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張之洞的推薦,李秉衡很快便擢升為浙江按察使,隨即乎移廣西。李秉衡感激張之洞的知遇之恩,張之洞也對李秉衡格外信任,二人之間相處融洽。
就在朝廷任命下達的同時,張之洞也給即將出關統兵的李秉衡一封急信。信上說,這兩個月來越南戰局惡化,關鍵在於各路統領不能協調合作,而這種局麵根本原因又出在潘鼎新的身上。潘鼎新德不能服眾,才不足以製敵,希望李秉衡以前車之覆為鑑,將越南北圻的軍事總指揮權交給馮子材,由馮全權督辦關外軍務。
張之洞對李秉衡說,如今的局勢,與鹹豐十年江南大營潰敗時差不多。當時朝廷為了挽回敗局,不得不將東南事權委之於曾國藩一人。眼下馮子材、劉永福都是可獨當一麵的人。為此,他為前線謀畫一個大的戰略部署:東西兩線合作用兵,東線諒山委之於馮子材,西線宣光委之於劉永福。
這時候,馮子材的心情正頗為抑鬱。原來,潘鼎新既是巡撫,又兼廣西陸路提督之職。他被撤職後,朝廷任命蘇元春為廣西提督,卻並不按常例擢升他這個幫辦。六十八歲的原廣西提督看到四十歲的蘇元春位居他之上,心中甚是不快。
李秉衡帶著張之洞的信,一到鎮南關,便去拜會駐在關外的馮子材。
“老將軍,”李秉衡誠懇地說,“局勢危殆,關外各軍群龍無首,我雖奉朝廷之命護理巡撫在關外督戰,但其實不懂軍事,還請老將軍出麵,挑起這副重擔。”
馮子材冷冷地說:“蘇元春不是擢升廣西提督了嗎?這重擔自然由他挑,我不過幫辦而已。”
李秉衡說:“蘇元春雖被升為提督,但他的聲望和能力畢竟不能與老將軍相比,王德榜在上次戰事中與他結了仇,現在如何會聽他的?王孝祺是淮軍宿將,資歷年歲都已在蘇元春之上,他
也不會聽蘇元春的。至於劉永福,他早就說過,隻服老將軍一人。”
馮子材冷笑道:“既然這樣,又何必讓蘇元春占著廣西提督這個位置呢?”
李秉衡見馮子材年近古稀,做過多年的提督了,如今還這樣計較名位,心裏雖不以為然,嘴上仍耐心地解釋:“三個多月前,老將軍尚未來越南,潘鼎新便已向朝廷推薦了蘇元春出任廣西提督。他是廣西人,在廣西辦了多年的團練,與廣西村寨頭領、土司交往頗多,也算得上一個地頭蛇,故而潘鼎新推薦他,朝廷也便接受了;但在越南做各路人馬的統帥,他顯然不夠資格,更不能跟老將軍比。老將軍二十年前就是提督了,還在乎這個官銜嗎?再說,與_個兒輩的人去慪這個氣,也不值。”
李秉衡的這番話不無道理。馮子材想:我都快七十歲了,已致仕多年,還在乎職務高低嗎,隻是心裏不順氣罷了!
已是正午時候,他留下李秉衡在軍營吃午飯,彼此都不再談這件事。吃過午飯後,他安排李秉衡休息,自己也照例睡午覺。馮子材倒下後很快便鼾聲大作,書生出身的李秉衡麵對著嚴峻的局勢心中焦急萬分,坐立不安。正在這時,軍中信使來到營外。李秉衡忙走出門,指著信使手中的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函:“這是什麽?”
信使答:“這是兩廣總督衙門發給馮軍門的信。”
“噢。”李秉衡心裏想:又有什麽緊急軍情嗎?“你直接送給馮老將軍吧!”
