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可沒她兒子想得那麽多,鄉裏鄉親的在她跟前也就頂多說她做得不厚道,就算私底下真說了她家不把鄉下姑娘當一回事、作賤她們的話也不會擺到明麵上來,畢竟張荀還是個有前途的秀才公。
這時候聽張荀一說,趙氏倒是慌了,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給他說,“娘哪有這樣的心思啊,娘不也是想要在村裏給你挑個好的嗎?我看中那趙綠竹,本就是因為她的手藝,她這手傷了,說是以後都不能做繡活了,這我哪能要啊,難不成娶個幹不了活的回來供著?他們誰願意就誰去,看他們哪個願意的?還有啊,當時這門親事娘也就讓媒婆上門去說了,他們家還沒點頭呢,不算成,我不作數又怎麽了?還不許我突然不願意了?!”
張荀也明白他娘的心思,因為給不了自己喜歡的姑娘,便想著給自己挑個好的,按說那趙姑娘聽起來也的確是個好的,既能幫顧到家裏,聽說模樣還長的周正,性子也軟和,在縣城裏住了那麽久見識也應該比一般鄉下姑娘要好,的確是配得上自己的,在榕樹村還真找不出第二個比她更好的了。可偏偏她的手傷了,她娘也不曉得等一等看一看情況……
嗯?慢著,“娘,你是親自上門跟趙家的說了這親事不做了,還是就這樣不了了之?”張荀心存著希望。
趙氏愣了愣,“你問這幹嘛?這事哪能真上門去說啊,也就媒婆來問我這親事還做不做了,我就告訴她不做了。”
這麽說,對方是通過媒人知道這邊拒絕的了?想要抵賴都不成,除非把事情推到媒人身上,可這……而且,現在要說挽回這親事,莫說他娘不答應,人家姑娘那頭也不定會同意。
而且,私心裏張荀覺得發生這樣的事貌似也不壞,他娘頂多被人說一句不厚道,可短時間內卻不會再給他說親了,他和青青也就多了點機會。等今年秋闈中舉,明年春闈高中,他也就能上門向山長求她了。像青青那般與他情投意合,能與他詩詞唱和,琴瑟和鳴的佳女子才是他想要娶的顏如玉。
不過,他和青青的事到底是怎麽傳出來的?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他中意縣城裏的小姐的事卻不假。他曾懷疑是趙家人傳出來,畢竟那趙家姑娘在縣城裏呆過,可想想又覺得不可能,他行事還是有所顧忌的,因而這事除了他爹娘外沒別的人知道。何況她也不過是個小小的繡娘罷了,能打聽到那縣學裏頭?難道是他爹娘走漏了風聲?
“娘,我喜歡縣裏小姐的事,是不是你說出去的?”他懷疑地看著趙氏。
趙氏先是心虛了一下,而後又理直氣壯地說道,“我給你說親,我還把這事說出去?我還沒那麽傻,也就和你李嬸子發牢騷的時候說過一嘴,鐵定是她嘴巴沒把門給說出去的!”
至此,張荀也不懷疑綠竹他們了,不過,這事他娘做得不地道,他可不能也不著調。
“娘,準備點東西,咱們去趙家給她們道個歉,畢竟影響了人家姑娘的名聲。這事你也的確做得不厚道了點。”
趙氏抿了抿嘴,不高興,可也沒說出反對的話來。
☆、再見
張荀和趙氏登門拜訪,說實在話,宋氏是不甚樂意搭理他們的。
他家要真的懂禮數,要是真的誠心,剛開始改變主意的時候就應該備上禮,上門來好好說清楚,畢竟這事是她閨女攪出來的,人家想要找個能幫顧家裏的媳婦也無可厚非,她也不會說什麽,大家好聚好散。
可親事做不成了,她還是從黃媒婆那才知道他們不願結這親的,他張家卻是一點表示都沒有,害她閨女被人說三道四。但凡張家當時上門給句話,道個歉,全乎了她閨女的臉麵,她也不會氣得把那小道消息傳出去,讓趙桂花為難!可她偏偏就是這麽拎不清!那就怪不得她使些手段來保全自家閨女了。
如今張荀回來了,曉得利害,倒是知道拉上他娘上門來道歉了,可事情都過去那麽久了,當時沒有做的事,事後再怎麽補救,都總不如當時就做來得讓她舒坦。
而且,他們這次上門來,說得好聽是覺得他娘做是不夠周全,理應上門來給嬸子還有趙家妹子道個歉。可說到底,不過是為了挽回一點他家的形象和聲譽罷了,他娘可以做得不厚道,可他張荀卻不能,走這一趟也好叫村裏人不再說他們張家的閑話。實則都是為了他們自個,卻沒想過他這一來,會不會把自家綠竹再次擺到風頭浪尖上。
