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穌激動地說:“皇上太為老臣著想了,老臣心裏真過意不去。”
黃昏時候,翁同龢一行陪同光緒來到頤和園,住進了仁壽殿。晚飯後散步時,翁同穌發現慶王奕劻、兵部尚書榮祿、軍機大臣剛毅都在園子裏住著,他覺得情況有點不大對頭。晚上,仁壽殿的小太監告訴他,八十歲的大學士徐桐已在園子裏住下四五天了。翁同穌聽到這個消息後,更覺意外。四十年前,徐桐和他同為同治皇帝的師傅,此人迂執拘泥,與他性格上合不來。後來翁同穌出任光緒師傅,他沒有出任,於是與翁嫌隙更深。兩年前,他拜體仁閣大學士後,因年事太高,對朝廷上的事便一概不管了,平日裏閉門著書。徐桐恪守理學和祖宗家法,仇視西學,反對任何形式的變革,與倭仁一道被朝臣稱為前後兩個有名的守舊大學士。
徐桐、奕劻、榮祿、剛毅,他們同時來到園子裏,究竟要做什麽?這個問題,在翁同穌的腦子裏盤旋大半個夜晚,他已隱隱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力量在壓著他,壓著他和皇上正在做的事業。
第二天一清早,光緒書房太監王鑑齋,按常規帶上一張五百兩銀票,來到樂壽堂向大總管李蓮英獻上,然後坐在小廊房裏,靜候李蓮英的安排。
有資格見到太後的文武官員,都必須向太後身邊的太監總管遞上紅包,按紅包裏的分量來安排召見的先後。慈禧還政住頤和園後,連皇上每次覲見也要遞紅包。這話聽起來有點類似海外奇談,卻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晚清朝廷的腐敗到了這種程度,豈是維新變法便可以解決得了的?可惜,當年熱中於新政的光緒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待慈禧吃了早飯,遛了半個小時的圈子後,光緒奉命進殿拜見。
“坐吧。”光緒行完跪拜常禮後,慈禧麵無表情地指了指炕床的另一邊。光緒挨著炕沿坐下,神情貫注地等待著皇額娘的慈諭。好長一會兒,不見慈禧開口,他偷眼望了望,隻見六十四歲的皇額娘,正專心致誌地自個兒欣賞她近日剛打好的兩隻三寸長的金護指,不過眼睛和臉上卻並不見一絲欣喜之色。
“皇額娘叫兒子來,有何賜教?”光緒終於忍不住了。
“定國是的詔書是誰擬的?”慈禧的眼睛依舊沒有離開金護指。
“是翁同穌。”光緒忐忑不安地回答。
“這樣的大事,為何不事先跟我說說?”慈禧轉過臉來拖長著聲調,問話中分明有著很大的不滿。
“十五日請安時,兒子已請示過皇額娘。皇額娘說過,讓兒子自己作主。”光緒壯起膽子解釋。
“這話我是說過。”慈禧慢慢地說,聲調開始緩和些。“祖宗的江山我早已交給你了,又怎麽會來事事管著你呢?為國家辦好事,我自然支持。你是一國之主,當然由你作主。但詔告天下,明定國是,這是何等大事,你卻不事先跟我打聲招呼,你的眼中已沒有我這個皇額娘了!”
光緒剛剛放鬆片刻的心緒又緊張起來,忙說:“皇額娘言重了。這事是兒子疏忽了,兒子向皇額娘請罪。”
慈禧臉上露出一絲霽色,說:“也不要請罪了。要維新,要變法,這一點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你沒有做錯。隻不過這是件祖宗沒有做過的大事,我們娘兒倆都得穩當點才好。你凡事多跟我商議商議,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光緒趕緊說:“皇額娘教訓得是,除開初一、十五外,凡有大事,兒子都一定親來頤和園稟請皇額娘。”
“好,這我就放心了。”慈禧端起炕幾上的溫茶,抿了一口,說:“你昨兒個擬的徐致靖薦舉人才的摺子,就急了點。康有為那個人,許多人不大放心,都說不能重用。”
光緒暗暗吃了一驚:徐致靖的摺子還沒發下,太後怎麽就知道了?摺子尚未出宮時,隻有軍機處的大臣和章京才看得到,莫非是剛毅搶先稟告了太後?對於那些心中隻有太後,而沒有他的老大臣們,光緒又氣又惱。他恨不得一夜之間全撤掉,換上一批年輕而原先職位低微的官員。
“稟告皇額娘,康有為這個人雖有許多欠缺之處,但對外麵的情況熟悉,對新政新法很有研究。皇額娘教導過兒子,用人如用器,兒子用康有為隻是用其器長而已。”
慈禧找不出別的理由來反駁光緒的話,停了一會兒說:“你用康有為、梁啓超這些人,我也不阻擋你,隻是有一點要注意,今後任命文武二品以上的大員,擬旨前要跟我說說。他們上任前,到園子來跟我見見麵。這不是皇額娘在幹預你,這是幫你慎選大臣,為的是祖宗的江山。你要明白這點。”
光緒明知這是太後在幹預他的天子之權,但幾十年來形成的恐懼心理,使他不能對她有任何的違抗,隻能違心地說:“兒子知道,皇額娘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為了祖宗江山。今後凡有二品以上的文武大員的任命,兒子都按皇額娘剛才說的辦。”
慈禧又說:“榮祿這人,文宗爺當年就稱讚他能幹。十多年過去了,我看他不但能幹而且忠實,是咱們滿員中的佼佼者。他做過多年的西安將軍,懂軍務,我想叫他做直隸總督,領北洋大臣。京畿重地,是要一個能幹而忠實的自家人才放得心。你看怎樣?”
