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一笑,道:“下官鬥膽猜測。不曾於碧沚園事發當夜下手,或許是張笈當時並不知曉所竊之書價值,或許是因畢老漢出現一時慌張。事後或經人指點、或驚魂略定後悔,故而直至昨日方返回再度偷竊。今日碧沚園曝書,多有藏書行家到場。張笈許是想到那偽造之書終歸瞞不過眾人,錢士清事發後不免返回取贓,故而預設了機關,亦趁此要了錢士清性命,以免被錢士清供出同謀之事。”
荊非搖頭,道:“仍是不通。錢士清為得《春秋經傳集解》,接連下手兩次,煞費心機製作偽書調換。張笈始終參與其中,必早已看出此書價值不菲。若論為滅口行兇,錢士清倘若事發,必當場供出張笈,留至取贓之時滅口,未免過遲了些。”
趙平兩顴潮紅愈發濃了,緩聲道:“此時大人與下官皆不過是空做猜想,待前去探查的衙役報回,大人去緝了那張笈,想必一切自能問個明白。”
荊非轉視賀知州:“探查?賀大人方才所下之令豈非‘緝拿’?”
趙平搶上一步,賠罪道:“恕下官隱瞞大人。錢士清性情狡詐,下官當時恐怕他隻在倉庫再藏偽書,真本反交了張笈藏匿,故而提醒賀大人先暗中探查那張笈動向,以免真本再度轉移。眼下《春秋經傳集解》真本已證實為張笈所竊,我等更不便打草驚蛇,以免張笈情急之下毀了真本滅跡。”
“隻怕眼下張笈已不在城郊家中。”
“確有可能,但張笈下落如今隻知這一線索,不可不查。”
見賀知州站立一旁頻頻頷首,荊非亦隻得笑笑:“趙兄當真安排得周密。”
恰逢此時,有衙役來報:城郊探回消息,張笈仍在家中,似無企圖逃逸跡象。
賀知州聞言自是喜形於色。荊非卻眉頭一緊,看眼趙平,隻見趙平遙望倉庫深處,目光茫然。
☆、十四
作者有話要說:
馬車。
“扮作古籍商人便能誆哄住那張笈?”
“《春秋經傳集解》真本留在張笈手中並無用處,他必會設法尋找買主。”
“碧沚園事發不過四日,此時貿然出現一商人收購古籍,張笈不會起疑?”
“以下官了解,張笈疑心雖重心計卻淺。隻要大人言辭嚴密,張笈自會相信幾分。況無論張笈是否起疑,大人此去必誘使張笈有所動作:或因起疑試圖轉移贓物,或尋出贓物冒險交易。”
“為何定要在下扮那古籍商人?”
“大人來明州不過兩天,張笈必不知曉大人身份。何況此計成敗全在言語之間,若論掌握其中分寸,隻怕無人能出大人左右。”
“趙兄過譽。在下不過是個好絮叨的閑人。再者,這車上隻你我二人,趙兄盡可將‘大人’之類官話免了。”
趙平搖頭,字斟句酌道:“下官豈敢。”
此話雖多少已在意料之中,但荊非仍覺憑空一股寒意升起。再看趙平已闔了雙眼靠在椅上,麵露疲憊,荊非隻得望向窗外,反被一輪血紅落日刺痛了眼。
張笈所住之處,位於城郊一小鎮鎮內。荊非於鎮外下了馬車,自行走進鎮去。依街巷房舍情形看,居住此處的多是普通人家。雖是酉初時分,天色已晚,路上行人仍絡繹不絕,鎮內市集一帶更是熱鬧。見如此人聲鼎沸,荊非方猛然想起今日正是“七夕”。
依趙平先前指點,荊非於市集附近尋得一房,上前拍門。
屋內一時未見動靜,片刻方傳出一聲:“找誰?”
“敢問張笈可在?”
“你是誰?”
“京城書商蔡永。”
門開了條縫。荊非知是屋內人正打量自己,當下臉上換了倨傲之色。房門終於大開,現出一麵色赤紅男子,身形不甚魁梧,但也顯見練過些拳腳。
那男子掃眼路上行人,應道:“我便是張笈,你有何事?”
“書商能有何事?”
張笈臉色一變,道:“買書不去城內書堂,來這裏做甚!”
荊非作勢嘆道:“原來如此,虧我還聽信別人引薦特地跑這一遭。早知尋你無用,我便直接尋錢士清錢老闆了。”
見荊非轉身要走,張笈忽冒出一句:“蔡老闆留步。”
荊非站住,卻不回頭。靜了一陣,方聽背後有聲音道:“既已來了,蔡老闆不妨進屋坐下慢說。”
進屋便聽有“嘶嘶”聲響,原是爐上正燒著水。桌上擺一粗瓷茶壺並幾個茶杯,其中一杯尚有餘茶。
張笈讓過座,拎起茶壺欲為荊非斟上,半途忽停了手,放下茶壺,換了笑容道:“蔡老闆是見過世麵的人,必喝不慣這鄉野碎茶,待小的換些好茶上來。”
荊非也不與他謙讓,任他忙去,放肆打量屋內陳設,一時卻未發現可疑之處。
見荊非四處張望,張笈匆匆洗了茶具趕回,擋在荊非麵前,手裏忙著擦拭壺外水漬,口中問道:“蔡老闆聽的是何人引薦?”
