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和兩位堂姐妹屋裏說話時,她大伯母李氏就拉著她娘在院子裏說話。


    “婆婆她消停了?”宋氏問她。


    “能不消停嗎?現在村裏頭都是可惜竹丫頭,說張家不厚道的,兩老要是鬧起來,有理都會變成沒理,沒得敗壞竹丫頭名聲。他們也就在家裏罵幾句。”李氏告訴她。


    “也幸虧你們攔著,要不然這一鬧開,咱閨女在這村子裏可就要抬不起頭來了。”宋氏感歎一句。


    “是這個理,不過,竹丫頭的手現在怎樣了,好點了嗎?”李氏關心地問。


    “好多了,就是還不能做針線活,打打絡子倒是成的。”宋氏故作憂慮,蹙了下眉頭,歎了聲氣。


    “大夫不都說了能好的嗎,等過一陣子竹丫頭又能繡東西了,看那張家的往哪悔去!”李氏說著往張家的方向撇了撇嘴。


    “她家如何我也不愛管了。就是綠竹的親事經這一著現在還沒有著落,我這是愁的呀!”宋氏這是真的在愁。


    李氏隻好安慰她,“等竹丫頭的手好了,什麽好人家沒有?你可別慌,也別急,可別一時心切就定下來了。我讓當家的也幫你留意著,要是有好的,咱再相看相看。”大伯家是做豆腐賣豆腐的,平日就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去叫賣,去的地方多,認得的人自然也多。


    “那就謝過嫂子了。”


    “謝什麽,都是一家人。竹丫頭好,我這做大伯母的也有麵子。”


    屋子裏,兩位堂姐妹也在寬慰她,綠竹倒是沒有多傷心,不過對她們的關心都心裏感激著。


    原先因為綠竹在縣裏學刺繡,能掙錢,也養得皮膚白,加上模樣清秀,村裏的人提起她無一不稱讚的。而同為趙家女兒的堂姐妹少不得也被拿來和她做比較,相形見絀之下,她們自然有些不待見她,和她疏遠著。


    可到底是親姐妹,出了這等事,還是站在她這邊的。何況,兄弟連枝,姐妹也是一樣,她不好,她們也少不得要受累的。幸而青梅大她一些,早已定下了親事,等秋收過後就該過門了,青荷還小,親事還不急。要不然連累了她們,她心裏也會過意不去。


    等她們走後,宋氏和她說了會話,告訴她大伯母答應幫忙替她尋摸好人家的事,讓她放寬心。


    綠竹剛剛走那一遭回來,打心裏其實是不願意成親的,就怕再遇上像張荀那樣的人。他不也是看著很好,實則裏子壞透了?


    她和她娘這麽說了,她娘明白她的心思,也隻說給她點時間來調適,到底沒應承下來她不成親的事,


    “你害怕,不想成親,娘都能理解你,卻不能縱著你。這世道哪有女子不成親的?尤其是出了這檔子事,你要是不成親,村裏頭的人可不會說張家的拖累了你,隻會以為你還惦記著那張荀,非他不嫁,你這名聲還要不要了?”


    宋氏說著歎了口氣,“聽娘的,好好把手養好,別想太多。這哪家姑娘不是這麽過來的?都是結親前打探打探,再相看一眼,覺得好的就應承下來了,實則裏子是好是壞隻有嫁過去才知道。這成親啊,對於咱們女子來說,好比賭博,是福是禍要看老天爺給不給你這運氣!你也別太擔心了,爹和娘會替你多掌掌眼,不叫你吃虧的。”


    綠竹無法,就是再不願也隻能低頭。


    一個月晃眼而過,綠竹的腳早好了,手也好得個七七八八,不過仍舊拿紗布裹了,怕好得太快了叫人生疑。


    這期間也就桂梅、青梅青荷兩姐妹,還有往常走動得比較多的姐妹朋友來看她,讓她不至於太悶。


    這段時間,興許是顧忌著人言,張家那邊也沒有動靜,沒聽說再相看姑娘的。而桂梅這邊和她也沒說破,因而綠竹不知道她的心思到底如何了,是不是已經打消了念頭。而桂梅顯然也不想談這個,綠竹隻好也緘口。


