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大會以後,財政部門向中央反映,當年財政有二三十億元的赤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劉少奇決定專門召開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這個會是在中南海西樓開的,由劉少奇主持。這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猛烈攻擊的西樓會議。在這次會上,陳雲把自己一段時間來對於形勢的觀察和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作了詳細的闡述。


    對形勢的估計上,陳雲認為,困難還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麵:


    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困難是農業減產,糧食不夠吃。


    第二個大困難是,已經擺開的基本建設規模,超過了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當時的工農業生產水平不相適應。


    第三個嚴重困難是,鈔票發得太多,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提法是非常尖銳的,也是非常刺耳的。但陳雲從實際出發,認為事實就是這樣。他說,現在的通貨膨脹,雖然根本不同於國民黨垮台前那種惡性通貨膨脹,但是,毫無疑義,也是一種通貨膨脹。這幾年挖了商業庫存,漲了物價,動用了很大一部分黃金、白銀和外匯儲備,在對外貿易上還欠了債,並且多發了六七十億元票子來彌補財政赤字,這些,都是通貨膨脹的表現。


    第四個困難是,城市的鈔票大量向鄉村轉移,一部分農民手裏的鈔票很多,投機倒把在發展。


    第五個困難是,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夠,物價上漲,實際工資下降很多。


    看清了困難形勢,有利於對症下藥,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陳雲提出,要把10年規劃分成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恢復階段,後一個階段是發展階段。


    恢復階段的時間,陳雲考慮,從1960年算起,大體上要5年。


    陳雲提出把10年規劃分兩個階段的說法,雖然沒有人提出異議,但他提出恢復需要5年時間的意見,有人認為太悲觀了,後來又被說成是“右傾保守”,泄了氣,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最後實際卻表明,陳雲的估計驚人地準確。


    在這個講話中,陳雲還提出了一係列的具體措施,如:繼續動員城市人口下鄉;在保證基本生活資料不漲價的基礎上,採取賣高價點心、糖果等措施,回籠貨幣,製止通貨膨脹,打擊投機;增供大豆、多造海船增加水產供應等,盡力保證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用增加對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的口糧供應、增加化肥和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供應等辦法,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於農業增產。


    針對工業和農業的比例關係嚴重失衡的問題,陳雲要求計劃機關把主要注意力,從工業、交通方麵,轉移到農業增產和製止通貨膨脹方麵來,並且要在國家計劃裏得到體現。陳雲說,增加農業生產,解決吃、穿問題,保證市場供應,製止通貨膨脹,在目前是第一位的問題。年產750萬噸鋼,2.5億噸煤,也是重要的,但這是第二位的問題。在不妨礙增加農業生產和製止通貨膨脹的前提下,能搞到這麽多鋼和煤,當然很好;如果有所妨礙,搞不到這麽多也可以。


    要增加農業生產和製止通貨膨脹,隻靠國務院的農林辦公室和財貿辦公室是不行的,主要要靠計委、經委等綜合機關,在國家計劃中把這些事情擺到頭等重要的位置。陳雲說,毛主席早就提出,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以農業為基礎,必須按照“農輕重”的次序來安排計劃。現在,必須研究我們的計劃工作和經濟工作,怎樣才能切實地體現這個精神。


    陳雲的這個講話,把當時麵臨的主要困難、克服困難的條件和辦法作了透徹的闡述,使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都表示完全贊成。劉少奇並請陳雲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更充分地講一講,讓參加國務院會議的全體成員都了解我們的經濟情況,了解方針政策。


    第三部分 忍辱負重謀大局第16節 提出“分田到戶”


    1962年2月26日,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在北京召開。陳雲將在西樓會議關於經濟形勢和對策的講話內容,展開作了進一步闡發。他的講話不斷被全場的熱烈掌聲打斷。陳雲越講越起勁,身上出汗了,就自己脫去上身的毛衣繼續講。


    陳雲提出的克服困難的辦法,既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空洞承諾,而是條條實在,著著可靠,既行得通,又便於具體操作。到會的部長、主任等各部門的負責人聽了,都抑止不住高興的心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致認為,困難可以克服,希望就在眼前,所以完全自發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熱烈鼓掌。


    西樓會議和國務院各部委黨組負責人全體會議後,中央決定恢復中央財經小組,統管經濟工作。4月19日,中央作出決定,由陳雲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統管全國財經工作。


    1962年3月7日,中央財經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陳雲在會上講話,對他在西樓會議上提出的辦法,進一步具體化,並有所發展。


    陳雲此時身體十分虛弱,醫生要他長期修養。陳雲赴華東休息後,領導貫徹執行以調整為中心的“八字方針”的主要責任,就落在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的身上。陳雲也盡力做一些工作。


    中央財經小組根據陳雲意見起草《關於調整1962年計劃的報告》,建議對耗煤過多的小企業(主要是10萬個小高爐)和大部分沒有前途的地方建設項目實行“關、停、並、轉”,並對關停的企業和建設項目要“拆架子、收攤子”,以便在1961年已經精減1000萬城市職工的基礎上,1962年再減少1000萬,回到農村加強農業生產戰線,使大減產的農業有力量支持已精減的城市職工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掌櫃陳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亮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亮華並收藏紅色掌櫃陳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