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北魏朝堂上下都開始了針對《科舉製》與國子監的爭奪,而拓跋俊利用裁判員的身份成功漁翁得利,那麽接下來的故事會如何發展,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話說這邊恩科和國子監的事算是有了著落,讓氏族階層吃了一個悶虧,他們會就此作罷麽?肯定是不能啊,但是他們又沒辦法衝著皇帝發火,那麽他們會怎麽做呢?
遭殃的人自然隻有一個,那就是李羿,曆朝曆代推行改革之人肯定是要得罪當時的權利階層,多數改革派都沒有好下場,不管他們改革成功與否,大家看看商鞅、王安石、張居正、譚嗣同等等,哪個有好果子吃。
好在李羿是穿越者,他有著先人幾千年的經驗,雖然不是學霸,但好歹也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所以他早就與拓跋俊和陶仲文有過一次深談:
那是陽春三月的最後一天,拓跋俊讀完了《三國演義》合上書心中很是傷感,感傷的是三國歸晉,司馬家獨得天下。拓跋俊先是找到陶仲文,因為陶仲文對於氏族一貫都是敵視態度,所以與他聊氏族問題最是放心。
陶仲文到了禦書房,師徒二人聊了起來,拓跋俊講了許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陶仲文聽得那叫一個驚奇,便尋問拓跋俊這些故事都是哪聽來的,拓跋俊把《三國演義》這上下兩部拿到老師麵前。
陶仲文是儒道超凡境,自然有獨特的手段,他將兩本書放在桌上,手中運起浩然正氣,唰的一聲,兩本書同時打開並且自行快速翻頁,不到一柱香的時間,陶仲文就把《三國演義》看完了。
他急忙問道:“陛下這《三國演義》是何人所作,這可是一本好書啊,寫的好,太好了!”
拓跋俊淡然道:“修緣唄,還能有誰。也就這小子能有這般見識,也就他能寫出這種書來,也就他能用這種方法告訴寡人要提防這些氏族。”
陶仲文閉眼在腦海中快速整理了一下這本書的主線和重大事件,他突然睜眼說道:“陛下,李羿還有話沒有寫在書裏!”
拓跋俊問道:“什麽話?”
陶仲文行禮道:“陛下在此稍等,老臣這就去尋他來,咱們當麵講明!”說完陶仲文消失不見,這是言出法隨。
李羿此時正抱著吉他唱歌呢,突然身前吹起一陣狂風,紫氣盤旋而至,隨後陶仲文出現伸手就拉起李羿,後者還沒反應過來,眼前又是紫氣狂卷,再睜眼時已經是在禦書房內。
李羿見到拓跋俊行禮道:“見過陛下,不知招臣來所為何事?”
拓跋俊看了看陶仲文,後者笑道:“修緣呐,老夫是想你把書中未盡之言說個清楚,講個明白。”
李羿問道:“書?什麽書?”
陶仲文拿起《三國演義》笑道:“就是這部書啊,你寫了這麽好的一部書,居然不讓老夫鑒賞,倒是先送到陛下禦前。修緣啊,你學壞了!”
李羿擺手道:“什麽好書,就是閑來無事打發時間用的,沒想到首座大人居然喜歡這種雜書。”
陶仲文不悅道:“你說的這是什麽話,這哪裏是雜書,書中樁樁件件皆是耐人尋味,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刻畫都是細致入微,若不是演義二字老夫還以為這是一段真實的曆史。”
李羿看向拓跋俊問道:“陛下這是看完了?”
拓跋俊歎惜道:“是啊,三家歸晉,修緣啊你這個結局讓寡人很是不滿啊,為何曹魏占天時而不得天下,劉備得人和亦不得天下,江東孫吳享地利也未能偏安,而那司馬氏卻成了最後的贏家?”
