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外官也漸漸對皇上的後宮私生活有了較多的了解。
光緒不喜歡太後強加給他的皇後小那拉氏,皇後仗著姑媽的權勢,也不把光緒看在眼裏。被封為珍妃的長敘次女美麗單純,得到光緒的寵愛。珍妃姊妹在娘家時,家中請的塾師是有名的才子文廷式。比起漢家閨女來說,旗人家的姑娘在家裏的地位較高,可以和兄弟們一起讀書。因此,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因跟著父輩去過不少城市口岸,眼光較之一般女孩子也大為寬闊。這也是珍妃能得到光緒喜愛的原因。
也有從敬事房太監那裏悄悄傳出的消息,說皇上乃天閹,皇後與瑾妃因而不愛皇上,並成天為自己的苦命而憂心仲忡,沒有笑臉,惹得皇上見了她們也快樂不起來。但珍妃不這樣,她對皇上的天閹渾然不覺,一天到晚無憂無慮,臉上總是掛著天真的笑容。皇上怎能不喜歡她?太監、宮女們也個個樂意跟珍主子相處。敬事房的人說,這才是珍妃得皇上歡心的真正原因。
外臣對此雖不能辨底細,但有一點證明敬事房的話有道理。皇上大婚五年了,正式冊封的妃嬪有七位,一天到晚圍繞在他身邊的宮女二三十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也看不出別的毛病來,就是沒讓身邊的任何一個女人懷上孕,不是天閹是什麽?
慈禧十年來一直對恭王疏遠冷淡,全班軍機大臣的合詞上奏,元老重臣的懇求都不起作用,還有誰敢再說話?普天之下,除開光緒一人外,再無第二個了。現在太後的態度改變了,是不是珍妃的慫恿且不去管它,光緒本人順應輿情,希望老伯父出山力挽敗局振作朝綱,卻是不爭的事實。
四 復出的恭王感嘆:即便貴為皇伯,也不能沒有權力
說是老伯父,奕沂其實也並不是太老,今年不過六十二歲。當光緒十六年十一月醇王去世後,在皇帝的嫡親父輩中。他又的確是碩果僅存且惟一壽過花甲的老前輩了。他得到皇帝的尊重和依賴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皇帝沒有想到,他的這位伯父已經難以承受這份尊重和依賴了。
恭王府西院書房裏,恭王半躺在從德國進口的俯仰自如的牛皮沙發上,身上蓋了一件黃緞繡花薄棉被。初冬的陽光透過寬敞的玻璃窗,照在他幹癟的臉上,一雙略顯小的眼睛微微閉著。王府的太監宮女們以為他睡著了,不敢再走進書房來,隻在窗外躡手躡腳地來回走動,以備王爺的不時召喚。
其實,恭王沒有睡。自從領了出山的懿旨後,他連夜晚睡覺都不安穩了,何況這一天中最好的上午辰光!
恭王奕沂退出權力中心已經整整十年了。剛退政時他深感委屈、失意和憤懣,甚至覺得這二十多年來的秉國當政的經歷如同做了一場夢似的,他給昔日的心腹同僚寫詩坦陳心曲:“吟寄短篇追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在夜闌更深的時候,他有時會突然浮出奇怪的念頭:假若當年不站在太後一邊,而站在肅順一邊,那情形又是如何呢?憑著肅順對曾國藩的一貫信任和曾對肅的感知遇之恩,江南局麵的快速釐清應該也是沒有疑義的。肅順固然跋扈囂張,但他的才幹也的確是朝中少有的。辦事輕重緩急,他還是能分得清的。他至少不會在庫帑緊縮的時候,提出修復頤和園的計劃。尤其是當恭王想到繼統續位的大事時,他更加痛心。倘若他與肅順聯手的話,同治死後,這九五之尊絕對會落到恭王府,而不會流失到老七家。唉,天命固然不可預測,這人事又哪裏是可算計得到的?