黃昏時候,翁同龢一行陪同光緒來到頤和園,住進了仁壽殿。晚飯後散步時,翁同穌發現慶王奕劻、兵部尚書榮祿、軍機大臣剛毅都在園子裏住著,他覺得情況有點不大對頭。晚上,仁壽殿的小太監告訴他,八十歲的大學士徐桐已在園子裏住下四五天了。翁同穌聽到這個消息後,更覺意外。四十年前,徐桐和他同為同治皇帝的師傅,此人迂執拘泥,與他性格上合不來。後來翁同穌出任光緒師傅,他沒有出任,於是與翁嫌隙更深。兩年前,他拜體仁閣大學士後,因年事太高,對朝廷上的事便一概不管了,平日裏閉門著書。徐桐恪守理學和祖宗家法,仇視西學,反對任何形式的變革,與倭仁一道被朝臣稱為前後兩個有名的守舊大學士。
徐桐、奕劻、榮祿、剛毅,他們同時來到園子裏,究竟要做什麽?這個問題,在翁同穌的腦子裏盤旋大半個夜晚,他已隱隱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力量在壓著他,壓著他和皇上正在做的事業。
第二天一清早,光緒書房太監王鑑齋,按常規帶上一張五百兩銀票,來到樂壽堂向大總管李蓮英獻上,然後坐在小廊房裏,靜候李蓮英的安排。
有資格見到太後的文武官員,都必須向太後身邊的太監總管遞上紅包,按紅包裏的分量來安排召見的先後。慈禧還政住頤和園後,連皇上每次覲見也要遞紅包。這話聽起來有點類似海外奇談,卻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晚清朝廷的腐敗到了這種程度,豈是維新變法便可以解決得了的?可惜,當年熱中於新政的光緒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待慈禧吃了早飯,遛了半個小時的圈子後,光緒奉命進殿拜見。
“坐吧。”光緒行完跪拜常禮後,慈禧麵無表情地指了指炕床的另一邊。光緒挨著炕沿坐下,神情貫注地等待著皇額娘的慈諭。好長一會兒,不見慈禧開口,他偷眼望了望,隻見六十四歲的皇額娘,正專心致誌地自個兒欣賞她近日剛打好的兩隻三寸長的金護指,不過眼睛和臉上卻並不見一絲欣喜之色。
“皇額娘叫兒子來,有何賜教?”光緒終於忍不住了。
“定國是的詔書是誰擬的?”慈禧的眼睛依舊沒有離開金護指。
“是翁同穌。”光緒忐忑不安地回答。
“這樣的大事,為何不事先跟我說說?”慈禧轉過臉來拖長著聲調,問話中分明有著很大的不滿。
“十五日請安時,兒子已請示過皇額娘。皇額娘說過,讓兒子自己作主。”光緒壯起膽子解釋。
“這話我是說過。”慈禧慢慢地說,聲調開始緩和些。“祖宗的江山我早已交給你了,又怎麽會來事事管著你呢?為國家辦好事,我自然支持。你是一國之主,當然由你作主。但詔告天下,明定國是,這是何等大事,你卻不事先跟我打聲招呼,你的眼中已沒有我這個皇額娘了!”
光緒剛剛放鬆片刻的心緒又緊張起來,忙說:“皇額娘言重了。這事是兒子疏忽了,兒子向皇額娘請罪。”
慈禧臉上露出一絲霽色,說:“也不要請罪了。要維新,要變法,這一點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你沒有做錯。隻不過這是件祖宗沒有做過的大事,我們娘兒倆都得穩當點才好。你凡事多跟我商議商議,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光緒趕緊說:“皇額娘教訓得是,除開初一、十五外,凡有大事,兒子都一定親來頤和園稟請皇額娘。”
“好,這我就放心了。”慈禧端起炕幾上的溫茶,抿了一口,說:“你昨兒個擬的徐致靖薦舉人才的摺子,就急了點。康有為那個人,許多人不大放心,都說不能重用。”
光緒暗暗吃了一驚:徐致靖的摺子還沒發下,太後怎麽就知道了?摺子尚未出宮時,隻有軍機處的大臣和章京才看得到,莫非是剛毅搶先稟告了太後?對於那些心中隻有太後,而沒有他的老大臣們,光緒又氣又惱。他恨不得一夜之間全撤掉,換上一批年輕而原先職位低微的官員。
“稟告皇額娘,康有為這個人雖有許多欠缺之處,但對外麵的情況熟悉,對新政新法很有研究。皇額娘教導過兒子,用人如用器,兒子用康有為隻是用其器長而已。”
慈禧找不出別的理由來反駁光緒的話,停了一會兒說:“你用康有為、梁啓超這些人,我也不阻擋你,隻是有一點要注意,今後任命文武二品以上的大員,擬旨前要跟我說說。他們上任前,到園子來跟我見見麵。這不是皇額娘在幹預你,這是幫你慎選大臣,為的是祖宗的江山。你要明白這點。”
光緒明知這是太後在幹預他的天子之權,但幾十年來形成的恐懼心理,使他不能對她有任何的違抗,隻能違心地說:“兒子知道,皇額娘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為了祖宗江山。今後凡有二品以上的文武大員的任命,兒子都按皇額娘剛才說的辦。”
慈禧又說:“榮祿這人,文宗爺當年就稱讚他能幹。十多年過去了,我看他不但能幹而且忠實,是咱們滿員中的佼佼者。他做過多年的西安將軍,懂軍務,我想叫他做直隸總督,領北洋大臣。京畿重地,是要一個能幹而忠實的自家人才放得心。你看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