李羿看了看陶仲文,陶仲文隻是笑而不語,於是他向拓跋俊拱手道:“陛下此事早開開篇就已寫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如那滔滔江水江水一路東去。”
拓跋俊不解道:“這句寡人自然明白,隻是這並不能解答方才所問啊!”
李羿拱手道:“占天時,得人和,享地利皆不可得天下,想得這天下要得勢!”
李羿這最後一個勢字聽得陶仲文如同雷擊,他突然回想起他與道門師傅分別前的那句話,“修緣道,道法成,破得境,勢可定。”
他心中暗歎:得勢者得天下,得勢者?勢可定!李修緣啊,李修緣,隻有你能助我大魏成就問鼎中原,一統九州的大勢,而我要做的就是借你的勢去攪動這灘混水,再還這天下一片安寧!想到此處陶仲文激動不已,看李羿的眼神都變了,原本是喜愛,是欣賞,現在變成了期待和渴求。
龍椅上的拓跋俊站起身走下台階問道:“得勢者得天下?寡人倒是聽過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得勢者從何談起?這勢又作何解?”
李羿看向同慶招了招手,同慶立刻湊上前去問道:“樂府大人有何吩咐?”
李羿說道:“今日怕是要聊上許久,你去弄桌酒菜來,要果酒,要有肉,聽到沒?”
同慶看了看拓跋俊,後者隻是淡淡一笑,同慶立馬會意大聲說道:“都退下吧,陛下與陶首座、樂府大人有要事商量!”說完領著禦書房內伺候的太監宮女都退了出去。
另一方麵陶仲文對李羿這種僭越的舉動沒有絲毫不滿,他現在看李羿怎麽都好,大有那種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感覺。
拓跋俊很自然地取出兩個蒲團放在台階上,指了指身旁,李羿也沒猶豫直接拿起蒲團坐在了拓跋俊下麵的一個台階上,陶仲文就在一旁邊笑邊看著這如同兄弟一般的君臣。
拓跋俊開口道:“老師不妨也尋個地方坐下,修緣不是講了,怕是要聊好久。”
陶仲文笑道:“好好好,多晚老臣都要陪著,陛下請恕老臣多嘴,這一幕讓老臣想起當年陛下兄長與陛下同階而坐,同榻而臥,入則同席,出則同乘了。”
拓跋俊笑道:“是啊,若是皇兄猶在,坐在那龍椅上的就是他了,老師也不會這麽操勞,學生也不會這麽辛苦了。”
陶仲文伸手抓出一個凳子坐了下去,然後拱手道:“都怪老臣一時口快,惹得陛下不悅了。陛下還是與修緣多聊聊,都是同齡人,溝通起來方便許多。”
拓跋俊笑道:“老師言重了,也沒什麽不悅的,再者我與修緣時常這般對坐而談,年節時更是天天聊呢。”
陶仲文驚訝道:“竟有此事?唉呀,老臣糊塗,一時間光想和那幾個腐儒吃酒吹噓,看來是錯過了許多精彩啊!”
李羿譏諷道:“你是不是把那支筆拿出來顯擺了?我說你差不多得了,哪有個年長尊者應有的氣度,得了好東西不自己藏起來,還特意請人家到你那吃酒!”
拓跋俊笑問:“什麽筆?怎麽個好法?老師竟然會請別人到君子閣吃酒?看來真是個寶貝啊!”
李羿淡淡說道:“就是個聖人用過的毛筆,要說有啥特別的,那就是特別破,特別舊,有啥好顯擺的。”
拓跋俊驚訝道:“聖人?哪位聖人?”
李羿笑道:“三代聖人孔夫子唄,若是二代聖人之物也不會留在君子閣裏啊。”
拓跋俊看向陶仲文問道:“老師是如何得到這聖物,啊不,聖人用過的毛筆那就是聖器了,此等傳世之寶老師也讓學生開開眼啊。”
陶仲文笑道:“不急不急,等今天聊清楚,聊明白了再說聖器之事,修緣你快說啊,得勢者得天下何解!”
