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端起茶碗來啜了一口,就勢在書案邊的高背軟椅上坐下。四天前,養心殿東暖閣裏與太後敘話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自從在醇王葬禮上,與慈禧和光緒帝說了幾句話外,整整四年了,彼此沒有再見過麵。當值大太監掀開厚重的棉簾,恭王一眼見暖閣正麵的大炕上,太後、皇上分坐在短幾的兩旁。他彎腰走上前去,正要在炕前正中鋪著的軟墊上跪下時,光緒忙說:“六伯免跪。”


    慈禧也說:“六爺,今兒個不是叫起,這是一家子人敘話。按照家人的禮節,皇帝還要向您行禮哩!我看,都免了,彼此都去掉這個客套。請六爺就在對麵的椅子上坐下吧!”


    慈禧這種溫婉貼心的話,恭王已經好多年沒有聽到了。他記得同治初年江南尚未底定時,慈禧常常用這種語氣跟自己說話。但到後來,溫婉漸漸變成威嚴,貼心漸漸變成隔閡,再不是叔嫂間親熱融洽,而是君臣間的上下尊卑了。恭王在心裏品味了一番後,便在對麵雕龍刻風的檀木大靠椅上坐下,立時便有太監送來一碗香氣四溢的熱茶。


    “好幾年不見了,六爺身子骨還好嗎?”慈禧的聲音依然如舊清脆動聽。


    “托太後、皇上的福,老臣這兩年還沒生過大病。”恭王答著,就勢將對麵的嫂子仔細地瞧了一眼,心裏微微一驚:也是六十歲的老太太了,怎麽還依然是麵色紅潤,髮髻烏黑,她是如何保養得這般好的?想起自己,隻比她大得兩歲,就如此多病多痛、血虧氣衰的,上天太眷顧這個逞強任性的女人了。


    “一向瞎忙,這些年也沒去瞧瞧你。”慈禧也端起矮幾上的茶碗來,輕輕地移動蓋子,右手小指上的三寸純金護指高高地翹起,淺淺地抿了一口後,又幾乎沒有一點聲音地將茶蓋蓋好,放回矮幾上,然後拿起膝邊的素底繡著一支蘭花的絹巾,輕輕在唇


    邊上印了一下。整個動作在從容、優雅中又透出幾分高貴氣。“光緒十五年皇帝大婚後,我對他說,你已經娶媳婦了,是個大人了,老百姓家的兒子娶了媳婦都要當家理事了,何況一國之主的皇帝!我為你操了十多年的心,現在累了老了,也該歇息歇息,園子裏也修好了兩個宅院,我就搬到那裏去住。軍國大事,你一切自個兒做主吧!”


    恭王靜靜地聽著。他知道慈禧的這些話的確都曾經說過,他更知道,慈禧這些話是言不由衷的。


    “不料,七爺不肯,說皇帝雖然大婚,但還是年輕,肩膀嫩,擔不了這副重擔,要我再訓政兩年。我說,兩年前,我就要皇帝親政,是你說再訓政兩年待皇帝大婚後再親政,你自己說的話,你忘記了,你就不怕累壞了我?七爺說,看在祖宗的麵上,你無論如何要再幫他兩年。我說好吧,就看在祖宗麵上,再幫一下。今後國家的重大事情及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我過問一下,其他事我不管了。夏秋兩季我住園子。冬春兩季住宮裏。住宮裏,也不要有事沒事都來麻煩我,得自個兒歷練,早早擔起這副重擔來。”


    恭王仍然默默地聽著,間或微微點頭,他知道慈禧為什麽要說這番話。她是在皇伯麵前表明自己的苦心:這幾年皇帝親政的名不副實,不是因為她想攬權,而是皇帝親生父親的一再拜託。恭王心裏冷笑著。


    今年春上,朝鮮出了亂子,害得我們不得安寧。我原本在城裏過完春天後,仍回園子過夏天,皇帝和王公大臣都一再要我留在養心殿。我想也是,打仗這碼子事皇帝從來沒經歷過,怪不得他心虛。七爺也不在了,我不忍心眼看著他受這個苦,就留下了。


    恭王心裏想:皇帝怎麽啦,一句話都不說,任憑著太後一個人在絮絮叨叨。十年前,他當國時,常常這樣三人對坐商討國家大事,皇帝也總是難得講一兩句。那時恭王總把他當小孩子對待,也希望他多看多聽少說,但現在已經是二十四歲的人了,怎麽能還是像小孩子樣,隻聽不說呢?即便是他平庸無能的父親,那年半夜帶兵在密雲抓肅順,也還沒有二十四哩!看來,皇帝連平庸的父親都不如,他難道是個樗駑下材嗎?


    恭王瞟了一眼坐在矮幾另一邊的侄兒。四年不見了,卻跟四年前的模樣沒有多大差別,仍然蒼白瘦削,神色不旺。通常的男人,婚後都會日漸向成熟粗壯的方向發展,可他結婚五年了,依舊還是一個沒有長成人的孩子相,想起五年來後宮沒有傳出一星半點喜訊,恭王陡然心驚:莫非他天生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唉,祖宗百戰沙場,九死一生,靠千千萬萬屍骨換下來的這座漢人江山,怎麽就會落在這樣一個孱弱不全的人的手中?不要說聖祖高宗的強壯後裔數以百計,就連恭王府、惇王府裏都有上十個精精神神的漢子,偏偏就讓他來坐江山,這難道是天意嗎?一股悶氣堵住胸口,恭王頓時全身不舒服。


    “中國和日本開仗以來的情形,六爺自然是知道的。李鴻章的海軍不中用,世鐸領的這班軍機也沒了主意,我對皇帝說,你六伯的病應該早已痊癒,請六伯出來幫幫忙吧!”


    恭王聽了這話很不舒服。十年前他本沒有病,生病雲雲,純粹是為了遮掩世人耳目。他終於開口了:“老臣病體實未痊癒,不能再當重任,以免誤了大事。”


    一直沒有吱聲的光緒急了:“六伯,闔朝王公大臣都盼望您出來挽救危局,您就出來幫幫侄兒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