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年,吳長慶離開朝鮮回國,留下三個營分別由提督吳兆有、總兵張光前及前敵營務處袁世凱統領。三個人中獨袁世凱看出朝鮮國內親日派日漸坐大的趨勢,對朝鮮政局的前途甚是擔憂,多次將這種憂慮密報李鴻章。李鴻章一向重視日本,故對藩屬國中的朝鮮的關心勝過越南,命令袁世凱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


    不久,果然爆發郵局謀殺案。親日派挾持國王李熙,矯詔殺害親華的輔國大臣,掌握朝鮮大權,並議廢立。這時,支持李熙一派的發動勤王之師,並懇請中國駐防營援助。袁世凱等人率清兵冒死救出李熙一家。此事雖很快平息,但中國與日本結怨更深。不久,中國駐朝鮮商務委員陳樹棠內召回國,受李鴻章器重的袁世凱接替其職。此後,袁世凱成了實際上中國駐朝鮮公使。年輕氣盛的袁世凱主張對朝鮮採取強硬態度,不行則廢除李熙,置監國,或幹脆將朝鮮改為中國的一個行省。但李鴻章不同意,依然維持著慣常的對朝政策。到了光緒二十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之亂,亂兵達五六萬之多,朝鮮局勢再次麵臨危急。李熙請求袁世凱幫助平亂。此時日本也藉口保護使館,調兵入朝。


    袁世凱將此變故急報李鴻章。李鴻章派直隸提督葉誌超及太原鎮總兵聶士成選淮軍勁旅一千五百人,由海軍提督丁汝昌派軍艦護送人朝參戰。與此同時,日本已陸續派兵五千餘人,由陸軍少將大島率領先行進入朝鮮,朝鮮的各重要海口均有日本軍艦、炮艦停泊。由於中國軍隊的參戰,東學黨之亂很快平息。清廷籲請中日同時撤兵,但日本藉口改革朝鮮內政,拒絕撤兵。其用意十分明顯,那就是藉此使朝鮮脫離中國而成為日本的屬國。本一再威逼李熙驅逐中國軍隊,並屢屢向中國駐軍和使館挑釁。此時,袁世凱已離朝回國,當麵向李鴻章報告朝鮮危在旦夕的險惡局麵。李鴻章一直希望依靠英國、俄國的幹涉調停,避免與日本交火開戰,到這時才醒悟過來,戰爭不可避免,然則為時已晚了。六月下旬,他派總兵衛汝貴統率六千餘人進平壤,提督馬玉昆統率二千餘人進義州,以便援助孤懸牙山的葉誌超部。日本軍艦集結牙山口外,企圖攔阻中國軍隊登岸。二十三日,中國兵艦濟遠、廣乙為迎護高陞號運兵船,駛近牙山口外之廣島,日本軍艦吉野、浪速、秋津橫海襲擊,首先開炮,中國兵艦被迫還擊。甲午中日戰爭便這樣揭開了序幕。


    廣乙、濟遠不是吉野等艦的敵手,開戰不久,便重創而逃。隨後而來的高陞號遭吉野炮擊沉沒,船上九百五十名清兵全部被拋向海中,七百多人殉難。接下來,葉誌超與日兵在成歡交戰,葉部大敗;卻以大勝欺騙李鴻章。李據以入奏,葉誌超反獲嘉獎。八月一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中日兩軍在乎壤再次交戰,清軍又敗,總兵左寶貴壯烈殉國。八月十八日,中日兩國兵船在黃海大東溝海麵上激戰。


    這是中國海軍自成立以來所遭遇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戰役。這一仗打下來,北洋艦隊的致遠、經遠、揚威、超勇等艦被擊沉,廣甲號自毀,來遠號受重傷,以鄧世昌為首的海軍官兵死傷達千餘人。


    日方吉野號等五艘戰艦受重傷,死亡人員也有六百之多,兩相比較,中國損失更為慘重。


    九月下旬,日軍開始從陸路進攻中國遼東。清軍在日軍的淩厲攻擊下節節敗退,九連城、安東、海城、蓋平等城相繼落人敵手。


    與此同時,另一路日軍在聯合艦隊護送下,從花園口登陸,很快攻陷大連、旅順。日本在旅順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全城人幾乎殺絕。最後有意留下三十六人,作掩埋屍體的勞力用。


    中國海陸兩軍的慘敗,日本軍事力量的強大及其對中國百姓的殘暴,引起中國朝野的巨大震驚和憤恨,許多人都把責任歸咎於北洋海軍和淮軍的最高統帥李鴻章,翰林院三十五人的聯名參折,代表了當時全國人民的這種憤怒心情。參折痛罵李鴻章“昏庸驕蹇,喪心誤國”,指出李鴻章有“遷延坐誤”、“任用私人”、“奸欺矇蔽”、“卵翼小人”、“媚日貪利”五大罪狀,籲請朝廷嚴懲李鴻章,勒令其離開天津。認為“李鴻章一日不去北洋,則三軍之氣一日不能振作,潰敗之局一日不能挽回”。


    與此同時,一股請求恭王復職的呼聲瀰漫朝廷。先是戶部侍郎長麟上疏請起用恭王,但摺子被留中不發。接著,工部侍郎李文田與京師一批官員又聯合上折,再次請求恭王復出。此折經軍機處上奏時,禮王世鐸帶領全班軍機大臣合詞啟奏慈禧請恭王出山。但是,這道大折與長麟、李文田等的奏摺一樣如石沉大海,沒有回音。十天後,協辦大學士李鴻藻、翁同穌在召對時,又懇切請求恭王出山。同樣,此事亦遭慈禧的一口拒絕。


    正在闔朝為之失望的時候,突然傳出老佛爺同意恭王復出的喜訊。


    文武大臣們既感到欣慰,又頗覺納悶:是誰有如此大的本事讓老佛爺天心迴轉?不久,從內務府傳出消息:老佛爺的回心轉意,是因為皇上三番五次跪求的結果,而皇上之所以如此態度堅決,是因為他最為寵愛的妃子珍妃的竭力慫恿。


    珍妃,這個中國兩千年封建帝製中最後一位因幹預政事致使命運悲慘的皇貴妃,她的名字便這樣從後宮中最初走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