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廣東後,蔡錫勇親眼看到張之洞是個與眾不同的官員,他真心誠意辦洋務,腳踏實地做事情。蔡錫勇感覺到自己多年來積蓄的學問有了用武之地,為國家效力的抱負可以得到施展,他熱情萬分地在粵督洋務科沒命地做事。現在,看到總督居然有將湖北鐵廠辦成世界第一的想法,蔡錫勇怎能不為之興奮萬分!為了給張之洞節約時間,也為了給鐵廠的籌建多盡一份力,蔡錫勇帶領著礦務局的一批局員,先行在武漢三鎮踏勘廠址。一個月後,他請張之洞看看由他們初定的幾個地方,再做最後定奪。
六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武漢三鎮地處長江和漢水的交匯處,白天,火球似的太陽將兩條江燒得熱烘烘的,猶如即將沸騰的滾水。夜晚,餘熱還不斷地從江麵散發出來.將~股股熱氣擠進千家萬戶。又加之人口眾多,車馬繁華,武昌、漢陽已是十萬戶以上的都市,而漢口鎮更是從宋代以來便與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天下四大鎮。清代人口劇增,漢口鎮匯集八方商賈,四鄰遊民,居住人數之多,為全國城鎮所少見。武漢三鎮集這地熱人多於一身,於是成為長江沿岸大小火爐之最。
一到入夏,溫度便一天高過一天地直線遞增,人們的手中不僅拿著扇子,許多人還得要加上一條毛巾,以便隨時擦去身上的臭汗。到處都是熱的。路邊的石頭固然熱得燙腳,連家中的桌椅板凳都熱得不敢沾邊。別的地方白天熱,晚上較涼爽,武漢這地方,夜晚之熱,絲毫不亞於白天。每天隻在淩晨三四點鍾時伴著一絲兒拂曉的涼風,才可勉強睡一兩個鍾頭。因為熱,心頭煩;因為煩,人的脾氣就變得暴躁。到處都可以看到吵架鬥毆的,動不動便揮拳踢腿,拔刀相向,所以外地人都害怕不敢招惹。有兩句民諺最是形象道出此地的民風人情:“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然而,奇怪的是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並不覺得這是在罵他們,反而以九頭鳥自居,生發出一股令人畏懼的莫名自豪感。
就在這樣的高溫酷暑的時候,五十四歲的湖廣總督每天戴著涼帽穿著綢衣麻鞋,在蔡錫勇、陳念扔、楊銳、大根等人的陪同下,親自察看礦務局所看定的幾個廠址。連日來,他已看過城外的武勝門塘角、武昌城東南的湯生湖和漢口城外的黑龍廟、青石橋、棗林等地。張之洞對這幾個地方都不太滿意。看著丈夫每天回來時那副疲憊不堪的神態,及換下那身濕了又幹、幹了又濕盡是汗味的衣褲,佩玉總是心疼地勸他:“這一把年紀了,不能跟年輕人樣天天在爐火裏煎烤,要麽等秋涼時再去看,要麽幹脆交給蔡督辦他們定下好了。”
張之洞則總是說,選擇廠址是頭一件大事,不親自去看不放心,鐵廠要加緊興建,也不能等老天爺涼快了才辦事。佩玉知道他的強脾氣,不再多說話。待張之洞洗完澡吃了飯後,叫他在竹涼床上躺著,吩咐春蘭替他扇扇子。自己則彈幾曲輕柔的古曲,讓他好好休息休息。
這一天清早,他對蔡錫勇說:“你們所看的武昌、漢口幾個地方,都不算太好,今天我們一道去漢陽看看。”
於是,一律便裝簡從的督署官員們,靜悄悄地渡過天塹長江。來到漢陽城時,已是午後三點多鍾,大家由臨江門進了城。鹹豐八年,張之洞來武昌看望胡林翼時曾經來過一趟漢陽。如今三十一年過去了,眼中的漢陽古城依舊是當年矮矮的店鋪,窄窄的石板街,除開來來往往的人多些外,市容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張之洞正在嘆息間,忽然感覺到一股涼風從西北邊吹過來,渾身上下一陣舒服。抬頭一望,原來不知不覺,太陽早已被滿天黑雲所遮蓋,天色比剛才暗多了。大根說:“武漢這裏的日頭比哪裏的都毒,想不到也有被烏雲吞沒的時候,再不要讓它鑽出來了!”
