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黃府的喪事便更加悲痛也更加熱鬧了。武漢三鎮的官場民間,處處在傳頌著黃國瑾這個古今少見的孝子。各大書院均以這一生動的教材教育學子,各個家庭的父母也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訓誡子孫。將三綱五常當做立身之本的張之洞,既深為黃國瑾的孝行所感動,也深知藉此教化風俗的重要性。他以總督之尊親去黃國瑾的靈台致祭,又和譚繼洵會銜朝廷,請求予以特別恩恤,並交付國史館立傳。原本對黃彭年反對洋務的行為很是反感,也因為他有如此孝子而予以寬恕了。


    四 以包攬把持在湖北建國中之國


    黃府的兩台喪事折騰個把月後,一切又復歸於平靜。龜山及大冶、馬鞍山的三處施工在熱火朝天地開展,白花花的銀子每天水一樣地從庫房裏流出。眼看鹿傳霖借的十五萬兩銀子即將告罄,海軍衙門的專款仍沒有撥下,張之洞開始著急,心情也隨之變得煩躁起來。不少僚屬幕友都會無緣無故地遭到他的訓斥,有幾個性格剛烈的師爺受不了他的無禮,幹脆請長假回家去了。桑治平這幾個月一直在悉心教讀二公子仁梃。唐夫人生的仁梃今年晉二十,仍沒有中舉,明年又逢鄉試了,桑治平和他們父子心情一個樣,盼望他明年鄉試告捷。來武昌半年了,仁梃閉戶不出,發憤苦讀,學生如此用功,老師當然不能懈怠。辦鐵廠所遭遇的種種不順,桑治平自然都清楚,他也正為東家的大事著急。


    轉眼到了初秋,荊襄大地令人難耐的酷暑已經過去,早晚涼風習習,正午時光也不很熱了。趁著一天張之洞心情較好的時候,桑治平提起一樁他思之已久的事。


    “有一個地方,我想你一定會願望去的,今日有空,我陪你去看看如何?”


    “什麽好去處?”


    “胡文忠公祠。”


    張之洞果然立時來了興致:“一到武昌,我就想去看看文忠公的祠,這些日子給鐵廠弄得六神無主,差點給忘記了,虧你想起。”


    “我已打聽到在城南磨盤巷,但不知怎樣走。”


    “我知道去。”


    桑治平驚道:“你怎麽知道去?”


    張之洞笑道:“你忘記了?同治七、八、九三年,我在湖北做學政,仁梃就出生在武昌城。”


    桑治平也笑道:“真的哩,是我一時懵懂了。武漢三鎮,你是二十年後又重遊。”


    張之洞說:“吃過午飯後,把大根帶上,就我們三人去看看,再不要驚動別人了。”


    吃過午飯,張之洞身著便衣,由桑治平陪著走出督署。大根照例身藏暗器,短衣綁腿,做僕人狀緊隨其後。三人一路穿街過巷,向城南走去。


    武昌城北臨長江,西門南門乃是通往湘粵大道的出口。東北一帶乃碼頭所在地,貨物集散,人員遊動,場景喧騰雜亂,是腳夫、流氓、乞丐的麇集之處。武昌的商業繁華區在城南。這裏店鋪林立,百貨充斥,街巷交錯,人口稠密,配合商務活動而起的酒樓、妓院、戲園子隨處可見。盡管三楚大地到處都是飢餓、貧困,但武昌連同對岸的漢口、漢陽城裏,卻又是畸形的繁華,銀號金鋪裏盡皆肥馬輕裘之輩,酒樓妓院中多醉生夢死之徒。


    南門大街右邊的一條窄窄的小巷便是磨盤巷,張之洞、桑治平來到祠堂前。隻見一道一人半高的青磚砌成的四方圍牆,圍住一個小院落。院子正中是一座雖不高但占地也還寬闊的青瓦青磚木柱木樑的廳堂。一邊有四五間低矮的小平房。院子裏雜草叢生,幾隻母雞在到處覓食,卻並不見人影。


    磚牆上泥漿剝落,磚縫中時見青苔壁虎,灰暗冷落中透露出濃厚的衰敗之氣。祠堂大門門額上的“胡文忠公祠”豎匾,也是油漆斑駁,蛛網四結,兩邊楹柱上依稀可辨當年曾國藩贈給胡林翼的聯語:捨己從人,大賢之量;推心置腹,群彥所歸。


    他們迸了祠堂。祠堂中間是一個大廳,東西兩廂有著四間小房。大廳正中是一幅胡林翼的半身畫像:圓形臉上微露著笑容,三綹稀疏的鬍鬚掛在下巴和兩耳之下,穿戴一品官服。畫像被煙火熏得黑黃黑黃的。張之洞仔細地端詳著,腦子裏竭力回憶恩師的形象。他覺得這幅畫像與恩師先前的模樣相差很大,分明是有意美化了。像前磚砌的平台上豎立一座二尺餘高的神主,上麵寫著:太子太保銜贈總督湖北巡撫胡文忠公諱林翼之位。兩邊還有一大堆高高低低亂七八糟的神主,顯然是當時一批死在戰場上的高級軍官的牌位。能在死後入祀胡林翼祠,這是對死者的一種褒獎。


    神主的前麵是一個極大的長條形石爐,這是香爐,但上麵連一根竹籤子都沒有。石爐與平台之間擺供果燭台的供桌也不見了。再看兩邊的廂房,隻有一問空閑著,其它三間都堆積了篾籮、麻袋、木箱,看起來不是祠堂的廂房,倒是存放什物的倉庫。這就是闊別二十年,一直在心中視為聖地的恩師祠堂麽?張之洞呆望著眼前那座灰濛濛的胡林翼神主,簡直不敢相信。二十年前做湖北學政的時候,他曾多次前來瞻仰過。那時的光景,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當年的胡文忠公祠可是城南一大景觀。整個磨盤巷沒有一個閑雜百姓居住。新湘軍的三個哨官兵駐紮在此地。巷子裏幹戈林立,旌旗飄舞,一派兵營氣象。胡文忠公祠裏裏外外整齊幹淨,油漆鮮亮,一年四季香菸繚繞,燈火長明,供果不斷,憑弔者川流不息。那種崇高莊嚴肅穆的氣氛,令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能不對祠主頂禮膜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