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開始前夕,阿納托利·瓦西裏耶維奇·西林畢業於師範學院文學係。現在,他和我一樣,大約再過三年就可以被“釋放”到流放地去。他唯一的專長是在中學教文學。可是,像我們這些坐過牢的人,再去教書的可能是極少的。但是,萬一呢?談到這個問題時,他說:
“我總不能再向孩子們灌輸謊言吧!我要對孩子們講關於上帝、關於精神的真話。”
“那麽,剛上完第一堂課就會把你解僱掉!”我對他說。
西林低垂著頭,輕聲回答說。
“讓他解僱好啦!”
很清楚,他到那時候也是不會心慌的。他絕不會為了抓住教師的教學日誌,為了不去揮動十字搞,就昧著良心講課。
我久久地望著這個滿頭棕黃髮、其貌不揚的人。他不知道誰是他的父母,誰是他的導師,他的整個生活道路是那麽艱難,就像用鐵鍬來刨這埃克巴斯圖茲的多石的地層一樣。我望著他,心裏又是可憐,又是讚嘆。
西林和浸禮派教徒們吃一個鍋裏的飯,一起分麵包和菜湯。當然,他需要有感激他的聽眾,他必須跟什麽人一同閱讀和解釋福音書,並且收藏這本小書。但是,他倒並不去找那些東正教教徒們(大概是擔心人們會把他看作旁門左道而拒絕接近吧)。也許隻是沒有發現他們,因為在我們營裏除了西部烏克蘭人之外很少有東正教徒。要麽就是因為這些人事事循規蹈矩,很不突出。浸禮派教徒們似乎很尊重西林,認真地聽他講話,甚至把他算成自己教會的人。不過,他們也不滿意西林的一些異端說法,他們指望慢慢把他變成自己人。隻要有這些浸禮教派教徒在場,西林同我的談話就平淡無奇了。隻有他們不在的時候,他才能同我敞開談。他很難使自己適合他們的要求,盡管他們的信仰十分堅定、純潔、熱烈,而且這信仰幫助他們度過苦役營,毫無動搖,精神上沒有垮下來。這些信徒都很誠實,不喜歡動怒,愛勞動,熱情而樂於助人,完全獻身於耶穌。
正因為這樣,當局才那麽堅決地要除掉他們。一九四八一九五o年間,僅僅因為參加浸禮派團體就有成百成百的人被判二十五年監禁並被送進特種勞改營。(因為參加教會當然是參加一種組織!)“勞改營裏不同於外界。在外界,每個人都毫無顧忌地盡量強調自己,並且從外表上表現自己。很容易看出,誰在追求什麽。在監獄裏則相反,大家都失去了個性:頭髮理得一樣,都不刮臉,戴同樣的帽子,穿同樣的衣服。甚至麵部的表情也被大風、驕陽、泥土和艱苦勞動弄得不成樣子了。要想透過那沒有個性的、卑微的外表而區別出每個人的內心光輝,那是需要有些經驗的。
但是,心靈的火花畢竟會不由自主地閃爍發光,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會自然地發生一種無意識的互相結識和同類型人的相聚。
如果能了解到某人生平的哪怕很小一個片斷,就能較快和較深刻地了解這個人。比如,那邊有許多人在挖土。下起大雪來了。於是,可能因為休息時間快到了吧,全班都躲進了窩棚。可是有一個人仍舊站在雪地裏。他站在土溝的一邊,用鐵鍬支著身子,一動也不動,仿佛他覺得雕像似地站在那裏很合適。大雪蓋住了他的頭、肩、胳膊,就像蓋住一座雕像。他對此無所謂嗎?甚或還感到舒服?他透過紛飛的大雪凝視著障礙地帶,凝視著白色草原。他長得很粗壯,寬肩膀,方臉膛,粗硬的淺棕色絡腮鬍子。他總是那麽穩穩噹噹,慢慢吞吞,沉著冷靜。他一個人留下來,站在那裏觀看著這個世界。他在思考。他並沒有在這裏。
