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票號的老闆,盡管本人在全國各大分號來回巡視,但他們的根子都還紮在原籍。通常在原籍都有大莊院和大片的田土,或由父親,或由兄弟,或由嫡妻掌管家政,虛銜執照這種朝廷頒發的重要文書,照例都保存於原籍的老家。因此,查核正本並不是一件難事。
清查局派出六名委員,分頭到這四十二家票號老闆的原籍去查核。兩個月後,這些委員都相繼回到太原。果然如閻敬銘所料的,此行收穫巨大。四十二個老闆家中所保留的正本,上麵所書寫的捐銀數量,除七人與副本相符外,其餘三十五名的正本均與副本不符,正本的銀數一律多於副本,相差大的達三千兩,相差小的也有八百兩,總共有七萬餘兩,約占四十二名老闆所捐款的二十分之一。一千五百餘張虛銜執照共換來五百餘萬兩銀子,照此推算,當有二十五萬兩左右的出入。
楊深秀所提供的原始記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隻記錄了兩個半月的捐款細目,將這張細目與保存在藩庫裏的,由徐時霖簽名的一千二百餘張軍功牌副本上的銀數相比,有二萬兩銀子的出入。
現在情況大致明白了。在光緒三年賑災期間,由藩司葆庚主持、冀寧道員王定安為副手,以陽曲縣令徐時霖為主要辦事人的善後局,在接受捐款一項中,有確鑿證據的貪汙銀子為九萬兩,懷疑貪汙銀子三十萬兩左右。
張之洞看到清查局送上來的這份稟帖,不由得怒火中燒。這可不是尋常的貪汙,它貪汙的是救災的銀子。在那大災大荒的年月,一兩銀子就是一條人命呀!身為朝廷命官,手握朝廷授予的權力,處於百姓父母官的地位,掌管著百姓的生死命運,卻利用權力去中飽私囊,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真正是良心喪盡,天理不容!張之洞恨不得即刻就將葆庚、王定安等人抓起來,綁赴街市,殺頭示眾,以平民憤而大快民心。但他們身為司道大員,不能如此簡單從事。他和桑治平商量著。
桑治平說:“閻丹初先生明知山西賑災款裏出了事,也明知葆庚、王定安等人有貪汙嫌疑,但他就是不出聲。既不向朝廷奏報,也不向曾國荃、衛榮光揭發,假若這次若不是去京師任戶部尚書,他可能還會緘默不語。這是為什麽?”
張之洞說:“你這個疑問提得好。依我看,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身處客位,雖有懷疑,不便去一一查實,手中沒有真憑實據,則不便挑明。二是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桑治平兩隻手來回地搓了很久,說:“這兩個原因是不錯,不妨還可深入思考一下:閻老先生以賑災欽差大臣的身分,來告發山西的司道大員貪汙賑災款,他自己覺得可能不合適。要說顧慮,他最大的顧慮可能是那個曾九帥。前幾年,曾九帥在山西,葆庚為其所信任,王定安又是其一手提拔的心腹。曾九帥不願意傷害這兩個人,況且身為一省之主,賑災款中出了這樣的大問題,巡撫也難逃其咎。閻老先生是深知曾九帥的為人的,若觸及此事,他會來個一手遮天,全盤否定。衛靜瀾膽小怕事,既怕麻煩,更怕得罪曾九帥。故而歸根結底,山西的事情都在曾九帥身上。香濤兄,你要先有這個準備,得想想如何對付那個恃功自傲,又得到太後信任的威毅伯。”
“我不怕那個威毅伯!”張之洞毫不猶豫地說,“去年二月,授他陝甘總督重任,朝廷倚重他,他卻在老家養病,居然一養半年不赴任。八月,我上疏太後,說陝甘重地,不可久無總督,曾國荃既然病情嚴重,不如開缺,讓他安心在家養病。結果朝廷真的將他開缺了。要說得罪,我早已得罪了他。”
桑治平笑道:“這兩者之間有所不同。去年那道奏疏,固然是對曾九帥不客氣,但沒有傷他的麵子。他可以說自己的確是重病纏身,說不定他是不願意去蘭州那個苦地方,巴不得你上這道折。你看他今年放兩廣總督,接旨就起程了,前後判若兩人。同是總督,他願意去廣州,不願意去蘭州。若去年放的就是兩廣,他決不會在湘鄉呆半年。”
張之洞也笑道:“正是的哩,你說到他的心窩裏去了,我倒真的是小罵大幫忙了。”
桑治平說:“這次不一樣。葆庚、王定安都與他關係密切,他至少有失察之誤。曾九帥是個極霸道的人,給他臉上抹黑,他不會善罷甘休。”
“他不善罷甘休又怎樣?”張之洞有點氣憤起來,“大不了他反咬一口,告我一個誣陷之罪,要朝廷撤掉我這個巡撫之職,我也不怕。何況,隻要證據確鑿,他也反咬不成。”
“你有這個準備就好。”桑治平沉吟片刻後說,“閻老先生不願以共事人的身分揭發對方,他的這種謹慎的處事方式也不是不可效法的。我看,這事是不是可以這樣辦。”
“你說怎麽辦?”張之洞兩眼盯著桑治平,急切地等著他的下文。
“我們把證據辦得紮紮實實的,然後再把這些證據弄到京師去,請你過去的那批朋友張佩綸、陳寶琛他們上一道參劾折。這樣做,或許更妥當些。”
張之洞想了想,說:“也好,把這個功勞送給幼樵、弢庵。我叫叔嶠去協助馬丕瑤,把文字理得順暢些。”