楊銳說:“要是下場雨就好了。”
話音尚未落,一陣大風吹來,立即就有豆大的雨點打在大家的臉上。大根興奮地拍起手:“好啦,好啦,下雨了,老天爺,下久點,好讓我們今夜睡個安穩覺。”
蔡錫勇說:“要找個地方躲躲雨才好。”
大家四處張望,陳念礽發現了一個好地方,指著左側大聲說:“那邊有一處大院落,我們都到那裏去。”
大家簇擁著張之洞快步向左側走去。走到近處,張之洞高興地說:“原來這就到了歸元寺。早一會兒我還在想,這次要好好地到歸元寺去看看。”
除張之洞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到漢陽,遂興致勃勃地說:“下雨了,反正也踏勘不成了,今天我們好好地看看這座江夏名剎。”
歸元寺的確是一座名剎。它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相對於那些漢唐時期的古寺來說,它的歷史並不久遠,但它的名氣卻很大。這一則是歸元寺的規模宏大,殿閣很多,包括大雄寶殿、韋馱殿、天王殿、地藏王殿、藏經閣、大士閣等大小建築幾十座,且都一色的黃綠琉璃瓦,配上朱紅色的楹柱、窗欞,顯得分外的莊嚴肅穆,氣象宏偉。二來歸元寺在宏闊的大布局中又用心設計不少精巧細微的小院落小景致。如翠微峰、翠微井、梅花壇、鳳竹亭等。這些地方小徑曲廊清幽雅潔,是修煉、讀書、療疾、幽會的極好去處。歸元寺將天竺國崇隆偉岸的佛學藝術與中國江南的園林景致融為一體,形成獨具一格的建築體係。在數以千計的華夏寺院中別樹一幟,從而名播大江南北。此外,歸元寺位於漢陽城裏,漢口、武昌近在咫尺,使得它的香客眾多。尤其是那些商賈們,因為商海風險難測,求神拜佛之風特盛。若遇有菩薩保佑發了財,則不惜將大把大把錢花在還願上。焚香獻禮自不待說,更有人修繕廟宇,重塑金身。故而,這歸元寺一年四季信徒絡繹,香火隆盛,殿閣佛像金碧輝煌。寺院也因此收入豐厚,僧眾們也很富裕,大小和尚個個僧袍光輝,身軀肥胖,令那些普通庵寺的窮僧苦尼們艷羨不已。
六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武漢三鎮地處長江和漢水的交匯處,白天,火球似的太陽將兩條江燒得熱烘烘的,猶如即將沸騰的滾水。夜晚,餘熱還不斷地從江麵散發出來.將~股股熱氣擠進千家萬戶。又加之人口眾多,車馬繁華,武昌、漢陽已是十萬戶以上的都市,而漢口鎮更是從宋代以來便與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天下四大鎮。清代人口劇增,漢口鎮匯集八方商賈,四鄰遊民,居住人數之多,為全國城鎮所少見。武漢三鎮集這地熱人多於一身,於是成為長江沿岸大小火爐之最。
一到入夏,溫度便一天高過一天地直線遞增,人們的手中不僅拿著扇子,許多人還得要加上一條毛巾,以便隨時擦去身上的臭汗。到處都是熱的。路邊的石頭固然熱得燙腳,連家中的桌椅板凳都熱得不敢沾邊。別的地方白天熱,晚上較涼爽,武漢這地方,夜晚之熱,絲毫不亞於白天。每天隻在淩晨三四點鍾時伴著一絲兒拂曉的涼風,才可勉強睡一兩個鍾頭。因為熱,心頭煩;因為煩,人的脾氣就變得暴躁。到處都可以看到吵架鬥毆的,動不動便揮拳踢腿,拔刀相向,所以外地人都害怕不敢招惹。有兩句民諺最是形象道出此地的民風人情:“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然而,奇怪的是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並不覺得這是在罵他們,反而以九頭鳥自居,生發出一股令人畏懼的莫名自豪感。