原來,信使送來的並不是緊急軍情,而是張之洞寫給馮子材的私人信件。信上說:上次在荔枝灣,老將軍說過要有製勝之把握,必須有統率各軍的權力,當時鑑於潘鼎新以桂撫在關外督軍的緣故,不便答應,隻能在今後相機而動。現在潘已去職,蘇元春雖升為提督,但不負眾望,不能統轄各軍,廣西提督亦未有轄製關外各軍之權,我已請李護撫台恭請老將軍出麵主持大計。時機已到,盼老將軍以國事為重,臨危受命,挽回大局,為華夏爭光。近日,外國報紙透露法國遠征軍中的一個重要消息,願老將軍切實把握。從敵人營壘獲取軍情,常常是出奇製勝的秘訣。老將軍用兵一生,自然比別人更深知此中道理。另紙附辜鴻銘翻譯的英國《泰晤士報》上的一則花邊新聞:法國遠征軍東線總指揮尼格裏少將貪戀女色,跟一個河內歌女打得火熱,居然將歌女從河內召來諒山相伴,軍中多有不滿。
馮子材看到這則消息,一個想法突然冒出來,他仿佛從中看出打勝仗的苗頭了。
他興沖沖地走進李秉衡的休息間,爽快地對愁眉未展的護理撫台說:“我同意出麵指揮全局軍務,但你要蘇元春、王孝祺、王德榜等人保證,完全聽我的將令,不得稍有違抗;若有違者,老夫將以軍令處置。”
李秉衡聽了這話,愁雲頓時消去,高興地撫著馮子材的雙肩說:“老將軍放心,這事包在我的身上。說句實話,蘇元春他們也是從心裏服老將軍您的。”
馮子材從明暗兩方麵製定他的作戰計劃。明的一麵,即保衛鎮南關,收復北圻失地。馮子材帶著蘇元春等人仔細查勘鎮南關四周的地形,決定將軍營移進關內距關樓八裏處的關前隘。此地東西高聳,中間兩道山嶺相距約四十丈寬,馮子材在這裏築一道兩人高連接東西山嶺的土石長牆。牆外挖一條一人深的大溝,東西兩道山嶺上建三座炮台。王孝祺的軍營紮東嶺,蘇元春率部紮三裏之外的幕府,王德榜率部屯於五裏外的油隘,構成對關前隘大營的犄角之勢。馮子材和他的兩個兒子則率部紮在土石長牆內。
就在朝廷任命下達的同時,張之洞也給即將出關統兵的李秉衡一封急信。信上說,這兩個月來越南戰局惡化,關鍵在於各路統領不能協調合作,而這種局麵根本原因又出在潘鼎新的身上。潘鼎新德不能服眾,才不足以製敵,希望李秉衡以前車之覆為鑑,將越南北圻的軍事總指揮權交給馮子材,由馮全權督辦關外軍務。
張之洞對李秉衡說,如今的局勢,與鹹豐十年江南大營潰敗時差不多。當時朝廷為了挽回敗局,不得不將東南事權委之於曾國藩一人。眼下馮子材、劉永福都是可獨當一麵的人。為此,他為前線謀畫一個大的戰略部署:東西兩線合作用兵,東線諒山委之於馮子材,西線宣光委之於劉永福。
這時候,馮子材的心情正頗為抑鬱。原來,潘鼎新既是巡撫,又兼廣西陸路提督之職。他被撤職後,朝廷任命蘇元春為廣西提督,卻並不按常例擢升他這個幫辦。六十八歲的原廣西提督看到四十歲的蘇元春位居他之上,心中甚是不快。
李秉衡帶著張之洞的信,一到鎮南關,便去拜會駐在關外的馮子材。
“老將軍,”李秉衡誠懇地說,“局勢危殆,關外各軍群龍無首,我雖奉朝廷之命護理巡撫在關外督戰,但其實不懂軍事,還請老將軍出麵,挑起這副重擔。”
馮子材冷冷地說:“蘇元春不是擢升廣西提督了嗎?這重擔自然由他挑,我不過幫辦而已。”
李秉衡說:“蘇元春雖被升為提督,但他的聲望和能力畢竟不能與老將軍相比,王德榜在上次戰事中與他結了仇,現在如何會聽他的?王孝祺是淮軍宿將,資歷年歲都已在蘇元春之上,他
也不會聽蘇元春的。至於劉永福,他早就說過,隻服老將軍一人。”
馮子材冷笑道:“既然這樣,又何必讓蘇元春占著廣西提督這個位置呢?”
