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治平望著碗中粗大的葉片和黑黃黑黃的茶水,舉起碗來喝了一大口。茶水苦澀,而他心裏則充滿甘甜。桑治平足跡遍南北,結交半天下,第一次遇上這樣一位奇人。胸中藏著經天緯地的大才,外表卻如木訥無文的耕夫;雖出入玉堂金馬之門,久坐虎皮交椅,如今卻怡然自得於竹籬茅舍之中;曾執掌生死大印,調度銀錢千千萬萬,如今卻四壁蕭然、家無長物;曾前呼後擁、八麵威風,指揮過千軍萬馬,如今卻心如古井,寂然與一個白髮老嫗共度晚年。是青少年時期的長期艱苦,養成了這種見苦不苦的脾性,還是歷經富貴繁華後的返璞歸真?是天性如此,還是大智大慧?不管是出自於何種原由,十多年這樣過來,歲月豈不將他的生命與這一切融為一體了,他還能拋得開、離得了嗎?他還願意重返官場、再肩大任嗎?
望著桑治平這樣大口地喝茶,閻敬銘想他一定是餓了:“老妻正在為你煮飯,是不是先吃兩個冷山藥蛋充充飢?”說著就要起身去拿。
“不用,不用!”桑治平忙說,“肚子不餓,我是喜歡這種泥碗泡出的粗茶水,本色本味,最是宜人。”
“桑先生從太原府來,卻不嫌老朽這裏的簡陋,真是難得!”
仿佛他從來沒有出過解州城,一輩子未見過世麵;仿佛他從來就是一個種田人,一輩子沒享過福。這句話說得如此自然,如此順口,令桑治平心裏感慨不已!他放下行囊,從裏麵取出一個大信封來,雙手遞了過去:“丹老,這是張撫台給您的信。”
“老朽與張撫台向無交往,他怎會想起給我送信來呢?”閻敬銘邊說邊接過信封,從中抽出一封信來,他眯著兩隻眼睛看著:
丹老前輩大人閣下:
二十年前,之洞正欲束裝就道,遵恩師之命赴武昌,拜在老前輩帳下,求治國真學,詎料凶耗傳來,恩師仙逝,萬般無奈,隻好止步。從此關山暌違,不得親炙。至今思之,尚痛悔萬分。老前輩建不世功業,孚海內人望,而急流勇退,隱身晉南。對老前輩而言,慕前賢之風,誌節可嘉;對國家而言,老成閑置,大匠歇手,誠為絕大憾事也!兩年前,之洞應詔薦舉天下人才,即以老前輩為當今第一英傑上奏。客歲冬,奉命承乏三晉,臨行陛辭時,太後殷殷垂詢,數次問起老前輩,命之洞打聽消息,若身體尚可,務望來京輔助朝政。綸音親切,令下臣感慨萬分。今特囑友人桑治平前來拜謁,敬問起居。之洞初到山西,雜事叢集,待稍清眉目後,便南下解州,立雪程門,請教治晉方略。托桑君順帶二十年前恩師給之洞親筆信函一封。恩師當年對老前輩之讚美,皆已獲驗證,而“入閣拜相”之期望,也即在眼前。老前輩定不會長與漁樵為伴,而令友人九泉之下於不安。
晚之洞叩首
閻敬銘看完信後,嘴角邊微微露出笑容。他抬起頭來,正與桑治平凝視他的目光打了個照麵。桑治平的目光明淨而深邃,友善而堅毅,使閻敬銘心頭一亮:此人不是凡俗之輩!
“張撫台信上說,有胡文忠公二十年前給他的信一封,托桑先生帶來,可否給老朽一看。”
“這封信是特為給您帶來的。”桑治平又從行囊中拿出一塊長約八寸寬約五寸的小木板來。他用手一壓,一塊木板分為兩片,裏麵平平整整地壓著幾張信箋。桑治平將信箋取下,恭送給閻敬銘。
閻敬銘的雙手在黑布棉袍上擦了兩下,臉色端凝地接過信箋,說:“你稍坐一下,我去拿副眼鏡來。”一會兒,閻敬銘從隔壁房裏拿了一副眼鏡出來。桑治平看那眼鏡十分陳舊,一隻腳已不見,代之以一根麻繩。閻敬銘將老花眼鏡戴上。再次捧起信箋時,桑治平見他的雙手微微顫抖,兩片幹瘦的嘴唇似在抽動。此情此景,與剛才看張之洞的信迥然不同。桑治平哪裏能夠體會得到,這位厚貌深顏的老者此時的心情啊!
閻敬銘麵對這封胡林翼的親筆信,就如同見到了去世多年的老朋友。他在心裏默誦著胡林翼信上的文字,就如同聽到老朋友在說話。二十年前武昌城,在巡撫衙門裏,在糧台衙門裏,他們就這樣麵對麵坐著,商量軍國大事,部署東征戰略,談論詩詞文章,也敘說家庭瑣事人情世故。那輕輕的、娓娓動聽的益陽官話裏,充滿了多少智者的思索,仁者的友情啊!
