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剛收筆,王之春便得意地走過來說:“香帥,我的詩也出來了,也是一首七律,與香帥不謀而合。”


    “好極了,你念我寫。”


    張之洞拿過另一張宣紙,隨著王之春抑揚頓挫的吟誦聲,紙上又現出張之洞一行行遒勁的書法來。乘興來搴楚畹芳,海天旌旆遠飛揚。偶吟鸚鵡臨春水,同泛蒲桃對夜光。玉樹兩邦連肺腑,瑤華十部富縑緗。


    停了一下,王之春接著念:“漢南司馬展雄圖,多感停車問七襄。”


    張之洞手中的筆停住,說:“八句詩句句都好,就是這‘展雄圖’三字改一改,我都快花甲之年了,還展什麽雄圖,雄圖讓你們後生輩來展吧。”


    王之春說:“大人不老,正是大展雄圖的時候。”


    張之洞搖了搖左手,右手下又現出兩行詩來。將王之春所吟的詩句作了小小的改動:漢南司馬慚衰老,多感停車問七襄。


    寫完後,又分別在兩首七律的左側寫上“贈俄國皇太子尼古拉殿下。”“贈希臘公爵世子凡納帳下。”


    張之洞對兩位貴客說:“詩雖寫好了,但要裱糊才能懸掛。”


    善耆忙說:“這事就交給我吧,我叫人裱好送給他們。”


    張之洞藉機笑道:“那就有勞王爺大駕了,俄皇太子所贈的這塊懷表,就請王爺笑納,算是我的借花獻佛。”


    “好,這是你張製台的盛情,卻之不恭,我收了。”


    善耆邊說邊將手中的表放進衣袋裏。晴川閣內外,響起一片笑聲,中外貴客皆大歡喜。


    七 江湖郎中從武當山帶來九截罕見的焦桐琴材


    俄國皇儲尼古拉太子與希臘公爵凡納世子離開武漢不久,英國人辦的中文版《字林西報》,便以重要位置連續兩天報導俄皇太子一行在武漢三鎮參觀的情況,著重介紹了漢陽鐵廠和槍炮廠,稱讚漢陽鐵廠是亞洲第一大鋼鐵企業,又說漢陽兵工廠年產新式步槍三十萬支,而這些讚譽用的都是俄皇太子的原話。並隨文刊載了好幾幅工廠正在生產的實況照片,又詳細報導了晴川閣的盛宴,而且刊登了張之洞贈送給兩位貴賓的詩。


    《字林西報》是一家很有權威的報紙,西方各國公使對於中國的事情,一般不相信從北京發出的京報,認為那純是朝廷的禦用工具,反而相信設在上海的《字林西報》,說它公正,不存政治偏見。因為洋人看得起,朝廷便跟著看得起。於是,這家外人辦的報紙,反而比中國人自己辦的報紙更有分量,說的話更算數,真令中國人尷尬難堪。不幸的是,這種現象竟然延續多年,成為近代中國諸多悲哀中的一個。


    《字林西報》的這篇報導,特別是它對漢陽鐵廠、槍炮廠及其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讚揚,立即在海內海外朝野上下引起轟動。朝廷中過去有些人經常指摘張之洞好大喜功、揮霍糜費,現在也緘口不言了。支持他的人,遂藉機讚揚張之洞辦的是強國富民的實事,為國家爭了臉麵,應當大力支持。這些人明顯占了上風,戶部下文,允許張之洞從上交鹽課中截取八十萬兩銀子,用於鐵廠和槍炮廠的興建。英國、法國、德國駐漢口領事館都派人前來總督衙門,商談如何將本國的機器賣給湖北。英國領事館仗著辜鴻銘的那段往事明顯地占了優勢。他們又主動提出低息借二百萬港元,以江漢關關稅作抵押,這無疑是雪中送炭的得力之著。


    有了八十萬鹽課和二百萬洋款,張之洞真箇是如虎添翼,借長袖而起舞了。第一步,便是將籌措多年的織布局廠房興建起來。


    早在兩廣總督任上,張之洞在籌辦鐵廠的同時就醞釀建廣東織布局,並擬以向闈賭商派捐的辦法來籌款,先一年派捐四十萬兩,第二年派捐五十六萬兩。銀子還沒有收上來,張之洞便奉調武昌。李瀚章不願辦鐵廠,也不想辦織布局,於是張之洞連鐵廠一起將織布局遷到武昌。


    因為湖北經費緊張,必須仰仗廣東的銀子,張之洞遂與李瀚章商議,粵鄂共辦織布局,廣東省以九十六萬兩銀子捐款作為股份人局。但李瀚章對織布局能否贏利無信心,反覆磋商後同意拿出五十萬兩銀子入股。張之洞不得已在湖北東挪西借,又湊了三十萬,才將英國機器的訂購款付清,去年機器已運到武昌來了。但一則缺經費,二則忙於鐵廠、槍炮廠分不過心,於是這些機器便隻好鎖進倉庫。這下好了,張之洞從中拿出五十萬兩銀子來,立即在武昌城文昌門外興建廠房。


    接下來,張之洞便著手創建紡紗廠。湖北天門、潛江一帶歷來便是有名的產棉區,所產棉花量多質優。民問紡紗工藝粗糙費時,好棉花卻得不到好的使用。那年張謇、鄭觀應向張之洞建議,棉花是湖北一大財富,不利用太可惜了。現在織布局辦起了,棉紗便有了固定的銷路。用湖北的棉花紡湖北的紗,用湖北的紗織湖北的布,再將這些布匹向各省銷售。紡紗、織布兩局都贏了利,又可以補貼鐵廠和槍炮廠,還可以辦別的事,這是一條正經八百的生財致富之道。於是挨著織布局的旁邊,一座規模宏大的廠房又動工興建了。


    這時,上海有個絲業巨商黃佐卿,看中了張之洞是個有氣魄辦實事的官員,他極想將已在江南開創並收效甚好的蠶絲事業,借張之洞的權力在湖北發展,於是從上海來到武昌,提議與湖北合辦繅絲局:湖北官方出銀八萬兩,他出銀二萬兩,所得利潤同樣八二分成。張之洞欣然贊同。於是湖北繅絲局的廠房便在武昌水果湖旁邊也熱氣騰騰地興工了。黃佐卿又向張之洞建議,湖北苧麻種植麵廣,將這項資源開闢出來,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張之洞也採納了他的建議,委託他派人去日本購買製麻機器,物色技師,一待繅絲局建成投產後,便來全力籌建湖北製麻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