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感到了一種全權的信任感。他緊握張之洞的手說:“那就這樣說定了,走,我們一道吃熊掌去。”
第二天上午,馮子材正要陪同張之洞一行到荔枝灣四處走走的時候,廉州府快馬趕來的衙役報告一個不幸的消息:張樹聲已於三天前病逝廣州。張之洞大吃一驚,急忙告別馮子材,匆匆回奔五羊城。
四 來了個精通十國語言的奇才
張之洞匆匆趕回廣州,先不回衙門,徑直來到高隆街張樹聲在穗的寓所。這裏已經是白花如雪,挽幛如林了。李鴻章送的輓聯貼在丈八白綾上,高高地懸掛在靈堂正大門的兩側楹柱上,十分引人注目,其餘映入眼簾的盡皆淮軍係統的高級文武官員的輓聯。他們挑盡字典中的最好詞語,不惜破格逾等吹捧曾與他們一道平發平撚,而今無官無職的那個皖北強梁。在踏人張府的那一刻,張之洞直覺這是駐粵淮軍集團在著意為之。他們近在給廣東粵軍以威脅,遠在向朝廷施加壓力,其用意則很明顯:淮軍團結一致,力量強大,不可輕慢。
清流出身的張之洞本能上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壓抑之感。張樹聲的長子張華奎,見張之洞一身平常裝扮,也不見祭禮奠儀等等,心中老大不快,前去碼頭迎接的兵備道李必中悄悄對張華奎說明了原由。張華奎見張之洞家門都沒進便來弔唁父親,又感動了。他趕忙以孝子之禮跪著接待,將張之洞引到張樹聲的靈柩前。
張之洞對著靈牌凝思著。想當年這位淮軍統領指揮千軍萬馬,搏擊沙場,是何等威風凜凜叱吒風雲,而今說走就走了,生前的戰功、袍澤一樣也帶不去。做過統帥,做過巡撫,做過總督,不料到了最後卻一官半職都沒有,靈牌上的頭銜空空蕩蕩的。此’刻的祭堂盡管熱熱鬧鬧風風光光,但那位長眠者的心境,一定冷落寂寥,有苦難言。想到這些,一絲人生無常的感嘆,不由自主地在張之洞的腦中湧起。他跪在張樹聲的靈柩前,滿懷哀憫地磕了三個頭。
張華奎恭恭敬敬地扶起張之洞,將他帶到書房坐下後,將張樹聲的遺折捧了出來,請張之洞代為轉奏朝廷。張之洞打開前總督的遺折,認真地看著。前一段文字依舊是為自己辯護,隻是語氣較往日低沉,遺折的最後,張樹聲以一個深受厚恩的三朝舊臣的身分,鄭重敦請朝廷變法自強:
“西人立國之本體,在育才於學堂,論政於議院,輪船大炮電線鐵路皆其用,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常不相及,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猶不足恃也。宜采西人之體以引其用,則奠國家長久之業矣。”
張之洞雖不能完全贊同這個意見,但張樹聲臨死仍念念不忘國家的忠心卻強烈地震動了他。何況此刻戰火已經點燃,廝殺在即,借張樹聲的身後之事安撫淮軍,讓湘淮粵三軍精誠團結一致對外,乃眼下的頭等大事。張之洞站起來,誠懇地對張華奎說:“請大公子放心,本督將親自擬折為軒帥請恤。”
第二天,張之洞盡心盡力地為張樹聲擬了一道請恤折,以繼任者的身分,歷敘張樹聲在兩廣任上的政績,再一次為張樹聲洗刷這幾年來所受的指摘。又追敘張三十餘年來的戰功,請求朝廷將其任上的處分予以開除,生平事跡交國史館立傳,並在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祠享祭,蔭子庇孫。又換上素服,帶著一班高級官員再次親臨祭奠,在張樹聲的靈前親自宣讀這道請恤折,請前總督在天之靈安息。張華奎和守靈的淮軍將士無不感激,鄭重表示:朝廷已發出對法宣戰的指令,淮軍將士聽從製台調遣,同仇敵愾,堅守大清南大門。