可是再不願,宋氏也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要不然外頭的人就得說她拿喬了。畢竟當初親事的確沒有說定,人家要變卦也是可以的,和定親以後退親的意義不同,人家都登門道歉來了,她要是不接這個茬,人家隻會說她小氣,指不定還會說她多在意這親事呢,畢竟越在意就越過不去。
而且,就好比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榕樹村就這麽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她趙家以後可以不和張家往來,卻不能把關係搞得太僵了。更不要說,還得給張荀這個秀才公一點麵子。
不過,綠竹是不會叫他們見的。
家裏現在這個時候也沒個男人,她一個婦道人家招呼趙氏和張荀這麽個大男人倒沒什麽,可綠竹這個大姑娘卻不能。也因此,這整個過程,綠竹都是藏在西屋裏頭,從門簾子的縫裏往外瞧的。
也幸虧如此,才不叫人看見她那恨極了的目光和神情。隻不過,可憐了她的裙角,被她抓得皺巴巴的,可見是發了狠的。
賓主落座,張荀起身向宋氏道明了來意,也正式道了歉,“前陣子的事情我娘她做得不夠周全,她也是關心則亂,卻累得趙家妹子失了麵子,荀得知以後心中惶恐,實在過意不去,家來便馬上上嬸子這,特地來給嬸子您和趙家妹子道歉,些許心意向嬸子賠個不是,還望嬸子笑納。嬸子您心胸寬廣,希望能夠原諒咱家。”
宋氏微不可見地蹙了蹙眉頭,這張荀當真是來道歉,而不是來挑刺的?一句關心則亂就把她娘做的不厚道事給抹平了?還有,她要是不原諒他們,是不是心胸就不寬廣了?
宋氏忍不住刺了他一句,“你嬸子我要真的心胸狹隘,此時也不會叫你們進得門來了。”
張荀訕訕,卻借驢下坡,順著她的話道,“自然自然,這麽說嬸子是原諒咱們了?”
宋氏不甚樂意地點頭,正欲送客,那趙氏卻很沒眼色地問,“我就說大妹子是個好說話的,對了,怎沒見綠竹那丫頭?雖說咱做不成婆媳了,可嬸子還是很喜歡竹丫頭的。”
這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下不僅宋氏不高興了,連張荀也暗恨,以前怎麽不覺得他娘這麽不著四六呢!
他扯了扯他娘,向宋氏賠笑道,“嬸子莫怪,我娘她不大會說話,我替她給您賠個不是。”
宋氏現在卻是連他秀才公的麵子也不願意買了,皮笑肉不笑地道,“這夏天的蟬呀,吱吱喳喳地吵得人心煩,你嬸子我方才正打算把它們粘下來,放油鍋裏炸一炸呢,就不留你們了,慢走不送!”
這夾槍帶棍,連消帶打的,弄得張荀很沒麵子,心中既惱他娘,也怒宋氏說話不留情麵,因而也不欲多留,“那麽,荀就不打攪嬸子了,告辭。”
宋氏把門一關,往地上呸的一聲吐了口唾沫,罵道,“都是些什麽人呐!”
綠竹也從西屋裏出來,此時她表情業已整理好了,看起來很是平和,看她娘這樣,隻得上前寬慰她,“娘順順氣,可別因為這等人氣壞了身子,不值當。”
看著自家閨女,宋氏一陣唏噓,又一臉慶幸,“得虧當初這門親事沒成,要不然你嫁過去得受多少苦啊!娘以前隻道這趙桂花是個為了兒女肯吃苦的,卻不曾想是個不著調的。做婆婆的不著調也就算了,可要是相公也不著調可如何是好?本來我以為那張荀是個好的,先前你說他有中意的姑娘我也沒太信,可今日一看,卻是個心眼多成篩子的,你心思簡單,進了這樣的人家可是要被欺負狠的。”
綠竹的臉色黯了黯,卻是不想再提這事了,隻想和張家的撇得幹幹淨淨,最好是永不相見。雖然,剛回來那會她恨極了他們,恨不得張荀一輩子考不中,他肖想的嬌妻美妾一個都得不著。可如今想了想,他還是考中吧,到時候張家人都搬離了榕樹村,她這心裏的一根刺也就可以拔掉了,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如鯁在喉,看著礙眼。
她說,“娘,這事莫要再提了,女兒不想和張家的再有任何關係。”
宋氏看著女兒這樣,渾身的氣都泄沒了,“算了,不說這些醃臢貨色了,說多了我都怕嘴臭!你放心,娘以後準會給你找個真心待你好的,像你爹那樣賺得不多,可是老實巴交的就不錯,起碼銀子曉得給你管,你指東他不敢往西的。最好是嫁得不要太遠,你還長不大,娘得多看著你點。要是家裏人口簡單的就更好了……”
綠竹赧然,臉都給羞紅了,她一跺腳,“娘,你說什麽呢?這事還早著呢!”
