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是極限嗎?我們手頭沒有三十七人的證據。但是依照唯一科學的方法,經受過與“極限論分子”鬥爭的教育,我們應當給予這樣的回答:決不!決不是極限!也許在別的什麽地方是極限,可在我們這兒決不是。隻要包房裏,哪怕是鋪板底下,哪怕是肩膀、腿、腦袋之間,還剩有幾立方分米的沒有被擠掉的空氣,這間包房便完全適合於接收更多的囚犯!如果要設定一個極限數,那就是一間包房的全部空間所能容納的細心垛好的未卸開的屍體的數量。
b·a·科爾漢耶娃從莫斯科出發時乘坐的包房裏裝著三十名女犯,大多是為宗教信仰被判處流刑移住的衰弱的老太婆(這批女犯到達目的地以後,除兩個人以外,全部都躺進了醫院)。她們沒有人死在路上,這是因為其中有幾個是因為“勾搭外國人”而坐牢的年輕、豐滿、漂亮的姑娘,她們一個勁兒地羞辱押解隊員:“你們這樣押送這些老大娘,不覺得害臊嗎?她們是你們的媽!”與其說是姑娘們的道德論據,恐怕不如說是她們誘人的外貌對押解隊員起了作用。幾個老太婆被關進……禁閉室。而在“澤克車廂”裏關禁閉不是受罰,而是享福。五間囚犯包房隻有四間是集體囚室,第五間劈成兩半——兩個窄長的半間,各有一個下鋪和一個上鋪,像列車員的包房一樣。這些禁閉室是做隔離犯人用的;三四人一間,又方便,又寬敞。
不,這不是故意用幹渴折磨囚犯。在車廂裏的這些疲憊而擁擠的日子裏,從來不供給一頓熱食,隻發給鹹鯡魚和幹繪鯔魚(在西伯利亞和烏克蘭,從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年年如此,冬夏如此,這種事情連例子都不需要舉)。這並不是故意用幹渴折磨他們。否則請你自己說說看,在路上用什麽餵這些廢物才好?在車廂裏供給他們熱食不合規定(誠然,“澤克車廂”裏有一間包房是當廚房用,但它是專為押解隊預備的)。總不能發給他們生麥屑粉吧?也不能讓他們吃生鱔魚吧?給他們肉罐頭——不怕他們噎著嗎?鹹鮮魚!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再加上一小塊麵包——他們還想要什麽?
你就收下吧,收下你那半條鹹鯡魚吧。隻要人家發,你就應該高興才是!如果你是聰明人,這條成魚你不要馬上吃,暫且忍一忍,藏在口袋裏,到遞解站有水的地方再幹掉它。如果給的是濕漉漉的灑了粗鹽粒的亞速夫海刀魚,那就比較難辦。這東西在衣兜裏是放不住的。你快用衣襟、手絹、手掌心去接住,當時就把它吃掉。刀魚是用什麽人的衣裳墊著分的,而幹鯰魚押解隊員直接倒在包房的地上,然後放在座位上或人們的膝蓋上分配。
雅庫博維奇(《在被遺棄者的世界裏》,莫斯科,一九六四,第一卷)描寫上一世紀的情景時說:在那個可怕的時代,發配西伯利亞的途中,每人一天發給夥食費十戈比。當地一個用小麥麵做的大圓麵包(三公斤?)價值五戈比;一瓦罐牛奶(兩公斤?)值三戈比。“囚犯們的日子頗為好過。”他寫道。然而伊爾庫茨克的物價就偏高些,一磅肉賣十戈比。於是“囚犯們簡直在挨餓”。一個人一天才給一磅肉,這豈不跟發給半條鯡魚一樣了嗎?……
如果魚已經發給了你們,那麽麵包也就不會宣布停發,說不定還會灑給你一撮砂糖。比較糟糕的情況是押解隊員走過來宣布;今天不開夥了,你們的口糧沒有發下來。也可能是真的沒有發下來:某監獄會計室的帳麵上把數字填錯了地方。也可能是這麽回事:發是發下來了,可是押解隊員自己的口糧不夠吃(他們的肚子平時也填得不那麽瓷實),決定從犯人嘴裏摳出一點麵包。可是如果隻發給犯人半條鮮魚,不發麵包,那就會引起疑心。
