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默然不語,心裏接受了這個建議。幾天後《強學報》的第二期出來了,紀年形式和創刊號一個樣。再過幾天第三期也出來了,同樣未改。正在張之洞忍無可忍的時候,一個急轉的變化證實了趙茂昌的遠見。
六 焦山定慧寺留下張之洞“與時維新”的楹聯
原來,就在上海出版《強學報》的同時,北京城裏都察院禦史楊崇伊突然上奏彈劾京師強學總會,說該會包藏禍心,幹了不少非法活動,專門販賣西洋書籍,抄錄各駐京使館的新聞報,刊印《中外紀聞》,並借該刊之毀譽來要挾外省大員,乘機勒索,請予嚴懲以肅風紀。
楊崇伊為何上這等嚴奏,原因在於強學會中的激進人士排斥李鴻章。李鴻章因羞而怒,由怒而恨,授意他的兒女親家出麵來糾彈。
京師中本有不少人早就對強學會的舉動不滿,便借楊崇伊的摺子,對強學會大肆發難。慈禧雖然退政頤養,實際上仍在控製朝政。她一向討厭低級官員議論國家大計,對庶民議政更是仇恨,遂在一批王公親貴的要求下,指示光緒皇帝下令查封。當天下午消息傳出,未等步軍衙門的人查抄,分住在炸子橋嵩雲草堂和琉璃廠圖書室的強學會工作人員,便早已逃得幹幹淨淨。梁啓超等人四處聯絡,希望能聯名上奏,居然一時連找個聯名的人都沒有。無奈之時,他隻得來找翁同穌,想請他出麵說服皇上收回成命。翁同穌愁眉不展地告訴他,這是太後的旨意,他也因支持強學會的原故得罪了太後,免去了毓慶宮差使。現在已不是帝師了,也不好隨便去找皇上說情。
梁啓超大為失望,轉而再找李鴻藻。倒是李鴻藻有主見,他知道,強學會遭彈劾的關鍵是一“會”字。這“會”與“朋”“黨”“團”“幫”一樣,都是當政者所忌懼的,凡事一扯上“會”“黨”一類的字眼,就容易使人聯想到“居心叵測”、圖謀不軌之類。他和同是強學會的支持者孫家鼐商量,決定改個名字。強學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藏書譯書印書,不如幹脆叫個書局,為表示對朝廷的崇奉,再加一個“官”字,全稱官書局,這樣就再不會授人以口實了。李、孫合奏此意,終於得到慈禧的恩準。於是兵部衙門的官兵們將強學會的燙金匾牌砸爛,在琉璃廠小小圖書室的門上掛了塊官書局的白木板。
這事通過京報的刊載,沒有幾天便讓張之洞知道了。他於是借這股風命令上海道解散強學分會,停辦《強學報》,又命汪康年接管強學會的全部餘款及各項不動產財物。康有為隻得悲恨交加地離開上海,帶著學生徐勤等人乘海輪迴原籍廣東。
轉眼就到了年關。這一天,漢陽鐵廠督辦蔡錫勇遣人來江寧,報告鐵廠的經營遇到很大的困難,煉成的鋼鐵被外國客商認為不合格,堆積在廠裏賣不出去,銀子周轉不過來,連薪水都開不出去了。眼看要過年了,大家都很著急,盼望張之洞能早日結束兩江的署理,回到武昌去。
張之洞何嚐不想早回湖廣原任?兩江雖然富庶,但不是自己的家,家是耽誤不得的。遼東的戰事早已結束,劉坤一應該過不久就得回江寧了吧!正在他盼望回湖廣的時候,天遂人願,朝廷下達明諭:著劉坤一回兩江原任,張之洞回湖廣本任。