荊非冷笑道:“自然是張老弟的熟人。”
張笈擦壺的手略慢了些,似懂非懂點點頭,放下壺,走至牆角,自櫃子隱秘處摸出個罐子打開,小心抖出把茶葉,仔細挑選一番,餘下的又倒回罐收起。
荊非搖頭,道:“仍是不通。錢士清為得《春秋經傳集解》,接連下手兩次,煞費心機製作偽書調換。張笈始終參與其中,必早已看出此書價值不菲。若論為滅口行兇,錢士清倘若事發,必當場供出張笈,留至取贓之時滅口,未免過遲了些。”
趙平兩顴潮紅愈發濃了,緩聲道:“此時大人與下官皆不過是空做猜想,待前去探查的衙役報回,大人去緝了那張笈,想必一切自能問個明白。”
荊非轉視賀知州:“探查?賀大人方才所下之令豈非‘緝拿’?”
趙平搶上一步,賠罪道:“恕下官隱瞞大人。錢士清性情狡詐,下官當時恐怕他隻在倉庫再藏偽書,真本反交了張笈藏匿,故而提醒賀大人先暗中探查那張笈動向,以免真本再度轉移。眼下《春秋經傳集解》真本已證實為張笈所竊,我等更不便打草驚蛇,以免張笈情急之下毀了真本滅跡。”
“隻怕眼下張笈已不在城郊家中。”
“確有可能,但張笈下落如今隻知這一線索,不可不查。”
見賀知州站立一旁頻頻頷首,荊非亦隻得笑笑:“趙兄當真安排得周密。”
恰逢此時,有衙役來報:城郊探回消息,張笈仍在家中,似無企圖逃逸跡象。
賀知州聞言自是喜形於色。荊非卻眉頭一緊,看眼趙平,隻見趙平遙望倉庫深處,目光茫然。
☆、十四
作者有話要說:
馬車。
“扮作古籍商人便能誆哄住那張笈?”
“《春秋經傳集解》真本留在張笈手中並無用處,他必會設法尋找買主。”
“碧沚園事發不過四日,此時貿然出現一商人收購古籍,張笈不會起疑?”
“以下官了解,張笈疑心雖重心計卻淺。隻要大人言辭嚴密,張笈自會相信幾分。況無論張笈是否起疑,大人此去必誘使張笈有所動作:或因起疑試圖轉移贓物,或尋出贓物冒險交易。”
“為何定要在下扮那古籍商人?”
“大人來明州不過兩天,張笈必不知曉大人身份。何況此計成敗全在言語之間,若論掌握其中分寸,隻怕無人能出大人左右。”
“趙兄過譽。在下不過是個好絮叨的閑人。再者,這車上隻你我二人,趙兄盡可將‘大人’之類官話免了。”
趙平搖頭,字斟句酌道:“下官豈敢。”
此話雖多少已在意料之中,但荊非仍覺憑空一股寒意升起。再看趙平已闔了雙眼靠在椅上,麵露疲憊,荊非隻得望向窗外,反被一輪血紅落日刺痛了眼。
張笈所住之處,位於城郊一小鎮鎮內。荊非於鎮外下了馬車,自行走進鎮去。依街巷房舍情形看,居住此處的多是普通人家。雖是酉初時分,天色已晚,路上行人仍絡繹不絕,鎮內市集一帶更是熱鬧。見如此人聲鼎沸,荊非方猛然想起今日正是“七夕”。
依趙平先前指點,荊非於市集附近尋得一房,上前拍門。
屋內一時未見動靜,片刻方傳出一聲:“找誰?”
“敢問張笈可在?”
“你是誰?”
“京城書商蔡永。”
門開了條縫。荊非知是屋內人正打量自己,當下臉上換了倨傲之色。房門終於大開,現出一麵色赤紅男子,身形不甚魁梧,但也顯見練過些拳腳。
那男子掃眼路上行人,應道:“我便是張笈,你有何事?”
“書商能有何事?”
張笈臉色一變,道:“買書不去城內書堂,來這裏做甚!”
荊非作勢嘆道:“原來如此,虧我還聽信別人引薦特地跑這一遭。早知尋你無用,我便直接尋錢士清錢老闆了。”
見荊非轉身要走,張笈忽冒出一句:“蔡老闆留步。”
荊非站住,卻不回頭。靜了一陣,方聽背後有聲音道:“既已來了,蔡老闆不妨進屋坐下慢說。”
進屋便聽有“嘶嘶”聲響,原是爐上正燒著水。桌上擺一粗瓷茶壺並幾個茶杯,其中一杯尚有餘茶。
張笈讓過座,拎起茶壺欲為荊非斟上,半途忽停了手,放下茶壺,換了笑容道:“蔡老闆是見過世麵的人,必喝不慣這鄉野碎茶,待小的換些好茶上來。”
荊非也不與他謙讓,任他忙去,放肆打量屋內陳設,一時卻未發現可疑之處。
見荊非四處張望,張笈匆匆洗了茶具趕回,擋在荊非麵前,手裏忙著擦拭壺外水漬,口中問道:“蔡老闆聽的是何人引薦?”
荊非冷笑道:“自然是張老弟的熟人。”
張笈擦壺的手略慢了些,似懂非懂點點頭,放下壺,走至牆角,自櫃子隱秘處摸出個罐子打開,小心抖出把茶葉,仔細挑選一番,餘下的又倒回罐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