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會兒,珍妃又說:“我看,老佛爺昨天斥罵你,與皇後從中使壞有關係。她一向把家事和國事攪在一起。”
“珍妃,”光緒目光乏神地望著眼前的愛妃,悽然地說:“朝廷裏很多大臣都反對新政,我的努力恐怕會是白費了。”
“皇上,你不要太擔心。新政使國家富強,全國百姓都是支持你的。你的努力決不會白費。”
這話讓光緒的心稍稍舒坦了一點,但很快他的情緒又波動起來,沉重地說:“我現在才知道,太後其實是反對新政的。珍妃,我對你說實話,我一直很怕太後,我知道我鬥不過她,如果她堅持反對,我就隻有罷休了。”
珍妃雖隻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少女,卻生來膽大誌豪有遠見。她深愛著光緒,愛他的聰明好學,愛他近於天真的純良,卻又深為他的膽小脆弱而惋惜。
早在兩年前,光緒便有意效法日本和西洋各國,振衰起疲,變法圖強,但他顧慮多,疑心重,瞻前顧後,遊移不定。珍妃一直在旁給他打氣,壯他的膽。三個月前的光緒終於下定決心棄舊圖新,與珍妃起的作用大有關係。
珍妃以憐恤的目光望著這個比她大五六歲的丈夫,看著他蒼白瘦削的臉龐和矮小單薄的身材,猛然覺得他似乎還不是成熟的男子漢,而隻是一個大孩子而已。她以母親哄孩子的腔調說道:“皇上,不要怕,有我在哩,有大清百姓在哩,你怕什麽。大不了,咱們停一停,待老佛爺百年之後,咱們再幹不遲!皇上,你做的事是對的,祖宗會保佑你的,上天會保佑你的,神明會保佑你的……”
珍妃絮絮叨叨地念著念著,果然,這一招很起作用,從園子裏帶來的慌亂感、恐懼感,慢慢地從這個欲辦大事卻又膽氣薄弱的年輕人的心上離去了。
“咱們還是得想想辦法。”情緒穩定後的光緒開始了正常的思維。“得把這個情況告訴我的臣民。”
珍妃問:“皇上最想告訴哪些人?”
“康有為。”光緒說,“康有為說洋人支持大清新政,叫他去找英、法和日本的公使,若他們出麵講話,太後和那些反對新政的大臣就會有顧慮了。”
“這個主意好。”珍妃立刻附和。“但不能召康有為。康有為品級太低,召見他招人注意,馬上就會傳到園子裏去。我看,不如召見新提拔的軍機章京,這屬於正常召見,不易引人注意。”
“行。”
“也不要四個人都召見,那樣太招眼。”珍妃補充。
光緒說:“就召見楊銳吧!這些日子,我細心觀察了一下,楊銳在這幾個新章京裏最為穩重,性情也較平和,到底是張之洞的高足,今後可寄以重任。”
珍妃想了想說:“為昭慎重,皇上還是寫一道諭旨,召見時將這道諭旨交給他,讓他帶出宮交給康有為。康有為還可以將這道諭旨出示給公使們看。”
“就這樣吧!”、宮裏的光線已經暗淡了。珍妃親自點上燈,又磨好墨,在一旁侍候,光緒略為定定神,提起筆來寫著。今年夏天京師格外熱,紫禁城內因為沒有樹木,又比胡同裏老百姓的四合院更顯得酷熱。正午時分,走過三大殿之間的金磚廣場,磚上的熱量可以透過兩寸多厚的朝靴直向腳底撲來,讓人有一種踏在熱鐵板上的感覺。直到黃昏,灼人的熱氣仍不少減。大殿堂大閣樓因為頂高磚厚,則比外麵要清涼得多。
紫禁城惟有一處建築物,在這大熱的天氣裏不僅與外麵一樣燥熱,而且還顯得更滯悶,這就是位於隆宗門外的軍機處值廬。
這一溜房子與周圍雄壯的宮殿極不相稱,又矮又小,瓦薄磚薄,加之辦事的人多,擁擠在一起,更顯得熱氣難耐。大軍機或根本不來,或坐一坐便走,留下那些小軍機叫苦不迭,一個勁地埋怨著:做軍機處章京還不如做討飯的叫花子!
