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立即出發,乘坐小火輪到上海張園,先找到汪康年,問他知不知道這事。然後再和他一起去向康有為傳達我的指令,火速將這一期創刊號封存銷毀,下一期不能再有‘孔子卒後’這一行字,若堅持不改變,我將查封該報!”
淩吏目來到上海張園,找到了汪康年。汪康年聽了淩吏目的傳達後,十分委屈地說:“康有為這個人極不好相處,專橫霸道,根本聽不進我的意見。他堅持要在光緒年號之前冠以孔子紀年,說這是對孔子的尊崇。我幾次說過,這太駭人聽聞,恐授人以柄。他就是不聽。”
淩吏目說:“康有為一意孤行,怕是要給香帥添大亂子。”
汪康年說:“我和你一起去見他,鄭重其事地把香帥的意見轉告他。若他依然堅持的話,那我隻得離開上海回兩湖書院去。”
淩吏目是個吃了二十多年衙門飯的人,他沒有汪康年的文人氣度,有的是衙門帶給他的仗勢淩人的習慣。“到時就不是你離開上海而是要請他走路了,哪有拿了兩江藩庫的銀子而不聽兩江總督話的道理!”
汪康年陪著淩吏目上樓來到康有為的辦公室,推開房門,見康有為正撩開袍子,站在桌子邊在奮筆疾書,見汪康年進來,隻隨便點點頭,手中的筆並沒有停下來。
汪康年指著淩吏目介紹道:“這是香帥派來的淩吏目。”
康有為頭也沒抬,邊寫邊說:“我們在督署裏見過麵,請坐。稍等會兒,我還有兩句話就寫完了。”
淩吏目心中不悅地在一旁坐了下來。過一會兒,康有為放下筆,得意地對汪康年說:“我剛才是在給一位讀者回信。穰卿,你還不知道吧,我們的《強學報》創刊號出來後,引起的反響有多大,這兩三天我已收到十多位讀者來信了,全是擁護,一片叫好。剛才我回信的是誰,你是絕對想不到的,他是容閎容純甫老先生。他都看到了我們的《強學報》,就寫信鼓勵我們。容老先生的信,我非親自回不可。”
最先帶領留美幼童出國,後來又做過駐美副公使的容閎都稱讚《強學報》,這事也的確令汪康年興奮。他正要問問容閎現在是不是住在上海,淩吏目冷冰冰的話搶在他之前拋出來了:“康先生,我奉張製台的命令特來上海告訴你,《強學報)上寫的‘孔子卒後’那一句話大為不妥。張製台說了,隻能用皇上的年號,不能用孔子紀年。”
淩吏目根本不知道容閎是個什麽人,容閎來信稱讚一事,在他的心目中並無意義,他隻為康有為對他的冷漠而生氣:我受命前來傳達張製台的口諭,就好比傳旨的欽差,你一個小小的工部主事竟然如此坐大,真是一點官場規矩都不懂的妄人!
康有為不以為然,說:“這些讀者的叫好,大多是衝著孔子紀年,和我那篇《孔子紀年辨》而來的。有孔子才有我中國,無孔子則無我中國,我用孔子紀年正是標明我中國在世界各國麵前的崇高地位。我知道,張大帥是怕由此而引起改正朔的嫌疑,這點我早就考慮到了。我康有為赤心擁戴皇上,擁戴朝廷,決沒有二心,歷史上所有謀反篡位的人,用的都是他自定的年號,決不會用孔子卒後紀年,更何況下麵緊書光緒年號。哪有這樣的改正朔者?請淩吏目告訴張大帥,千萬放心,不要聽信旁人的無稽之談。再說,我康某人一人做事一人當。這事我早申明過,與穰卿無關。今後朝廷怪罪下來,我一個頂罪,不幹穰卿之事,更與張大帥無關。”
這幾句話頂得淩吏目無言以對。他在官場裏混了半輩子,從不見哪一個官員敢頂抗上司。不管此人的官銜有多高,比他官大的人說的話他就得聽。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就是官場的規矩。一個工部主事,充其量不過六品,張大帥乃正二品的總督大人,這中間不知隔了幾重天!淩吏目還是頭次遇到這樣的角色,他為官場規矩遭此破壞而憤憤不平。“康先生,我也不同你辯什麽有孔子無孔子的理論,我隻是奉張製台的命令來通知你,你不要再說什麽空話,下期的《強學報》必須去掉‘孔子卒後’那一行字。否則,張製台將斷絕對你們的支助!”
說完也不招呼汪康年一聲,氣呼呼地走下樓去。康有為看著淩吏目的背影,對汪康年哈哈笑道:“想不到清流出身的張大帥的衙門裏,竟有這等俗不可耐的庸吏!”