    外頭關於她和張家親事的流言蜚語如今都歇下來了,八卦就是這樣,也就熱鬧一陣子,過一段時日,當事人沒反應,好奇的人也就被新的八卦給吸引了。


    因而宋氏打算帶上她出門走動走動,沒得悶在家裏悶壞了,外頭的人還以為她怎麽了。


    這一日,二弟向北一早就跑沒影了,娘也不說他。清水鎮上則是逢五大集,榕樹村離鎮子不算遠,走路也就半個時辰,宋氏於是一早就拉上女兒上鎮子上去逛逛,順道把攢起來的雞蛋還有閨女打的絡子給賣了。


    因為不遠,母女倆是走著去的,一路上遇到同村的人,綠竹都會向他們問好打招呼,沒有一點受到前陣子的事影響的樣子,別人見了也都沒提那晦氣事。隻關心綠竹的傷怎樣了,聽到說好得六七分了,也都道王大夫和縣裏的一德堂大夫醫術好。


    一路無話,到了鎮上,宋氏和綠竹先去食攤上吃了兩碗餛飩,這才到了主街上一家相熟的繡莊上去,把絡子給賣了。雖則綠竹在縣裏的錦繡閣做繡娘,繡品也不會拿到這裏來賣,可兩位表姐妹卻都是把東西都賣到這家繡莊的,宋氏有時候趕集幫著她們帶過來,她平時打了絡子也是賣到這,因而一來二去的比較熟。


    價格比較公道,宋氏又拉著綠竹到了集上,看見同村擺攤的陸嬸子,便把一籃子雞蛋托給她幫忙賣,對方應承了以後,她才和綠竹真正地逛起街來。


    先去錢家鋪子看了眼兒子,看他忙前忙後地幫著掌櫃的做事,沒空說上幾句話,也就歇了話頭,讓他晚上早些回家吃飯便走了。錢家鋪子賣的是米糧,集市是會忙點。


    接著又帶女兒去買了斤五花肉,搭了兩根大骨頭,打算回家給她爹和她弟弟補一補,他們一個做學徒,一個農閑做苦力,都不容易。


    接下來又買了不少東西,就是不買的,宋氏也會順道和綠竹說上兩句,例如這肉怎麽分辨好壞啊,哪部分的肉好吃,哪部分的肉適合燉煮或煎炒或做成丸子,肉價平時是多少,到了年前家家戶戶殺豬的時候又是個什麽價,等等。


    宋氏這是在教導她一些生活上的事,好讓她以後嫁人懂得怎麽過日子。這些綠竹上輩子也是經曆過的,不過那是她的親事定下來以後,出嫁前的事,雖然,後來嫁入張家她也沒機會用到這些,她不掌家,且整日裏拘在房裏做繡活。


    如今親事沒成,她娘卻提前把東西都教給她,想來是用心良苦了。再聽一回,綠竹也沒有不耐煩,認真地聽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隻希望這些她這輩子能有用得著的地方。


    也因此,綠竹不願成親的念頭也漸漸沒了,她不想叫爹娘擔心。隻願上天憐她,她也不需要榮華富貴,隻求能尋一貼心人,不求相濡以沫,但求能相敬如賓,讓她的付出能有所回報,她便滿足了。


    綠竹的心思變化宋氏不知,可她有她的考量。她的確是在擔心綠竹的親事,憂心能不能找得著好人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則是怕女兒隻曉得刺繡,別的什麽都不會,她被別人說不會教女兒倒是小事,女兒被當成賺錢的工具,她可就不答應了。因而,想著把這些持家的東西都教給女兒,好叫旁人知道,自家女兒可不是隻懂得刺繡的,也是個曉得持家過日子的好姑娘。


    逛著逛著,便要到午時了,宋氏於是到集市上找到了陸嬸子的攤位,她還在,而她家那一籃子雞蛋都賣出去了,得了三百文。宋氏於是給陸嬸子塞了兩個剛買的肉包子,當做謝禮。陸嬸子推拒了一下也就收下了。


    見日頭曬,女兒細皮嫩肉的,此時走回去沒得把她曬傷,宋氏於是找了個麵攤要了兩碗麵,打算吃了以後歇一會再回去。


    綠竹坐下來以後,遠遠地便瞧見那救她的徐冬至在一家酒樓前拎著幾隻野雞和兔子,想來是要賣給酒樓的。


    綠竹扯了扯宋氏的袖子,指了指他,和宋氏說道,“娘,我想去和他親自道聲謝謝。”


    宋氏想了想,說,“你在這等著,占著桌子,娘去請他過來,順道請他吃碗麵。你一個女孩子和他單獨說話,被人瞧見了總歸不好,會有閑話的。”


