棚,他們必須通過鐵絲網之間的唯一道路走近工棚外的柵欄門,打開門上的鎖,然後走到工棚的門,再打開鎖。拉開門上的鐵栓時也要有響聲。這一切都可以從小窗戶裏觀察到,不過不是從自己屋裏的窗戶,而是從門口附近的一間空“單間”的小窗裏可以看到;在那裏設一個“觀察哨”就行了。坑道裏使用燈光信號:閃兩下——注意,準備退出坑道;連續閃光——緊急警報!火速出來!
進入坑道時把衣服全脫光,脫下的衣服放到枕頭和床墊下麵。進入地板下的地道口之後,要通過一條狹窄的裂縫似的小道,誰也不會想到前麵就有一間寬敞的“小屋”,這裏的燈經常亮著,備有工作服和褲子。另外四個光著身子沾滿泥土的人(換班下來的)爬上來,仔細地在這裏洗掉身上的泥土(泥土在汗毛上結成小泥球,需要把它泡軟,或者就連汗毛一起扯下來)。
第八號懲戒棚挖地道的事被發覺時,第二號懲戒棚的上述工作已經進行一些時候了。所以,不難理解這些創造家們當時多麽擔心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那可太遺憾了,甚至是屈辱。幸而一切都平安地過去了。
九月初,騰諾和日丹諾克在監獄裏蹲了將近一年之後又被送到(實際上是回到)這二號懲戒室來。在這裏剛剛喘了一口氣,騰諾就又開始不安分了;他需要準備新的逃跑!他指責人們說,目前這個最好的逃跑時期很快就會過去,不能總是無所作為地呆著!但是,那些堅定不移、不顧一切的逃跑者們對於他的話卻毫無反映(挖地道的人正好十二個,分成三班,不需要第十三個人)。這時騰諾便直接向他們提出了挖地道的建議!但是,人們回答說:考慮過了,但基礎太低。(盯著這個久經考驗的逃跑者的探索的眼睛硬是搖頭說“不”,這自然是冷酷的。簡直就像不允許一隻受過訓練的伶俐的獵犬去搜索獵物一樣。)但是,騰諾太了解這些人了,他不能相信他們這種普遍的冷漠態度,他認為這些人不可能全都一樣地墮落了!
於是騰諾和日丹諾克便開始對他們進行熱心而內行的觀察,這種內行的觀察是看守們辦不到的。騰諾發現:他們幾個人經常到門口的同一間小屋裏去吸菸,而且總是一個出來,另一個再進去,從沒有結伴去過;白天他們的房門總是從裏麵插上的,別人叫門時從不立即開門;屋裏總有幾個人在熟睡,好像夜晚還睡不夠似的;有一次,他看見瓦西裏·布留欣從放馬桶的地方轉出來,全身是濕的。“你怎麽啦?”“噢,我剛才洗了洗身子。”
他們是在挖掘,很明顯,一定在挖掘!但是,在哪兒?為什麽不說?……騰諾找這個人談,找那個人談,試探他們:“你們太不謹慎啦,朋友們!你們這個招法可不夠謹慎!還好,是我看出來了,要是叫眼線發現了呢?!”