李羿坐在台階上看著大門說道:“確實有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說法,可是這個民心是指黎民百姓的心嘛?”
拓跋俊反問道:“難道不是嘛?”
李羿搖了搖頭說道:“不是,黎民百姓的心不用得,他們隻要吃飽穿暖,能過上太平日子,他們自然說你的好。相反若是戰火不斷,賦稅繁重,他們肯定會罵娘,就像現在的大魏算得上是國泰民安,老百姓肯定會說皇帝英明神武,這算得民心嘛?”
拓跋俊明白李羿的意思問道:“那修緣所說的民心是指什麽?”
李羿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指的不是底層人民,而是讀書人和氏族的民心。”
拓跋俊點頭道:“若是這樣說那這個道理我自然明白,你還是解釋一下你所說的勢吧。”
李羿問道:“曹操一生戎馬征戰方有曹魏之基業,且問為何曹操不稱帝?”
拓跋俊想了想答道:“因為那時還有許多氏族向漢不向曹,或者說士子之心在漢不在曹。”
李羿又問:“那為何曹丕稱帝順理成章?”
拓跋俊說道:“因為他得到了氏族的支持。”
李羿再問:“那他如何得到氏族的支持?”
拓跋俊呆呆答道:“因為他采納了陳群的九品中正製。”
李羿看向拓跋俊問道:“九品中正製又為何意?”
拓跋俊恍然大悟:“氏族的為官之路。”
李羿轉過頭再次看向大門問道:“為何司馬炎篡位之時無人站出來阻攔?連幫曹氏說話的人都沒有,連個罵司馬氏的人都沒?”
拓跋俊答道:“曹魏後繼無人,而且曹氏一族已經失勢。”
李羿追問道:“失勢,所失何勢?”
拓跋俊疑惑道:“兵權?”
此時門外傳來同慶的聲音:“陛下,酒菜準備好了。”
拓跋俊說道:“拿進來吧。”
同慶開門進來擺好酒菜便退了出去,李羿先入座然後說道:“都過來坐啊,我可不和你們客氣啊。”
拓跋俊坐到李羿對麵還要思考勢到底是什麽,陶仲文笑著坐到李羿旁邊說道:“修緣啊,別在為難陛下了,快說,你所說的勢到底是什麽。”
李羿自斟自飲一杯後說道:“天時、地利、人和。”
陶仲文和拓跋俊嗤之以鼻道:“廢話!”
李羿搖頭問道:“秦朝始皇帝是如何一統天下的?”
拓跋俊答道:“大秦曆代君王勵精圖治直至始皇帝天下再無人可以阻擋秦國的鐵蹄。”
陶仲文開口道:“商君變法改其製,讓秦國由弱變強,秦人尚武,憑軍功得富貴使秦軍成了虎狼之師,一有戰事,父送子,妹送兄,男兒皆願奔赴沙場,再者……”陶仲文說了一大堆秦國的優勢。
李羿心想:這一世與前世的分界點就是在這秦二世身上,公子扶蘇沒有自盡,而是在蒙恬的保護下重回鹹陽奪得皇位,後來又推行儒道鞏固皇權,這才有了五百年的大秦朝,而現在華夏未得一統,前朝的史書也修的不全,那麽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讓你們知道知道什麽叫麽得感情的背書機器!
李羿擺了擺手示意陶仲文不要講了,陶仲文問道:“修緣可是有何高見?”
李羿放下酒杯站起身背對著陶仲文與拓跋俊,陽光透過紙窗照在他的身上,給人的感覺瞬間高大了不少,他開口道: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同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河西之地。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縱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六國皆有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之能人,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迎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相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得定,始皇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成也。”
才氣匯集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紫金之色,李羿伸手將滿屋的紫氣吸呐入體,轉過身看著呆傻的陶仲文與拓跋俊,然後說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失勢,而秦得勢,此削彼長也,豈有不鯨吞天下之理?然胡亥之行險亡秦於二世為何?
