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半月之內,陳雲集中考慮寶鋼建設方針,三度反覆,才最終拍板定案。
6月16日,陳雲在中南海主持召開財經委員會會議,討論寶鋼問題。在會上,他根據一段時間來的調查研究和反覆思考的結果,提出了8點意見:
根據陳雲的意見,寶鋼一期工程繼續幹下去,二期工程延期,二期對外已簽的合同按合同進行賠償,已進口的設備得到妥善保管。
得知寶鋼調整後,作為積極推動中日合作建設寶鋼的日本方麵負責人,稻山嘉寬對中方的行動表示了理解。他認為:“有人抱怨中國的政策就象秋天的氣候那樣變幻無窮。不過,不會進行調整的國家是不行的,因為中國有以鄧小平為首的優秀的領導人,才能進行調整。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身負高額累積債務時,又能獲取外匯,原因就是他們進行了調整。”
雖然寶鋼建設後來還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由於動手早、基礎好,最後一一化解了困難和幹擾。寶鋼一期工程於1985年9月建成投產,一年後各項指標就達到和超過了設計水平。工程質量全優,獲國家金牌。一期工程建成後產生巨大效益,為二期工程提供了資金。整個寶鋼的工程技術達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二期工程的連鑄、熱軋、凍軋係統主體設備技術已達到80年代中、後期的水平。寶鋼的一些關鍵性技術經濟指標如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能耗、環保等等,在國內都居於前列,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水平。另外,寶鋼引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方法,經消化、創新,已在全國冶金係統逐步推廣。另外,寶鋼建設對機電、交通、煤炭等行業的現代化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建設寶鋼的決策是正確的,黨中央、國務院對寶鋼建設的領導是強有力的。
1986年5月18日,陳雲以八旬高齡親自視察了寶鋼,除聽取寶鋼負責人的匯報外,還視察了煉鋼廠、原料碼頭、焦化廠、煉鐵廠和初軋廠,親自看了出焦和出鋼。他對我國以較快速度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由衷地表示高興,特為題詞:“埋頭實幹,從嚴要求,精益求精,不斷創新。”
寶鋼問題定案以後,對1978年確定的120項大工程,也就有了調整的具體藍圖,克服了一段時間頭緒眾多、無處下手的毛病,為國民經濟的全麵調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部分 忍辱負重謀大局第21節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著名設想
正如鄧小平所指出:這次調整“如果要說有什麽改變的話,那就是改掉我們工作中還存在的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的毛病,那就是下決心去掉不切實際的設想,去掉主觀主義的高指標,而這正是三中全會的路線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的。”李先念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委託就調整問題作的講話指出:這次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堅決地、逐步地把各方麵嚴重失調的比例關係基本上調整過來,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並宣布了調整比例關係的十二條原則和措施,其中包括:近幾年多進口一些糧食,以利農民休養生息,調動農民積極性,調整工農業比例關係,安排好城鄉人民的生活;將原定1985年鋼產量6000萬噸指標降為4000萬噸,鋼鐵生產不但不能擠輕工業,還要為輕工業讓點路、服點務,同時加快能源。原材料建設;按照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能源、原材料供應的可能,堅決地、有秩序地關停並轉一批企業;堅決縮短基建戰線,將全國在建的1700多個大中型項目削減到 1000個以下;各項計劃要互相銜接,不留缺口,嚴格控製引進規模,引進要循序前進,前後銜接,比較大的引進項目要組織各有關部門會審,二億美元以上的重大引進項目,要報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審批。從中可以看出,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意見在這些調整措施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這些措施在貫徹實施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9年,國家多進口了幾百萬噸糧食,從而得以降低全國的糧食徵購基數,並減免了部分農業稅,這些措施與農業政策落實、農業投資增長等一係措施配套,使農業生產出現多年來沒有過的好情況,1979年農業增產200多億斤,國家庫存有所增加,其他農副產品也出現了喜人的增長勢頭,棉花增產100多萬擔,油料增長1500多萬擔,增幅達15%,全國絕大多數城市豬肉敞開供應。堅決縮短基本建設戰線方麵也邁開了重要的一步,停建、緩建了348個大中型項目,開始遏製長期存在的基建規模過快膨脹的勢頭。以寶山鋼鐵公司建設計劃調整為代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引進工作進行了重新部署,有的項目延長建設期限,有的推遲上馬,引進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調整工作勝利完成,為促進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陳雲贊同搞活經濟、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並把搞活經濟和堅持計劃指導比喻為“鳥和籠子”的關係。
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陳雲在領導經濟調整的同時,對改革開放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予以了極大關注。