我不認識他,但是他的朋友雷季金對我談過他的事。他是個擁護托爾斯泰宗教學說的人,是在一種落後觀念中長大的,這種觀念禁止殺生(即使為了那個“先進學說”殺生也不行)。禁止殺生,當然也就不許拿起武器。一九四一年戰爭爆發,他應徵入伍,隊伍開到靠近阿富開的庫什卡駐紮。他就扔掉武器,在庫什卡附近偷越國界跑到阿富汗去了。當時庫什卡並沒有德國人,也根本沒有德國人朝這個方向進軍的消息。因此,他本來是可以太太平平地服役到戰爭結束,一次也不向活人開槍的。但是,他覺得肩上背著這個鐵傢夥本身就違反他的信仰。他受不了。他指望阿富汗人會尊重他“不殺生”的信仰,會放他到尊重宗教的印度去。但是,阿富汗政府也和所有政府一樣隻顧私利。它怕觸怒強大的鄰國,就把這個逃亡者枷起來,關進監牢。這樣,他帶著不能走動的沉重足枷在獄裏呆了三年,等待著戰爭結局。蘇聯戰勝了,於是阿富汗政府阿諛地把這個逃兵送還了本國。他的刑期就是從那時候算起的。
看,他一動不動地站在雪裏,像是這自然界的一部分。難道把他送到人間來的是國家嗎?為什麽國家有權利決定這個人應該怎樣生活呢?
我們大家都不反對擁有像列夫·托爾斯泰這樣一位祖國同胞。他是一塊牌子。還可以發行紀念郵票嘛!也可以把外國人帶到托爾斯泰的莊園雅斯那雅-波良納去參觀。而且我們十分樂於研究托爾斯泰是怎樣反對沙皇專製的,是怎樣被開除教籍的(講解員每次講到這裏時聲音總會顫抖的)。但是,假如有誰,咱們的某一位同胞,想要認真地看待托爾斯泰,假如咱們國內真地出現了一位認真擁護托爾斯泰的活人,那麽,喂,你就小心點吧!當心落到我們的履帶下麵去!!就是這麽回事。……在工地上,有時候你要跑去向一個犯人小組長借捲尺用一下;想量一量砌了多高。這個捲尺對他來說很珍貴,可他又不認識你(有這麽多班組一起幹活嘛!),但是,不知為什麽他竟會毫無戒心地把自己的寶貝遞給你。(在勞改營裏這樣作簡直被認為是愚蠢!)而當你把捲尺還給他的時候,他反而向你表示感謝。像這樣的怪人怎麽能在勞改營當組長呢?他說話帶點外地口音。噢,他原來是個波蘭人,大家都叫他尤裏·文格爾斯基。讀者還會看到他的。……有時候,我跟著隊伍向前走,想數數袖口裏的念珠或者想想下一段詩句。但是,和你並排走的五個人中有個新麵孔實在引起你的注意。我們工地裏又派來了新班組。他是個上了年紀的猶太人,派頭像個知識分子,和藹可親,嘴角上露出某種聰明的嘲笑人的神色。他姓馬薩梅德,是個大學畢業生,哪個大學?哪個?是布加勒斯特大學。專業是生物心理學。順便說一下,他還有另外的專長——相麵和看筆相。此外,他還是個瑜伽信徒,相信苦修可以得到“超自然”的力量。因此,要說開始靜坐修行的話,他明天就可以跟你一起開始。(是啊,可惜我們呆在這所大學裏的期限太短了!我簡直應接不暇!沒有時間把一切都吸收進來!)
後來,我又留心觀察他在勞動工地上和生活區裏的情況。同胞們讓他在辦公室找個工作幹,他沒去;他認為必須讓大家看看:猶太人也能和大夥兒一起勞動!他雖已五十歲,卻還能毫無畏縮地掄起十字搞。不過,他確實是個名符其實的瑜伽,他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在攝氏零下十度的天氣他可以脫掉衣服讓同誌們用消防龍頭往他身上澆水。他吃起飯來不像我們那樣急急忙忙把飯塞進嘴裏,而是一個人轉過臉去,全神貫注地、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用一個特別小的羹匙往嘴裏送。
“我總不能再向孩子們灌輸謊言吧!我要對孩子們講關於上帝、關於精神的真話。”
“那麽,剛上完第一堂課就會把你解僱掉!”我對他說。
西林低垂著頭,輕聲回答說。
“讓他解僱好啦!”