掌燈的時候,當值的所有小軍機,一個個如同從牢房裏放出的囚犯似的,急急地往家裏奔,空蕩蕩的值廬,隻剩下兩個人:楊銳和譚嗣同。他們以對新政的百倍熱情,自願呆在這熱得如蒸籠的小值廬裏加班加點。
“人都走光了,我們也不要這副君子相了,脫衣吧!”
譚嗣同邊說邊把長褂子脫了,還覺得熱不可當,幹脆把上衣也脫掉,隻穿一條短褲衩,又抓起一把大蒲扇,死命地搖著:“痛快,痛快!”
見楊銳還是穿著後背都濕透了的長褂子,在全神貫注地讀著一份來自他家鄉四川的摺子,譚嗣同笑道:“叔嶠,脫了吧,別這樣死要麵子活受罪!”
楊銳遲疑一下,把大褂子脫下來。譚嗣同說:“隻有我們兩個人了,幹脆把上衣都脫了,打赤膊!”
楊銳笑著說:“畢竟是宮中,打赤膊不雅觀,萬一有內監送個緊急文書來,看見了傳出去也不太好。”
譚嗣同說:“已經是夜晚了,莫說是內監,就是宮女來了都不要緊。”
楊銳大笑:“若是宮女來了,就更不好了。”
二人正在嬉笑間,光緒的貼身太監王鑑齋急急走了進來:“皇上傳旨召見楊章京。”
楊銳和譚嗣同都頗感意外:這麽晚了,皇上還召見,難道出了什麽大事?楊銳趕緊把剛脫下的大褂子重新穿好,又把罩在帽筒上的嵌有青金石四品頂子的紅纓帽戴上,再對著鏡子上下整理整理,然後跟著王鑑齋急急忙忙地跨出值廬,走向西長街。
“珍妃,”光緒目光乏神地望著眼前的愛妃,悽然地說:“朝廷裏很多大臣都反對新政,我的努力恐怕會是白費了。”
“皇上,你不要太擔心。新政使國家富強,全國百姓都是支持你的。你的努力決不會白費。”
這話讓光緒的心稍稍舒坦了一點,但很快他的情緒又波動起來,沉重地說:“我現在才知道,太後其實是反對新政的。珍妃,我對你說實話,我一直很怕太後,我知道我鬥不過她,如果她堅持反對,我就隻有罷休了。”
珍妃雖隻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少女,卻生來膽大誌豪有遠見。她深愛著光緒,愛他的聰明好學,愛他近於天真的純良,卻又深為他的膽小脆弱而惋惜。
早在兩年前,光緒便有意效法日本和西洋各國,振衰起疲,變法圖強,但他顧慮多,疑心重,瞻前顧後,遊移不定。珍妃一直在旁給他打氣,壯他的膽。三個月前的光緒終於下定決心棄舊圖新,與珍妃起的作用大有關係。
珍妃以憐恤的目光望著這個比她大五六歲的丈夫,看著他蒼白瘦削的臉龐和矮小單薄的身材,猛然覺得他似乎還不是成熟的男子漢,而隻是一個大孩子而已。她以母親哄孩子的腔調說道:“皇上,不要怕,有我在哩,有大清百姓在哩,你怕什麽。大不了,咱們停一停,待老佛爺百年之後,咱們再幹不遲!皇上,你做的事是對的,祖宗會保佑你的,上天會保佑你的,神明會保佑你的……”
珍妃絮絮叨叨地念著念著,果然,這一招很起作用,從園子裏帶來的慌亂感、恐懼感,慢慢地從這個欲辦大事卻又膽氣薄弱的年輕人的心上離去了。
“咱們還是得想想辦法。”情緒穩定後的光緒開始了正常的思維。“得把這個情況告訴我的臣民。”
珍妃問:“皇上最想告訴哪些人?”