李秉衡見馮子材年近古稀,做過多年的提督了,如今還這樣計較名位,心裏雖不以為然,嘴上仍耐心地解釋:“三個多月前,老將軍尚未來越南,潘鼎新便已向朝廷推薦了蘇元春出任廣西提督。他是廣西人,在廣西辦了多年的團練,與廣西村寨頭領、土司交往頗多,也算得上一個地頭蛇,故而潘鼎新推薦他,朝廷也便接受了;但在越南做各路人馬的統帥,他顯然不夠資格,更不能跟老將軍比。老將軍二十年前就是提督了,還在乎這個官銜嗎?再說,與_個兒輩的人去慪這個氣,也不值。”
李秉衡的這番話不無道理。馮子材想:我都快七十歲了,已致仕多年,還在乎職務高低嗎,隻是心裏不順氣罷了!
已是正午時候,他留下李秉衡在軍營吃午飯,彼此都不再談這件事。吃過午飯後,他安排李秉衡休息,自己也照例睡午覺。馮子材倒下後很快便鼾聲大作,書生出身的李秉衡麵對著嚴峻的局勢心中焦急萬分,坐立不安。正在這時,軍中信使來到營外。李秉衡忙走出門,指著信使手中的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函:“這是什麽?”
信使答:“這是兩廣總督衙門發給馮軍門的信。”
“噢。”李秉衡心裏想:又有什麽緊急軍情嗎?“你直接送給馮老將軍吧!”
原來,信使送來的並不是緊急軍情,而是張之洞寫給馮子材的私人信件。信上說:上次在荔枝灣,老將軍說過要有製勝之把握,必須有統率各軍的權力,當時鑑於潘鼎新以桂撫在關外督軍的緣故,不便答應,隻能在今後相機而動。現在潘已去職,蘇元春雖升為提督,但不負眾望,不能統轄各軍,廣西提督亦未有轄製關外各軍之權,我已請李護撫台恭請老將軍出麵主持大計。時機已到,盼老將軍以國事為重,臨危受命,挽回大局,為華夏爭光。近日,外國報紙透露法國遠征軍中的一個重要消息,願老將軍切實把握。從敵人營壘獲取軍情,常常是出奇製勝的秘訣。老將軍用兵一生,自然比別人更深知此中道理。另紙附辜鴻銘翻譯的英國《泰晤士報》上的一則花邊新聞:法國遠征軍東線總指揮尼格裏少將貪戀女色,跟一個河內歌女打得火熱,居然將歌女從河內召來諒山相伴,軍中多有不滿。
馮子材看到這則消息,一個想法突然冒出來,他仿佛從中看出打勝仗的苗頭了。
他興沖沖地走進李秉衡的休息間,爽快地對愁眉未展的護理撫台說:“我同意出麵指揮全局軍務,但你要蘇元春、王孝祺、王德榜等人保證,完全聽我的將令,不得稍有違抗;若有違者,老夫將以軍令處置。”
李秉衡聽了這話,愁雲頓時消去,高興地撫著馮子材的雙肩說:“老將軍放心,這事包在我的身上。說句實話,蘇元春他們也是從心裏服老將軍您的。”
馮子材從明暗兩方麵製定他的作戰計劃。明的一麵,即保衛鎮南關,收復北圻失地。馮子材帶著蘇元春等人仔細查勘鎮南關四周的地形,決定將軍營移進關內距關樓八裏處的關前隘。此地東西高聳,中間兩道山嶺相距約四十丈寬,馮子材在這裏築一道兩人高連接東西山嶺的土石長牆。牆外挖一條一人深的大溝,東西兩道山嶺上建三座炮台。王孝祺的軍營紮東嶺,蘇元春率部紮三裏之外的幕府,王德榜率部屯於五裏外的油隘,構成對關前隘大營的犄角之勢。馮子材和他的兩個兒子則率部紮在土石長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