宋氏卻不管她臉皮薄,“不早了,你都十四了,過個年就該十五及笈了,可不能因為……可不能耽誤了,娘這是給你提早打算著呢。你倒是給娘一句話,你喜歡怎樣的,想找個哪樣的人過日子?”
綠竹低著頭,腳尖不好意思地點了點地,“嗯,我都聽娘的,我相信娘不會害我,都是為我好的。”
說完,拿手扇了善臉,“呼,娘,這天怪熱乎的,我不和你說了,我先進屋去了。”
宋氏見女兒紅著臉跑開,心裏也鬆了點,方才看她臉色不對,宋氏便猜想著她可能對被“退”親的事有些耿耿於懷,怕她又興起那不想成親的念頭,隻好給她描畫個將來,看她沒有排斥的樣子,倒是鬆了一口氣。
“能想開就好。”宋氏喃喃道。
屋裏,綠竹臉上的羞紅早已褪去,畢竟上輩子已經是結過一次親的人了,受著它影響,她打心裏其實對這未來的丈夫沒有許多憧憬,隻要他不負她就好。因而,宋氏說的,她都是答應的。
今日再見張荀還有趙氏,那些被她刻意掩埋在記憶深處的事,卻仿若昨日才發生一般曆曆在目,叫她目眥欲裂,銀牙咬碎。
可往日裏身在局中看不真切的人如今再看,除了麵目可憎之外,卻是那樣的無恥,而她上輩子竟是為了這等無恥之徒付出了真心,罔顧了性命。當真是可悲可歎,卻也可笑!
笑過之後,綠竹卻告訴自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一些事,一些人,以前和現在,不在意自己的,這輩子自己也不用在意他們。她爹,她娘,她弟弟,才是她應該珍惜的存在。
至於未來的良人?還是那句話,不求相濡以沫,隻求相敬如賓,能把日子一同過下去就好,旁的,諸如前程或是家境,她倒是不甚在意的。
隻不過,看她娘的意思,似乎是要找個好人家?希望能如了她的願,不要再生波折的吧!
作者有話要說: 張荀是個道貌岸然的渣渣,哼哼,顏如玉?不給。狀元郎?休想。賺錢的美妾?綠竹醜拒。
冬至:我覺得宋嬸子說的條件我全部都符合啊,你們看我,看我!
☆、徐家
被張荀的事一打岔,綠竹倒是暫時忘了去逮冬至問個明白這件事。
待再聽到冬至這個名字的時候已是兩日後,伴隨而來的是她弟向北在河裏差點淹死的消息。
原來,如今農閑,二弟向北每天早上跟在爹後頭給秧苗捉捉蟲,拔拔草,施施肥,完了以後,爹去鎮上打短工,他則去河裏摸魚鳧水。
宋氏說過他,讓他別去了,畢竟他才十歲,河裏對他還是有危險的。可這傻孩子卻撓撓頭,遞給他娘一筐子小魚,讓宋氏哭笑不得,隻是再三叮囑他小心,別去水深的地方。
向北隻是憨了點,又不是笨,點頭答應了,也真的沒去水深的地方玩水。可他不會,別的孩子會啊。
這天,他正蹲在靠近上遊的地方拿網兜魚,卻聽到有人大喊“落水啦,落水啦!”
是趕牛車載人的黃大叔的小兒子,叫石頭的落了水,也不對,他們本就在水裏玩,隻是不知咋的石頭跑水深的地方去了,水一急就衝走了。
石頭才六歲,叫喊的孩子也差不大年紀,都慌,眼睜睜看石頭被衝走,也不敢去救。在場最大的也就向北了,他也沒想那麽多,跳進水裏就去救人了。抓到人正想往回拖人上岸時,腿就抽筋了,大約是之前蹲久了弄的。
他心一急,大喊“救命,腿抽筋了!”
