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客廳剛坐穩一會,張之洞便來了。令兩位過去的學生所驚訝的,還不是四五年不見的兩湖書院名譽山長的衰老,而是他的散漫隨意,不修邊幅。在兩湖書院就讀期間,他們曾多次見過張之洞。那時的張之洞雖其貌不揚,卻官儀十足。正二品的翎頂蟒袍、三寸高的白底烏筒靴,在前呼後擁的隨從襯托下,總督大人顯得威風凜凜,令那些年輕的學子兩眼不敢正視,心裏則羨慕得要死。而如今的這個老頭子,上穿一件灰白色的寬袖對襟夏布衣,下套一條半長闊腿玄色舊綢褲,不穿長衫已使人驚奇了,腳下還趿著一雙麻與布混合織就的拖鞋,手上拎著一把有了裂縫的大蒲扇。若不是在督署客廳裏相遇,若不是先前認識,唐才常、傅慈祥怎麽也不會相信他就是威名赫赫的湖廣總督,分明就是一個老態龍鍾、毫無地位的普通市井老者,頂多隻是三家村的一個窮老教書匠而已!早就聽說張之洞通脫簡易,看來傳說自有它的依據!
唐、傅見張之洞邁過了門檻,立刻刷地起身,彎腰向他深鞠一躬,然後自報身分:兩湖書院第三期學子湖南瀏陽唐才常,兩湖書院第五期學子湖北潛江傅慈祥。
“坐,坐下。”張之洞上下撲了兩下蒲扇,和氣地對著兩個後生子說,自己也邊說邊坐下。“你們兩個都是兩湖書院的,我看著你們有點麵熟,但若在路上相見,認不出來。”
這是實話。張之洞一年到書院不過兩三次,唐、傅兩人在書院讀書時也沒有格外突出的表現,當然不可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唐才常說:“我們兩個從兩湖書院畢業已有幾年了,今天特來看望恩師。”
那時的官場士林時興認師拜師。親自教過的學生,哪怕隻三個月半年,終生認其為老師,這是天經地義的。書院的山長,視書院的所有士子為生,反之,所有士子也認他為終身老師,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府試、鄉試、會試的各位座師、房師,被中式的秀才、舉人、進士視為老師,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各省學政、各府教諭,被該省的士子視之為老師,也在情理之中。所有這些,都有師與生的痕跡可循。還有一種普遍的拜師習俗,那就是下級官員執著門生帖子恭恭敬敬地拜上級官員為師,上司如果受了,今後就按師生形式頻繁走動。這種做法實在沒有一點師生之跡可循,隻是將赤裸裸的功利目的掩藏在深情脈脈的師生之誼中罷了。一旦到了原來的學生大為發跡,做的官和自己相當或甚至超過自己的時候,做師的便要將帖子奉還,表示自己現在已當不起你的老師了。據說剛毅與翁同穌的關係惡化便起於這件小事上。剛毅原來隻是刑部的一個主事,因辦事能幹,翁同穌器重他,將他提拔為郎中。剛毅見翁同穌這條路子可走,便遞上門生帖子,翁收下了。從那以後,剛以翁的門生自居,執禮甚恭。以後外放地方官,每次進京,都要殷勤看望恩師。後來,翁將他再調進京來,做了禮部侍郎。那時翁是尚書,官位還在剛之上,剛仍對翁以師相待。不久,剛人軍機,升工部尚書,又調兵部尚書,又拜協辦大學士,和翁完全平起子坐了。翁卻沒有想到這時應該將剛的門生帖子還給剛,引起剛的極大不滿。最後,在慈禧麵前多次告翁的惡狀,翁終於被開缺回籍,丟失了富貴仕途。
剛毅這種反目為仇的小人做法雖是少數,卻很典型地說明了晚清官場中所謂師生關係的實質,說起來真是令人可笑可嘆!
主考、學政出身的張之洞,出任地方督撫之後,一向熱中於辦學校作育人才,他自然樂於得過他一日之教的人終生稱他為師。對於那些為了幹求而遞門生帖子的下屬,隻要他看得起的,他也樂於接收其為門生,樂嗬嗬地聽人家叫他老師。見這兩個離開兩湖書院好幾年的年輕人來看他,還稱他為恩師,張之洞顯然高興。他笑著對唐才常說:“你從兩湖書院肄業後的情況我略知一點。你是回到湖南去了,為地方做事,時務學堂你參與了,《湘學報》上常看到你的文章。辦新政是好的,但不要太激烈了。聖人說過猶不及,你也過了點。當然,比起譚嗣同來,你又算穩當的了。”
唐才常注意聽著,在目前這個時候,提起譚嗣同,不罵他為奸佞,隻是說他激烈、過頭了0身為朝廷大員,這種態度,已足夠友好的了。唐才常覺得欣慰。
隻見張之洞又轉向傅慈祥,問:“你從兩湖書院肄業後做了些什麽事?”
傅慈祥答:“我在兩湖書院讀了兩年後又轉到湖北武備學堂,瀆了一年後,由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先入日本的成城學校。後人士官學校。”
張之洞聽到這,眼睛一亮,說:“你這條路選得好,湖北最缺軍事教官。你這次回來是休假,還是畢業了?”