天下一統再無戰事,百姓思定,卻不忍秦之酷刑,且六國遺孤尚存複國之心者眾也,民變生而揭竿起,一呼百應,四境合同。若無蒙恬將(讀四聲)軍南歸,正扶蘇之位,鎮四境之民,平百戰之勢,大秦危矣。
扶蘇得帝位,改法為儒,興新都長安,以仁治國,輕賦稅減徭役,施恩於民;聯氏族,授其權,穩其境,方解死局,自此大秦之勢定矣。”
李羿問道:“現在你們能明白勢為何物了麽?”
拓跋俊搖了搖頭,陶仲文若有所思,李羿坐回蒲團上問道:“大秦為何滅亡?”
拓跋俊答道:“秦至哀帝,哀帝不才,遂使妖後專權,殺太子,斬太傅,除異己,穢亂宮闈,引得人神共憤,各地番王遂興兵而起,欲斬妖後清君側。乃有八王之亂,國力大減,五胡南下,一舉攻克長安,大秦至此而終。”
李羿看向陶仲文說道:“這段是史書上寫的,你沒給他講講?”
陶仲文搖頭道:“那都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老夫也未曾參悟其中真意。”
拓跋俊不解道:“怎麽?難不成史書有誤?”
李羿問道:“妖後賈氏不過一女子,如何專權?”
拓跋俊答道:“不是說秦哀帝是個癡兒嘛?”
李羿不悅道:“他爹又不是傻子,怎麽會把皇位傳給一個癡兒?”
拓跋俊又答道:“不是妖後賈氏使了計謀騙過武帝,才讓哀帝繼位?”
陶仲文開口道:“這隻是傳聞罷了,陛下不妨自己分析一下此中辛秘。”
拓跋俊開口道:“老師的意思是說哀帝得位不正?”
李羿沒有給拓跋俊思考的時間直接說道:“不妨做兩個假設,咱們先假設這哀帝確實是個傻子,那其父君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最有可能的原因無非是受人蒙騙和受人逼迫,也有可能是兩者皆有。那麽能蒙騙皇帝是會是什麽人,能逼迫皇帝的又是什麽人?妖後賈氏能做到嘛?”
拓跋俊開口道:“外戚和氏族!”
李羿再發問:“身為帝王難道不知外戚幹政之危?他難道不知氏族奪權之害?如果一個皇帝連太子人選都不能做主那麽他的皇權何在?”
拓跋俊開口道:“你是說外戚與氏族聯手架空了皇帝?”
李羿搖頭道:“這隻是一種假設。另一種假設,假設哀帝不是癡兒,他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帝位,那麽妖後賈氏是如何殺太子斬太傅獨攬大權的?”
拓跋俊答道:“受人威脅,被迫起用外戚,結果外戚脫離了他的掌控,所以才會……”
李羿點頭道:“依我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秦朝末期氏族崛起,他們的力量已經威脅到了皇權,所以秦朝末期的皇帝都被迫起用外戚製衡氏族,而秦哀帝也絕對不是癡兒,至於妖後賈氏,不過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羊罷了。”
拓跋俊思考了片刻之後問道:“你憑什麽判斷哀帝不是癡兒?”
李羿答道:“皇後賈氏若沒有哀帝扶持怎麽可能得到權利,一個會扶持外戚的皇帝怎麽可能是個傻子?更不可能把皇位傳於癡兒!
我的猜測是哀帝之父扶持外戚楊、賈兩族與其他氏族抗衡,而楊氏與賈氏聯合,從而讓哀帝繼位,哀帝繼位之後大力扶持賈氏,最後賈氏崛起與楊氏決裂,遂殺太子斬太傅,全麵接手楊氏所有權力,單獨與其他氏族抗爭。
結果其他氏族聯合各地番王起兵造反,趙王雖然獲得了八王之亂的勝利但卻耗盡了大秦國力,五胡亂華一舉攻克長安滅了秦朝。”
話說這邊恩科和國子監的事算是有了著落,讓氏族階層吃了一個悶虧,他們會就此作罷麽?肯定是不能啊,但是他們又沒辦法衝著皇帝發火,那麽他們會怎麽做呢?