得知張之洞即將離寧回鄂,趙茂昌急忙趕到江寧城。他要借送別老上司的機會,來辦成一件他謀畫已久的大事。這些年裏,趙茂昌以鄉親身分巴結上盛宣懷的侄子盛春頤,又通過盛春頤的關係與中國電報總局上海分局總辦經元善交上了朋友。趙茂昌知道盛氏發家的兩大基石之一便是電報業,又親見經元善也因電報分局而成為上海灘上有錢有勢的大人物。他看準電報業確是一個可以成大氣候的洋務,決定擠進來。
盛春頤給他出一個點子:由電報總局在武昌設立一個分局,總局出麵提議趙茂昌做武昌分局總辦。此事他去跟叔父盛宣懷說。趙茂昌對此感激不盡,許諾若武昌分局辦起來,將送一千千股給盛春頤。
經元善也很贊同這個想法。湖北正在大辦洋務,武漢三鎮的電報業必定會越來越興旺。武昌設立分局,自然對上海分局的業務大有好處。他支持趙茂昌去做這事,並答應負責為武昌分局培訓電報生。
有這樣兩個得力人物的幫助,趙茂昌的興頭大增。但此事成與不成,關鍵在於一個人,那就是即將回任的湖廣總督張之洞。若張之洞同意,此事就成了;若張之洞不同意,什麽盛宣懷的推薦、經元善的支持都是一句空話。
前一向尚不急,現在張之洞就要回任,再不能拖了。這天下午,趙茂昌瞅著一個空隙,對張之洞說了這個想法,不料遭到張之洞的一口拒絕。張之洞說,武昌辦電報局一事,還得過兩年再說,現在要集中精力解決漢陽鐵廠麵臨的大問題。
趙茂昌失望地離開張之洞,但他並不死心,來到後院找環兒求助。
“環兒,你說大哥幫你辦的這樁大事,對你是好還是不好?”
聽著趙茂昌突然說出這樣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環兒一時愣住了。自從進了張府後,吃的雞鴨魚肉,穿的綾羅綢緞,還常常可以托人帶點銀錢給娘家,比起過去挨凍受餓的日子,當然不知好到哪裏去了。過門三年來,丈夫也還疼愛,佩玉也好相處,而且還生了個兒子。作為一個貧賤人家的女兒,應該感恩知足了。
六 焦山定慧寺留下張之洞“與時維新”的楹聯
原來,就在上海出版《強學報》的同時,北京城裏都察院禦史楊崇伊突然上奏彈劾京師強學總會,說該會包藏禍心,幹了不少非法活動,專門販賣西洋書籍,抄錄各駐京使館的新聞報,刊印《中外紀聞》,並借該刊之毀譽來要挾外省大員,乘機勒索,請予嚴懲以肅風紀。
楊崇伊為何上這等嚴奏,原因在於強學會中的激進人士排斥李鴻章。李鴻章因羞而怒,由怒而恨,授意他的兒女親家出麵來糾彈。
京師中本有不少人早就對強學會的舉動不滿,便借楊崇伊的摺子,對強學會大肆發難。慈禧雖然退政頤養,實際上仍在控製朝政。她一向討厭低級官員議論國家大計,對庶民議政更是仇恨,遂在一批王公親貴的要求下,指示光緒皇帝下令查封。當天下午消息傳出,未等步軍衙門的人查抄,分住在炸子橋嵩雲草堂和琉璃廠圖書室的強學會工作人員,便早已逃得幹幹淨淨。梁啓超等人四處聯絡,希望能聯名上奏,居然一時連找個聯名的人都沒有。無奈之時,他隻得來找翁同穌,想請他出麵說服皇上收回成命。翁同穌愁眉不展地告訴他,這是太後的旨意,他也因支持強學會的原故得罪了太後,免去了毓慶宮差使。現在已不是帝師了,也不好隨便去找皇上說情。
