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這個話問得很好。多年來,我就想對您說說。隻是您既已退隱王府,我也不便以這些俗事來煩惱您。現在王爺既領軍機,又領總署和海軍部,我有這個責任要將這些年的事情如實稟告王爺。隻是請王爺耐著性子聽下去,莫嫌我人老話噦嗦。”
奕沂笑道:“你說什麽,說多少,我都願意聽,中午就在這兒吃飯,我還要陪你喝兩杯哩!”
“謝謝王爺的美意。”李鴻章喝了一口祁門紅茶,臉色端凝地說了起來。“要說我們大清的海軍,不是我當麵在王爺麵前說好話,實實在在地是在王爺的手裏草創的,又經王爺的特別照顧而初具規模的。”
奕沂輕輕地點點頭。為了取得奕沂的更大同情,李鴻章有意回顧起往事來:“早在鹹豐十一年,曾國藩提出購外洋船炮的建議時,王爺便奏請以關稅款來購買外洋小兵輪,命廣東、江蘇等省督撫募內地人學習駕駛,又命已租的美國輪船二艘配上炮械,駛赴安慶,交曾國藩調遣。中國人指揮外國炮船,應從這裏開始。”
奕沂插說:“還是你的老師曾國藩有遠見,早在鹹豐十年便奏請學習洋人造炮製船的技藝。我還記得他的摺子裏說得很清楚:目前資夷力以助剿,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曾國藩真正是見高識遠,老成謀國。”
奕沂如此稱讚他一生所敬重的恩師,這讓李鴻章心裏甚是舒帖,忙說:“曾國藩的這個想法還得靠王爺您的玉成,若不是您緊接著奏請皇上設立總署及添加南北口岸關稅,哪有日後洋務之事的出現!”
“你說的也是實話。”奕沂若有所思地說,“若將後來的各項洋務舉措比作一台大戲的話,曾國藩的動議,我與文祥及我的嶽父大人的會銜奏摺算是拉開了這台戲的帷幕。”
“王爺比喻得真好!”李鴻章不失時機地讚揚一句,繼續說下去。“同治元年曾國藩在安慶試造小輪船,同治四年在上海建製造局,五年朝廷任命沈葆楨為船政大臣,七年,江南製造局造出恬吉號兵船,這是我們大清第一艘戰船。”
“這恬吉還是你的老師親自取的名字。我記得他對我說過,恬吉二字寓含的是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意,他還親自坐著恬吉號從江寧到采石磯。”
“是的,王爺好記性。其實曾國藩那時身體已很衰弱,他之所以那樣高興,像年輕人一樣興致勃勃地登船試航,是因為他從恬吉號的身上看到大清徐圖自強的希望。”
“不錯!”奕沂的心裏充滿了對辭世二十多年的那位社稷之臣的無盡緬懷。
“這一年,瑞麟向英國訂購六隻船,又向德國訂購一隻。八年,船廠又造出一隻取名萬年青的兵艦。到了光緒四年,便有沈葆楨奏定各省每年協款四百萬兩,南北二洋各分二百萬,專用來發展海軍,用十年的時間建成北洋南洋和粵洋三支海軍。這時多虧王爺出麵說服沈葆楨,不要將有限的銀子平分,應先集中精力建好北洋,然後再建南洋、粵洋,這樣才保證北洋有較多的銀子辦事。”
奕沂笑了笑說:“沈葆楨那個倔老頭,把他的那個南洋看得很重,非要平分不可。不是我去勸說他,隻怕別人是說服不了的。”
“正是王爺所說的,沈葆楨倔得很,那一年也是為了銀子,硬是跟曾國藩對著幹,最後還是曾國藩讓了步才罷休。”李鴻章繼續他的大清海軍史的簡要回顧。“北洋海軍就憑著這筆銀子,在七八年時間裏陸續在英國和德國定購鐵甲船兩艘、巡洋艦五艘、魚雷艇六艘,再加上上海福建兩船廠所造戰船十五艘,於是有了像模像樣的北洋艦隊。我又在天津辦了一所水師學堂,請閩省侯官人嚴復主持教務,培養海軍各種技術人員。”
“嚴復這個人我見過。聽人說,他的英文書寫能力比英國人還強,有這事嗎?”奕沂對嚴復表現出少見的興趣。
“有很多人這樣說。”李鴻章答,“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是福建船政學堂的第一屆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曾在軍艦上實習五年,後又到英國海軍大學留學五年。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是在海軍大學裏留學時,不僅研習海戰的戰術,還研習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等學問。有一次,他跟我談了一個晚上的話,他說我們不僅要學洋人的技術,還要學洋人的國家管理辦法,而且這比技術還重要。我看這人是個很有頭腦的人。過幾天,我把他從總教習提升為總辦。”
“嚴復多大年紀了?”
“今年剛滿四十。”
“喔。年紀還不大,今後說不定有無量前途。”已過花甲的皇伯近年越來越感覺到“年富”才是真正的財富,縱有金山銀山,一旦人死身亡,便全都化為烏有。他停了一會,說,“光緒十年前的
北洋、南洋的舊事我還記得。十年後我不當政了,第二年海軍衙門建立。照理說,應該發展得更快,為什麽不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呢?”
“唉!”李鴻章從胸膛裏重重地吐出一口氣來。“王爺,您有所不知,我難呀!”
