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周身熱活起來。從來知音難覓,更何況這等知音,普天之下有一人足矣。藝人渴求賞識的心情,與女人渴求愛慕的心情交織在一起,女琴師的心動了。


    她輕輕地說:“謝謝大人的厚愛。若早知道大人這樣喜歡聽我的琴,我可以每天專門為你彈奏幾曲。”


    “好哇!以後我就天天請你為我彈幾曲。”張之洞接過佩玉的話,把它特為強調一下。


    佩玉意識到機靈的撫台已經鑽了她剛才話中的漏洞,臉上不由得又浮起一片紅暈。這片紅暈,再一次將她打扮得俏麗動人。


    “那一夜,你從一個琴師的角度說起‘和’字的道理,使我對自小起就讀過的《樂記》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受到許多啟發。我想到,如果你能始終在我身邊的話,不但能讓我天天聽到美妙的琴曲,你還能成為我的內助,可以補我之失,糾我之誤,半為良師,半為益友。”


    佩玉覺得自己承受不起這份器重:“大人言重了。小女子那夜一時興起,信口胡謅的話,原是當不得真的。”


    “不,你那夜說得很好。”張之洞鄭重地說,“和,是音樂產生的基礎;和,也是治理邦國的最佳途徑。聖人治理天下的大道,很可能就是從樂師彈奏琴曲啟發而來的。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大道理和小道理其實是相通的。好了,這些就不多說了。但你要相信我,我的確由你的話得到了許多啟迪。我於此看出你的治事之才,你今後是可以成為我的幫手的。”


    張之洞的這番話使佩玉頗受感動。她已覺察到話中的重量:知音,幫手。這分明不是尋常大官員買小妾,將買來的女人當玩物,當侍婢,當任意處置的奴隸,而是將她放在與自己平等相待的位置上。若真的這樣,作為一個平民家裏出身的女人,一個喪夫天子的寡婦,她還有什麽話可說的?但,既然如此,又為什麽不用八抬轎從大門將我娶進來,立為正室呢?佩玉甚是疑惑不解。


    “現在讓我說說,為何不將你作為續弦夫人娶進門的道理。”


    張之洞感到這話有點難於說出口,他在心裏作出一個決定:如果佩玉堅持不同意做妾的話,他就改變主意,寧願再冒一次風險,也要把佩玉娶過來。佩玉對他太重要了。


    遲疑良久後,張之洞說:“你可能還不知道,我先前有過三個妻子。結髮妻子石氏去世時還不到三十歲。續妻唐氏去世時三十四歲、,第三個妻子王氏去世時三十五歲。她們都是年紀輕輕的便離我而去,使我很痛苦,也使我奇怪。太原城裏的袁半仙告訴我,我的命太硬,若要女人長久保住,隻有不居夫人的名分才可。”


    略停片刻,他又以十分懇切的態度說:“我很喜歡你,非娶你不可,但我又不想你走石氏、唐氏、王氏的老路。為了你,也為了我,所以才作出這種安排。你能體諒我的苦衷嗎?”


    佩玉隻知道準兒的母親三十多歲就過世了,卻不知道在此之前還有兩位,也是青春年華便過早棄世。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佩玉也相信命運。她相信是因為自己的命不好,才克夫克子,才寡居孀處。一個三喪妻子,一個兩喪親人,從痛失親情這點上來說,兩人同是情感世界中的天涯淪落人。是啊,與其頂個夫人的名分而短命,不如做個偏房而長相廝守。佩玉望了一眼張之洞,沒有說話,而張之洞卻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諒解的目光,他心裏一陣欣喜。


    男子漢的激情,發自內心深處的愛的驅使,使他一時忘記巡撫的尊嚴和中年男子的持重,他的兩隻強勁的大手,抓住佩玉的兩隻纖纖素手,動情地說:“佩玉,嫁給我吧,我會始終對你好的。你名義上雖居側室,其實家裏並沒有夫人,你就是夫人,內政全部交給你,由你一人掌管。今後,我也不會再買妾討小了,也沒有人再來與你爭個高下。準兒這兩年來和你相處親熱,她昨天聽說你就要回晉祠去都哭了,她捨不得你走。看在準兒的分上,你留下吧!”


    說到童年就沒娘的女兒時,張之洞那顆剛烈的男人心已化為慈母情,聲音不覺抖動起來。


    名為妾實為夫人的許諾,準兒的心意和她的眼淚,最終把佩玉給說動了。事事都好,就不該這個名分上差了。佩玉雖靈慧過人,但終究是一個貧窮而命苦的弱女子。她相信命,相信天意,她不再執意拒絕了。張之洞一把抱過佩玉,緊緊地將她摟在懷裏。佩玉沒有推脫,也沒有將臉貼在張之洞的胸前。她並沒有多少喜悅和幸福的感覺。她從來沒有想過高攀官家,她最大的願望隻是能遇到一個實心實意知寒知暖的男人,與他同甘共苦地過日子,創家業。她知道,走進官家,有許多外人看得見的風光,而同時也有許多外人看不見的煩惱。她不知道今後的日子到底會怎樣過。想起英年早逝的丈夫和兩歲夭折的姣兒,想起從此以後將琵琶別抱,再為人婦,佩玉心在劇痛,淚如雨下!


    好長一會,她從張之洞的手中掙脫出來,輕輕地說:“我還要回家去告訴父母,聽從他們的意見。”


    “是的,是的。”張之洞急忙說,“那是應當的。我明天就派人送你去晉祠,好好地跟兩位老人說清楚,請他們同意。”


    “還有。”佩玉細聲細氣地說,“我的父母隻有我一個女兒,他們一天天地衰老了,身邊要人照顧,我想請大人答應,讓他們隨我一道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