梁啓超大為失望,轉而再找李鴻藻。倒是李鴻藻有主見,他知道,強學會遭彈劾的關鍵是一“會”字。這“會”與“朋”“黨”“團”“幫”一樣,都是當政者所忌懼的,凡事一扯上“會”“黨”一類的字眼,就容易使人聯想到“居心叵測”、圖謀不軌之類。他和同是強學會的支持者孫家鼐商量,決定改個名字。強學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藏書譯書印書,不如幹脆叫個書局,為表示對朝廷的崇奉,再加一個“官”字,全稱官書局,這樣就再不會授人以口實了。李、孫合奏此意,終於得到慈禧的恩準。於是兵部衙門的官兵們將強學會的燙金匾牌砸爛,在琉璃廠小小圖書室的門上掛了塊官書局的白木板。
這事通過京報的刊載,沒有幾天便讓張之洞知道了。他於是借這股風命令上海道解散強學分會,停辦《強學報》,又命汪康年接管強學會的全部餘款及各項不動產財物。康有為隻得悲恨交加地離開上海,帶著學生徐勤等人乘海輪迴原籍廣東。
轉眼就到了年關。這一天,漢陽鐵廠督辦蔡錫勇遣人來江寧,報告鐵廠的經營遇到很大的困難,煉成的鋼鐵被外國客商認為不合格,堆積在廠裏賣不出去,銀子周轉不過來,連薪水都開不出去了。眼看要過年了,大家都很著急,盼望張之洞能早日結束兩江的署理,回到武昌去。
張之洞何嚐不想早回湖廣原任?兩江雖然富庶,但不是自己的家,家是耽誤不得的。遼東的戰事早已結束,劉坤一應該過不久就得回江寧了吧!正在他盼望回湖廣的時候,天遂人願,朝廷下達明諭:著劉坤一回兩江原任,張之洞回湖廣本任。
得知張之洞即將離寧回鄂,趙茂昌急忙趕到江寧城。他要借送別老上司的機會,來辦成一件他謀畫已久的大事。這些年裏,趙茂昌以鄉親身分巴結上盛宣懷的侄子盛春頤,又通過盛春頤的關係與中國電報總局上海分局總辦經元善交上了朋友。趙茂昌知道盛氏發家的兩大基石之一便是電報業,又親見經元善也因電報分局而成為上海灘上有錢有勢的大人物。他看準電報業確是一個可以成大氣候的洋務,決定擠進來。
盛春頤給他出一個點子:由電報總局在武昌設立一個分局,總局出麵提議趙茂昌做武昌分局總辦。此事他去跟叔父盛宣懷說。趙茂昌對此感激不盡,許諾若武昌分局辦起來,將送一千千股給盛春頤。
經元善也很贊同這個想法。湖北正在大辦洋務,武漢三鎮的電報業必定會越來越興旺。武昌設立分局,自然對上海分局的業務大有好處。他支持趙茂昌去做這事,並答應負責為武昌分局培訓電報生。
有這樣兩個得力人物的幫助,趙茂昌的興頭大增。但此事成與不成,關鍵在於一個人,那就是即將回任的湖廣總督張之洞。若張之洞同意,此事就成了;若張之洞不同意,什麽盛宣懷的推薦、經元善的支持都是一句空話。
前一向尚不急,現在張之洞就要回任,再不能拖了。這天下午,趙茂昌瞅著一個空隙,對張之洞說了這個想法,不料遭到張之洞的一口拒絕。張之洞說,武昌辦電報局一事,還得過兩年再說,現在要集中精力解決漢陽鐵廠麵臨的大問題。
趙茂昌失望地離開張之洞,但他並不死心,來到後院找環兒求助。
“環兒,你說大哥幫你辦的這樁大事,對你是好還是不好?”
聽著趙茂昌突然說出這樣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環兒一時愣住了。自從進了張府後,吃的雞鴨魚肉,穿的綾羅綢緞,還常常可以托人帶點銀錢給娘家,比起過去挨凍受餓的日子,當然不知好到哪裏去了。過門三年來,丈夫也還疼愛,佩玉也好相處,而且還生了個兒子。作為一個貧賤人家的女兒,應該感恩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