遭殃的人自然隻有一個,那就是李羿,曆朝曆代推行改革之人肯定是要得罪當時的權利階層,多數改革派都沒有好下場,不管他們改革成功與否,大家看看商鞅、王安石、張居正、譚嗣同等等,哪個有好果子吃。
好在李羿是穿越者,他有著先人幾千年的經驗,雖然不是學霸,但好歹也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所以他早就與拓跋俊和陶仲文有過一次深談:
那是陽春三月的最後一天,拓跋俊讀完了《三國演義》合上書心中很是傷感,感傷的是三國歸晉,司馬家獨得天下。拓跋俊先是找到陶仲文,因為陶仲文對於氏族一貫都是敵視態度,所以與他聊氏族問題最是放心。
陶仲文到了禦書房,師徒二人聊了起來,拓跋俊講了許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陶仲文聽得那叫一個驚奇,便尋問拓跋俊這些故事都是哪聽來的,拓跋俊把《三國演義》這上下兩部拿到老師麵前。
陶仲文是儒道超凡境,自然有獨特的手段,他將兩本書放在桌上,手中運起浩然正氣,唰的一聲,兩本書同時打開並且自行快速翻頁,不到一柱香的時間,陶仲文就把《三國演義》看完了。
他急忙問道:“陛下這《三國演義》是何人所作,這可是一本好書啊,寫的好,太好了!”
拓跋俊淡然道:“修緣唄,還能有誰。也就這小子能有這般見識,也就他能寫出這種書來,也就他能用這種方法告訴寡人要提防這些氏族。”
陶仲文閉眼在腦海中快速整理了一下這本書的主線和重大事件,他突然睜眼說道:“陛下,李羿還有話沒有寫在書裏!”
拓跋俊問道:“什麽話?”
陶仲文行禮道:“陛下在此稍等,老臣這就去尋他來,咱們當麵講明!”說完陶仲文消失不見,這是言出法隨。
李羿此時正抱著吉他唱歌呢,突然身前吹起一陣狂風,紫氣盤旋而至,隨後陶仲文出現伸手就拉起李羿,後者還沒反應過來,眼前又是紫氣狂卷,再睜眼時已經是在禦書房內。
李羿見到拓跋俊行禮道:“見過陛下,不知招臣來所為何事?”
拓跋俊看了看陶仲文,後者笑道:“修緣呐,老夫是想你把書中未盡之言說個清楚,講個明白。”
李羿問道:“書?什麽書?”
陶仲文拿起《三國演義》笑道:“就是這部書啊,你寫了這麽好的一部書,居然不讓老夫鑒賞,倒是先送到陛下禦前。修緣啊,你學壞了!”
李羿擺手道:“什麽好書,就是閑來無事打發時間用的,沒想到首座大人居然喜歡這種雜書。”
陶仲文不悅道:“你說的這是什麽話,這哪裏是雜書,書中樁樁件件皆是耐人尋味,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刻畫都是細致入微,若不是演義二字老夫還以為這是一段真實的曆史。”
李羿看向拓跋俊問道:“陛下這是看完了?”
拓跋俊歎惜道:“是啊,三家歸晉,修緣啊你這個結局讓寡人很是不滿啊,為何曹魏占天時而不得天下,劉備得人和亦不得天下,江東孫吳享地利也未能偏安,而那司馬氏卻成了最後的贏家?”
李羿看了看陶仲文,陶仲文隻是笑而不語,於是他向拓跋俊拱手道:“陛下此事早開開篇就已寫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如那滔滔江水江水一路東去。”
拓跋俊不解道:“這句寡人自然明白,隻是這並不能解答方才所問啊!”