正如張之洞所說的,這封信是胡林翼寫給正在南皮原籍溫習功課,準備明年春闈的張之洞的。胡林翼在信上對他昔日的弟子說,趁著現在有空,不如南下到武昌住段時間。書固然要讀,但不能鑽在書堆裏不問世事,博取功名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經世濟民。以你現在的學問,明年的會試高中如
探囊取物,倒是治國辦事的真才實學,是要考慮的大事。明年中式之後,或進翰林院,或任百裏侯,則再沒有歷練的時間了,此時是你一生中最為難得的時光。
閻敬銘邊讀邊點頭,深知胡林翼這番告誡弟子的話,是真正的閱歷之言。閻敬銘自己三十中進士,比起那些二十幾歲便金榜題名的人來說,他的功名不能算早達。然而正是發皇較遲,才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做幕僚,做帳房先生,從而練就實際的治事能力。後來一到戶部,就能獨當一麵。對於各省報上來的帳目,哪些是誠實的,哪些是摻了假的,他一眼就可看出七八分來。閻敬銘將信再看下去,接下來胡林翼就說到了他。
望著桑治平這樣大口地喝茶,閻敬銘想他一定是餓了:“老妻正在為你煮飯,是不是先吃兩個冷山藥蛋充充飢?”說著就要起身去拿。
“不用,不用!”桑治平忙說,“肚子不餓,我是喜歡這種泥碗泡出的粗茶水,本色本味,最是宜人。”
“桑先生從太原府來,卻不嫌老朽這裏的簡陋,真是難得!”
仿佛他從來沒有出過解州城,一輩子未見過世麵;仿佛他從來就是一個種田人,一輩子沒享過福。這句話說得如此自然,如此順口,令桑治平心裏感慨不已!他放下行囊,從裏麵取出一個大信封來,雙手遞了過去:“丹老,這是張撫台給您的信。”
“老朽與張撫台向無交往,他怎會想起給我送信來呢?”閻敬銘邊說邊接過信封,從中抽出一封信來,他眯著兩隻眼睛看著:
丹老前輩大人閣下:
二十年前,之洞正欲束裝就道,遵恩師之命赴武昌,拜在老前輩帳下,求治國真學,詎料凶耗傳來,恩師仙逝,萬般無奈,隻好止步。從此關山暌違,不得親炙。至今思之,尚痛悔萬分。老前輩建不世功業,孚海內人望,而急流勇退,隱身晉南。對老前輩而言,慕前賢之風,誌節可嘉;對國家而言,老成閑置,大匠歇手,誠為絕大憾事也!兩年前,之洞應詔薦舉天下人才,即以老前輩為當今第一英傑上奏。客歲冬,奉命承乏三晉,臨行陛辭時,太後殷殷垂詢,數次問起老前輩,命之洞打聽消息,若身體尚可,務望來京輔助朝政。綸音親切,令下臣感慨萬分。今特囑友人桑治平前來拜謁,敬問起居。之洞初到山西,雜事叢集,待稍清眉目後,便南下解州,立雪程門,請教治晉方略。托桑君順帶二十年前恩師給之洞親筆信函一封。恩師當年對老前輩之讚美,皆已獲驗證,而“入閣拜相”之期望,也即在眼前。老前輩定不會長與漁樵為伴,而令友人九泉之下於不安。
晚之洞叩首
閻敬銘看完信後,嘴角邊微微露出笑容。他抬起頭來,正與桑治平凝視他的目光打了個照麵。桑治平的目光明淨而深邃,友善而堅毅,使閻敬銘心頭一亮:此人不是凡俗之輩!
“張撫台信上說,有胡文忠公二十年前給他的信一封,托桑先生帶來,可否給老朽一看。”
“這封信是特為給您帶來的。”桑治平又從行囊中拿出一塊長約八寸寬約五寸的小木板來。他用手一壓,一塊木板分為兩片,裏麵平平整整地壓著幾張信箋。桑治平將信箋取下,恭送給閻敬銘。
閻敬銘的雙手在黑布棉袍上擦了兩下,臉色端凝地接過信箋,說:“你稍坐一下,我去拿副眼鏡來。”一會兒,閻敬銘從隔壁房裏拿了一副眼鏡出來。桑治平看那眼鏡十分陳舊,一隻腳已不見,代之以一根麻繩。閻敬銘將老花眼鏡戴上。再次捧起信箋時,桑治平見他的雙手微微顫抖,兩片幹瘦的嘴唇似在抽動。此情此景,與剛才看張之洞的信迥然不同。桑治平哪裏能夠體會得到,這位厚貌深顏的老者此時的心情啊!
閻敬銘麵對這封胡林翼的親筆信,就如同見到了去世多年的老朋友。他在心裏默誦著胡林翼信上的文字,就如同聽到老朋友在說話。二十年前武昌城,在巡撫衙門裏,在糧台衙門裏,他們就這樣麵對麵坐著,商量軍國大事,部署東征戰略,談論詩詞文章,也敘說家庭瑣事人情世故。那輕輕的、娓娓動聽的益陽官話裏,充滿了多少智者的思索,仁者的友情啊!
正如張之洞所說的,這封信是胡林翼寫給正在南皮原籍溫習功課,準備明年春闈的張之洞的。胡林翼在信上對他昔日的弟子說,趁著現在有空,不如南下到武昌住段時間。書固然要讀,但不能鑽在書堆裏不問世事,博取功名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經世濟民。以你現在的學問,明年的會試高中如
探囊取物,倒是治國辦事的真才實學,是要考慮的大事。明年中式之後,或進翰林院,或任百裏侯,則再沒有歷練的時間了,此時是你一生中最為難得的時光。
閻敬銘邊讀邊點頭,深知胡林翼這番告誡弟子的話,是真正的閱歷之言。閻敬銘自己三十中進士,比起那些二十幾歲便金榜題名的人來說,他的功名不能算早達。然而正是發皇較遲,才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做幕僚,做帳房先生,從而練就實際的治事能力。後來一到戶部,就能獨當一麵。對於各省報上來的帳目,哪些是誠實的,哪些是摻了假的,他一眼就可看出七八分來。閻敬銘將信再看下去,接下來胡林翼就說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