當然,這仍然不是故意叫犯人受罪:吃了威鮮魚,不給飲水(從來沒有給過),連生水也不給。你們要明白:押解隊的編製有限,一部分在走廊裏站崗,在車廂的通過台執勤,停車的時候還要在車外爬上爬下,檢查哪裏鑽了洞沒有。另一部分在擦槍。而且政治學習、戰鬥條令學習總要占點時間。還有一部分不當班的人要睡覺,法定的八小時睡眠是必須保證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嘛。再說,拎桶去打水要跑好遠的路,心裏還覺得怪憋氣:一個蘇維埃軍人憑什麽要像騾子似的馱水伺候人民的敵人?有時候因為列車編組和改掛,“澤克車廂”被拖到站外(為了避人耳目)一整天,連自家紅軍廚房的水都沒處打呢。誠然,解決辦法是有的:從火車頭的煤水車裏舀那又渾又黃漂著機油的水,就這水,犯人們也會挺愛喝的。反正在半明不暗的包房裏什麽也看不清楚(他們那一側沒有窗戶,沒有燈,隻從走廊一側透來一點亮)。還有,發水要費很長時間。犯人們自己沒有缸子,有也沒收了,隻好用兩隻公家的缸子飲水。這時候你就得站在那裏,舀了遞,遞了舀,一直等到他們喝足。(犯人們自己還立了一些規矩:什麽先給沒病的喝,再給害結核的,最後才給害梅毒的。好像到了下一間包房不是從頭來過:先給沒病的……)
好吧,這一切押解隊就算都忍下了,那如果這群瘟豬灌飽了水不要求解手也行。可是結果總是這樣:一天一夜不給他們水,他們也不要求解手。給一次水,就要解一次手;要是可傳他們。給兩次水。就要解兩次。這個算盤好打,還是以不給水為佳。
捨不得讓他們去解手並不是因為可惜廁所,而是因為此舉責任重大,它甚至相當於一次戰鬥行動:需要用一名上等兵和兩名列兵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需要設兩個崗,一個在廁所門口,一個在走廊的另一頭,這是預防他們朝那邊衝過去c而上等兵則負責一會兒推開一會兒關上包房的鐵柵欄門。先放進一個回來的,再放走一個出去的。條令又準許一次放出一個人,以防他們一起衝出來,以防發生暴動。這麽一來,一個人上廁所,本包房的三十個人和全車廂的一百二十個人都得等著,押解隊值勤人員也得等著!“餵!餵!快點!快點!”他去廁所的路上,上等兵和列兵們不住口地朝他步喝。於是這個人便跌跌撞撞地往前沖,叫人看起來好像是跑著去從國家手裏搶劫廁所裏的那個窟窿。(一九四九年在莫斯科一古比雪夫的“史達林”車廂裏,一個獨腿的德國人舒爾茨聽懂了俄國人哈喝的意思,上廁所的時候用一條腿飛快地蹦去蹦回,引得押解隊員哈哈大笑。他們要他跳得更快些。一次解手時,押解員在廁所前的過道裏推了他一把,舒爾茨摔倒了。押解員火氣上來,動手揍他。舒爾茨在拳打腳踢之下站不起身來,隻得爬進骯髒的廁所。其他押解員看了又是哈哈大笑。)
為了防止囚犯在廁所裏的幾秒鍾之內逃跑,也為了迅速周轉,廁所的門是不關的。押解員一麵站在通過台觀察解手的過程,一麵替你使勁:“餵!餵!……行了!行了!’審時一開頭就命令你:“隻許解小手!”這時候在通過台站崗的那個兵決不會允許你幹別的。至於手,當然從來不是能洗的:水箱裏水不夠,也沒有時間。隻要囚犯碰一碰洗臉地水管的小塞頭,押解員馬上從通過台吼起來:“喂,別動,快走!”(即使難誰的行囊裏裝著肥皂和毛巾,也不好意思拿出來:這太像“福來兒”的傻樣兒了。)廁所裏麵稀髒。“快點!快點!”囚犯腳上帶著臭泥湯擠進包房,踩著別人的胳臂、肩膀爬到上鋪去,然後兩隻髒鞋從三層鋪耷拉下來,懸在二層鋪上,往下滴水。
