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慌著連連點頭。
荊非和顏悅色道:“莫慌。你可記得近日都有何人進出倉庫?”
看門人為難道:“這倉庫本不是什麽隱秘地方,常有工人進出取放刻版。雖然取用刻版都有記錄,但若一一列舉都有何人前來搬放,小的實在一時記不清楚。”
“可曾見錢老闆與張笈來過?”
“三日前上午,開工不久錢老闆曾帶張笈來過,說是要看三塊刻版。小的查了簿子,發現那刻版已在印場,老闆便命小的前去取來。因那版正在機上,小的多耽擱了些時候。回來將刻版交與老闆,老闆隻略看兩眼,一再叮囑小的這新刻刻版耗工甚多,務必小心看管,隨即又打發小的送了回去。待小的再度趕回,錢老闆與張笈已走了。”
“此後二人可曾再來倉庫?”
“今日之前,錢老闆連刻坊都不曾再來。張笈昨日卻獨自來過。平日他常隨錢老闆來此查驗,有時也獨自前來,故而小人並不曾在意。這幾日正趕工印製《資治通鑑》,那書刻版繁多,印場存放不下,常有工人前來調換刻版,小人忙著隨他們將所用刻版登錄入簿,隻與張笈寒暄兩句便去了,連他幾時走的也未留意。”
“《資治通鑑》刻版堆放何處?”
看門人轉身向不遠處一指,道:“因是不久新刻的,便堆放在距門不遠處。”
荊非順手指方向望去,見那刻版與錢士清殞命之處恰好相對。再回身望那出事之處,卻被成堆刻版擋了視線。
“三日前錢老闆吩咐你取送的也是這《資治通鑑》刻版?”
“正是。”
“倉庫平日可上鎖?”
“這個自然。鑰匙在錢老闆及小的處各有一把。因日間繁忙,這倉庫大門便敞著,到收工之時方鎖起來。畢竟倉庫中不過是些厚重刻版,若有人偷搬出門,即便借一時忙亂混過小的眼睛,必瞞不過那門口守衛。”
“似今日這等刻版坍塌事件,以前可曾發生?”
“一年前出過一起,壞了名刻工性命,禍因是底部一疊刻版未曾碼實。事後錢老闆命我等重新整理了倉庫,不想今日卻……”
“今日坍塌那堆刻版,近日可曾取用?”
“那堆是書堂早年所用刻版。不必說近日,恐怕已有半年多不曾有人動用。”
荊非略一點頭,謝過那看門人,又尋到刻坊門口守衛,核過倉庫看門人所言,再問這幾日夜間可有人進出,答覆隻是“不曾見到”。
荊非回見賀知州,將訪得情況簡略述說一遍,反凝視趙平,道:“趙兄有何見解?”
趙平道:“以下官愚見,錢士清借張笈之力於碧沚園得手,卻不敢將所得之書直接藏於家中,便想到這刻坊倉庫。此處終日人來人往,初看不似方便藏匿贓物之地,實則暗藏秘處。三日前,錢士清並張笈顯是有意支開倉庫看門人。錢士清熟知印場工序,料到當日開工不久,那刻版必已在機上,若要取下需多花些時候。待看門人走後,錢士清便遣張笈於舊刻版版堆頂部架空出一暗間,將書藏於其中。那舊刻版多時無人動用,日後若要動用也須得錢士清吩咐,算得上萬無一失。即便如此,錢士清仍恐不夠穩妥,特叮囑倉庫看門人留意看管相對方向刻版,遠離藏書所在。可憐錢士清費盡心機,卻方便了張笈。”
荊非會意笑道:“今日刻版盡塌,卻不見那《春秋經傳集解》,隻怕是已被張笈昨日偷走。”
賀知州慨然長嘆,道:“果真是因果相報。想當日畢老漢因錢士清之故被倒塌書櫃要了性命,今日錢士清自家性命也斷在這坍塌刻版之下。”