料理完前總督的喪事後,張之洞全力以赴辦理另一件大事:籌餉。
眼下當務之急是要拿出一大批銀子出來,這批銀子的主要用途:一是從洋人軍火商手裏買二十座克虜伯鋼炮及一萬顆炮彈,二為唐景崧新募的景字營及馮子材即將招募的子弟兵發放
餉銀,三為湘淮粵三軍因備戰而必添的急用軍需和賞銀,這幾項款子加起來,將在百萬兩左右。
這可是一筆龐大的數字,要是在先前的山西,如同上天摘星攬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廣東富裕,或許可以四處騰挪擠壓,湊起這百萬銀子出來。他將巡撫倪文蔚、布政使龔易圖、按察使沈鎔經等人找來商量,孰料這幾位熟知錢糧底細的人聽後大為犯難。倪文蔚告訴張之洞,早在去年,便因海防吃重,經費不敷,張樹聲不得不奏請朝廷同意,向香港滙豐銀行借高息銀二百萬兩,去年八月提取一百萬,今年三月又因庫款緊絀提取一百萬,向滙豐銀行所借的二百萬銀子已全部提盡。
張之洞還不知有這件事,心裏也焦急起來,頓時有一種“空存抱負卻無法展布”之感。他想起二十年前胡林翼對他說過的一番話來。
那是在武昌撫台衙門裏,身在安徽前方的湘軍首領曾國藩給胡林翼來了一封十萬火急的信。信上隻寫了幾句話:請在十天內速籌八萬兩銀子,不然將人心潰散,無法維繫。胡林翼拿著這封信對侍立一旁的張之洞說:“現在正是春荒時節,湖北農人行乞啃樹皮度荒,道路上隻見難民,沒有商人,厘卡收不到厘金,街市蕭條,也收不上稅,而四處要錢要糧的信函不斷前來,藩庫一洗再洗,幾乎淘空。我現在到哪裏去弄八萬兩銀子。但沒有餉銀,軍隊隨時都會譁變,又怎麽能指望他們打仗,這也是實情,真難辦呀!”
第二天上午,馮子材正要陪同張之洞一行到荔枝灣四處走走的時候,廉州府快馬趕來的衙役報告一個不幸的消息:張樹聲已於三天前病逝廣州。張之洞大吃一驚,急忙告別馮子材,匆匆回奔五羊城。
四 來了個精通十國語言的奇才
張之洞匆匆趕回廣州,先不回衙門,徑直來到高隆街張樹聲在穗的寓所。這裏已經是白花如雪,挽幛如林了。李鴻章送的輓聯貼在丈八白綾上,高高地懸掛在靈堂正大門的兩側楹柱上,十分引人注目,其餘映入眼簾的盡皆淮軍係統的高級文武官員的輓聯。他們挑盡字典中的最好詞語,不惜破格逾等吹捧曾與他們一道平發平撚,而今無官無職的那個皖北強梁。在踏人張府的那一刻,張之洞直覺這是駐粵淮軍集團在著意為之。他們近在給廣東粵軍以威脅,遠在向朝廷施加壓力,其用意則很明顯:淮軍團結一致,力量強大,不可輕慢。
清流出身的張之洞本能上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壓抑之感。張樹聲的長子張華奎,見張之洞一身平常裝扮,也不見祭禮奠儀等等,心中老大不快,前去碼頭迎接的兵備道李必中悄悄對張華奎說明了原由。張華奎見張之洞家門都沒進便來弔唁父親,又感動了。他趕忙以孝子之禮跪著接待,將張之洞引到張樹聲的靈柩前。
張之洞對著靈牌凝思著。想當年這位淮軍統領指揮千軍萬馬,搏擊沙場,是何等威風凜凜叱吒風雲,而今說走就走了,生前的戰功、袍澤一樣也帶不去。做過統帥,做過巡撫,做過總督,不料到了最後卻一官半職都沒有,靈牌上的頭銜空空蕩蕩的。此’刻的祭堂盡管熱熱鬧鬧風風光光,但那位長眠者的心境,一定冷落寂寥,有苦難言。想到這些,一絲人生無常的感嘆,不由自主地在張之洞的腦中湧起。他跪在張樹聲的靈柩前,滿懷哀憫地磕了三個頭。