b·a·科爾漢耶娃從莫斯科出發時乘坐的包房裏裝著三十名女犯,大多是為宗教信仰被判處流刑移住的衰弱的老太婆(這批女犯到達目的地以後,除兩個人以外,全部都躺進了醫院)。她們沒有人死在路上,這是因為其中有幾個是因為“勾搭外國人”而坐牢的年輕、豐滿、漂亮的姑娘,她們一個勁兒地羞辱押解隊員:“你們這樣押送這些老大娘,不覺得害臊嗎?她們是你們的媽!”與其說是姑娘們的道德論據,恐怕不如說是她們誘人的外貌對押解隊員起了作用。幾個老太婆被關進……禁閉室。而在“澤克車廂”裏關禁閉不是受罰,而是享福。五間囚犯包房隻有四間是集體囚室,第五間劈成兩半——兩個窄長的半間,各有一個下鋪和一個上鋪,像列車員的包房一樣。這些禁閉室是做隔離犯人用的;三四人一間,又方便,又寬敞。
不,這不是故意用幹渴折磨囚犯。在車廂裏的這些疲憊而擁擠的日子裏,從來不供給一頓熱食,隻發給鹹鯡魚和幹繪鯔魚(在西伯利亞和烏克蘭,從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年年如此,冬夏如此,這種事情連例子都不需要舉)。這並不是故意用幹渴折磨他們。否則請你自己說說看,在路上用什麽餵這些廢物才好?在車廂裏供給他們熱食不合規定(誠然,“澤克車廂”裏有一間包房是當廚房用,但它是專為押解隊預備的)。總不能發給他們生麥屑粉吧?也不能讓他們吃生鱔魚吧?給他們肉罐頭——不怕他們噎著嗎?鹹鮮魚!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再加上一小塊麵包——他們還想要什麽?
你就收下吧,收下你那半條鹹鯡魚吧。隻要人家發,你就應該高興才是!如果你是聰明人,這條成魚你不要馬上吃,暫且忍一忍,藏在口袋裏,到遞解站有水的地方再幹掉它。如果給的是濕漉漉的灑了粗鹽粒的亞速夫海刀魚,那就比較難辦。這東西在衣兜裏是放不住的。你快用衣襟、手絹、手掌心去接住,當時就把它吃掉。刀魚是用什麽人的衣裳墊著分的,而幹鯰魚押解隊員直接倒在包房的地上,然後放在座位上或人們的膝蓋上分配。
雅庫博維奇(《在被遺棄者的世界裏》,莫斯科,一九六四,第一卷)描寫上一世紀的情景時說:在那個可怕的時代,發配西伯利亞的途中,每人一天發給夥食費十戈比。當地一個用小麥麵做的大圓麵包(三公斤?)價值五戈比;一瓦罐牛奶(兩公斤?)值三戈比。“囚犯們的日子頗為好過。”他寫道。然而伊爾庫茨克的物價就偏高些,一磅肉賣十戈比。於是“囚犯們簡直在挨餓”。一個人一天才給一磅肉,這豈不跟發給半條鯡魚一樣了嗎?……
如果魚已經發給了你們,那麽麵包也就不會宣布停發,說不定還會灑給你一撮砂糖。比較糟糕的情況是押解隊員走過來宣布;今天不開夥了,你們的口糧沒有發下來。也可能是真的沒有發下來:某監獄會計室的帳麵上把數字填錯了地方。也可能是這麽回事:發是發下來了,可是押解隊員自己的口糧不夠吃(他們的肚子平時也填得不那麽瓷實),決定從犯人嘴裏摳出一點麵包。可是如果隻發給犯人半條鮮魚,不發麵包,那就會引起疑心。