荊非與趙平對視。趙平讓道:“大人請。”
荊非道:“趙兄請。”
趙平不再謙讓,道:“畢老漢之死許是出於意外,但今日之事未免過於湊巧。”
荊非接道:“偏巧隻塌了這一堆刻版,偏巧能令錢老闆屈尊親自攀梯查看的也隻這一堆刻版。”
“一年前倉庫內曾發生因刻版累放不當致人身亡之事,事後錢老闆命人重新整理倉庫。以常理論,首要整飭的便是古舊版堆。”
“此後或因忙碌或因懈怠,部分刻版難免有堆累草率可能。但今日坍塌版堆自整飭後已有半年多不曾有人動用,想來不應出現此種情形。”
“可見那堆刻版被人動了手腳。”
“是張笈。”
“趁倉庫看門人於反向忙碌之時,再憑藉地形之便,暗中架虛部分刻版。”
“可惜沒有憑據。”
“確實。待刻版塌落,曾被動過手腳的刻版匿入散落刻版之中,無論就塵埃分布或移動痕跡論,皆已無法分辨。”
“最簡便的行兇手段果然最難勘查。”
趙平施禮:“大人目光如炬,下官佩服。”
荊非卻神色黯然:“可惜在下仍有三事不明。”
“哪三事?”
“其一:倘若張笈有心竊書,為何不於碧沚園事發當夜謊稱不曾得手?如此豈非更為簡便。其二:張笈如何確保那攀梯人是錢士清?錢士清不過吩咐張笈回城郊家中避幾日風聲,倘使過了些時日不見追查,仍會將張笈召回。那時若要轉移贓物或再作查驗,攀梯而上的隻怕是張笈自己。張笈如此安排,倒似是預知錢士清勢必在這幾日親自查驗所匿之書。其三:即便張笈須昨日竊書,他大可就此遠走高飛。錢士清理虧在先,即便發現《春秋經傳集解》再度被竊,料他不敢聲張。張笈又何必驚惶到定要取了錢士清性命、硬將偷竊變成命案?”
荊非和顏悅色道:“莫慌。你可記得近日都有何人進出倉庫?”
看門人為難道:“這倉庫本不是什麽隱秘地方,常有工人進出取放刻版。雖然取用刻版都有記錄,但若一一列舉都有何人前來搬放,小的實在一時記不清楚。”
“可曾見錢老闆與張笈來過?”
“三日前上午,開工不久錢老闆曾帶張笈來過,說是要看三塊刻版。小的查了簿子,發現那刻版已在印場,老闆便命小的前去取來。因那版正在機上,小的多耽擱了些時候。回來將刻版交與老闆,老闆隻略看兩眼,一再叮囑小的這新刻刻版耗工甚多,務必小心看管,隨即又打發小的送了回去。待小的再度趕回,錢老闆與張笈已走了。”
“此後二人可曾再來倉庫?”
“今日之前,錢老闆連刻坊都不曾再來。張笈昨日卻獨自來過。平日他常隨錢老闆來此查驗,有時也獨自前來,故而小人並不曾在意。這幾日正趕工印製《資治通鑑》,那書刻版繁多,印場存放不下,常有工人前來調換刻版,小人忙著隨他們將所用刻版登錄入簿,隻與張笈寒暄兩句便去了,連他幾時走的也未留意。”
“《資治通鑑》刻版堆放何處?”
看門人轉身向不遠處一指,道:“因是不久新刻的,便堆放在距門不遠處。”
荊非順手指方向望去,見那刻版與錢士清殞命之處恰好相對。再回身望那出事之處,卻被成堆刻版擋了視線。
“三日前錢老闆吩咐你取送的也是這《資治通鑑》刻版?”
“正是。”
“倉庫平日可上鎖?”
“這個自然。鑰匙在錢老闆及小的處各有一把。因日間繁忙,這倉庫大門便敞著,到收工之時方鎖起來。畢竟倉庫中不過是些厚重刻版,若有人偷搬出門,即便借一時忙亂混過小的眼睛,必瞞不過那門口守衛。”
“似今日這等刻版坍塌事件,以前可曾發生?”