李羿拱手道:“占天時,得人和,享地利皆不可得天下,想得這天下要得勢!”
李羿這最後一個勢字聽得陶仲文如同雷擊,他突然回想起他與道門師傅分別前的那句話,“修緣道,道法成,破得境,勢可定。”
他心中暗歎:得勢者得天下,得勢者?勢可定!李修緣啊,李修緣,隻有你能助我大魏成就問鼎中原,一統九州的大勢,而我要做的就是借你的勢去攪動這灘混水,再還這天下一片安寧!想到此處陶仲文激動不已,看李羿的眼神都變了,原本是喜愛,是欣賞,現在變成了期待和渴求。
龍椅上的拓跋俊站起身走下台階問道:“得勢者得天下?寡人倒是聽過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得勢者從何談起?這勢又作何解?”
李羿看向同慶招了招手,同慶立刻湊上前去問道:“樂府大人有何吩咐?”
李羿說道:“今日怕是要聊上許久,你去弄桌酒菜來,要果酒,要有肉,聽到沒?”
同慶看了看拓跋俊,後者隻是淡淡一笑,同慶立馬會意大聲說道:“都退下吧,陛下與陶首座、樂府大人有要事商量!”說完領著禦書房內伺候的太監宮女都退了出去。
另一方麵陶仲文對李羿這種僭越的舉動沒有絲毫不滿,他現在看李羿怎麽都好,大有那種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感覺。
拓跋俊很自然地取出兩個蒲團放在台階上,指了指身旁,李羿也沒猶豫直接拿起蒲團坐在了拓跋俊下麵的一個台階上,陶仲文就在一旁邊笑邊看著這如同兄弟一般的君臣。
拓跋俊開口道:“老師不妨也尋個地方坐下,修緣不是講了,怕是要聊好久。”
陶仲文笑道:“好好好,多晚老臣都要陪著,陛下請恕老臣多嘴,這一幕讓老臣想起當年陛下兄長與陛下同階而坐,同榻而臥,入則同席,出則同乘了。”
拓跋俊笑道:“是啊,若是皇兄猶在,坐在那龍椅上的就是他了,老師也不會這麽操勞,學生也不會這麽辛苦了。”
陶仲文伸手抓出一個凳子坐了下去,然後拱手道:“都怪老臣一時口快,惹得陛下不悅了。陛下還是與修緣多聊聊,都是同齡人,溝通起來方便許多。”
拓跋俊笑道:“老師言重了,也沒什麽不悅的,再者我與修緣時常這般對坐而談,年節時更是天天聊呢。”
陶仲文驚訝道:“竟有此事?唉呀,老臣糊塗,一時間光想和那幾個腐儒吃酒吹噓,看來是錯過了許多精彩啊!”
李羿譏諷道:“你是不是把那支筆拿出來顯擺了?我說你差不多得了,哪有個年長尊者應有的氣度,得了好東西不自己藏起來,還特意請人家到你那吃酒!”
拓跋俊笑問:“什麽筆?怎麽個好法?老師竟然會請別人到君子閣吃酒?看來真是個寶貝啊!”
李羿淡淡說道:“就是個聖人用過的毛筆,要說有啥特別的,那就是特別破,特別舊,有啥好顯擺的。”
拓跋俊驚訝道:“聖人?哪位聖人?”
李羿笑道:“三代聖人孔夫子唄,若是二代聖人之物也不會留在君子閣裏啊。”
拓跋俊看向陶仲文問道:“老師是如何得到這聖物,啊不,聖人用過的毛筆那就是聖器了,此等傳世之寶老師也讓學生開開眼啊。”
陶仲文笑道:“不急不急,等今天聊清楚,聊明白了再說聖器之事,修緣你快說啊,得勢者得天下何解!”
李羿坐在台階上看著大門說道:“確實有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說法,可是這個民心是指黎民百姓的心嘛?”