張華奎恭恭敬敬地扶起張之洞,將他帶到書房坐下後,將張樹聲的遺折捧了出來,請張之洞代為轉奏朝廷。張之洞打開前總督的遺折,認真地看著。前一段文字依舊是為自己辯護,隻是語氣較往日低沉,遺折的最後,張樹聲以一個深受厚恩的三朝舊臣的身分,鄭重敦請朝廷變法自強:
“西人立國之本體,在育才於學堂,論政於議院,輪船大炮電線鐵路皆其用,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常不相及,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猶不足恃也。宜采西人之體以引其用,則奠國家長久之業矣。”
張之洞雖不能完全贊同這個意見,但張樹聲臨死仍念念不忘國家的忠心卻強烈地震動了他。何況此刻戰火已經點燃,廝殺在即,借張樹聲的身後之事安撫淮軍,讓湘淮粵三軍精誠團結一致對外,乃眼下的頭等大事。張之洞站起來,誠懇地對張華奎說:“請大公子放心,本督將親自擬折為軒帥請恤。”
第二天,張之洞盡心盡力地為張樹聲擬了一道請恤折,以繼任者的身分,歷敘張樹聲在兩廣任上的政績,再一次為張樹聲洗刷這幾年來所受的指摘。又追敘張三十餘年來的戰功,請求朝廷將其任上的處分予以開除,生平事跡交國史館立傳,並在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祠享祭,蔭子庇孫。又換上素服,帶著一班高級官員再次親臨祭奠,在張樹聲的靈前親自宣讀這道請恤折,請前總督在天之靈安息。張華奎和守靈的淮軍將士無不感激,鄭重表示:朝廷已發出對法宣戰的指令,淮軍將士聽從製台調遣,同仇敵愾,堅守大清南大門。
料理完前總督的喪事後,張之洞全力以赴辦理另一件大事:籌餉。
眼下當務之急是要拿出一大批銀子出來,這批銀子的主要用途:一是從洋人軍火商手裏買二十座克虜伯鋼炮及一萬顆炮彈,二為唐景崧新募的景字營及馮子材即將招募的子弟兵發放
餉銀,三為湘淮粵三軍因備戰而必添的急用軍需和賞銀,這幾項款子加起來,將在百萬兩左右。
這可是一筆龐大的數字,要是在先前的山西,如同上天摘星攬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廣東富裕,或許可以四處騰挪擠壓,湊起這百萬銀子出來。他將巡撫倪文蔚、布政使龔易圖、按察使沈鎔經等人找來商量,孰料這幾位熟知錢糧底細的人聽後大為犯難。倪文蔚告訴張之洞,早在去年,便因海防吃重,經費不敷,張樹聲不得不奏請朝廷同意,向香港滙豐銀行借高息銀二百萬兩,去年八月提取一百萬,今年三月又因庫款緊絀提取一百萬,向滙豐銀行所借的二百萬銀子已全部提盡。
張之洞還不知有這件事,心裏也焦急起來,頓時有一種“空存抱負卻無法展布”之感。他想起二十年前胡林翼對他說過的一番話來。
那是在武昌撫台衙門裏,身在安徽前方的湘軍首領曾國藩給胡林翼來了一封十萬火急的信。信上隻寫了幾句話:請在十天內速籌八萬兩銀子,不然將人心潰散,無法維繫。胡林翼拿著這封信對侍立一旁的張之洞說:“現在正是春荒時節,湖北農人行乞啃樹皮度荒,道路上隻見難民,沒有商人,厘卡收不到厘金,街市蕭條,也收不上稅,而四處要錢要糧的信函不斷前來,藩庫一洗再洗,幾乎淘空。我現在到哪裏去弄八萬兩銀子。但沒有餉銀,軍隊隨時都會譁變,又怎麽能指望他們打仗,這也是實情,真難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