“一年前出過一起,壞了名刻工性命,禍因是底部一疊刻版未曾碼實。事後錢老闆命我等重新整理了倉庫,不想今日卻……”
“今日坍塌那堆刻版,近日可曾取用?”
“那堆是書堂早年所用刻版。不必說近日,恐怕已有半年多不曾有人動用。”
荊非略一點頭,謝過那看門人,又尋到刻坊門口守衛,核過倉庫看門人所言,再問這幾日夜間可有人進出,答覆隻是“不曾見到”。
荊非回見賀知州,將訪得情況簡略述說一遍,反凝視趙平,道:“趙兄有何見解?”
趙平道:“以下官愚見,錢士清借張笈之力於碧沚園得手,卻不敢將所得之書直接藏於家中,便想到這刻坊倉庫。此處終日人來人往,初看不似方便藏匿贓物之地,實則暗藏秘處。三日前,錢士清並張笈顯是有意支開倉庫看門人。錢士清熟知印場工序,料到當日開工不久,那刻版必已在機上,若要取下需多花些時候。待看門人走後,錢士清便遣張笈於舊刻版版堆頂部架空出一暗間,將書藏於其中。那舊刻版多時無人動用,日後若要動用也須得錢士清吩咐,算得上萬無一失。即便如此,錢士清仍恐不夠穩妥,特叮囑倉庫看門人留意看管相對方向刻版,遠離藏書所在。可憐錢士清費盡心機,卻方便了張笈。”
荊非會意笑道:“今日刻版盡塌,卻不見那《春秋經傳集解》,隻怕是已被張笈昨日偷走。”
賀知州慨然長嘆,道:“果真是因果相報。想當日畢老漢因錢士清之故被倒塌書櫃要了性命,今日錢士清自家性命也斷在這坍塌刻版之下。”
荊非與趙平對視。趙平讓道:“大人請。”
荊非道:“趙兄請。”
趙平不再謙讓,道:“畢老漢之死許是出於意外,但今日之事未免過於湊巧。”
荊非接道:“偏巧隻塌了這一堆刻版,偏巧能令錢老闆屈尊親自攀梯查看的也隻這一堆刻版。”
“一年前倉庫內曾發生因刻版累放不當致人身亡之事,事後錢老闆命人重新整理倉庫。以常理論,首要整飭的便是古舊版堆。”
“此後或因忙碌或因懈怠,部分刻版難免有堆累草率可能。但今日坍塌版堆自整飭後已有半年多不曾有人動用,想來不應出現此種情形。”
“可見那堆刻版被人動了手腳。”
“是張笈。”
“趁倉庫看門人於反向忙碌之時,再憑藉地形之便,暗中架虛部分刻版。”
“可惜沒有憑據。”
“確實。待刻版塌落,曾被動過手腳的刻版匿入散落刻版之中,無論就塵埃分布或移動痕跡論,皆已無法分辨。”
“最簡便的行兇手段果然最難勘查。”
趙平施禮:“大人目光如炬,下官佩服。”
荊非卻神色黯然:“可惜在下仍有三事不明。”
“哪三事?”
“其一:倘若張笈有心竊書,為何不於碧沚園事發當夜謊稱不曾得手?如此豈非更為簡便。其二:張笈如何確保那攀梯人是錢士清?錢士清不過吩咐張笈回城郊家中避幾日風聲,倘使過了些時日不見追查,仍會將張笈召回。那時若要轉移贓物或再作查驗,攀梯而上的隻怕是張笈自己。張笈如此安排,倒似是預知錢士清勢必在這幾日親自查驗所匿之書。其三:即便張笈須昨日竊書,他大可就此遠走高飛。錢士清理虧在先,即便發現《春秋經傳集解》再度被竊,料他不敢聲張。張笈又何必驚惶到定要取了錢士清性命、硬將偷竊變成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