冬至經過,恰巧聽見了,立馬下水救人。
等把人都救上來時,大人們也都聞訊趕來了,宋氏恰巧在附近人家裏嘮嗑,聽到有人落水就想到了自個兒子,也跑來了。
看見兒子渾身濕透,卻還算精神,相比石頭那雖然吐了水、回了氣卻渾噩噩的樣子好多了,再聽那些慌張張的孩童說事情經過後,宋氏氣不打一處來,打了他好幾下,嘴裏罵著,“叫你別往水深的地去,你偏去!你救人,你能啊!就不知道喊人過來幫忙!你說你,連鞋子都丟了!……”
最後還是周圍人勸她,“行了,孩子也是心好。”“也是得虧他下水早,托住了石頭出水麵,要不然石頭可就沒了。”“是啊是啊,香蓮啊,別隻顧著說孩子了,盡快回去換身衣服才是緊要。”
宋氏訕訕,戳了戳向北的腦門,“回家再來收拾你!”再看,救人的冬至哪還有影啊!
聽周圍人說,那孩子也是個憨的,鞋都忘脫就跳下去救人了,剛才看還真丟了一隻鞋呢!又說這孩子不愛說話,被人圍著七嘴八舌的,害羞,臉都漲紅了,扛不住一溜煙跑了,身上的衣服還滴著水呢!
宋氏記在心裏,想著改日再去登門謝他。
綠竹在家打絡子,她家離河邊不算近,因而沒聽到消息,等罵罵咧咧的宋氏和低頭任說不反抗的向北回來,在他換衣服的空檔,聽宋氏訴苦加念叨才知道怎麽一回事。
等向北出來,又被她娘數落了一頓,保證以後再也不下水了,這才完事,又喝過綠竹煮的薑湯以後才被推去歇息。
臨走前,還遲疑疑地跟他娘說,“娘,冬至哥那……”
宋氏沒好氣地又拍了他一下,“他救了你,你娘是那起子知恩不報的人嗎!”
向北嘿嘿撓了撓頭,這才去睡了。
提起冬至,宋氏又感歎了好久“是個好孩子”!
“娘想著給他做雙鞋,再搭份厚一點的禮,再上門去謝他。”宋氏想起冬至丟了的鞋,如此說道。
她娘是個有成算的,綠竹也沒說什麽,任她拿主意就好,不過……
“娘,去他家那天,我能跟著一起去嗎?”她問。
“娘自個去就好,你一個女孩子家,冬至怎麽說也老大不小了,你跟著去不方便。”宋氏想也沒想就拒絕。
“娘!鄉下人家哪來的那麽多規矩,何況你都在呢。我雖然在縣裏住了幾年,可我不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以後還要嫁到村裏,總得多走動才行。而且,那冬至經常白日裏進山或者上鎮子,你上回去的時候不也隻有他奶在家,咱們上門不礙事的。
我是想著,他奶年紀大,他又經常不在家,咱過去陪老人家說說話,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也是好的。嗯,二弟也要去。”綠竹都想好了,如果上門能見到他,就順便問個明白有個心安,如果他不在家,那就算了,看他也不像是會說出去的人。
宋氏想了想,覺得閨女說的也有道理,便同意了,左右她也一同去,村裏人不會說啥的。
於是去找了一雙給趙鐵柱納的鞋底,念叨一句“也不知道冬至的腳多大”,繼續做鞋麵不提,當然鞋子是宋氏做的,沒讓綠竹插手。
第二日,緊趕慢趕的,鞋子做好了,禮也備齊了,宋氏便領著綠竹和向北去冬至家道謝。趙鐵柱本來也要來,被她娘給推回去鎮上上工了。
一家三口走的是村裏到村尾的大路,一路上有人問了,宋氏就笑著告訴他們上村尾冬至家去謝他,村裏人都點頭說,是該謝人家的。
走走停停的,慢慢的屋子人家漸漸少了,到得山腳下時隻兩戶人家,想來便是冬至家還有那黃大嬸家了。
綠竹從縣裏回來以後,跟著桂梅上過兩三回山,那時候看見這兩戶人家也沒多在意。
如今仔細看,卻發現,許是在山腳下,怕那山裏的野獸下山,兩家人都築了高高的圍牆,一家是土坯牆,一家是石磚牆,把屋子和院子都給圍起來了。山腳下的荒地不值錢,兩家人圍的地不小,遠遠看著,很是氣派,特別是那石牆的。
綠竹想著冬至家的情況,想著他家應該是土坯的那戶,誰知到了岔路口,她娘卻領著他們走了通向石牆那戶人家的路。
“娘,這家?”綠竹不禁問。
宋氏笑了笑,“是這家沒錯。你別看冬至家現在老的老,小的小,好像過不下去的樣子,可當年他爹可是村裏的好獵手,存了些錢,打算把原來的土坯牆和土坯房推倒重建,誰知圍牆築好了,土坯房準備動工呢,他就出事了。後來,磚瓦房沒建,錢都留下來辦喪事過日子了!唉,怪可憐的!”