奕沂兩隻略為渾濁的眼睛盯著這位滂館四聚的北洋大臣,認真地聽著他的下文。
奕沂笑道:“你說什麽,說多少,我都願意聽,中午就在這兒吃飯,我還要陪你喝兩杯哩!”
“謝謝王爺的美意。”李鴻章喝了一口祁門紅茶,臉色端凝地說了起來。“要說我們大清的海軍,不是我當麵在王爺麵前說好話,實實在在地是在王爺的手裏草創的,又經王爺的特別照顧而初具規模的。”
奕沂輕輕地點點頭。為了取得奕沂的更大同情,李鴻章有意回顧起往事來:“早在鹹豐十一年,曾國藩提出購外洋船炮的建議時,王爺便奏請以關稅款來購買外洋小兵輪,命廣東、江蘇等省督撫募內地人學習駕駛,又命已租的美國輪船二艘配上炮械,駛赴安慶,交曾國藩調遣。中國人指揮外國炮船,應從這裏開始。”
奕沂插說:“還是你的老師曾國藩有遠見,早在鹹豐十年便奏請學習洋人造炮製船的技藝。我還記得他的摺子裏說得很清楚:目前資夷力以助剿,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曾國藩真正是見高識遠,老成謀國。”
奕沂如此稱讚他一生所敬重的恩師,這讓李鴻章心裏甚是舒帖,忙說:“曾國藩的這個想法還得靠王爺您的玉成,若不是您緊接著奏請皇上設立總署及添加南北口岸關稅,哪有日後洋務之事的出現!”
“你說的也是實話。”奕沂若有所思地說,“若將後來的各項洋務舉措比作一台大戲的話,曾國藩的動議,我與文祥及我的嶽父大人的會銜奏摺算是拉開了這台戲的帷幕。”
“王爺比喻得真好!”李鴻章不失時機地讚揚一句,繼續說下去。“同治元年曾國藩在安慶試造小輪船,同治四年在上海建製造局,五年朝廷任命沈葆楨為船政大臣,七年,江南製造局造出恬吉號兵船,這是我們大清第一艘戰船。”
“這恬吉還是你的老師親自取的名字。我記得他對我說過,恬吉二字寓含的是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意,他還親自坐著恬吉號從江寧到采石磯。”
“是的,王爺好記性。其實曾國藩那時身體已很衰弱,他之所以那樣高興,像年輕人一樣興致勃勃地登船試航,是因為他從恬吉號的身上看到大清徐圖自強的希望。”
“不錯!”奕沂的心裏充滿了對辭世二十多年的那位社稷之臣的無盡緬懷。
“這一年,瑞麟向英國訂購六隻船,又向德國訂購一隻。八年,船廠又造出一隻取名萬年青的兵艦。到了光緒四年,便有沈葆楨奏定各省每年協款四百萬兩,南北二洋各分二百萬,專用來發展海軍,用十年的時間建成北洋南洋和粵洋三支海軍。這時多虧王爺出麵說服沈葆楨,不要將有限的銀子平分,應先集中精力建好北洋,然後再建南洋、粵洋,這樣才保證北洋有較多的銀子辦事。”
奕沂笑了笑說:“沈葆楨那個倔老頭,把他的那個南洋看得很重,非要平分不可。不是我去勸說他,隻怕別人是說服不了的。”
“正是王爺所說的,沈葆楨倔得很,那一年也是為了銀子,硬是跟曾國藩對著幹,最後還是曾國藩讓了步才罷休。”李鴻章繼續他的大清海軍史的簡要回顧。“北洋海軍就憑著這筆銀子,在七八年時間裏陸續在英國和德國定購鐵甲船兩艘、巡洋艦五艘、魚雷艇六艘,再加上上海福建兩船廠所造戰船十五艘,於是有了像模像樣的北洋艦隊。我又在天津辦了一所水師學堂,請閩省侯官人嚴復主持教務,培養海軍各種技術人員。”
“嚴復這個人我見過。聽人說,他的英文書寫能力比英國人還強,有這事嗎?”奕沂對嚴復表現出少見的興趣。
“有很多人這樣說。”李鴻章答,“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是福建船政學堂的第一屆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曾在軍艦上實習五年,後又到英國海軍大學留學五年。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是在海軍大學裏留學時,不僅研習海戰的戰術,還研習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等學問。有一次,他跟我談了一個晚上的話,他說我們不僅要學洋人的技術,還要學洋人的國家管理辦法,而且這比技術還重要。我看這人是個很有頭腦的人。過幾天,我把他從總教習提升為總辦。”
“嚴復多大年紀了?”
“今年剛滿四十。”
“喔。年紀還不大,今後說不定有無量前途。”已過花甲的皇伯近年越來越感覺到“年富”才是真正的財富,縱有金山銀山,一旦人死身亡,便全都化為烏有。他停了一會,說,“光緒十年前的
北洋、南洋的舊事我還記得。十年後我不當政了,第二年海軍衙門建立。照理說,應該發展得更快,為什麽不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呢?”
“唉!”李鴻章從胸膛裏重重地吐出一口氣來。“王爺,您有所不知,我難呀!”
奕沂兩隻略為渾濁的眼睛盯著這位滂館四聚的北洋大臣,認真地聽著他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