拓跋俊反問道:“難道不是嘛?”
李羿搖了搖頭說道:“不是,黎民百姓的心不用得,他們隻要吃飽穿暖,能過上太平日子,他們自然說你的好。相反若是戰火不斷,賦稅繁重,他們肯定會罵娘,就像現在的大魏算得上是國泰民安,老百姓肯定會說皇帝英明神武,這算得民心嘛?”
拓跋俊明白李羿的意思問道:“那修緣所說的民心是指什麽?”
李羿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指的不是底層人民,而是讀書人和氏族的民心。”
拓跋俊點頭道:“若是這樣說那這個道理我自然明白,你還是解釋一下你所說的勢吧。”
李羿問道:“曹操一生戎馬征戰方有曹魏之基業,且問為何曹操不稱帝?”
拓跋俊想了想答道:“因為那時還有許多氏族向漢不向曹,或者說士子之心在漢不在曹。”
李羿又問:“那為何曹丕稱帝順理成章?”
拓跋俊說道:“因為他得到了氏族的支持。”
李羿再問:“那他如何得到氏族的支持?”
拓跋俊呆呆答道:“因為他采納了陳群的九品中正製。”
李羿看向拓跋俊問道:“九品中正製又為何意?”
拓跋俊恍然大悟:“氏族的為官之路。”
李羿轉過頭再次看向大門問道:“為何司馬炎篡位之時無人站出來阻攔?連幫曹氏說話的人都沒有,連個罵司馬氏的人都沒?”
拓跋俊答道:“曹魏後繼無人,而且曹氏一族已經失勢。”
李羿追問道:“失勢,所失何勢?”
拓跋俊疑惑道:“兵權?”
此時門外傳來同慶的聲音:“陛下,酒菜準備好了。”
拓跋俊說道:“拿進來吧。”
同慶開門進來擺好酒菜便退了出去,李羿先入座然後說道:“都過來坐啊,我可不和你們客氣啊。”
拓跋俊坐到李羿對麵還要思考勢到底是什麽,陶仲文笑著坐到李羿旁邊說道:“修緣啊,別在為難陛下了,快說,你所說的勢到底是什麽。”
李羿自斟自飲一杯後說道:“天時、地利、人和。”
陶仲文和拓跋俊嗤之以鼻道:“廢話!”
李羿搖頭問道:“秦朝始皇帝是如何一統天下的?”
拓跋俊答道:“大秦曆代君王勵精圖治直至始皇帝天下再無人可以阻擋秦國的鐵蹄。”
陶仲文開口道:“商君變法改其製,讓秦國由弱變強,秦人尚武,憑軍功得富貴使秦軍成了虎狼之師,一有戰事,父送子,妹送兄,男兒皆願奔赴沙場,再者……”陶仲文說了一大堆秦國的優勢。
李羿心想:這一世與前世的分界點就是在這秦二世身上,公子扶蘇沒有自盡,而是在蒙恬的保護下重回鹹陽奪得皇位,後來又推行儒道鞏固皇權,這才有了五百年的大秦朝,而現在華夏未得一統,前朝的史書也修的不全,那麽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讓你們知道知道什麽叫麽得感情的背書機器!
李羿擺了擺手示意陶仲文不要講了,陶仲文問道:“修緣可是有何高見?”
李羿放下酒杯站起身背對著陶仲文與拓跋俊,陽光透過紙窗照在他的身上,給人的感覺瞬間高大了不少,他開口道: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同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河西之地。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縱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六國皆有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之能人,嚐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迎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相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製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得定,始皇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成也。”
才氣匯集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紫金之色,李羿伸手將滿屋的紫氣吸呐入體,轉過身看著呆傻的陶仲文與拓跋俊,然後說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失勢,而秦得勢,此削彼長也,豈有不鯨吞天下之理?然胡亥之行險亡秦於二世為何?