傅慈祥猶豫了一下說:“我是回來休假的。”
張之洞問:“什麽時候畢業?”
傅慈祥隨口答:“明年夏天。”
張之洞用蒲扇指著傅慈祥說:“我和你約定,明年夏天你一回國就來找我,我派你去訓練新軍。隻要你好好幹,待遇和提拔我都會從優。”、
傅慈祥笑了笑說:“謝謝恩師。”
張之洞搖了搖扇,說:“大熱天的,你們來督署看我,還有什麽別的事吧。既然是兩湖書院的學生,那我們師生之間沒有客氣可講,有什麽事就直說吧!”
唐、傅見張之洞邁過了門檻,立刻刷地起身,彎腰向他深鞠一躬,然後自報身分:兩湖書院第三期學子湖南瀏陽唐才常,兩湖書院第五期學子湖北潛江傅慈祥。
“坐,坐下。”張之洞上下撲了兩下蒲扇,和氣地對著兩個後生子說,自己也邊說邊坐下。“你們兩個都是兩湖書院的,我看著你們有點麵熟,但若在路上相見,認不出來。”
這是實話。張之洞一年到書院不過兩三次,唐、傅兩人在書院讀書時也沒有格外突出的表現,當然不可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唐才常說:“我們兩個從兩湖書院畢業已有幾年了,今天特來看望恩師。”
那時的官場士林時興認師拜師。親自教過的學生,哪怕隻三個月半年,終生認其為老師,這是天經地義的。書院的山長,視書院的所有士子為生,反之,所有士子也認他為終身老師,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府試、鄉試、會試的各位座師、房師,被中式的秀才、舉人、進士視為老師,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各省學政、各府教諭,被該省的士子視之為老師,也在情理之中。所有這些,都有師與生的痕跡可循。還有一種普遍的拜師習俗,那就是下級官員執著門生帖子恭恭敬敬地拜上級官員為師,上司如果受了,今後就按師生形式頻繁走動。這種做法實在沒有一點師生之跡可循,隻是將赤裸裸的功利目的掩藏在深情脈脈的師生之誼中罷了。一旦到了原來的學生大為發跡,做的官和自己相當或甚至超過自己的時候,做師的便要將帖子奉還,表示自己現在已當不起你的老師了。據說剛毅與翁同穌的關係惡化便起於這件小事上。剛毅原來隻是刑部的一個主事,因辦事能幹,翁同穌器重他,將他提拔為郎中。剛毅見翁同穌這條路子可走,便遞上門生帖子,翁收下了。從那以後,剛以翁的門生自居,執禮甚恭。以後外放地方官,每次進京,都要殷勤看望恩師。後來,翁將他再調進京來,做了禮部侍郎。那時翁是尚書,官位還在剛之上,剛仍對翁以師相待。不久,剛人軍機,升工部尚書,又調兵部尚書,又拜協辦大學士,和翁完全平起子坐了。翁卻沒有想到這時應該將剛的門生帖子還給剛,引起剛的極大不滿。最後,在慈禧麵前多次告翁的惡狀,翁終於被開缺回籍,丟失了富貴仕途。
剛毅這種反目為仇的小人做法雖是少數,卻很典型地說明了晚清官場中所謂師生關係的實質,說起來真是令人可笑可嘆!
主考、學政出身的張之洞,出任地方督撫之後,一向熱中於辦學校作育人才,他自然樂於得過他一日之教的人終生稱他為師。對於那些為了幹求而遞門生帖子的下屬,隻要他看得起的,他也樂於接收其為門生,樂嗬嗬地聽人家叫他老師。見這兩個離開兩湖書院好幾年的年輕人來看他,還稱他為恩師,張之洞顯然高興。他笑著對唐才常說:“你從兩湖書院肄業後的情況我略知一點。你是回到湖南去了,為地方做事,時務學堂你參與了,《湘學報》上常看到你的文章。辦新政是好的,但不要太激烈了。聖人說過猶不及,你也過了點。當然,比起譚嗣同來,你又算穩當的了。”
唐才常注意聽著,在目前這個時候,提起譚嗣同,不罵他為奸佞,隻是說他激烈、過頭了0身為朝廷大員,這種態度,已足夠友好的了。唐才常覺得欣慰。
隻見張之洞又轉向傅慈祥,問:“你從兩湖書院肄業後做了些什麽事?”
傅慈祥答:“我在兩湖書院讀了兩年後又轉到湖北武備學堂,瀆了一年後,由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先入日本的成城學校。後人士官學校。”
張之洞聽到這,眼睛一亮,說:“你這條路選得好,湖北最缺軍事教官。你這次回來是休假,還是畢業了?”
傅慈祥猶豫了一下說:“我是回來休假的。”
張之洞問:“什麽時候畢業?”
傅慈祥隨口答:“明年夏天。”
張之洞用蒲扇指著傅慈祥說:“我和你約定,明年夏天你一回國就來找我,我派你去訓練新軍。隻要你好好幹,待遇和提拔我都會從優。”、
傅慈祥笑了笑說:“謝謝恩師。”
張之洞搖了搖扇,說:“大熱天的,你們來督署看我,還有什麽別的事吧。既然是兩湖書院的學生,那我們師生之間沒有客氣可講,有什麽事就直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