綠竹抿了抿嘴,遲疑著問,“他那時幾歲?”
她娘愣了一下,“誰?你說冬至?”
這時候聽張荀一說,趙氏倒是慌了,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給他說,“娘哪有這樣的心思啊,娘不也是想要在村裏給你挑個好的嗎?我看中那趙綠竹,本就是因為她的手藝,她這手傷了,說是以後都不能做繡活了,這我哪能要啊,難不成娶個幹不了活的回來供著?他們誰願意就誰去,看他們哪個願意的?還有啊,當時這門親事娘也就讓媒婆上門去說了,他們家還沒點頭呢,不算成,我不作數又怎麽了?還不許我突然不願意了?!”
張荀也明白他娘的心思,因為給不了自己喜歡的姑娘,便想著給自己挑個好的,按說那趙姑娘聽起來也的確是個好的,既能幫顧到家裏,聽說模樣還長的周正,性子也軟和,在縣城裏住了那麽久見識也應該比一般鄉下姑娘要好,的確是配得上自己的,在榕樹村還真找不出第二個比她更好的了。可偏偏她的手傷了,她娘也不曉得等一等看一看情況……
嗯?慢著,“娘,你是親自上門跟趙家的說了這親事不做了,還是就這樣不了了之?”張荀心存著希望。
趙氏愣了愣,“你問這幹嘛?這事哪能真上門去說啊,也就媒婆來問我這親事還做不做了,我就告訴她不做了。”
這麽說,對方是通過媒人知道這邊拒絕的了?想要抵賴都不成,除非把事情推到媒人身上,可這……而且,現在要說挽回這親事,莫說他娘不答應,人家姑娘那頭也不定會同意。
而且,私心裏張荀覺得發生這樣的事貌似也不壞,他娘頂多被人說一句不厚道,可短時間內卻不會再給他說親了,他和青青也就多了點機會。等今年秋闈中舉,明年春闈高中,他也就能上門向山長求她了。像青青那般與他情投意合,能與他詩詞唱和,琴瑟和鳴的佳女子才是他想要娶的顏如玉。
不過,他和青青的事到底是怎麽傳出來的?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他中意縣城裏的小姐的事卻不假。他曾懷疑是趙家人傳出來,畢竟那趙家姑娘在縣城裏呆過,可想想又覺得不可能,他行事還是有所顧忌的,因而這事除了他爹娘外沒別的人知道。何況她也不過是個小小的繡娘罷了,能打聽到那縣學裏頭?難道是他爹娘走漏了風聲?
“娘,我喜歡縣裏小姐的事,是不是你說出去的?”他懷疑地看著趙氏。
趙氏先是心虛了一下,而後又理直氣壯地說道,“我給你說親,我還把這事說出去?我還沒那麽傻,也就和你李嬸子發牢騷的時候說過一嘴,鐵定是她嘴巴沒把門給說出去的!”
至此,張荀也不懷疑綠竹他們了,不過,這事他娘做得不地道,他可不能也不著調。
“娘,準備點東西,咱們去趙家給她們道個歉,畢竟影響了人家姑娘的名聲。這事你也的確做得不厚道了點。”
趙氏抿了抿嘴,不高興,可也沒說出反對的話來。
☆、再見
張荀和趙氏登門拜訪,說實在話,宋氏是不甚樂意搭理他們的。
他家要真的懂禮數,要是真的誠心,剛開始改變主意的時候就應該備上禮,上門來好好說清楚,畢竟這事是她閨女攪出來的,人家想要找個能幫顧家裏的媳婦也無可厚非,她也不會說什麽,大家好聚好散。
可親事做不成了,她還是從黃媒婆那才知道他們不願結這親的,他張家卻是一點表示都沒有,害她閨女被人說三道四。但凡張家當時上門給句話,道個歉,全乎了她閨女的臉麵,她也不會氣得把那小道消息傳出去,讓趙桂花為難!可她偏偏就是這麽拎不清!那就怪不得她使些手段來保全自家閨女了。
如今張荀回來了,曉得利害,倒是知道拉上他娘上門來道歉了,可事情都過去那麽久了,當時沒有做的事,事後再怎麽補救,都總不如當時就做來得讓她舒坦。
而且,他們這次上門來,說得好聽是覺得他娘做是不夠周全,理應上門來給嬸子還有趙家妹子道個歉。可說到底,不過是為了挽回一點他家的形象和聲譽罷了,他娘可以做得不厚道,可他張荀卻不能,走這一趟也好叫村裏人不再說他們張家的閑話。實則都是為了他們自個,卻沒想過他這一來,會不會把自家綠竹再次擺到風頭浪尖上。
可是再不願,宋氏也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要不然外頭的人就得說她拿喬了。畢竟當初親事的確沒有說定,人家要變卦也是可以的,和定親以後退親的意義不同,人家都登門道歉來了,她要是不接這個茬,人家隻會說她小氣,指不定還會說她多在意這親事呢,畢竟越在意就越過不去。