三中全會後,陳雲擔任了中紀委書記,但他仍然一直在思考,如何係統地從體製上和指導思想上,改變過去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6月16日,陳雲在中南海主持召開財經委員會會議,討論寶鋼問題。在會上,他根據一段時間來的調查研究和反覆思考的結果,提出了8點意見:
根據陳雲的意見,寶鋼一期工程繼續幹下去,二期工程延期,二期對外已簽的合同按合同進行賠償,已進口的設備得到妥善保管。
得知寶鋼調整後,作為積極推動中日合作建設寶鋼的日本方麵負責人,稻山嘉寬對中方的行動表示了理解。他認為:“有人抱怨中國的政策就象秋天的氣候那樣變幻無窮。不過,不會進行調整的國家是不行的,因為中國有以鄧小平為首的優秀的領導人,才能進行調整。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身負高額累積債務時,又能獲取外匯,原因就是他們進行了調整。”
雖然寶鋼建設後來還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由於動手早、基礎好,最後一一化解了困難和幹擾。寶鋼一期工程於1985年9月建成投產,一年後各項指標就達到和超過了設計水平。工程質量全優,獲國家金牌。一期工程建成後產生巨大效益,為二期工程提供了資金。整個寶鋼的工程技術達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二期工程的連鑄、熱軋、凍軋係統主體設備技術已達到80年代中、後期的水平。寶鋼的一些關鍵性技術經濟指標如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能耗、環保等等,在國內都居於前列,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水平。另外,寶鋼引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方法,經消化、創新,已在全國冶金係統逐步推廣。另外,寶鋼建設對機電、交通、煤炭等行業的現代化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建設寶鋼的決策是正確的,黨中央、國務院對寶鋼建設的領導是強有力的。
1986年5月18日,陳雲以八旬高齡親自視察了寶鋼,除聽取寶鋼負責人的匯報外,還視察了煉鋼廠、原料碼頭、焦化廠、煉鐵廠和初軋廠,親自看了出焦和出鋼。他對我國以較快速度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由衷地表示高興,特為題詞:“埋頭實幹,從嚴要求,精益求精,不斷創新。”
寶鋼問題定案以後,對1978年確定的120項大工程,也就有了調整的具體藍圖,克服了一段時間頭緒眾多、無處下手的毛病,為國民經濟的全麵調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部分 忍辱負重謀大局第21節 “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著名設想
正如鄧小平所指出:這次調整“如果要說有什麽改變的話,那就是改掉我們工作中還存在的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的毛病,那就是下決心去掉不切實際的設想,去掉主觀主義的高指標,而這正是三中全會的路線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的。”李先念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委託就調整問題作的講話指出:這次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堅決地、逐步地把各方麵嚴重失調的比例關係基本上調整過來,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並宣布了調整比例關係的十二條原則和措施,其中包括:近幾年多進口一些糧食,以利農民休養生息,調動農民積極性,調整工農業比例關係,安排好城鄉人民的生活;將原定1985年鋼產量6000萬噸指標降為4000萬噸,鋼鐵生產不但不能擠輕工業,還要為輕工業讓點路、服點務,同時加快能源。原材料建設;按照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能源、原材料供應的可能,堅決地、有秩序地關停並轉一批企業;堅決縮短基建戰線,將全國在建的1700多個大中型項目削減到 1000個以下;各項計劃要互相銜接,不留缺口,嚴格控製引進規模,引進要循序前進,前後銜接,比較大的引進項目要組織各有關部門會審,二億美元以上的重大引進項目,要報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審批。從中可以看出,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意見在這些調整措施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這些措施在貫徹實施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9年,國家多進口了幾百萬噸糧食,從而得以降低全國的糧食徵購基數,並減免了部分農業稅,這些措施與農業政策落實、農業投資增長等一係措施配套,使農業生產出現多年來沒有過的好情況,1979年農業增產200多億斤,國家庫存有所增加,其他農副產品也出現了喜人的增長勢頭,棉花增產100多萬擔,油料增長1500多萬擔,增幅達15%,全國絕大多數城市豬肉敞開供應。堅決縮短基本建設戰線方麵也邁開了重要的一步,停建、緩建了348個大中型項目,開始遏製長期存在的基建規模過快膨脹的勢頭。以寶山鋼鐵公司建設計劃調整為代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引進工作進行了重新部署,有的項目延長建設期限,有的推遲上馬,引進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調整工作勝利完成,為促進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陳雲贊同搞活經濟、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並把搞活經濟和堅持計劃指導比喻為“鳥和籠子”的關係。
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陳雲在領導經濟調整的同時,對改革開放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予以了極大關注。
三中全會後,陳雲擔任了中紀委書記,但他仍然一直在思考,如何係統地從體製上和指導思想上,改變過去經濟發展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