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起草完畢並經周恩來審查修改後,周恩來叫薛暮橋把草案帶到杭州去徵求陳雲的意見。這時陳雲的身體仍很虛弱,每天隻能談2個小時,分3天報告完畢,他完全同意草案所提出的意見,要薛暮橋把他的意見轉告總理。


    根據陳雲的意見進行部署後,經濟調整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果。1962年工業生產發展速度比上年降低16.6%,產鐵量比上年減少476萬噸,鋼產量減少200多萬噸,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減少56億元。陳雲建議出售高價糖果、點心,開高價飯館,後來又出售部分高檔的高價商品作為補充,並藉此回籠貨幣,穩定物價。此後三四年間靠出售高價商品共計多回籠貨幣50億元,相當於1961年貨幣發行總額125億元的40%,為物價穩定創造了條件。


    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濟調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1964年底召開的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正式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將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看準了的事,不避風險也要說。陳雲提出為渡過困難需要“分田到戶”,卻受到了嚴厲批評和冷遇。


    工業調整有辦法了,農業調整也需要想辦法。農業生產受“大躍進”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是最大的,在那段困難的日子裏,陳雲給予農業問題以極大關注。糧食危機的救急辦法隻可 應付一時,要走出困境,還是要想辦法增加糧食產量。


    前幾年糧食減產,到底是什麽原因?誰都不敢找“大躍進”的問題,就歸因於自然災害。陳雲不同意這種說法。1961年剛重新工作,他就旗幟鮮明地表示:有人說去年因災減產1200億斤,我不信。李先念說是500億斤,我計算頂多360億斤。我跑了幾個省,印象是北方幾個省主要是因災減產,而浙江、江蘇、廣東則不是,浙江農民就不承認有災。搞平均主義,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積極性。


    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看法肯定會有人抵製。因此,陳雲最初考慮較多的,是如何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力的問題。他認為,發展化工和水利事業,可以對農業增產起很大作用,其中發展化肥是農業增產最快、最重要的一條。年產100萬噸化肥,隻要10億元投資,可增產糧食300萬噸即60億斤。同樣增產這麽多糧食,用開荒的辦法,需要投資15億元開3000萬畝土地。


    農業生產遭破壞,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農業生產力實際,在生產關係上冒進,瞎指揮、浮誇風、一平二調、平均主義、高指標高徵購、搞公共食堂等等胡作非為的錯誤,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不能不趕快解決。陳雲一直認為,搞好糧食生產,首要的是解決政策問題。1961年5月,陳雲把這個問題提到了中央。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政策問題不解決,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其他的措施再多,農業生產也上不去。


    為了掌握來自農村的第一手的材料,陳雲帶著一個調查組,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回到故鄉上海青浦縣,在小蒸公社住了15天,進行農村調查,親眼看到了農村的情況,親耳聽到了農民和基層幹部的呼聲。那時候基層為了應付上級,領導來了,就搞些布置,掩過飾非,隻讓領導看好的一麵,隱瞞真實情況。陳雲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曾經在這裏搞過農民運動,工作組中有兩個成員也參加那時的工作,農民知道他們,敢於講話,使他們了解到了農村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麵。


    在這裏,陳雲聽了公社黨委兩次匯報,召開了十次專題座談會,這些座談會,有幾次主要是向農民做調查,有幾次是和公社黨委交換意見。他自己還去農民家中跑了若幹次,觀察他們養豬、種自留地、住房和吃飯等情況。


    最後,陳雲把這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和幾點建議整理出來,專門給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寫了一封信。陳雲在信中把這次了解到群眾的幾點意見概括為4點,一是糧食吃不飽;二是基層幹部不顧實際、瞎吹高指標,參加勞動少,生活特殊化;三是幹部在生產中瞎指揮,不向群眾進行自我批評;四是沒有把集體生產組織好,農民積極性差,相反,對自留地、副業生產積極性高。隨信附了這次青浦農村調查的3個專題調查報告:《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


    在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總結幾年困難局勢的時候,提出不能到處照搬缺點錯誤“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公式,有人說一些地方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陳雲這次調查中了解到的問題,也突出反映出農業集體經營中出現的一些不適應(如幹部特殊化、作物安排、生產組織),以及農民個體經營方麵的一些優勢(如養豬、自留地)。這些問題不能不引起陳雲更進一步的思考:在這樣困難的時期,能否想辦法盡可能發揮一下農民個體經營的積極性,以發展生產、解決糧食問題呢?


    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以後,陳雲提出全黨都要研究農業問題,他首先就帶頭研究思考這個問題。他到杭州、上海休養,還在經常考慮如何解救缺糧的農民,如何加快恢復糧食生產。他對當時安徽等一些地方的包產到戶做法非常感興趣。


    1962年春夏之交,陳雲在上海、杭州休養,又看了安徽搞責任田的材料,非常重視,認為與他在農村所見、所設想的恢復農業生產的辦法是一個路子。他指出,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掌櫃陳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亮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亮華並收藏紅色掌櫃陳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