而且,就好比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榕樹村就這麽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她趙家以後可以不和張家往來,卻不能把關係搞得太僵了。更不要說,還得給張荀這個秀才公一點麵子。
不過,綠竹是不會叫他們見的。
家裏現在這個時候也沒個男人,她一個婦道人家招呼趙氏和張荀這麽個大男人倒沒什麽,可綠竹這個大姑娘卻不能。也因此,這整個過程,綠竹都是藏在西屋裏頭,從門簾子的縫裏往外瞧的。
也幸虧如此,才不叫人看見她那恨極了的目光和神情。隻不過,可憐了她的裙角,被她抓得皺巴巴的,可見是發了狠的。
賓主落座,張荀起身向宋氏道明了來意,也正式道了歉,“前陣子的事情我娘她做得不夠周全,她也是關心則亂,卻累得趙家妹子失了麵子,荀得知以後心中惶恐,實在過意不去,家來便馬上上嬸子這,特地來給嬸子您和趙家妹子道歉,些許心意向嬸子賠個不是,還望嬸子笑納。嬸子您心胸寬廣,希望能夠原諒咱家。”
宋氏微不可見地蹙了蹙眉頭,這張荀當真是來道歉,而不是來挑刺的?一句關心則亂就把她娘做的不厚道事給抹平了?還有,她要是不原諒他們,是不是心胸就不寬廣了?
宋氏忍不住刺了他一句,“你嬸子我要真的心胸狹隘,此時也不會叫你們進得門來了。”
張荀訕訕,卻借驢下坡,順著她的話道,“自然自然,這麽說嬸子是原諒咱們了?”
宋氏不甚樂意地點頭,正欲送客,那趙氏卻很沒眼色地問,“我就說大妹子是個好說話的,對了,怎沒見綠竹那丫頭?雖說咱做不成婆媳了,可嬸子還是很喜歡竹丫頭的。”
這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下不僅宋氏不高興了,連張荀也暗恨,以前怎麽不覺得他娘這麽不著四六呢!
他扯了扯他娘,向宋氏賠笑道,“嬸子莫怪,我娘她不大會說話,我替她給您賠個不是。”
宋氏現在卻是連他秀才公的麵子也不願意買了,皮笑肉不笑地道,“這夏天的蟬呀,吱吱喳喳地吵得人心煩,你嬸子我方才正打算把它們粘下來,放油鍋裏炸一炸呢,就不留你們了,慢走不送!”
這夾槍帶棍,連消帶打的,弄得張荀很沒麵子,心中既惱他娘,也怒宋氏說話不留情麵,因而也不欲多留,“那麽,荀就不打攪嬸子了,告辭。”
宋氏把門一關,往地上呸的一聲吐了口唾沫,罵道,“都是些什麽人呐!”
綠竹也從西屋裏出來,此時她表情業已整理好了,看起來很是平和,看她娘這樣,隻得上前寬慰她,“娘順順氣,可別因為這等人氣壞了身子,不值當。”
看著自家閨女,宋氏一陣唏噓,又一臉慶幸,“得虧當初這門親事沒成,要不然你嫁過去得受多少苦啊!娘以前隻道這趙桂花是個為了兒女肯吃苦的,卻不曾想是個不著調的。做婆婆的不著調也就算了,可要是相公也不著調可如何是好?本來我以為那張荀是個好的,先前你說他有中意的姑娘我也沒太信,可今日一看,卻是個心眼多成篩子的,你心思簡單,進了這樣的人家可是要被欺負狠的。”
綠竹的臉色黯了黯,卻是不想再提這事了,隻想和張家的撇得幹幹淨淨,最好是永不相見。雖然,剛回來那會她恨極了他們,恨不得張荀一輩子考不中,他肖想的嬌妻美妾一個都得不著。可如今想了想,他還是考中吧,到時候張家人都搬離了榕樹村,她這心裏的一根刺也就可以拔掉了,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如鯁在喉,看著礙眼。
她說,“娘,這事莫要再提了,女兒不想和張家的再有任何關係。”
宋氏看著女兒這樣,渾身的氣都泄沒了,“算了,不說這些醃臢貨色了,說多了我都怕嘴臭!你放心,娘以後準會給你找個真心待你好的,像你爹那樣賺得不多,可是老實巴交的就不錯,起碼銀子曉得給你管,你指東他不敢往西的。最好是嫁得不要太遠,你還長不大,娘得多看著你點。要是家裏人口簡單的就更好了……”
綠竹赧然,臉都給羞紅了,她一跺腳,“娘,你說什麽呢?這事還早著呢!”
