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名臣這批人中,張之洞真正崇敬的還是他的恩師胡林翼和曾國藩、左宗棠,他們上馬擊賊下馬吟詩,可謂文武雙全。可惜,胡林翼英年早逝,曾國藩也僅壽止花甲,就連到老不改英雄本色的左宗棠也在前年去世了。


    對於那個被世人公認為中興名臣之一、領天下督撫之首達二十餘年、以群臣領袖自命的李鴻章,張之洞的看法則要複雜得多。


    說句實在話,張之洞對李鴻章還是佩服的。當年,李鴻章以一個清華翰林的身分,能看清天下大勢,毅然離開舒適寧靜的翰苑回原籍辦團練,主動投入兵凶戰危之地,這一舉動就要高過千萬個讀書破萬卷的儒士文人了。後來親自組建淮軍,指揮一支能征慣戰的軍隊,直到在他的手裏徹底撲滅流竄四方的撚子,也算得上有統兵之才。這些年,李鴻章能清醒地看到必須學習洋人的長處,並在直隸辦機器局槍炮廠,辦水師學堂,為北洋大購艇炮,繼而又辦電報局修鐵路,在中國開一代風氣之先。這辦洋務一途,尤使得從清流變為督撫的張之洞更加欽佩,他不得不承認:這個曾文正公的高足確有過人之處。


    但張之洞不喜歡李鴻章,有時甚至是厭惡。這種心態最初萌生於彼此間的政見不同。


    作為清流黨中重要人物,在對外關係上,張之洞一貫持強硬態度。但李鴻章多採取妥協的做法,主張退讓、息事寧人。對此,張之洞十分看不慣,激情勃發時,他也會和清流黨的朋友張佩綸、陳寶琛等人一起罵李鴻章貽誤國家,與漢奸差不多。這幾年來,盡管他已從清流黨的狹隘圈子中走了出來,對李鴻章的某些做法有些體諒,但他還是認為徐圖自強和對外強硬並不矛盾。


    張之洞不喜歡李鴻章,還因為他對李鴻章的人品有反感。他認為李鴻章的為人,一喜拉幫結派,二喜聚斂財貨。李鴻章用人,最看重兩個背景,一是不是出身淮軍或與淮軍有淵源,二是不是安徽人。若有這兩個背景,又有本事,他則重用;即便沒有本事,他也會優予看顧。安徽人尤其是廬州府的人去找他,他都吩咐手下人好好接待,能安置的盡量安置。他有一句名言:“咱兩淮人歷來生計艱難,好不容易如今混出一支軍旅、出息了這麽多人物,父老鄉親來依附你,找碗飯吃,你能讓他失望而歸嗎?”這句話,讓千萬安徽人聽了心暖,卻也因此而壞事。李鴻章和他的袍澤們所管轄的地方,無論官署還是軍營,都是良莠不分,魚龍混雜,常常使得英雄氣短,誌士灰心,最後終因甲午海戰大敗而壞了他的一世英名。李鴻章在錢財上不檢點。他本人是來者不拒,他的兄弟子侄則更是放肆聚斂。他們人在外麵做官,家中則良田無數,美宅無算,合肥李氏家族是安徽最大的財主。當時有句民謠:“宰相合肥天下瘦。”對他諷刺挖苦是既辛辣又絕妙。


    這兩點素為中國傳統操守所抨擊,也是清流黨人敢於與李鴻章作對的所恃之處。李鴻章以鄉情和銀錢來網羅收買世俗間雞鳴狗盜之輩,成就了一番英雄豪傑的事業,也因此得罪天下清高之士,招致生前身後洗刷不去的罵名。這原是自古以來,凡做世俗大事的人都不可避免的無奈。“求仁得仁”,就李鴻章本人來說,以他豁達大度之胸襟來看倒也沒有什麽,但要堵住世人悠悠之口,讓人對他有發自內心的敬重,卻也是做不到的。


    張之洞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突出者,即使當年身為洗馬一類的小京官,輩份上足足低了一輩,他也敢對李鴻章不恭,甚至指名道姓地罵。


    如果說這兩個方麵,在先前尚未構成直接利害衝突的話,那麽在中法之役中,張之洞則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李鴻章對他的禍害。按照張之洞的想法,是要趁著諒山大捷的大好時機來一個“直搗黃龍府”,將法國在越南北部的勢力一掃而光。此事一旦成功,對國家來說,將可長保滇桂一帶的安寧,大大提高在世界上的聲譽。對他個人來說,則可以建立更大的功勳,留在史冊上的這頁記載也將更光彩。可惜,李鴻章卻害怕因此而打亂他的和局戰略,見好就收,最後反而出現戰勝國向戰敗國求和的咄咄怪事。張之洞深怨李鴻章這樣做,使國家蒙受了恥辱。李鴻章則多次指責張之洞是矜能自詡,好大喜功。


    張之洞從此與李鴻章結下個人讎隙:李鴻章不但誤國,也誤他張某人!他決心要與這個四朝元老較量較量,讓此人感受一下後來居上者的壓力。


    張之洞和他的幕友們無疑是鐵路興建的熱烈支持者。至於如何辦,他安排洋務科拿出具體的方案來。


    主管蔡錫勇集合陳念礽等人搜集歐美等國建造鐵路的歷史資料,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三個階段的設想:第一階段全力支持李鴻章建立中國鐵路公司,並成立招商股份公司,先把津通鐵路建好。第二階段興建上海至南京的滬寧鐵路和上海至杭州、寧波的滬杭甬鐵路。第三階段,則為興建北京到漢口的京漢鐵路。這條鐵路直貫中國的腹心地帶,好比人身上的一根主動脈,對於國家各方麵關係重大。但因為線路長,施工難度大,耗資浩大,技術和財力一時都跟不上,故宜擺在第三階段,待津通、滬寧、滬杭甬三條鐵路相繼完成後再考慮。


    蔡錫勇向張之洞稟報這個三步走的設想後,特別提出:“這是洋務科全體幕友將中外情況反覆研究比較後,提出的一個慎重而又可行的計劃,希望香帥能採納並據此上奏。”自趙茂昌首開“香帥”的稱呼後,沒有多久,除桑治平和楊銳等極少數幾個仍沿用舊稱呼外,其他人都一律尊稱張之洞為香帥。張之洞也樂於聽人家這樣叫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