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又一次在心裏嘆惜:“如此才華出眾的丹青高手,倘若一輩子困於閨門,心裏不知有多大的憂愁!”


    因為張之洞十分讚賞懿嫻的畫藝,知音難得,又因為舊時的鄰居在偏遠的四川重逢,是件令人興奮的巧事,在衙門晚宴上,王祖源破例將女兒喚了出來,同在一個席上吃飯。張之洞又當麵稱讚了一番。懿嫻大大方方地聽著,臉上蕩漾著甜美的笑容。這笑容,似乎頓時化開了張之洞心中兩年多來的鬱積,心情變得格外輕鬆起來。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說了很多話。他發現,王家的小姐一直在靜靜地聽。那樣的安詳,那樣的寧靜,就如同《國色天香》圖上那朵帶露低垂的白牡丹。


    過了幾天,王懿榮從外地轉道來龍安看望老父老母。王祖源告訴兒子,張香濤這些日子正在龍安府,又說他很喜歡懿嫻的畫。


    王懿榮忙去文廟拜訪老友,又在閑聊中得知唐氏夫人已在兩年多以前過世了。王懿榮聽了這話,心中怦然一動。他回到家裏,向父母建議把妹子許配給張香濤。人品、地位,自不必說,從年齡上看,張香濤今年才四十歲,正好相當。惟一不足的是,張香濤有過兩次婚姻,且有兩個兒子。但妹子年近三十,又有殘疾,要想再尋一個超過張香濤的人也很不容易。王祖源夫婦對兒子的建議完全贊同,但懿嫻是個有主見的人,大主意還得她自己拿。


    那天見麵之後,懿嫻對張學台印象極好。其實,懿嫻多年前便從父兄嘴裏知道了張香濤,來四川後也常聽人說起這位學政大人的名士風度和實幹作風。那天的晚宴上,一切傳聞都得到證實,尤其是他由衷地讚嘆《國色天香》圖,更給這個獨居閨中的老姑娘以極大的心靈滿足。他居然是個鰥夫,且一人孤身在任,莫不是天賜良緣?懿嫻沒有猶豫,一口答應了。


    得到全家同意之後,王懿榮才對張之洞提起這事。這樣一個處子才女肯屈已下嫁,何況彼此之間有過一段前緣,張之洞還有什麽可講的!他一點也不嫌懿嫻的跛腳,不要說有娟秀的五官可以彌補,即便相貌平平,有此等精彩的繪藝,也足以讓這位富有藝術才情的學台大人傾慕不已了。


    為了表示對王家老姑娘的尊重,張之洞請尊經書院山長名宦薛煥作媒人,又請四川總督吳棠作主婚人。婚禮那天,成都各大衙門的官員、各大商號的老闆、錦江書院及尊經書院的士子代表,都來學台衙門祝賀,一時間轟動了整個錦官城。


    婚後,王氏夫人裏裏外外照應周全,成了張之洞的得力助手。公餘,丈夫吟詩,妻子作畫,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成都士林官場津津樂道,傳為美談。王夫人靈慧,樣樣都行,惟獨不會奏琴。鑑於唐氏的前車之轍,張之洞不願因奏琴一事引發心中的不快;又想到王氏年近三十,再學藝也難,不忍心看她勉為其難,遂不提古琴一事。學政期滿後,張之洞攜夫人離川回京。


    四川人多事繁,學政收入較他省要豐厚,張之洞將自己的大半積蓄都捐給尊經書院購置書籍。離川前夕,按慣例,藩庫將張之洞三年期間應得的各項雜費及程儀二萬兩銀子取出送給他,他堅辭不受,要藩庫將此項銀兩用於周濟貧寒士子,及補充家境困苦的舉人進京應試的途費。對於丈夫這種不近常情的清廉之舉,王夫人完全理解,全力支持。


    然而臨到成行時,張之洞卻發現自己竟然回京的旅費都窘迫了,不得已將珍藏多年的書籍賣出。回到京師,親友們前來祝賀,張之洞一時連治酒席的錢都沒有。王夫人將母親送給她的狐皮馬甲拿出典當,才使得張之洞沒有在親友麵前丟臉麵。


    王夫人胸次寬闊,視仁權兄弟如同己出,待下人也寬厚和氣,這些都令張之洞欣慰。眼看著那些才學平庸的同僚一個個遷升騰達,而自己總在中允、洗馬這類中低官職上徘徊不前,張之洞常有懷才不遇之感,有時也會無端地煩躁憤怒。這時,王夫人總會以女性的恬淡沖和來緩解他的火氣,安慰他,勸說他,讓他慢慢地化去心中的塊壘。


    京官清貧,翰林院尤其是冷衙門,張府人多開支大,收入不豐,王夫人總是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把個家政安排得井然有序。前年,十九歲的仁權結婚,王夫人將自己從娘家帶來的金手鐲偷偷變賣,為仁權籌集聘金。張之洞得知後感動不已,愈添敬重。


    如此賢惠識大體的夫人,在即將身膺封疆重寄的時候,張之洞是多麽地希望她成為自己日後繁劇政務的內助,一起分擔憂愁,一起分享快樂,可是如今……


    張之洞環顧素花白幔裝點的靈堂,凝望著沉重黑暗的棺木,不禁悽然淚下,從心底深處湧出永恆的悲嘆:


    重我風期諒我剛,即論私我亦堂堂。


    高車蜀使歸來日,尚借王家鬥麵香。


    妄言處處觸危機,侍從憂時自計非。


    解釋篝火悲憤意,終羞攬袂道牛衣。


    門第崔盧又盛年,饈耕負戴總歡然。


    天生此子宜棲隱,偏奪高柔室內賢。


    他想起自己四十五年的生涯中,四歲喪母,七歲失姐,二十歲元父,三房妻室及長女均先自棄他而去,人世間最難以接受的痛苦接連不斷地降臨,難道真的就要如孟子所說的那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張之洞懷著深深的悲傷,對著王夫人的遺像喃喃自語:“懿嫻,你走了,今生今世我再也遇不到你這樣的好女子了。看來,我這一輩子,隻有為國操勞的義務,沒有享受天倫之樂的福分。我就要去山西赴任了,這是太後、皇上對我的器重。懿嫻,你放心去吧!準兒我會好好照看,她會順利長大成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