終於,經過大家討論,決定接受騰諾帶領的四人小組參加進來。首先,他們建議騰諾對房間進行檢查,發現痕跡。騰諾檢查了每一塊地板和牆,竟什麽也沒有發現!大家都十分滿意。於是騰諾就高高興興地又開始為自己勞動了。
地下的勞動是這樣組織的:一個人躺著鑿掉工作麵上的土;另一人在他後麵彎著腰把鑿下的土扒進特製的帆布小口袋;第三個人把繩子套在兩肩上拉著小口袋往回爬行,通過坑道和地板下麵拉到“豎井”下口,在這裏把小口袋一個一個地掛在從天花板上係下來的鉤子上,第四個人在天花板上把空口袋放下去,把裝上的口袋拉上來,輕輕地在天花板上把土撤成薄薄的一層。每次換班之前都要用爐渣把新土蓋上,天花板上的頂間裏有的是爐渣。每班內部的分工也變動,但不常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迅速而高效率地完成最累最重的挖土和運土工作。
運土時,起初是一次拉兩個口袋,後來從炊事員那裏“抄”來一隻木托盤,把土口袋放在托盤上,這樣就可以一次拉四個口袋了。繩子從頸後繞到胸前經過兩腋下拉著身後的托盤。後頸的皮磨破了,兩肩兩膝酸痛,拉一趟就滿身是汗,作完一班下來,簡直累死人。
挖土時的姿勢非常不方便。隻有一把短柄鐵鍬,每天都要磨。先要用它挖出一道一尺左右深的豎溝,然後半躺半臥地背靠著挖出的土,鏟下土塊來扔到身後。地下有時是石頭,有時是粘土。遇到非常大的石頭就隻好繞過去,使地道拐彎。每八至十小時換一次班,每班控不到兩米,有時連一米也挖不到。
灰泥都幹了之後,這才用刀子把已經封死的這個空間的地板和天花板剜掉。在這裏,又用拆床的木料裝了一個梯子。這樣,狹小的地板下麵的空間就同天花板上寬敞的空間連在一起了,像是一口看守們看不到的豎井。它也是多年來第一口能夠使那些剛強的男子漢們心甘情願地在裏麵拚命勞動的豎井!
勞改營中也會有同夢想結合在一起的工作嗎?會有把你的整個身心都吸引住的、使你廢寢忘食地去幹的工作嗎?有。這樣的工作隻有一件,那就是為了逃跑而進行的準備工作!!
下一個任務就是挖土。用刀子挖,磨刀子,這是勿須多說的。但還有不少別的問題。這裏還需要進行礦山測量學的計算(這由工程師穆吉亞諾夫擔任),既要到達安全深度,但又不要超過需要的深度;要使坑道的走向符合最短距離;要確定坑道的最合理的截麵;要隨時知道自己處在什麽地方;要正確地規劃好坑道出口。還有換班的組織工作:每天挖土的時間越多越好,又不能換班太勤;還要毫無破綻地全員按時接受早晚兩次點名。這裏還有個勞動服裝問題,洗手洗臉問題。(總不能帶著一身泥土到上麵來接受點名吧!)也有照明問題:一條六十米長的坑道怎麽能在完全黑暗中挖成呢?他們把電線拉入地下坑道。(還得在不被發覺的情況下接通才行!)也還需要安裝信號裝置:如果有人突然向工棚這邊走來的話,怎樣才能及時地從長長的、不透氣的坑道裏把挖土的人叫上來呢?或者,坑道裏的人怎樣才能安全而及時地通知上麵他們必須立即上來呢?
懲戒室的製度很嚴格,但嚴格也有它的弱點:看守們不可能悄悄地突然進入工棚,他們必須通過鐵絲網之間的唯一道路走近工棚外的柵欄門,打開門上的鎖,然後走到工棚的門,再打開鎖。拉開門上的鐵栓時也要有響聲。這一切都可以從小窗戶裏觀察到,不過不是從自己屋裏的窗戶,而是從門口附近的一間空“單間”的小窗裏可以看到;在那裏設一個“觀察哨”就行了。坑道裏使用燈光信號:閃兩下——注意,準備退出坑道;連續閃光——緊急警報!火速出來!