思前想後地過了幾年,日趨老境的恭王漸漸地心思平和了。國家大事,他索性一概不管了,安下心來在豪華舒適的王府中讀書寫字、賞花聽曲,以藝術之美來充塞心靈;山珍海味,歌舞宴樂,以醇酒與婦人來最大限度地獲得感官的愉悅。歡樂隻在今宵,王府即是天堂。當年一心追求權勢欲建赫赫功業的恭王,再也不存任何雄心壯誌,決定充分地利用宣宗爺皇六子的天賜福分,在短暫的生命中盡享人世間種種歡快樂趣!
他以樂道堂主人的署名寫下了不少詩篇,結集於《萃錦吟》前後篇中。隨意從前後篇各挑一首來加以對比,都可以看出他十年賦閑期間的心態變化。如前篇中的一首七律:“紙窗燈焰照殘更,半硯冷雲吟未成。往事豈堪容易想,光陰催老苦無情。風含遠思翛翛晚,月掛虛弓靄靄明。千古是非輸蝶夢,到頭難與運相爭。”詩中流露的是前議政王對世事無情的幽怨心曲。再看後篇中的一首五律:“超然塵事外,已得六年閑。欲契真如義,情生造化間。澄心坐清境,深戶掩花關。味道能忘病,不知憂與患。”這裏則是今日樂道堂老人對人生真諦的初步領悟。
此刻,初冬的太陽已升得很高了。京師第一王府在冬陽的照耀下,暖意融融。斜躺在西院書房沙發上的恭王,微覺身上有一絲燠熱。他掀開黃緞被,離開牛皮沙發,走到窗邊的書案前。窗外,夏日裏那些茂盛繁榮紅綠相間的丁香花海棠葉早已凋零脫落,隻剩下褐黃色的瘦弱枝幹,給人以衰颯老殘之感,而甬道兩旁的雪鬆,卻依舊蒼茂勁挺,頗具豪傑氣概。恭王凝神注視著這往日天天相見的冬景,此時卻讓他有種異樣的感覺。值班太監見王爺已起身,忙端了一杯新泡的江南龍井進來放在書案上,然後悄沒聲息地掩門退出。
光緒不喜歡太後強加給他的皇後小那拉氏,皇後仗著姑媽的權勢,也不把光緒看在眼裏。被封為珍妃的長敘次女美麗單純,得到光緒的寵愛。珍妃姊妹在娘家時,家中請的塾師是有名的才子文廷式。比起漢家閨女來說,旗人家的姑娘在家裏的地位較高,可以和兄弟們一起讀書。因此,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因跟著父輩去過不少城市口岸,眼光較之一般女孩子也大為寬闊。這也是珍妃能得到光緒喜愛的原因。
也有從敬事房太監那裏悄悄傳出的消息,說皇上乃天閹,皇後與瑾妃因而不愛皇上,並成天為自己的苦命而憂心仲忡,沒有笑臉,惹得皇上見了她們也快樂不起來。但珍妃不這樣,她對皇上的天閹渾然不覺,一天到晚無憂無慮,臉上總是掛著天真的笑容。皇上怎能不喜歡她?太監、宮女們也個個樂意跟珍主子相處。敬事房的人說,這才是珍妃得皇上歡心的真正原因。
外臣對此雖不能辨底細,但有一點證明敬事房的話有道理。皇上大婚五年了,正式冊封的妃嬪有七位,一天到晚圍繞在他身邊的宮女二三十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也看不出別的毛病來,就是沒讓身邊的任何一個女人懷上孕,不是天閹是什麽?
