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說什麽呢?能說什麽呢?”寧氏除了嘆氣就是嘆氣,“我娘家人都不壞,就是貪吃,個頂個的貪吃。別家養雞攢著蛋拿去換針頭線腦,他們就天天每人一個蛋,有多了就蒸蛋羹、炒雞蛋吃,到年底還殺雞殺鴨吃。以前也養過豬,一頭豬啊,他們全給吃光了。還有地裏的出產,別家是吃粗糧賣細糧,我娘家就吃白米飯,吃完了還能拿紅薯土豆去跟別人家換大米吃。我娘家十畝地啊,地裏的出產都不夠一家人吃的,你敢信?”
王香芹:……
不敢不敢,我真的不敢。
第041章
寧家家風, 擱在王香芹上輩子倒是算不了什麽, 尤其是年輕一代中多的是月光族, 甚至月欠族。可擱在當下,卻絕對是稀罕中的稀罕。
問題是,寧家爺奶早已過世,族中雖有長輩, 可畢竟不是至親, 勸幾句是無妨,可也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寧家。偏寧大河這人,端的是一副笑麵彌勒佛的模樣,誰勸他都連連點頭稱是, 回頭該怎麽樣還怎麽樣,典型的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當然,寧家這麽做也是有底氣的,他們家有房有田, 並非真正的赤貧之家。再一個,原先也有親近的人家提醒過寧父,怎麽著也得攢些錢財以備不時之需, 想也是, 這年頭別的不說, 一旦家裏人有個病痛,診金和藥費也不便宜。誰知, 寧家全家上下身子骨都倍兒棒, 他們家男丁需要下地幹活, 女眷除了操持屋前屋後的家務事外,還時不時的外出給人家辦席麵,加上平常吃得很好,哪怕換季時溫度驟升驟降,別家都病倒了,他們家啥事兒都沒有。
據寧氏的記憶,這二十多年來,他們家唯一欠債的就是給她哥娶媳婦。
欠債也不怕,寧家到底是有家底的,跟親朋好友的關係也不錯,尤其寧家廚藝好,逢年過節都會被親眷託付做些吃食,原料配料都自帶,他們家雖不收加工費,卻能白得不少吃食。如此這般,寧氏她哥娶媳婦需要錢時,寧父很容易就跟人借到了錢,又花了二三年光景將欠債清零,隨後就繼續該吃吃該喝喝了。
王香芹聽著,就感覺寧家特別時髦,這不就是享樂主義嗎?真有急用了,先借錢後分期付款,隻要信譽好,小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的。
然而,寧氏不是王香芹,她真的做不到這麽淡定。
“我呀,就是那戲文裏常說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就我娘家那些人,左看右看也就我嫂子稍微靠譜一點,可她也說不上話,眼瞧著我爹娘我兄弟大吃大喝,她除了跟著吃吃喝喝,還能怎麽辦?眼下我小兄弟也大了,再過兩年該說親了。還有我哥嫂生的倆兒子,瞧著是還小,可這日子過得快著呢!”
