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勸學篇》,我在江寧時,袁昶代你送了我一部。不是我當麵恭維你,這不僅是你的著述中最好的,即便環顧百年來的文壇,也無一部書可與它比肩。”


    張之洞高興地說:“仲子兄,你是《勸學篇》的第一號知己。不瞞你說,從維新、洋務這個角度來說,豈但是百年,便是從古以來,也沒有一部書可以與它比肩。”


    桑治平淺淺笑道:“正如你自己所說的,四萬餘字的《勸學篇》,最為精粹的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八個字。我以為這八個字在今天這個時候,好比航行江河中的船尾之舵,奔走曠野上的車頭之指南針,為朝野內外指明了一個方向;又好比木匠用的墨鬥,泥瓦匠用的吊線,為自強大業定下一根準繩。”


    張之洞拍手喜道:“你說得真是好極了。我要把你的這幾句話記下來,這比諭旨的褒揚生動有趣得多,也更為深刻。”


    桑治平繼續說:“要說我們中國跟胡夷打交道,也是由來已久,並不始於今日,隻是今日的洋人既來得遙遠,又特別厲害而已。從唐代的胡人東來,到元代的韃子南下,不管他們是如何的兇猛強悍不可一世,到後來都不得不歸順我中華聖學名教。這正好說明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的本體主幹是不可動搖的,外來的胡夷隻能為我所用,而且也要為我所用,如此才能更好地滋潤、彌補我之不足,使華夏文明更臻完美。”


    說到這裏,桑治平壓低聲音:“國朝不也是如此嗎?二百多年來,信的是我周公孔孟之學,讀的是我經史子集等典籍,而這才是國家的靈魂本體,長辮子不過外形枝葉而已!你說是嗎?”


    說罷哈哈大笑。張之洞也點頭不迭:“不錯不錯,正是你所說的。”


    “‘中體西用’這個設想,經你的《勸學篇》一傳播,很快便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今後所起的作用不可限量。我敢說一句大話,幾十年幾百年後,人們或許不會記得《勸學篇》這部書,也或許不會記得你張香濤這個人,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句話,以及這句話所提出的方向性的指示,則一定會記住的。到了中國強盛的那一天,應當用黃金鑄造這八個大字,讓它永遠彪炳史冊。”


    黃金鑄就。這話說得太好了,張之洞聽了大為高興起來,隨後又誠懇地說:“仲子兄,你回來吧,兩年多來,我一直沒有這般快樂的談話。進京後府裏的事會更多,你回來幫幫我吧!”


    桑治平說:“你的這番好意我領了,但我已是閑雲野鶴,不想再受羈絆,況且這兩年來我已漸悟人生真諦,對過去的追求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我這次急如星火地趕來見你,就是要當麵對你說一句:請你立即中止晉京之旅,這次詔命不宜奉領。”


    “這是何故?”張之洞大吃一驚,“你詳細說說!”


    “過去在京師,我沒有機會見到翁同穌。這次他罷官回籍,我卻有幸見了一麵。”桑治平沒有沿著剛才的話說下去,忽然間又換了一個話題。


    “你在哪裏見到他的?”


    “在他的家鄉常熟虞山。”


    哦,是的,翁同穌是常熟人。張之洞恍然大悟,掐指算算,近期內也正好是他到家的時候。


    “前幾天,我在蘇州城裏,忽聽得市井中都在說,翁相國後天就要到家了,我們看熱鬧去。我聽了這話,心動了,蘇州城到常熟不過七八十裏地,何不也去看看,看看兩世宰相、叔侄狀元的翁府中這位承啟人物!於是便跟著人群到了常熟。第二天下午虞山鎮碼頭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引領企盼。一會兒,一隻大船劃過來,從裏麵走出兩個人來。人群中一片呼叫,都以為是翁同穌,誰知不是,原來是翁府的北京管家和常熟管家。兩個管家對著眾人抱拳打躬,說,列位父老鄉親們,翁相國說他是以待罪之身回籍的,列位這樣聚集在一起接他,他擔當不起,傳出來,更不妥。請父老鄉親們千萬體諒體諒,各自回家去,他日後再去看望大家。


    “兩個管家話雖說得誠懇,但大家都不走,一定要見見翁同穌。翁同龢坐在艙中,見大家不走,他也不出來。直到斷黑時,眾人見他還不出來,便三三兩兩地回家去了。到了夜深時分,見碼頭上沒有幾個人了,這時翁同龢才由幾個僕人照顧,打著燈籠離船上丁碼頭。我一直在碼頭上等著,終於見到了他。燈火之中,出現在眼前的竟是一個步履蹣跚、形容憔悴的白頭翁。心想一個月前還是顯赫尊貴的帝師宰輔,怎麽一旦摘了烏紗帽便這樣不中看。很是為他可憐!”


    張之洞本對翁同龢芥蒂甚深,但聽了桑治平的這番敘述後,不由得也在心裏生出三分惻隱來。


    “你在常熟聽到些什麽?”


    “什麽話都聽到了。”桑治平喝了一口茶說,“有為翁同龢抱不平的,有指責皇上寡情絕義的,也有幸災樂禍的,多數人的最後結論是,宦海難測,伴君如伴虎,要求得平安,還是做耕田網魚的百姓為好。”


    張之洞望著老友,無語地點點頭。


    “我在常熟住了幾天,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了翁同龢的京師管家一番閑談。那是翁同龢回來的第三天午後,在虞山鎮上的茶館裏,翁府管家被幾位至親好友圍著,談這次罷官事。我恰在那裏喝茶,便留心聽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