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欣然同意,並寄出二千兩銀子,請袁昶代為張羅。


    很快,三百部《勸學篇》便裝訂成冊了。張之洞指示袁昶寄五十部到北京兒子張仁權處,再存五十部於袁處,以便分送兩江同寅,然後再送二百部到武昌,由他本人親自贈人。


    仁權收到書後,與楊銳、楊深秀等人商量如何才能到達太後、皇上處。楊銳說:“黃紹箕在南書房當差,可請他帶上兩部,當麵呈給皇上,並請皇上轉呈一部給太後。”


    黃紹箕是黃體芳的兒子。黃體芳當年與張之洞同列京師清流黨,關係甚為親密。黃紹箕在未進翰林院時,曾在張之洞幕府裏做過事。通過這條路上達天聽,自然是最好的。沒有幾天,《勸學篇》便到了光緒皇帝的手中。光緒愛不釋手,一天便通讀


    完畢,然後親自擬了一道諭旨:


    《勸學篇》內外各篇,朕詳細披覽,持論平正,於學術人心,大有裨益。著將所備副本四十部,由軍機處頒發各省督撫學政各一部,俾得廣為刊布,實力勸導,以重名教而杜危言。就在光緒親頒《勸學篇》後第四天,中國近代史上最為熱鬧壯烈的大劇,正式拉開它的帷幕。


    第三章 血濺變法


    一 六十九歲壽誕這天,《詔定國是》的起草者翁同穌被削去一切職務,驅逐出朝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根據禦史楊深秀、侍讀學士徐致靖的奏章,光緒召集全體軍機大臣,下詔定國是,向全國官吏百姓宣布變法維新。


    由翁同穌擬稿的這份詔書,是古往今來中國帝王文告中少見的開明之作。詔書以清晰明白的語言,表達光緒願與天下臣民共圖新政以挽時局的決心:


    朕維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及其流弊,必致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譬以冬裘夏葛,勢不兩存。因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這份詔書經在京提塘官的星夜加急傳遞及京報上的登載,很快便傳遍全國,引起朝野巨大的震動。一向沉悶閉塞、安於現狀的九州大地,突然間如同燒起一堆沖天大火,頓時劈劈啪啪、紅紅火火地鬧騰起來。


    詔書下達的第二天,徐致靖奏保康有為、張元濟、黃遵憲、譚嗣同、梁啓超五人。認為這五個人均為忠肝義膽、碩學遠識,是維新救時之大才,宜破格委任,以輔佐皇上行新政而圖自強。


    光緒立即批準這道奏章,命康有為、張元濟預備召見,黃遵憲、譚嗣同、梁啓超火速進京,或交部引見,或由總理衙門察看具奏。


    光緒將已批好的徐致靖奏章放在一旁,正要隨侍小太監下發給軍機處的時候,翁同穌進來了。


    “皇上,剛才園子裏來了人,太後請皇上明日上午去一趟園子,她有事要跟皇上說。”


    聽了這話,光緒不由自主地顫慄了一下。光緒從小在慈禧威嚴的目光和嗬斥聲中長大,對慈禧已有了一種習慣性的畏懼和疏離。他之所以不喜歡皇後,並非因為皇後本人的不好,實在是由於對皇後姑母的反感而引起。每當夏秋兩季,慈禧住頤和園時,光緒就仿佛有種摘掉枷鎖似的自由感,辦起事來格外有膽量,有信心。一到冬春兩季,慈禧回到宮裏,光緒就如同被一個濃重的陰影所罩住,整天怯怯的,辦事說話都提不起神來。變法維新已醞釀好長時間了,為什麽選擇這時詔定國是,多半的原因,也是慈禧已離宮住園子的緣故。慈禧住園子時,光緒照例每月初一、十五兩天進園請安。明天既非初一,也不是十五,為什麽要我進園子?一種不祥之兆浮上心頭,光緒臉上難得一見的興奮之色立時散失,恢復了素日的憔悴蒼白。


    翁同穌將這一瞬間的變化看在眼裏,憐恤之情油然而生,心裏忍不住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試著問:“太後是不是衝著詔定國是這件事來的?”


    “不會吧。”光緒終於回過神來。“十五日請安時,我已稟報過太後。太後說她不反對維新變法,隻要能使國家富強,要我自己看著辦。”


    翁同穌進一步問:“太後說這話時,神態如何?”


    光緒想了想:“跟往常請安時說話的神態差不多,沒見她高興,也沒見她不高興。講了這兩句話後,就說,沒別的事吧,沒別的事趕緊回宮去。今天譚鑫培進園子來唱《定軍山》,得去準備準備。我說沒別的事,就退出來了。”


    翁同穌說:“皇上放寬心好了,也可能是太後想見見皇上,隨便聊聊,我陪皇上去。”


    “翁師傅,明天是您的六十九歲壽辰,家人和親友都要來為您祝壽,您就不要陪我了。”


    翁同龢每年過生日這一天,光緒不僅記得,還會打發身邊的太監去翁家代他祝壽,並送上一份禮物。國家正處新政的開端,皇上日理萬機,晝夜不息,居然還記得他的生日,翁同龢心裏滾過一陣熱浪,語聲哽咽地說:“皇上萬幾之中尚記得老臣的賤辰,老臣感激莫名。老臣的賤辰可過可不過,陪皇上進園子覲見太後,卻是萬不可缺的。”


    光緒說:“也好,有翁師傅在身邊,我心裏就安定許多。我們今下午就動身,明天一早見過太後後就回城,不會誤了晚上的壽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