宋氏卻不管她臉皮薄,“不早了,你都十四了,過個年就該十五及笈了,可不能因為……可不能耽誤了,娘這是給你提早打算著呢。你倒是給娘一句話,你喜歡怎樣的,想找個哪樣的人過日子?”
綠竹低著頭,腳尖不好意思地點了點地,“嗯,我都聽娘的,我相信娘不會害我,都是為我好的。”
說完,拿手扇了善臉,“呼,娘,這天怪熱乎的,我不和你說了,我先進屋去了。”
宋氏見女兒紅著臉跑開,心裏也鬆了點,方才看她臉色不對,宋氏便猜想著她可能對被“退”親的事有些耿耿於懷,怕她又興起那不想成親的念頭,隻好給她描畫個將來,看她沒有排斥的樣子,倒是鬆了一口氣。
“能想開就好。”宋氏喃喃道。
屋裏,綠竹臉上的羞紅早已褪去,畢竟上輩子已經是結過一次親的人了,受著它影響,她打心裏其實對這未來的丈夫沒有許多憧憬,隻要他不負她就好。因而,宋氏說的,她都是答應的。
今日再見張荀還有趙氏,那些被她刻意掩埋在記憶深處的事,卻仿若昨日才發生一般曆曆在目,叫她目眥欲裂,銀牙咬碎。
可往日裏身在局中看不真切的人如今再看,除了麵目可憎之外,卻是那樣的無恥,而她上輩子竟是為了這等無恥之徒付出了真心,罔顧了性命。當真是可悲可歎,卻也可笑!
笑過之後,綠竹卻告訴自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一些事,一些人,以前和現在,不在意自己的,這輩子自己也不用在意他們。她爹,她娘,她弟弟,才是她應該珍惜的存在。
至於未來的良人?還是那句話,不求相濡以沫,隻求相敬如賓,能把日子一同過下去就好,旁的,諸如前程或是家境,她倒是不甚在意的。
隻不過,看她娘的意思,似乎是要找個好人家?希望能如了她的願,不要再生波折的吧!
作者有話要說: 張荀是個道貌岸然的渣渣,哼哼,顏如玉?不給。狀元郎?休想。賺錢的美妾?綠竹醜拒。
冬至:我覺得宋嬸子說的條件我全部都符合啊,你們看我,看我!
☆、徐家
被張荀的事一打岔,綠竹倒是暫時忘了去逮冬至問個明白這件事。
待再聽到冬至這個名字的時候已是兩日後,伴隨而來的是她弟向北在河裏差點淹死的消息。
原來,如今農閑,二弟向北每天早上跟在爹後頭給秧苗捉捉蟲,拔拔草,施施肥,完了以後,爹去鎮上打短工,他則去河裏摸魚鳧水。
宋氏說過他,讓他別去了,畢竟他才十歲,河裏對他還是有危險的。可這傻孩子卻撓撓頭,遞給他娘一筐子小魚,讓宋氏哭笑不得,隻是再三叮囑他小心,別去水深的地方。
向北隻是憨了點,又不是笨,點頭答應了,也真的沒去水深的地方玩水。可他不會,別的孩子會啊。
這天,他正蹲在靠近上遊的地方拿網兜魚,卻聽到有人大喊“落水啦,落水啦!”
是趕牛車載人的黃大叔的小兒子,叫石頭的落了水,也不對,他們本就在水裏玩,隻是不知咋的石頭跑水深的地方去了,水一急就衝走了。
石頭才六歲,叫喊的孩子也差不大年紀,都慌,眼睜睜看石頭被衝走,也不敢去救。在場最大的也就向北了,他也沒想那麽多,跳進水裏就去救人了。抓到人正想往回拖人上岸時,腿就抽筋了,大約是之前蹲久了弄的。
他心一急,大喊“救命,腿抽筋了!”
冬至經過,恰巧聽見了,立馬下水救人。
等把人都救上來時,大人們也都聞訊趕來了,宋氏恰巧在附近人家裏嘮嗑,聽到有人落水就想到了自個兒子,也跑來了。
看見兒子渾身濕透,卻還算精神,相比石頭那雖然吐了水、回了氣卻渾噩噩的樣子好多了,再聽那些慌張張的孩童說事情經過後,宋氏氣不打一處來,打了他好幾下,嘴裏罵著,“叫你別往水深的地去,你偏去!你救人,你能啊!就不知道喊人過來幫忙!你說你,連鞋子都丟了!……”
最後還是周圍人勸她,“行了,孩子也是心好。”“也是得虧他下水早,托住了石頭出水麵,要不然石頭可就沒了。”“是啊是啊,香蓮啊,別隻顧著說孩子了,盡快回去換身衣服才是緊要。”
宋氏訕訕,戳了戳向北的腦門,“回家再來收拾你!”再看,救人的冬至哪還有影啊!