很清楚,他到那時候也是不會心慌的。他絕不會為了抓住教師的教學日誌,為了不去揮動十字搞,就昧著良心講課。
我久久地望著這個滿頭棕黃髮、其貌不揚的人。他不知道誰是他的父母,誰是他的導師,他的整個生活道路是那麽艱難,就像用鐵鍬來刨這埃克巴斯圖茲的多石的地層一樣。我望著他,心裏又是可憐,又是讚嘆。
西林和浸禮派教徒們吃一個鍋裏的飯,一起分麵包和菜湯。當然,他需要有感激他的聽眾,他必須跟什麽人一同閱讀和解釋福音書,並且收藏這本小書。但是,他倒並不去找那些東正教教徒們(大概是擔心人們會把他看作旁門左道而拒絕接近吧)。也許隻是沒有發現他們,因為在我們營裏除了西部烏克蘭人之外很少有東正教徒。要麽就是因為這些人事事循規蹈矩,很不突出。浸禮派教徒們似乎很尊重西林,認真地聽他講話,甚至把他算成自己教會的人。不過,他們也不滿意西林的一些異端說法,他們指望慢慢把他變成自己人。隻要有這些浸禮教派教徒在場,西林同我的談話就平淡無奇了。隻有他們不在的時候,他才能同我敞開談。他很難使自己適合他們的要求,盡管他們的信仰十分堅定、純潔、熱烈,而且這信仰幫助他們度過苦役營,毫無動搖,精神上沒有垮下來。這些信徒都很誠實,不喜歡動怒,愛勞動,熱情而樂於助人,完全獻身於耶穌。
正因為這樣,當局才那麽堅決地要除掉他們。一九四八一九五o年間,僅僅因為參加浸禮派團體就有成百成百的人被判二十五年監禁並被送進特種勞改營。(因為參加教會當然是參加一種組織!)“勞改營裏不同於外界。在外界,每個人都毫無顧忌地盡量強調自己,並且從外表上表現自己。很容易看出,誰在追求什麽。在監獄裏則相反,大家都失去了個性:頭髮理得一樣,都不刮臉,戴同樣的帽子,穿同樣的衣服。甚至麵部的表情也被大風、驕陽、泥土和艱苦勞動弄得不成樣子了。要想透過那沒有個性的、卑微的外表而區別出每個人的內心光輝,那是需要有些經驗的。
但是,心靈的火花畢竟會不由自主地閃爍發光,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會自然地發生一種無意識的互相結識和同類型人的相聚。
如果能了解到某人生平的哪怕很小一個片斷,就能較快和較深刻地了解這個人。比如,那邊有許多人在挖土。下起大雪來了。於是,可能因為休息時間快到了吧,全班都躲進了窩棚。可是有一個人仍舊站在雪地裏。他站在土溝的一邊,用鐵鍬支著身子,一動也不動,仿佛他覺得雕像似地站在那裏很合適。大雪蓋住了他的頭、肩、胳膊,就像蓋住一座雕像。他對此無所謂嗎?甚或還感到舒服?他透過紛飛的大雪凝視著障礙地帶,凝視著白色草原。他長得很粗壯,寬肩膀,方臉膛,粗硬的淺棕色絡腮鬍子。他總是那麽穩穩噹噹,慢慢吞吞,沉著冷靜。他一個人留下來,站在那裏觀看著這個世界。他在思考。他並沒有在這裏。