汪康年說:“長素兄,雖有不少讀者稱讚《強學報》,但‘孔子紀年,事關大局,還是謹慎為好。香帥這人很強硬,他是說得出做得出的,一旦斷了對《強學報》的資助,那報紙也便辦不下去了。”
康有為心裏冷笑道:孔子改製,乃天地之大道,豈能為一兩江總督的供養而作交易?你張之洞未免也太小看我了。說出的話卻溫和得多:“穰卿,此事與你無關,你不要擔心,張大人實在不容我,我離開上海就是了。”
淩吏目坐著小火輪一路氣呼呼地從上海回到江寧,添油加醋地向張之洞稟報:“康有為那小子無法無天,根本不把香帥您放在眼裏。卑職看這人遲早要出大事,香帥您得把他早點趕出上海。”
張之洞鐵青著臉聽著,不做聲。淩吏目走後,趙茂昌進來了,他向張之洞獻策:“香帥,對《強學報》的事也不要操之過急,古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康有為這樣做,必定會有人起來指責。那時,您再藉助外力予以整治,效果會更好些。”
淩吏目來到上海張園,找到了汪康年。汪康年聽了淩吏目的傳達後,十分委屈地說:“康有為這個人極不好相處,專橫霸道,根本聽不進我的意見。他堅持要在光緒年號之前冠以孔子紀年,說這是對孔子的尊崇。我幾次說過,這太駭人聽聞,恐授人以柄。他就是不聽。”
淩吏目說:“康有為一意孤行,怕是要給香帥添大亂子。”
汪康年說:“我和你一起去見他,鄭重其事地把香帥的意見轉告他。若他依然堅持的話,那我隻得離開上海回兩湖書院去。”
淩吏目是個吃了二十多年衙門飯的人,他沒有汪康年的文人氣度,有的是衙門帶給他的仗勢淩人的習慣。“到時就不是你離開上海而是要請他走路了,哪有拿了兩江藩庫的銀子而不聽兩江總督話的道理!”
汪康年陪著淩吏目上樓來到康有為的辦公室,推開房門,見康有為正撩開袍子,站在桌子邊在奮筆疾書,見汪康年進來,隻隨便點點頭,手中的筆並沒有停下來。
汪康年指著淩吏目介紹道:“這是香帥派來的淩吏目。”
康有為頭也沒抬,邊寫邊說:“我們在督署裏見過麵,請坐。稍等會兒,我還有兩句話就寫完了。”
淩吏目心中不悅地在一旁坐了下來。過一會兒,康有為放下筆,得意地對汪康年說:“我剛才是在給一位讀者回信。穰卿,你還不知道吧,我們的《強學報》創刊號出來後,引起的反響有多大,這兩三天我已收到十多位讀者來信了,全是擁護,一片叫好。剛才我回信的是誰,你是絕對想不到的,他是容閎容純甫老先生。他都看到了我們的《強學報》,就寫信鼓勵我們。容老先生的信,我非親自回不可。”
最先帶領留美幼童出國,後來又做過駐美副公使的容閎都稱讚《強學報》,這事也的確令汪康年興奮。他正要問問容閎現在是不是住在上海,淩吏目冷冰冰的話搶在他之前拋出來了:“康先生,我奉張製台的命令特來上海告訴你,《強學報)上寫的‘孔子卒後’那一句話大為不妥。張製台說了,隻能用皇上的年號,不能用孔子紀年。”
淩吏目根本不知道容閎是個什麽人,容閎來信稱讚一事,在他的心目中並無意義,他隻為康有為對他的冷漠而生氣:我受命前來傳達張製台的口諭,就好比傳旨的欽差,你一個小小的工部主事竟然如此坐大,真是一點官場規矩都不懂的妄人!
康有為不以為然,說:“這些讀者的叫好,大多是衝著孔子紀年,和我那篇《孔子紀年辨》而來的。有孔子才有我中國,無孔子則無我中國,我用孔子紀年正是標明我中國在世界各國麵前的崇高地位。我知道,張大帥是怕由此而引起改正朔的嫌疑,這點我早就考慮到了。我康有為赤心擁戴皇上,擁戴朝廷,決沒有二心,歷史上所有謀反篡位的人,用的都是他自定的年號,決不會用孔子卒後紀年,更何況下麵緊書光緒年號。哪有這樣的改正朔者?請淩吏目告訴張大帥,千萬放心,不要聽信旁人的無稽之談。再說,我康某人一人做事一人當。這事我早申明過,與穰卿無關。今後朝廷怪罪下來,我一個頂罪,不幹穰卿之事,更與張大帥無關。”
這幾句話頂得淩吏目無言以對。他在官場裏混了半輩子,從不見哪一個官員敢頂抗上司。不管此人的官銜有多高,比他官大的人說的話他就得聽。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就是官場的規矩。一個工部主事,充其量不過六品,張大帥乃正二品的總督大人,這中間不知隔了幾重天!淩吏目還是頭次遇到這樣的角色,他為官場規矩遭此破壞而憤憤不平。“康先生,我也不同你辯什麽有孔子無孔子的理論,我隻是奉張製台的命令來通知你,你不要再說什麽空話,下期的《強學報》必須去掉‘孔子卒後’那一行字。否則,張製台將斷絕對你們的支助!”
說完也不招呼汪康年一聲,氣呼呼地走下樓去。康有為看著淩吏目的背影,對汪康年哈哈笑道:“想不到清流出身的張大帥的衙門裏,竟有這等俗不可耐的庸吏!”
汪康年說:“長素兄,雖有不少讀者稱讚《強學報》,但‘孔子紀年,事關大局,還是謹慎為好。香帥這人很強硬,他是說得出做得出的,一旦斷了對《強學報》的資助,那報紙也便辦不下去了。”
康有為心裏冷笑道:孔子改製,乃天地之大道,豈能為一兩江總督的供養而作交易?你張之洞未免也太小看我了。說出的話卻溫和得多:“穰卿,此事與你無關,你不要擔心,張大人實在不容我,我離開上海就是了。”
淩吏目坐著小火輪一路氣呼呼地從上海回到江寧,添油加醋地向張之洞稟報:“康有為那小子無法無天,根本不把香帥您放在眼裏。卑職看這人遲早要出大事,香帥您得把他早點趕出上海。”
張之洞鐵青著臉聽著,不做聲。淩吏目走後,趙茂昌進來了,他向張之洞獻策:“香帥,對《強學報》的事也不要操之過急,古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康有為這樣做,必定會有人起來指責。那時,您再藉助外力予以整治,效果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