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就依著你吧!”張之洞苦笑著說,“第二,我想請你離開督署之後也不要息居林泉之間不問國事。你以旁觀者的身分冷眼觀看天下局勢,如有大事,請你隨時給我以指點。我給你十個有湖廣總督關防的火漆信函,這是我平時巡視各處隨身所帶的密函,你可以交給所在地的縣州以上的衙門,他們會連夜加快遞給我,不會誤事。這件事,請你務必不要推辭。”
桑治平凝神答道:“好,我接受了。隻要我認為應盡快告訴你什麽,我會動用這些寶貝的。”
“好!”張之洞說,“那我就先謝謝你了。你今後務必多多保重。”
“香濤兄,請你也務必要為國珍重。”桑治平深情地注視著這位因喪子而顯得更加憔悴蒼老的總督說,“你這幾個月來也明顯地老多了,你一身當五省重任,可謂朝廷的江南柱石,你千萬不能病倒。近來吃飯睡眠都還好嗎?”
“吃飯尚可,睡覺比以前差多了。這個把月來連午睡也不敢睡了。”
“為什麽?”
中午一睡,夜裏就更難人眠。但中午若不睡,這一個時辰也不知怎麽打發,心裏總是鬱鬱悶悶的。”
桑治平突然間有了個主意:“假若有一個極博學又善言辭的人,每天中午到府裏來陪你說說話,幫你打發這一個時辰如何?”
張之洞說:“到哪裏去尋這樣的人!不瞞你說,我自離開京師外放這些年來,像潘祖蔭張佩綸那樣既博學又會說話的人還真沒遇到幾個。江寧附近有這樣的人嗎?”
“有。”桑治平想起一個人來。“鍾山書院有個教習,詩做得好,品詩更精當。有次我去書院看主講蒯光典,恰遇他也在。聽他與蒯光典談前賢今人的詩,頗有點咳唾成珠的味道。”
張之洞說:“鍾山書院還有這等人才,他叫什麽名字?”
桑治平答:“他叫陳衍,學子們都稱他石遺先生,福建侯官人。”
張之洞喜道:“原來陳衍在鍾山書院,近在咫尺卻不知!”
桑治平說:“你認識他?”
“我沒有見過他的麵。三年前,林贊虞禦史外放昭通知府路過武昌時來看我,我見他的紙扇上題了三首絕句,便借過來看。詩寫得很不錯,下麵落款為‘陳衍,二字,便問陳衍是什麽人。他告訴我是他的同鄉,有閩中第一詩人之稱,我那時就想見見此人,想不到他也在江寧。就煩你帶個口信,請他明天中午到督署來,我聽他談談詩。”
桑治平起身告辭,張之洞久久地握著他的手,說:“什麽時候離開江寧,早兩天通知我,我要和全體幕友為你餞行。”
桑治平感激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中午,陳衍來到督署,巡捕將他帶到正在湖邊觀魚的張之洞身邊。張之洞見陳衍四十左右年紀,一身舊布長袍,臉上架了一副黑框大眼鏡,渾身上下,十足的學究模樣。
待陳衍坐下後,張之洞隨口問道:“你來鍾山書院多久了?”
陳衍答:“快三年了。”
“什麽出身?”
“光緒壬午科舉人出身。”
“喔。”張之洞點點頭。“先前作過些什麽事?”
“一直在福州閩江書院任教,因蒯山長相邀,大前年來的江寧。”
張之洞眯著兩隻顯得昏花的眼睛,將陳衍仔細看了一眼,說:“知道我召你來督署做什麽嗎?”
“聽蒯禮卿說,大人想聽我談談詩。”
張之洞點點頭。
“但不知大人想聽卑職談詩的哪些方麵?”
張之洞懶散地鬆了鬆袍帶,說:“中午這一個半小時,老夫想輕鬆輕鬆下,聽說你博學善言,於品詩極有見地。你就在老夫麵前品品詩吧!揀你最拿手的說說,就像那些唱曲子的人一樣,先唱精彩的。”
張之洞的這個比喻令陳衍頗為不快:怎麽能將我這個“八閩第一詩人”與唱曲子的人相提並論?本想拂袖而去,但又不敢得罪這位總督大人。倘若他怪罪下來,撤去書院教習一職,那一家老小如何度日?陳衍決定幹脆在這位目中無人的總督麵前放聲高論一番,讓他看看我石遺先生的學問,下次還敢如此輕薄否?
“那卑職就隨隨便便說了。”
“你說吧!”張之洞從袖口裏取出一個鼻煙壺,在鼻子底下來回嗅著。
“自古以來,學士才子都想做好詩,但很難,也都想品詩鑒詩,但更難。比如孔門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夫子能與之說詩者,也不過子貢、子夏二人而已,就連長於文學的子遊都進不了這個門檻。如何品詩呢?孟夫子有句話說得好,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然則知人論世談何容易!故古今詩話汗牛充棟,能有傳世價值者,不過百中之一罷了。卑職有意為《石遺詩話》已在十年之前,擬以四十年成此巨著,若天假我以七十中壽,則此書可成。”
張之洞笑了笑,說:“你打算用四十年時間來寫你的詩話,其誌可謂遠大。你已有十年的準備了,想必心得不少,能向老夫透露一星半點嗎?”