寧氏可犯愁了,要是她同娘家的關係略差一些,那倒是無所謂了,偏生她和娘家人親近得很,眼瞧著娘家人跟那蝗蟲過境一般,把這些年的出產全吃了。有心幫襯一把,可到底她已經嫁了,凡事都要以婆家為重,但完全撂開手不管吧,她又狠不下這個心來。
見王香芹聽得認真,寧氏又道:“早先剛忙活秋收那陣子,我就有了開分攤兒的打算了。那時沒想到五弟還沒同我表妹說親呢,我是想著讓我娘去支攤兒,又怕大嫂聽了不樂意,後來跟娘商量了一下,娘就說讓五弟趕緊娶個媳婦,好幫襯家裏的買賣。”
王香芹並不知道這裏頭還有這樣的事情,聽了這話後,又轉念一想,覺得也合情合理。
要知道,在朱母眼裏,小食攤兒根本就不是寧氏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家裏的買賣。這寧氏想拉拔娘家人,哪怕娘家那頭賺錢了會給紅利,那也不大妥當,尤其家裏還有個溫氏在。可讓新進門的五郎媳婦幫忙就不同了,甭管牛氏跟寧氏是啥關係,一旦進了老朱家的門,那就是正經的一家人了。
“那娘如今同意了?”王香芹奇道。
“五弟妹進門後,咱們家的分攤兒是支起來了,可生意也就平平。按理說,這臘月裏該是最適合做買賣的時候了,卻隻有最早先二三成的利潤。尤其石門鎮上,已經有人學著咱們的樣子做起來鯛魚燒,娘就說,這買賣長久不了了,索性趁著還有些餘溫在,再賺上一票。找我娘是合適的,她廚藝好,都用不了一下午的時間準能學會,而且給錢這事兒本來就是我娘家爹提出來的。”
寧氏娘家爹寧大河也是個能耐的,他從早先發現閨女支小食攤兒賺錢了,就兩眼放光的想跟著混點兒好吃的。這不,早先也是他提議讓兒子去幫閨女的,一天二十文,一個月也得有六百文了,都能買二十斤豬肉了,多劃算。他也曾提過,看能不能讓媳婦也學著這樣兒支個攤兒,照著利潤抽成給閨女。
要不怎麽說這是親爹倆呢?寧大河特別懂閨女,談啥都不如談錢,隻要錢到位了,一切都好說。而且他也說了,自家可以去另外的鎮上賣,保證不會影響閨女的生意。
寧氏跟朱母商量後覺得,這個可以有。
“娘說成,可我還是想問問你,到底這個主意是你想出來的。不過你放心,回頭到手的錢,絕對有你的一份,多賺多分錢。”
王香芹點頭:“我沒意見。”尋思了一會兒後,又問,“這麽說,你哥是專門在攤子上替你打蛋打麵糊糊的?”
“是啊,我哥他腦子笨,啥都不會幹,那會兒我爹來尋我,想給我哥找個活兒做,我就問他了,打蛋會不會?我爹說,要是不會就打死他。後來我瞧著,一開始是不太順,好在幹了那麽多天了,如今倒是越來越順溜了。”寧氏不明白王香芹為啥特地提起這個,不過既然問了,她也就順勢回答了。
王香芹:……
不敢不敢,我真的不敢。
第041章
寧家家風, 擱在王香芹上輩子倒是算不了什麽, 尤其是年輕一代中多的是月光族, 甚至月欠族。可擱在當下,卻絕對是稀罕中的稀罕。
問題是,寧家爺奶早已過世,族中雖有長輩, 可畢竟不是至親, 勸幾句是無妨,可也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寧家。偏寧大河這人,端的是一副笑麵彌勒佛的模樣,誰勸他都連連點頭稱是, 回頭該怎麽樣還怎麽樣,典型的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當然,寧家這麽做也是有底氣的,他們家有房有田, 並非真正的赤貧之家。再一個,原先也有親近的人家提醒過寧父,怎麽著也得攢些錢財以備不時之需, 想也是, 這年頭別的不說, 一旦家裏人有個病痛,診金和藥費也不便宜。誰知, 寧家全家上下身子骨都倍兒棒, 他們家男丁需要下地幹活, 女眷除了操持屋前屋後的家務事外,還時不時的外出給人家辦席麵,加上平常吃得很好,哪怕換季時溫度驟升驟降,別家都病倒了,他們家啥事兒都沒有。
據寧氏的記憶,這二十多年來,他們家唯一欠債的就是給她哥娶媳婦。
欠債也不怕,寧家到底是有家底的,跟親朋好友的關係也不錯,尤其寧家廚藝好,逢年過節都會被親眷託付做些吃食,原料配料都自帶,他們家雖不收加工費,卻能白得不少吃食。如此這般,寧氏她哥娶媳婦需要錢時,寧父很容易就跟人借到了錢,又花了二三年光景將欠債清零,隨後就繼續該吃吃該喝喝了。
王香芹聽著,就感覺寧家特別時髦,這不就是享樂主義嗎?真有急用了,先借錢後分期付款,隻要信譽好,小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的。
然而,寧氏不是王香芹,她真的做不到這麽淡定。
“我呀,就是那戲文裏常說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就我娘家那些人,左看右看也就我嫂子稍微靠譜一點,可她也說不上話,眼瞧著我爹娘我兄弟大吃大喝,她除了跟著吃吃喝喝,還能怎麽辦?眼下我小兄弟也大了,再過兩年該說親了。還有我哥嫂生的倆兒子,瞧著是還小,可這日子過得快著呢!”