我不認識他,但是他的朋友雷季金對我談過他的事。他是個擁護托爾斯泰宗教學說的人,是在一種落後觀念中長大的,這種觀念禁止殺生(即使為了那個“先進學說”殺生也不行)。禁止殺生,當然也就不許拿起武器。一九四一年戰爭爆發,他應徵入伍,隊伍開到靠近阿富開的庫什卡駐紮。他就扔掉武器,在庫什卡附近偷越國界跑到阿富汗去了。當時庫什卡並沒有德國人,也根本沒有德國人朝這個方向進軍的消息。因此,他本來是可以太太平平地服役到戰爭結束,一次也不向活人開槍的。但是,他覺得肩上背著這個鐵傢夥本身就違反他的信仰。他受不了。他指望阿富汗人會尊重他“不殺生”的信仰,會放他到尊重宗教的印度去。但是,阿富汗政府也和所有政府一樣隻顧私利。它怕觸怒強大的鄰國,就把這個逃亡者枷起來,關進監牢。這樣,他帶著不能走動的沉重足枷在獄裏呆了三年,等待著戰爭結局。蘇聯戰勝了,於是阿富汗政府阿諛地把這個逃兵送還了本國。他的刑期就是從那時候算起的。
看,他一動不動地站在雪裏,像是這自然界的一部分。難道把他送到人間來的是國家嗎?為什麽國家有權利決定這個人應該怎樣生活呢?
我們大家都不反對擁有像列夫·托爾斯泰這樣一位祖國同胞。他是一塊牌子。還可以發行紀念郵票嘛!也可以把外國人帶到托爾斯泰的莊園雅斯那雅-波良納去參觀。而且我們十分樂於研究托爾斯泰是怎樣反對沙皇專製的,是怎樣被開除教籍的(講解員每次講到這裏時聲音總會顫抖的)。但是,假如有誰,咱們的某一位同胞,想要認真地看待托爾斯泰,假如咱們國內真地出現了一位認真擁護托爾斯泰的活人,那麽,喂,你就小心點吧!當心落到我們的履帶下麵去!!就是這麽回事。……在工地上,有時候你要跑去向一個犯人小組長借捲尺用一下;想量一量砌了多高。這個捲尺對他來說很珍貴,可他又不認識你(有這麽多班組一起幹活嘛!),但是,不知為什麽他竟會毫無戒心地把自己的寶貝遞給你。(在勞改營裏這樣作簡直被認為是愚蠢!)而當你把捲尺還給他的時候,他反而向你表示感謝。像這樣的怪人怎麽能在勞改營當組長呢?他說話帶點外地口音。噢,他原來是個波蘭人,大家都叫他尤裏·文格爾斯基。讀者還會看到他的。……有時候,我跟著隊伍向前走,想數數袖口裏的念珠或者想想下一段詩句。但是,和你並排走的五個人中有個新麵孔實在引起你的注意。我們工地裏又派來了新班組。他是個上了年紀的猶太人,派頭像個知識分子,和藹可親,嘴角上露出某種聰明的嘲笑人的神色。他姓馬薩梅德,是個大學畢業生,哪個大學?哪個?是布加勒斯特大學。專業是生物心理學。順便說一下,他還有另外的專長——相麵和看筆相。此外,他還是個瑜伽信徒,相信苦修可以得到“超自然”的力量。因此,要說開始靜坐修行的話,他明天就可以跟你一起開始。(是啊,可惜我們呆在這所大學裏的期限太短了!我簡直應接不暇!沒有時間把一切都吸收進來!)
後來,我又留心觀察他在勞動工地上和生活區裏的情況。同胞們讓他在辦公室找個工作幹,他沒去;他認為必須讓大家看看:猶太人也能和大夥兒一起勞動!他雖已五十歲,卻還能毫無畏縮地掄起十字搞。不過,他確實是個名符其實的瑜伽,他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在攝氏零下十度的天氣他可以脫掉衣服讓同誌們用消防龍頭往他身上澆水。他吃起飯來不像我們那樣急急忙忙把飯塞進嘴裏,而是一個人轉過臉去,全神貫注地、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用一個特別小的羹匙往嘴裏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