    綠竹無奈,隻好應了,宋氏於是起身向他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  綠竹呐喊:我不想不想成親~


    冬至鬱卒:那哥哥我咋辦π_π


    作者君:別急,我這就把你拉出來遛一遛


    ☆、陽春麵


    不一會,宋氏便領著冬至過來了,綠竹起身迎了迎,她娘忙招呼他坐。


    “想吃什麽就點,嬸子請你的,當是謝禮了。”宋氏如此說道。


    徐冬至局促地擺了擺手,“不用了,已經謝過了。”


    見此,宋氏隻好拉上綠竹,她不是要謝謝人家嗎,正好。“拿去你家的雞蛋是嬸子謝你的,這頓則是綠竹她請的,是她謝的你。綠竹還愣著幹嘛,你倒是說句話啊!”


    綠竹本來也不好意思,可見他比自己更局促,倒是放寬些心,輕聲道,“上回的事謝謝你了。這頓飯就讓我請你吧,禮有些輕,你別嫌棄。”


    徐冬至先頭不敢看她,盯著桌麵,聽她這麽說,忙抬了頭看了一眼,“不嫌棄不嫌棄。”


    而後又低頭,心想,她真好看。綠竹本就生得白淨,彎眉杏眼的,此時又因為天氣熱,臉頰上有些紅暈,小巧的鼻尖也有些細汗,看著很是水靈,氣色也很好。比冬至上回見她時的狼狽好多了。


    綠竹見了,揚起笑來,“既然不嫌棄,那就讓我請你吧!”說著不待他答應就喊了那邊收拾桌子的大娘,“大娘,這裏再加一碗,額,兩碗麵。”


    “誒!”大娘笑著應了,走過來,“要吃哪種?還是餛飩麵嗎?”


    “你問他。”宋氏指了指冬至。


    大娘於是轉頭問他。


    冬至黑臉上漲得有些紅,都說到這份上了,便也不扭捏,對她回道,“陽春麵就好,一碗就好了。”


    大娘於是看向宋氏,宋氏道,“上兩碗,這孩子不好意思呢!”


    大娘笑了笑,“就是,這麽個壯夥子,一碗麵哪夠啊!客人等一會啊,馬上就好。”


    待大娘離開,桌上一時靜了下來,綠竹是不好開口,冬至則本身話就不多。宋氏於是開了話頭,“對了,冬至你今日上鎮上來是拿獵物來賣的?”


    冬至點頭。


    “是相熟的店家嗎?”宋氏又問。


    冬至還是點頭。


    宋氏眼角有些抽抽,隻好又找話,“你奶她身子怎麽樣了?上回看著好像臉色不大好。”


    這回冬至話多了些,“風寒,抓藥就好了。”


    “找王大夫看過了?”


    冬至點頭,眼睛掃了一眼綠竹包裹著的右手腕,綠竹局促地把手往回縮了縮,宋氏也瞧見了,隻以為他關心女兒的手,於是說,“王大夫的醫術很好,你找他就對了,像綠竹的手也被他治得好了個七七八八了。”


    冬至暗自鬆了口氣,喉頭動了動,最後憋出一句,“以後別再那樣了。”


    綠竹心裏咯噔一下,他果真看見了,也知道了,頓時有些慌,眼睛虛晃著不知該往哪裏看。


    宋氏卻沒想到這一層,當初綠竹也否認了那傷是她自己弄的,因而此時順著冬至的話點頭,“是啊,我也跟她說了,山裏危險,她走不慣,以後別去了。看,這回不就受教訓了?”


    對此,冬至沒說什麽。


    很快,麵就上來了,綠竹心不在焉地低頭吃麵,想著,他那樣說,應該是不會說出去的意思吧?


    宋氏以為女兒矜持,倒沒覺得她不說話有什麽不對,反正謝謝的話已經說過了。倒是看著冬至的兩碗清湯陽春麵,宋氏心裏暗讚了一句,是個好孩子。


    麵吃完了,宋氏去結賬,綠竹和冬至也起身,不期然地對視上了一眼,兩人俱是愣了一下,冬至當下紅了臉低下頭去,綠竹也心虛地撇開了眼。


    等宋氏結完賬,冬至便主動告辭了,“我去抓藥,你們回去小心。”


    宋氏倒也沒說什麽,畢竟和他一塊走回去也不是不可以,就怕別個會有閑話。他主動告辭,不管是不是真的去抓藥,於宋氏而言都是好事,起碼她不用為難。因而,她說了句,“你也當心點。”倒也沒有留他。