就在巡撫衙門商量如何懲處貪官汙吏的時候,藩司衙門也在緊張地計議如何對付這位辦事認真的名士撫台。
清查局派出六名委員,分頭到這四十二家票號老闆的原籍去查核。兩個月後,這些委員都相繼回到太原。果然如閻敬銘所料的,此行收穫巨大。四十二個老闆家中所保留的正本,上麵所書寫的捐銀數量,除七人與副本相符外,其餘三十五名的正本均與副本不符,正本的銀數一律多於副本,相差大的達三千兩,相差小的也有八百兩,總共有七萬餘兩,約占四十二名老闆所捐款的二十分之一。一千五百餘張虛銜執照共換來五百餘萬兩銀子,照此推算,當有二十五萬兩左右的出入。
楊深秀所提供的原始記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隻記錄了兩個半月的捐款細目,將這張細目與保存在藩庫裏的,由徐時霖簽名的一千二百餘張軍功牌副本上的銀數相比,有二萬兩銀子的出入。
現在情況大致明白了。在光緒三年賑災期間,由藩司葆庚主持、冀寧道員王定安為副手,以陽曲縣令徐時霖為主要辦事人的善後局,在接受捐款一項中,有確鑿證據的貪汙銀子為九萬兩,懷疑貪汙銀子三十萬兩左右。
張之洞看到清查局送上來的這份稟帖,不由得怒火中燒。這可不是尋常的貪汙,它貪汙的是救災的銀子。在那大災大荒的年月,一兩銀子就是一條人命呀!身為朝廷命官,手握朝廷授予的權力,處於百姓父母官的地位,掌管著百姓的生死命運,卻利用權力去中飽私囊,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真正是良心喪盡,天理不容!張之洞恨不得即刻就將葆庚、王定安等人抓起來,綁赴街市,殺頭示眾,以平民憤而大快民心。但他們身為司道大員,不能如此簡單從事。他和桑治平商量著。
桑治平說:“閻丹初先生明知山西賑災款裏出了事,也明知葆庚、王定安等人有貪汙嫌疑,但他就是不出聲。既不向朝廷奏報,也不向曾國荃、衛榮光揭發,假若這次若不是去京師任戶部尚書,他可能還會緘默不語。這是為什麽?”
張之洞說:“你這個疑問提得好。依我看,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身處客位,雖有懷疑,不便去一一查實,手中沒有真憑實據,則不便挑明。二是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桑治平兩隻手來回地搓了很久,說:“這兩個原因是不錯,不妨還可深入思考一下:閻老先生以賑災欽差大臣的身分,來告發山西的司道大員貪汙賑災款,他自己覺得可能不合適。要說顧慮,他最大的顧慮可能是那個曾九帥。前幾年,曾九帥在山西,葆庚為其所信任,王定安又是其一手提拔的心腹。曾九帥不願意傷害這兩個人,況且身為一省之主,賑災款中出了這樣的大問題,巡撫也難逃其咎。閻老先生是深知曾九帥的為人的,若觸及此事,他會來個一手遮天,全盤否定。衛靜瀾膽小怕事,既怕麻煩,更怕得罪曾九帥。故而歸根結底,山西的事情都在曾九帥身上。香濤兄,你要先有這個準備,得想想如何對付那個恃功自傲,又得到太後信任的威毅伯。”
“我不怕那個威毅伯!”張之洞毫不猶豫地說,“去年二月,授他陝甘總督重任,朝廷倚重他,他卻在老家養病,居然一養半年不赴任。八月,我上疏太後,說陝甘重地,不可久無總督,曾國荃既然病情嚴重,不如開缺,讓他安心在家養病。結果朝廷真的將他開缺了。要說得罪,我早已得罪了他。”
桑治平笑道:“這兩者之間有所不同。去年那道奏疏,固然是對曾九帥不客氣,但沒有傷他的麵子。他可以說自己的確是重病纏身,說不定他是不願意去蘭州那個苦地方,巴不得你上這道折。你看他今年放兩廣總督,接旨就起程了,前後判若兩人。同是總督,他願意去廣州,不願意去蘭州。若去年放的就是兩廣,他決不會在湘鄉呆半年。”
張之洞也笑道:“正是的哩,你說到他的心窩裏去了,我倒真的是小罵大幫忙了。”
桑治平說:“這次不一樣。葆庚、王定安都與他關係密切,他至少有失察之誤。曾九帥是個極霸道的人,給他臉上抹黑,他不會善罷甘休。”
“他不善罷甘休又怎樣?”張之洞有點氣憤起來,“大不了他反咬一口,告我一個誣陷之罪,要朝廷撤掉我這個巡撫之職,我也不怕。何況,隻要證據確鑿,他也反咬不成。”
“你有這個準備就好。”桑治平沉吟片刻後說,“閻老先生不願以共事人的身分揭發對方,他的這種謹慎的處事方式也不是不可效法的。我看,這事是不是可以這樣辦。”
“你說怎麽辦?”張之洞兩眼盯著桑治平,急切地等著他的下文。
“我們把證據辦得紮紮實實的,然後再把這些證據弄到京師去,請你過去的那批朋友張佩綸、陳寶琛他們上一道參劾折。這樣做,或許更妥當些。”
張之洞想了想,說:“也好,把這個功勞送給幼樵、弢庵。我叫叔嶠去協助馬丕瑤,把文字理得順暢些。”
就在巡撫衙門商量如何懲處貪官汙吏的時候,藩司衙門也在緊張地計議如何對付這位辦事認真的名士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