“康有為。”光緒說,“康有為說洋人支持大清新政,叫他去找英、法和日本的公使,若他們出麵講話,太後和那些反對新政的大臣就會有顧慮了。”
“這個主意好。”珍妃立刻附和。“但不能召康有為。康有為品級太低,召見他招人注意,馬上就會傳到園子裏去。我看,不如召見新提拔的軍機章京,這屬於正常召見,不易引人注意。”
“行。”
“也不要四個人都召見,那樣太招眼。”珍妃補充。
光緒說:“就召見楊銳吧!這些日子,我細心觀察了一下,楊銳在這幾個新章京裏最為穩重,性情也較平和,到底是張之洞的高足,今後可寄以重任。”
珍妃想了想說:“為昭慎重,皇上還是寫一道諭旨,召見時將這道諭旨交給他,讓他帶出宮交給康有為。康有為還可以將這道諭旨出示給公使們看。”
“就這樣吧!”、宮裏的光線已經暗淡了。珍妃親自點上燈,又磨好墨,在一旁侍候,光緒略為定定神,提起筆來寫著。今年夏天京師格外熱,紫禁城內因為沒有樹木,又比胡同裏老百姓的四合院更顯得酷熱。正午時分,走過三大殿之間的金磚廣場,磚上的熱量可以透過兩寸多厚的朝靴直向腳底撲來,讓人有一種踏在熱鐵板上的感覺。直到黃昏,灼人的熱氣仍不少減。大殿堂大閣樓因為頂高磚厚,則比外麵要清涼得多。
紫禁城惟有一處建築物,在這大熱的天氣裏不僅與外麵一樣燥熱,而且還顯得更滯悶,這就是位於隆宗門外的軍機處值廬。
這一溜房子與周圍雄壯的宮殿極不相稱,又矮又小,瓦薄磚薄,加之辦事的人多,擁擠在一起,更顯得熱氣難耐。大軍機或根本不來,或坐一坐便走,留下那些小軍機叫苦不迭,一個勁地埋怨著:做軍機處章京還不如做討飯的叫花子!
掌燈的時候,當值的所有小軍機,一個個如同從牢房裏放出的囚犯似的,急急地往家裏奔,空蕩蕩的值廬,隻剩下兩個人:楊銳和譚嗣同。他們以對新政的百倍熱情,自願呆在這熱得如蒸籠的小值廬裏加班加點。
“人都走光了,我們也不要這副君子相了,脫衣吧!”
譚嗣同邊說邊把長褂子脫了,還覺得熱不可當,幹脆把上衣也脫掉,隻穿一條短褲衩,又抓起一把大蒲扇,死命地搖著:“痛快,痛快!”
見楊銳還是穿著後背都濕透了的長褂子,在全神貫注地讀著一份來自他家鄉四川的摺子,譚嗣同笑道:“叔嶠,脫了吧,別這樣死要麵子活受罪!”
楊銳遲疑一下,把大褂子脫下來。譚嗣同說:“隻有我們兩個人了,幹脆把上衣都脫了,打赤膊!”
楊銳笑著說:“畢竟是宮中,打赤膊不雅觀,萬一有內監送個緊急文書來,看見了傳出去也不太好。”
譚嗣同說:“已經是夜晚了,莫說是內監,就是宮女來了都不要緊。”
楊銳大笑:“若是宮女來了,就更不好了。”
二人正在嬉笑間,光緒的貼身太監王鑑齋急急走了進來:“皇上傳旨召見楊章京。”
楊銳和譚嗣同都頗感意外:這麽晚了,皇上還召見,難道出了什麽大事?楊銳趕緊把剛脫下的大褂子重新穿好,又把罩在帽筒上的嵌有青金石四品頂子的紅纓帽戴上,再對著鏡子上下整理整理,然後跟著王鑑齋急急忙忙地跨出值廬,走向西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