進入坑道時把衣服全脫光,脫下的衣服放到枕頭和床墊下麵。進入地板下的地道口之後,要通過一條狹窄的裂縫似的小道,誰也不會想到前麵就有一間寬敞的“小屋”,這裏的燈經常亮著,備有工作服和褲子。另外四個光著身子沾滿泥土的人(換班下來的)爬上來,仔細地在這裏洗掉身上的泥土(泥土在汗毛上結成小泥球,需要把它泡軟,或者就連汗毛一起扯下來)。
第八號懲戒棚挖地道的事被發覺時,第二號懲戒棚的上述工作已經進行一些時候了。所以,不難理解這些創造家們當時多麽擔心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那可太遺憾了,甚至是屈辱。幸而一切都平安地過去了。
九月初,騰諾和日丹諾克在監獄裏蹲了將近一年之後又被送到(實際上是回到)這二號懲戒室來。在這裏剛剛喘了一口氣,騰諾就又開始不安分了;他需要準備新的逃跑!他指責人們說,目前這個最好的逃跑時期很快就會過去,不能總是無所作為地呆著!但是,那些堅定不移、不顧一切的逃跑者們對於他的話卻毫無反映(挖地道的人正好十二個,分成三班,不需要第十三個人)。這時騰諾便直接向他們提出了挖地道的建議!但是,人們回答說:考慮過了,但基礎太低。(盯著這個久經考驗的逃跑者的探索的眼睛硬是搖頭說“不”,這自然是冷酷的。簡直就像不允許一隻受過訓練的伶俐的獵犬去搜索獵物一樣。)但是,騰諾太了解這些人了,他不能相信他們這種普遍的冷漠態度,他認為這些人不可能全都一樣地墮落了!
於是騰諾和日丹諾克便開始對他們進行熱心而內行的觀察,這種內行的觀察是看守們辦不到的。騰諾發現:他們幾個人經常到門口的同一間小屋裏去吸菸,而且總是一個出來,另一個再進去,從沒有結伴去過;白天他們的房門總是從裏麵插上的,別人叫門時從不立即開門;屋裏總有幾個人在熟睡,好像夜晚還睡不夠似的;有一次,他看見瓦西裏·布留欣從放馬桶的地方轉出來,全身是濕的。“你怎麽啦?”“噢,我剛才洗了洗身子。”
他們是在挖掘,很明顯,一定在挖掘!但是,在哪兒?為什麽不說?……騰諾找這個人談,找那個人談,試探他們:“你們太不謹慎啦,朋友們!你們這個招法可不夠謹慎!還好,是我看出來了,要是叫眼線發現了呢?!”
終於,經過大家討論,決定接受騰諾帶領的四人小組參加進來。首先,他們建議騰諾對房間進行檢查,發現痕跡。騰諾檢查了每一塊地板和牆,竟什麽也沒有發現!大家都十分滿意。於是騰諾就高高興興地又開始為自己勞動了。
地下的勞動是這樣組織的:一個人躺著鑿掉工作麵上的土;另一人在他後麵彎著腰把鑿下的土扒進特製的帆布小口袋;第三個人把繩子套在兩肩上拉著小口袋往回爬行,通過坑道和地板下麵拉到“豎井”下口,在這裏把小口袋一個一個地掛在從天花板上係下來的鉤子上,第四個人在天花板上把空口袋放下去,把裝上的口袋拉上來,輕輕地在天花板上把土撤成薄薄的一層。每次換班之前都要用爐渣把新土蓋上,天花板上的頂間裏有的是爐渣。每班內部的分工也變動,但不常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迅速而高效率地完成最累最重的挖土和運土工作。
運土時,起初是一次拉兩個口袋,後來從炊事員那裏“抄”來一隻木托盤,把土口袋放在托盤上,這樣就可以一次拉四個口袋了。繩子從頸後繞到胸前經過兩腋下拉著身後的托盤。後頸的皮磨破了,兩肩兩膝酸痛,拉一趟就滿身是汗,作完一班下來,簡直累死人。
挖土時的姿勢非常不方便。隻有一把短柄鐵鍬,每天都要磨。先要用它挖出一道一尺左右深的豎溝,然後半躺半臥地背靠著挖出的土,鏟下土塊來扔到身後。地下有時是石頭,有時是粘土。遇到非常大的石頭就隻好繞過去,使地道拐彎。每八至十小時換一次班,每班控不到兩米,有時連一米也挖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