陳衍想了想,說:“說詩標舉名句,其來已久;詩話之起,實由此。當年謝安與子侄輩閑時論詩,謝安說,你們各舉《詩三百》中兩句自認為最好的詩來。侄謝玄說,我最喜歡的兩句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侄女謝道蘊說,最好的應屬‘吉甫作誦,穆如清風’。謝安說,你們說的都不錯,但依我看,最好還是‘汙漠定命,遠猷表告’二句。後人說,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品詩其實是在品自己。謝玄是大將軍,常年外出征戰,故對羈旅物候感觸深。謝道蘊是女人,性情溫和,故喜歡清風明月一類。至於謝安,肩負宰相重任,宏謨遠猷,自是他的嚮往。”
桑治平凝神答道:“好,我接受了。隻要我認為應盡快告訴你什麽,我會動用這些寶貝的。”
“好!”張之洞說,“那我就先謝謝你了。你今後務必多多保重。”
“香濤兄,請你也務必要為國珍重。”桑治平深情地注視著這位因喪子而顯得更加憔悴蒼老的總督說,“你這幾個月來也明顯地老多了,你一身當五省重任,可謂朝廷的江南柱石,你千萬不能病倒。近來吃飯睡眠都還好嗎?”
“吃飯尚可,睡覺比以前差多了。這個把月來連午睡也不敢睡了。”
“為什麽?”
中午一睡,夜裏就更難人眠。但中午若不睡,這一個時辰也不知怎麽打發,心裏總是鬱鬱悶悶的。”
桑治平突然間有了個主意:“假若有一個極博學又善言辭的人,每天中午到府裏來陪你說說話,幫你打發這一個時辰如何?”
張之洞說:“到哪裏去尋這樣的人!不瞞你說,我自離開京師外放這些年來,像潘祖蔭張佩綸那樣既博學又會說話的人還真沒遇到幾個。江寧附近有這樣的人嗎?”
“有。”桑治平想起一個人來。“鍾山書院有個教習,詩做得好,品詩更精當。有次我去書院看主講蒯光典,恰遇他也在。聽他與蒯光典談前賢今人的詩,頗有點咳唾成珠的味道。”
張之洞說:“鍾山書院還有這等人才,他叫什麽名字?”
桑治平答:“他叫陳衍,學子們都稱他石遺先生,福建侯官人。”
張之洞喜道:“原來陳衍在鍾山書院,近在咫尺卻不知!”
桑治平說:“你認識他?”
“我沒有見過他的麵。三年前,林贊虞禦史外放昭通知府路過武昌時來看我,我見他的紙扇上題了三首絕句,便借過來看。詩寫得很不錯,下麵落款為‘陳衍,二字,便問陳衍是什麽人。他告訴我是他的同鄉,有閩中第一詩人之稱,我那時就想見見此人,想不到他也在江寧。就煩你帶個口信,請他明天中午到督署來,我聽他談談詩。”
桑治平起身告辭,張之洞久久地握著他的手,說:“什麽時候離開江寧,早兩天通知我,我要和全體幕友為你餞行。”
桑治平感激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中午,陳衍來到督署,巡捕將他帶到正在湖邊觀魚的張之洞身邊。張之洞見陳衍四十左右年紀,一身舊布長袍,臉上架了一副黑框大眼鏡,渾身上下,十足的學究模樣。
待陳衍坐下後,張之洞隨口問道:“你來鍾山書院多久了?”
陳衍答:“快三年了。”
“什麽出身?”
“光緒壬午科舉人出身。”
“喔。”張之洞點點頭。“先前作過些什麽事?”
“一直在福州閩江書院任教,因蒯山長相邀,大前年來的江寧。”
張之洞眯著兩隻顯得昏花的眼睛,將陳衍仔細看了一眼,說:“知道我召你來督署做什麽嗎?”
“聽蒯禮卿說,大人想聽我談談詩。”
張之洞點點頭。
“但不知大人想聽卑職談詩的哪些方麵?”
張之洞懶散地鬆了鬆袍帶,說:“中午這一個半小時,老夫想輕鬆輕鬆下,聽說你博學善言,於品詩極有見地。你就在老夫麵前品品詩吧!揀你最拿手的說說,就像那些唱曲子的人一樣,先唱精彩的。”
張之洞的這個比喻令陳衍頗為不快:怎麽能將我這個“八閩第一詩人”與唱曲子的人相提並論?本想拂袖而去,但又不敢得罪這位總督大人。倘若他怪罪下來,撤去書院教習一職,那一家老小如何度日?陳衍決定幹脆在這位目中無人的總督麵前放聲高論一番,讓他看看我石遺先生的學問,下次還敢如此輕薄否?
“那卑職就隨隨便便說了。”
“你說吧!”張之洞從袖口裏取出一個鼻煙壺,在鼻子底下來回嗅著。
“自古以來,學士才子都想做好詩,但很難,也都想品詩鑒詩,但更難。比如孔門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夫子能與之說詩者,也不過子貢、子夏二人而已,就連長於文學的子遊都進不了這個門檻。如何品詩呢?孟夫子有句話說得好,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然則知人論世談何容易!故古今詩話汗牛充棟,能有傳世價值者,不過百中之一罷了。卑職有意為《石遺詩話》已在十年之前,擬以四十年成此巨著,若天假我以七十中壽,則此書可成。”
張之洞笑了笑,說:“你打算用四十年時間來寫你的詩話,其誌可謂遠大。你已有十年的準備了,想必心得不少,能向老夫透露一星半點嗎?”
陳衍想了想,說:“說詩標舉名句,其來已久;詩話之起,實由此。當年謝安與子侄輩閑時論詩,謝安說,你們各舉《詩三百》中兩句自認為最好的詩來。侄謝玄說,我最喜歡的兩句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侄女謝道蘊說,最好的應屬‘吉甫作誦,穆如清風’。謝安說,你們說的都不錯,但依我看,最好還是‘汙漠定命,遠猷表告’二句。後人說,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品詩其實是在品自己。謝玄是大將軍,常年外出征戰,故對羈旅物候感觸深。謝道蘊是女人,性情溫和,故喜歡清風明月一類。至於謝安,肩負宰相重任,宏謨遠猷,自是他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