就在這樣的高溫酷暑的時候,五十四歲的湖廣總督每天戴著涼帽穿著綢衣麻鞋,在蔡錫勇、陳念扔、楊銳、大根等人的陪同下,親自察看礦務局所看定的幾個廠址。連日來,他已看過城外的武勝門塘角、武昌城東南的湯生湖和漢口城外的黑龍廟、青石橋、棗林等地。張之洞對這幾個地方都不太滿意。看著丈夫每天回來時那副疲憊不堪的神態,及換下那身濕了又幹、幹了又濕盡是汗味的衣褲,佩玉總是心疼地勸他:“這一把年紀了,不能跟年輕人樣天天在爐火裏煎烤,要麽等秋涼時再去看,要麽幹脆交給蔡督辦他們定下好了。”
張之洞則總是說,選擇廠址是頭一件大事,不親自去看不放心,鐵廠要加緊興建,也不能等老天爺涼快了才辦事。佩玉知道他的強脾氣,不再多說話。待張之洞洗完澡吃了飯後,叫他在竹涼床上躺著,吩咐春蘭替他扇扇子。自己則彈幾曲輕柔的古曲,讓他好好休息休息。
這一天清早,他對蔡錫勇說:“你們所看的武昌、漢口幾個地方,都不算太好,今天我們一道去漢陽看看。”
於是,一律便裝簡從的督署官員們,靜悄悄地渡過天塹長江。來到漢陽城時,已是午後三點多鍾,大家由臨江門進了城。鹹豐八年,張之洞來武昌看望胡林翼時曾經來過一趟漢陽。如今三十一年過去了,眼中的漢陽古城依舊是當年矮矮的店鋪,窄窄的石板街,除開來來往往的人多些外,市容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張之洞正在嘆息間,忽然感覺到一股涼風從西北邊吹過來,渾身上下一陣舒服。抬頭一望,原來不知不覺,太陽早已被滿天黑雲所遮蓋,天色比剛才暗多了。大根說:“武漢這裏的日頭比哪裏的都毒,想不到也有被烏雲吞沒的時候,再不要讓它鑽出來了!”
楊銳說:“要是下場雨就好了。”
話音尚未落,一陣大風吹來,立即就有豆大的雨點打在大家的臉上。大根興奮地拍起手:“好啦,好啦,下雨了,老天爺,下久點,好讓我們今夜睡個安穩覺。”
蔡錫勇說:“要找個地方躲躲雨才好。”
大家四處張望,陳念礽發現了一個好地方,指著左側大聲說:“那邊有一處大院落,我們都到那裏去。”
大家簇擁著張之洞快步向左側走去。走到近處,張之洞高興地說:“原來這就到了歸元寺。早一會兒我還在想,這次要好好地到歸元寺去看看。”
除張之洞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到漢陽,遂興致勃勃地說:“下雨了,反正也踏勘不成了,今天我們好好地看看這座江夏名剎。”
歸元寺的確是一座名剎。它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相對於那些漢唐時期的古寺來說,它的歷史並不久遠,但它的名氣卻很大。這一則是歸元寺的規模宏大,殿閣很多,包括大雄寶殿、韋馱殿、天王殿、地藏王殿、藏經閣、大士閣等大小建築幾十座,且都一色的黃綠琉璃瓦,配上朱紅色的楹柱、窗欞,顯得分外的莊嚴肅穆,氣象宏偉。二來歸元寺在宏闊的大布局中又用心設計不少精巧細微的小院落小景致。如翠微峰、翠微井、梅花壇、鳳竹亭等。這些地方小徑曲廊清幽雅潔,是修煉、讀書、療疾、幽會的極好去處。歸元寺將天竺國崇隆偉岸的佛學藝術與中國江南的園林景致融為一體,形成獨具一格的建築體係。在數以千計的華夏寺院中別樹一幟,從而名播大江南北。此外,歸元寺位於漢陽城裏,漢口、武昌近在咫尺,使得它的香客眾多。尤其是那些商賈們,因為商海風險難測,求神拜佛之風特盛。若遇有菩薩保佑發了財,則不惜將大把大把錢花在還願上。焚香獻禮自不待說,更有人修繕廟宇,重塑金身。故而,這歸元寺一年四季信徒絡繹,香火隆盛,殿閣佛像金碧輝煌。寺院也因此收入豐厚,僧眾們也很富裕,大小和尚個個僧袍光輝,身軀肥胖,令那些普通庵寺的窮僧苦尼們艷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