聽周圍人說,那孩子也是個憨的,鞋都忘脫就跳下去救人了,剛才看還真丟了一隻鞋呢!又說這孩子不愛說話,被人圍著七嘴八舌的,害羞,臉都漲紅了,扛不住一溜煙跑了,身上的衣服還滴著水呢!
宋氏記在心裏,想著改日再去登門謝他。
綠竹在家打絡子,她家離河邊不算近,因而沒聽到消息,等罵罵咧咧的宋氏和低頭任說不反抗的向北回來,在他換衣服的空檔,聽宋氏訴苦加念叨才知道怎麽一回事。
等向北出來,又被她娘數落了一頓,保證以後再也不下水了,這才完事,又喝過綠竹煮的薑湯以後才被推去歇息。
臨走前,還遲疑疑地跟他娘說,“娘,冬至哥那……”
宋氏沒好氣地又拍了他一下,“他救了你,你娘是那起子知恩不報的人嗎!”
向北嘿嘿撓了撓頭,這才去睡了。
提起冬至,宋氏又感歎了好久“是個好孩子”!
“娘想著給他做雙鞋,再搭份厚一點的禮,再上門去謝他。”宋氏想起冬至丟了的鞋,如此說道。
她娘是個有成算的,綠竹也沒說什麽,任她拿主意就好,不過……
“娘,去他家那天,我能跟著一起去嗎?”她問。
“娘自個去就好,你一個女孩子家,冬至怎麽說也老大不小了,你跟著去不方便。”宋氏想也沒想就拒絕。
“娘!鄉下人家哪來的那麽多規矩,何況你都在呢。我雖然在縣裏住了幾年,可我不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以後還要嫁到村裏,總得多走動才行。而且,那冬至經常白日裏進山或者上鎮子,你上回去的時候不也隻有他奶在家,咱們上門不礙事的。
我是想著,他奶年紀大,他又經常不在家,咱過去陪老人家說說話,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也是好的。嗯,二弟也要去。”綠竹都想好了,如果上門能見到他,就順便問個明白有個心安,如果他不在家,那就算了,看他也不像是會說出去的人。
宋氏想了想,覺得閨女說的也有道理,便同意了,左右她也一同去,村裏人不會說啥的。
於是去找了一雙給趙鐵柱納的鞋底,念叨一句“也不知道冬至的腳多大”,繼續做鞋麵不提,當然鞋子是宋氏做的,沒讓綠竹插手。
第二日,緊趕慢趕的,鞋子做好了,禮也備齊了,宋氏便領著綠竹和向北去冬至家道謝。趙鐵柱本來也要來,被她娘給推回去鎮上上工了。
一家三口走的是村裏到村尾的大路,一路上有人問了,宋氏就笑著告訴他們上村尾冬至家去謝他,村裏人都點頭說,是該謝人家的。
走走停停的,慢慢的屋子人家漸漸少了,到得山腳下時隻兩戶人家,想來便是冬至家還有那黃大嬸家了。
綠竹從縣裏回來以後,跟著桂梅上過兩三回山,那時候看見這兩戶人家也沒多在意。
如今仔細看,卻發現,許是在山腳下,怕那山裏的野獸下山,兩家人都築了高高的圍牆,一家是土坯牆,一家是石磚牆,把屋子和院子都給圍起來了。山腳下的荒地不值錢,兩家人圍的地不小,遠遠看著,很是氣派,特別是那石牆的。
綠竹想著冬至家的情況,想著他家應該是土坯的那戶,誰知到了岔路口,她娘卻領著他們走了通向石牆那戶人家的路。
“娘,這家?”綠竹不禁問。
宋氏笑了笑,“是這家沒錯。你別看冬至家現在老的老,小的小,好像過不下去的樣子,可當年他爹可是村裏的好獵手,存了些錢,打算把原來的土坯牆和土坯房推倒重建,誰知圍牆築好了,土坯房準備動工呢,他就出事了。後來,磚瓦房沒建,錢都留下來辦喪事過日子了!唉,怪可憐的!”
綠竹抿了抿嘴,遲疑著問,“他那時幾歲?”
她娘愣了一下,“誰?你說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