寧氏可犯愁了,要是她同娘家的關係略差一些,那倒是無所謂了,偏生她和娘家人親近得很,眼瞧著娘家人跟那蝗蟲過境一般,把這些年的出產全吃了。有心幫襯一把,可到底她已經嫁了,凡事都要以婆家為重,但完全撂開手不管吧,她又狠不下這個心來。
見王香芹聽得認真,寧氏又道:“早先剛忙活秋收那陣子,我就有了開分攤兒的打算了。那時沒想到五弟還沒同我表妹說親呢,我是想著讓我娘去支攤兒,又怕大嫂聽了不樂意,後來跟娘商量了一下,娘就說讓五弟趕緊娶個媳婦,好幫襯家裏的買賣。”
王香芹並不知道這裏頭還有這樣的事情,聽了這話後,又轉念一想,覺得也合情合理。
要知道,在朱母眼裏,小食攤兒根本就不是寧氏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家裏的買賣。這寧氏想拉拔娘家人,哪怕娘家那頭賺錢了會給紅利,那也不大妥當,尤其家裏還有個溫氏在。可讓新進門的五郎媳婦幫忙就不同了,甭管牛氏跟寧氏是啥關係,一旦進了老朱家的門,那就是正經的一家人了。
“那娘如今同意了?”王香芹奇道。
“五弟妹進門後,咱們家的分攤兒是支起來了,可生意也就平平。按理說,這臘月裏該是最適合做買賣的時候了,卻隻有最早先二三成的利潤。尤其石門鎮上,已經有人學著咱們的樣子做起來鯛魚燒,娘就說,這買賣長久不了了,索性趁著還有些餘溫在,再賺上一票。找我娘是合適的,她廚藝好,都用不了一下午的時間準能學會,而且給錢這事兒本來就是我娘家爹提出來的。”
寧氏娘家爹寧大河也是個能耐的,他從早先發現閨女支小食攤兒賺錢了,就兩眼放光的想跟著混點兒好吃的。這不,早先也是他提議讓兒子去幫閨女的,一天二十文,一個月也得有六百文了,都能買二十斤豬肉了,多劃算。他也曾提過,看能不能讓媳婦也學著這樣兒支個攤兒,照著利潤抽成給閨女。
要不怎麽說這是親爹倆呢?寧大河特別懂閨女,談啥都不如談錢,隻要錢到位了,一切都好說。而且他也說了,自家可以去另外的鎮上賣,保證不會影響閨女的生意。
寧氏跟朱母商量後覺得,這個可以有。
“娘說成,可我還是想問問你,到底這個主意是你想出來的。不過你放心,回頭到手的錢,絕對有你的一份,多賺多分錢。”
王香芹點頭:“我沒意見。”尋思了一會兒後,又問,“這麽說,你哥是專門在攤子上替你打蛋打麵糊糊的?”
“是啊,我哥他腦子笨,啥都不會幹,那會兒我爹來尋我,想給我哥找個活兒做,我就問他了,打蛋會不會?我爹說,要是不會就打死他。後來我瞧著,一開始是不太順,好在幹了那麽多天了,如今倒是越來越順溜了。”寧氏不明白王香芹為啥特地提起這個,不過既然問了,她也就順勢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