    綠竹看著他的背影走遠,抿了抿嘴,有心問他是不是都看見了,會不會說出去,卻也明白此時不是合適的時候。


    宋氏見女兒看著他,感歎了一句,“冬至這孩子是個孝順懂事的,他奶年紀大,他就忙裏忙外地照顧著,不讓她操勞,可他其實年紀也不大。你看他方才隻要了陽春麵,其實貴的咱們也不是請不起,可關鍵是他這態度,懂禮數曉得分寸,是個老實的好孩子。”


    “嗯。”綠竹心不在焉地應了。


    見她興致不高,宋氏看了看日頭,便打算往回走了。恰好在城門口見著了同村往鎮上縣裏拉貨的黃大叔,他正要回去,便搭了他的車,畢竟她們買的東西不算少。


    到了村口,付了車資拿了東西,兩人才往回走。


    綠竹看了眼村口,問她娘,“娘,以前怎麽沒在村子裏看見冬至?”


    宋氏隻當她今日見了冬至,對他好奇,於是沒甚在意地說道,“他家在村尾那山腳下,就在上回背你下山的黃嬸子家旁邊,平常打獵得了東西拿去鎮上賣,也不走村裏,就那邊有條小道可以直通他們村尾,腳程短,快很多。而且,你也看到了,他話不多,不怎麽和村裏頭的人說話的。你以前回來的時候也少,自然更看不著他。”


    綠竹看了眼那條村口旁的小道,“哦”了一聲,沒多說話,心裏卻想著,要不去那逮他一下,問個清楚?


    可雖然那道走的人少,可也不是沒有的,要讓人看見了可如何是好?一時竟拿不定主意。


    回到家中,歇了會,綠竹還沒想好呢,她這輩子最不想見的人卻登門來道歉了。


    原來,先頭一個月張荀都在縣裏認真讀書,家裏攪出了事,也沒敢告訴他,省得讓他分心,可這一日他得了假回家,從進村開始就有不少人拿奇怪的目光看他,他走過去了便開始竊竊私語。


    張荀明白家裏鐵定出了事了,而且這事還和他有關,於是客氣地拉了榕樹底下乘涼的張大爺問了一句發生了何事。


    張大爺和張荀家也是粘了些親的,此時便語重深長地勸他,“荀啊,別嫌大爺我囉嗦,也別嫌我多管閑事,我就說句你不愛聽的,你要是真喜歡那縣裏的小姐,就加把勁考上舉人考上進士老爺,把她給娶回來,好好和你娘說說,她還能逼你成親不成?按說那趙家姑娘也是個好的,可人家姑娘也就傷了手,你娘就變卦了,讓人家姑娘麵子往哪擱啊!你娘要給你說個好的,咱也能明白,可這人啊,可不是這麽做的。”


    張荀有些糊塗,他上回家來,家裏要給他說親,他不願意,又跑回縣裏去了,這次回來怎麽好像他娘給他惹麻煩了?


    他皺著眉頭問,“縣裏的小姐?還有趙家姑娘是怎麽回事?哪個趙家姑娘?”


    張大爺看他像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便把事情經過都告訴了他,臨了又問了一句,“你娘要給你說親的事,你當真不知道?”


    張荀既已知道怎麽回事,當然不可能告訴他真實情況,因而搖頭,“我不曉得,我這一個多月都在縣裏,我娘也沒給我透個信……謝謝大爺告之,我還有事要先回去,就不打攪您了。”


    急急地回到家中,他娘趙氏看見他卻先哭起來了,“兒啊,也不知哪個殺千刀的把你喜歡那縣裏姑娘的事傳了出去,害得你娘左右不是人了!”


    張荀看著他娘這樣心裏也是煩躁,“娘,本來這事傳出去倒也無妨,村裏人感興趣地說兩句也就算了,畢竟我喜歡誰他們也管不著。可在你給我說親的當口,你又因為人家姑娘受傷了就變卦的時候傳出來,可就大大的不妥了。


    一來是你罔顧我心思去說親,以咱家家境大家夥也能理解,可你看中了人家姑娘還有她的手藝,之後又因為她受傷了就變卦,大家夥就有理可挑了。說咱家不厚道也還是事小的,以為咱家看不起鄉下姑娘,不把她們當一回事,作賤鄉裏鄉親的,這才是最糟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下人家(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藍墨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藍墨綠並收藏山下人家(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