當然,這仍然不是故意叫犯人受罪:吃了威鮮魚,不給飲水(從來沒有給過),連生水也不給。你們要明白:押解隊的編製有限,一部分在走廊裏站崗,在車廂的通過台執勤,停車的時候還要在車外爬上爬下,檢查哪裏鑽了洞沒有。另一部分在擦槍。而且政治學習、戰鬥條令學習總要占點時間。還有一部分不當班的人要睡覺,法定的八小時睡眠是必須保證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嘛。再說,拎桶去打水要跑好遠的路,心裏還覺得怪憋氣:一個蘇維埃軍人憑什麽要像騾子似的馱水伺候人民的敵人?有時候因為列車編組和改掛,“澤克車廂”被拖到站外(為了避人耳目)一整天,連自家紅軍廚房的水都沒處打呢。誠然,解決辦法是有的:從火車頭的煤水車裏舀那又渾又黃漂著機油的水,就這水,犯人們也會挺愛喝的。反正在半明不暗的包房裏什麽也看不清楚(他們那一側沒有窗戶,沒有燈,隻從走廊一側透來一點亮)。還有,發水要費很長時間。犯人們自己沒有缸子,有也沒收了,隻好用兩隻公家的缸子飲水。這時候你就得站在那裏,舀了遞,遞了舀,一直等到他們喝足。(犯人們自己還立了一些規矩:什麽先給沒病的喝,再給害結核的,最後才給害梅毒的。好像到了下一間包房不是從頭來過:先給沒病的……)
好吧,這一切押解隊就算都忍下了,那如果這群瘟豬灌飽了水不要求解手也行。可是結果總是這樣:一天一夜不給他們水,他們也不要求解手。給一次水,就要解一次手;要是可傳他們。給兩次水。就要解兩次。這個算盤好打,還是以不給水為佳。
捨不得讓他們去解手並不是因為可惜廁所,而是因為此舉責任重大,它甚至相當於一次戰鬥行動:需要用一名上等兵和兩名列兵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需要設兩個崗,一個在廁所門口,一個在走廊的另一頭,這是預防他們朝那邊衝過去c而上等兵則負責一會兒推開一會兒關上包房的鐵柵欄門。先放進一個回來的,再放走一個出去的。條令又準許一次放出一個人,以防他們一起衝出來,以防發生暴動。這麽一來,一個人上廁所,本包房的三十個人和全車廂的一百二十個人都得等著,押解隊值勤人員也得等著!“餵!餵!快點!快點!”他去廁所的路上,上等兵和列兵們不住口地朝他步喝。於是這個人便跌跌撞撞地往前沖,叫人看起來好像是跑著去從國家手裏搶劫廁所裏的那個窟窿。(一九四九年在莫斯科一古比雪夫的“史達林”車廂裏,一個獨腿的德國人舒爾茨聽懂了俄國人哈喝的意思,上廁所的時候用一條腿飛快地蹦去蹦回,引得押解隊員哈哈大笑。他們要他跳得更快些。一次解手時,押解員在廁所前的過道裏推了他一把,舒爾茨摔倒了。押解員火氣上來,動手揍他。舒爾茨在拳打腳踢之下站不起身來,隻得爬進骯髒的廁所。其他押解員看了又是哈哈大笑。)
為了防止囚犯在廁所裏的幾秒鍾之內逃跑,也為了迅速周轉,廁所的門是不關的。押解員一麵站在通過台觀察解手的過程,一麵替你使勁:“餵!餵!……行了!行了!’審時一開頭就命令你:“隻許解小手!”這時候在通過台站崗的那個兵決不會允許你幹別的。至於手,當然從來不是能洗的:水箱裏水不夠,也沒有時間。隻要囚犯碰一碰洗臉地水管的小塞頭,押解員馬上從通過台吼起來:“喂,別動,快走!”(即使難誰的行囊裏裝著肥皂和毛巾,也不好意思拿出來:這太像“福來兒”的傻樣兒了。)廁所裏麵稀髒。“快點!快點!”囚犯腳上帶著臭泥湯擠進包房,踩著別人的胳臂、肩膀爬到上鋪去,然後兩隻髒鞋從三層鋪耷拉下來,懸在二層鋪上,往下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