天下一統再無戰事,百姓思定,卻不忍秦之酷刑,且六國遺孤尚存複國之心者眾也,民變生而揭竿起,一呼百應,四境合同。若無蒙恬將(讀四聲)軍南歸,正扶蘇之位,鎮四境之民,平百戰之勢,大秦危矣。
扶蘇得帝位,改法為儒,興新都長安,以仁治國,輕賦稅減徭役,施恩於民;聯氏族,授其權,穩其境,方解死局,自此大秦之勢定矣。”
李羿問道:“現在你們能明白勢為何物了麽?”
拓跋俊搖了搖頭,陶仲文若有所思,李羿坐回蒲團上問道:“大秦為何滅亡?”
拓跋俊答道:“秦至哀帝,哀帝不才,遂使妖後專權,殺太子,斬太傅,除異己,穢亂宮闈,引得人神共憤,各地番王遂興兵而起,欲斬妖後清君側。乃有八王之亂,國力大減,五胡南下,一舉攻克長安,大秦至此而終。”
李羿看向陶仲文說道:“這段是史書上寫的,你沒給他講講?”
陶仲文搖頭道:“那都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老夫也未曾參悟其中真意。”
拓跋俊不解道:“怎麽?難不成史書有誤?”
李羿問道:“妖後賈氏不過一女子,如何專權?”
拓跋俊答道:“不是說秦哀帝是個癡兒嘛?”
李羿不悅道:“他爹又不是傻子,怎麽會把皇位傳給一個癡兒?”
拓跋俊又答道:“不是妖後賈氏使了計謀騙過武帝,才讓哀帝繼位?”
陶仲文開口道:“這隻是傳聞罷了,陛下不妨自己分析一下此中辛秘。”
拓跋俊開口道:“老師的意思是說哀帝得位不正?”
李羿沒有給拓跋俊思考的時間直接說道:“不妨做兩個假設,咱們先假設這哀帝確實是個傻子,那其父君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最有可能的原因無非是受人蒙騙和受人逼迫,也有可能是兩者皆有。那麽能蒙騙皇帝是會是什麽人,能逼迫皇帝的又是什麽人?妖後賈氏能做到嘛?”
拓跋俊開口道:“外戚和氏族!”
李羿再發問:“身為帝王難道不知外戚幹政之危?他難道不知氏族奪權之害?如果一個皇帝連太子人選都不能做主那麽他的皇權何在?”
拓跋俊開口道:“你是說外戚與氏族聯手架空了皇帝?”
李羿搖頭道:“這隻是一種假設。另一種假設,假設哀帝不是癡兒,他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帝位,那麽妖後賈氏是如何殺太子斬太傅獨攬大權的?”
拓跋俊答道:“受人威脅,被迫起用外戚,結果外戚脫離了他的掌控,所以才會……”
李羿點頭道:“依我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秦朝末期氏族崛起,他們的力量已經威脅到了皇權,所以秦朝末期的皇帝都被迫起用外戚製衡氏族,而秦哀帝也絕對不是癡兒,至於妖後賈氏,不過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羊罷了。”
拓跋俊思考了片刻之後問道:“你憑什麽判斷哀帝不是癡兒?”
李羿答道:“皇後賈氏若沒有哀帝扶持怎麽可能得到權利,一個會扶持外戚的皇帝怎麽可能是個傻子?更不可能把皇位傳於癡兒!
我的猜測是哀帝之父扶持外戚楊、賈兩族與其他氏族抗衡,而楊氏與賈氏聯合,從而讓哀帝繼位,哀帝繼位之後大力扶持賈氏,最後賈氏崛起與楊氏決裂,遂殺太子斬太傅,全麵接手楊氏所有權力,單獨與其他氏族抗爭。
結果其他氏族聯合各地番王起兵造反,趙王雖然獲得了八王之亂的勝利但卻耗盡了大秦國力,五胡亂華一舉攻克長安滅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