慈禧十年來一直對恭王疏遠冷淡,全班軍機大臣的合詞上奏,元老重臣的懇求都不起作用,還有誰敢再說話?普天之下,除開光緒一人外,再無第二個了。現在太後的態度改變了,是不是珍妃的慫恿且不去管它,光緒本人順應輿情,希望老伯父出山力挽敗局振作朝綱,卻是不爭的事實。
四 復出的恭王感嘆:即便貴為皇伯,也不能沒有權力
說是老伯父,奕沂其實也並不是太老,今年不過六十二歲。當光緒十六年十一月醇王去世後,在皇帝的嫡親父輩中。他又的確是碩果僅存且惟一壽過花甲的老前輩了。他得到皇帝的尊重和依賴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皇帝沒有想到,他的這位伯父已經難以承受這份尊重和依賴了。
恭王府西院書房裏,恭王半躺在從德國進口的俯仰自如的牛皮沙發上,身上蓋了一件黃緞繡花薄棉被。初冬的陽光透過寬敞的玻璃窗,照在他幹癟的臉上,一雙略顯小的眼睛微微閉著。王府的太監宮女們以為他睡著了,不敢再走進書房來,隻在窗外躡手躡腳地來回走動,以備王爺的不時召喚。
其實,恭王沒有睡。自從領了出山的懿旨後,他連夜晚睡覺都不安穩了,何況這一天中最好的上午辰光!
恭王奕沂退出權力中心已經整整十年了。剛退政時他深感委屈、失意和憤懣,甚至覺得這二十多年來的秉國當政的經歷如同做了一場夢似的,他給昔日的心腹同僚寫詩坦陳心曲:“吟寄短篇追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在夜闌更深的時候,他有時會突然浮出奇怪的念頭:假若當年不站在太後一邊,而站在肅順一邊,那情形又是如何呢?憑著肅順對曾國藩的一貫信任和曾對肅的感知遇之恩,江南局麵的快速釐清應該也是沒有疑義的。肅順固然跋扈囂張,但他的才幹也的確是朝中少有的。辦事輕重緩急,他還是能分得清的。他至少不會在庫帑緊縮的時候,提出修復頤和園的計劃。尤其是當恭王想到繼統續位的大事時,他更加痛心。倘若他與肅順聯手的話,同治死後,這九五之尊絕對會落到恭王府,而不會流失到老七家。唉,天命固然不可預測,這人事又哪裏是可算計得到的?
思前想後地過了幾年,日趨老境的恭王漸漸地心思平和了。國家大事,他索性一概不管了,安下心來在豪華舒適的王府中讀書寫字、賞花聽曲,以藝術之美來充塞心靈;山珍海味,歌舞宴樂,以醇酒與婦人來最大限度地獲得感官的愉悅。歡樂隻在今宵,王府即是天堂。當年一心追求權勢欲建赫赫功業的恭王,再也不存任何雄心壯誌,決定充分地利用宣宗爺皇六子的天賜福分,在短暫的生命中盡享人世間種種歡快樂趣!
他以樂道堂主人的署名寫下了不少詩篇,結集於《萃錦吟》前後篇中。隨意從前後篇各挑一首來加以對比,都可以看出他十年賦閑期間的心態變化。如前篇中的一首七律:“紙窗燈焰照殘更,半硯冷雲吟未成。往事豈堪容易想,光陰催老苦無情。風含遠思翛翛晚,月掛虛弓靄靄明。千古是非輸蝶夢,到頭難與運相爭。”詩中流露的是前議政王對世事無情的幽怨心曲。再看後篇中的一首五律:“超然塵事外,已得六年閑。欲契真如義,情生造化間。澄心坐清境,深戶掩花關。味道能忘病,不知憂與患。”這裏則是今日樂道堂老人對人生真諦的初步領悟。
此刻,初冬的太陽已升得很高了。京師第一王府在冬陽的照耀下,暖意融融。斜躺在西院書房沙發上的恭王,微覺身上有一絲燠熱。他掀開黃緞被,離開牛皮沙發,走到窗邊的書案前。窗外,夏日裏那些茂盛繁榮紅綠相間的丁香花海棠葉早已凋零脫落,隻剩下褐黃色的瘦弱枝幹,給人以衰颯老殘之感,而甬道兩旁的雪鬆,卻依舊蒼茂勁挺,頗具豪傑氣概。恭王凝神注視著這往日天天相見的冬景,此時卻讓他有種異樣的感覺。值班太監見王爺已起身,忙端了一杯新泡的江南龍井進來放在書案上,然後悄沒聲息地掩門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