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野歡呼“同治中興”的時候,慈禧發現,十八省督撫,已經有多半落到湘淮將帥的手裏。她十分擔心這些人將居功坐大,弄出一個尾大不掉的局麵來。這些年來,她小心翼翼地對付著這批湘淮宿將,採取籠絡、製裁、頻繁調動、相互掣肘等多種政治手腕,終於保持了政局的大致穩定。然而,時刻防範這批軍功顯赫的大臣,仍是令慈禧頭痛的一件大事。發布曾國荃陝甘總督的上諭已半年了,他仍在湘鄉老家悠閑地住著,託辭不上任。陝甘地當西北,乃軍務要衝,曾國荃如此無視朝廷,怎不令慈禧惱火。但曾國荃身為攻打江寧的頭號功臣,慈禧也不便公開申飭他。劉坤一是湖南新寧人,二十五歲率團練加入湘軍,轉戰湘桂,戰功卓著,三十五歲便身居巡撫高位,四十三歲便做了總督,今年才五十二歲,年紀並不大,但大官做久了,不免有些倚老賣老的味道,近來頗為縱情聲色。慈禧對他也很不滿意。


    曾、劉身上所體現的“驕”“暮”之氣,正是那些因軍功而至高位的督撫普遍存在的毛病。它既是對朝廷權威的削減,也敗壞了官場的風氣。敲一敲這兩根翹起的尾巴,對那些頭腦昏昏的大員也是個震動。慈禧接受張之洞的建議,革去曾國荃的陝甘總督之職,任命彭玉膦署理兩江總督。也因這個建議,使慈禧不再猶豫,決定援道光帝的先例,破格越級簡拔張之洞!


    光緒七年七月,一道煌煌諭旨下達:張之洞補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這道聖命,使張之洞轉眼之間連升三級,由一個中級官員躍為從二品的卿貳大臣。這是鹹豐、同治、光緒三朝中少有的一次破格簡拔。


    張之洞奉到這道諭旨,真有喜從天降之感。清流朋友的祝賀,同僚的羨慕,故舊門生的恭喜,家人的歡欣,這一切為他織成了一張大喜大慶之網。


    這天午後,他收到張之萬從南皮老家派人專程送來的一封信函。守製在家的前總督除向堂弟表示祝賀外,並鄭重其事地告訴堂弟,應該盡快去醇王府走一趟,在醇王麵前表達對聖恩的感激之情。


    照慣例,獲得遷升的官員在奉旨之後要給朝廷上一道謝恩折,然也僅此而已,不需再向別的推薦者表示謝意。張之洞也正是這樣辦的,他的腦子裏還沒有想到要去感謝別的什麽人。堂兄的這封信給他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是的,別的王公大臣那裏都可以不去,醇王府是非去不可的。


    他想起去年堂兄應醇王之邀悄無聲息的北京之行,想起那幾天堂兄頻繁地與醇王會晤,又想起堂兄為他安排的在清漪園與醇王的見麵。就因為有這些活動,才有東鄉冤案的昭雪;說不定也就因為有這些活動,才有今日的越級超擢。太後一皇上一醇王一堂兄,他似乎突然看到了一個既明顯又隱約的網絡,悟出了一個既簡單又深邃的道理。一條前途無量又不無風險的道路,已在自己的麵前鋪開了。


    張之洞不願意讓人知道他與醇王府有什麽特殊的關係,遂在一個夜色深沉的晚上,獨自一人踏進醇王府。


    “王爺富貴尊榮,應有盡有,微臣雖然做了二十年京官,但仍兩袖清風。微臣知道王爺為微臣的這次遷升很費了神,卻無法給王爺送上一件像樣的禮物。微臣今夜什麽都沒帶,隻帶上一顆對朝廷的忠心:今生將為太後,為皇上,為國家竭盡全力,鞠躬盡瘁。”


    張之洞這番莊重誠懇的話,使醇王為之動容。從本性上來說,醇王也不是一個貪財好貨的人,他並不很希望別人給他送禮。他的兒子現正做著皇帝,為他的兒子盡忠,豈不是給他的最好禮物?


    醇王莞爾一笑,說:“為國薦賢是我的本職,隻要足下今後盡忠太後輔佐皇帝,我也就滿意了。”


    張之洞忙說:“王爺的話,微臣將一輩子銘記在心,對太後、皇上忠心耿耿,為國家辦事實心實意。”


    “這就好,這就好。”醇王順手從茶幾上拿起一隻淡黃色的瑪瑙鼻煙壺來,在鼻孔下麵來回地移動了兩下。


    醇王不愛禮物,但這個鼻煙壺就是一件禮物,它是潘祖蔭送的。潘祖蔭是個有名的古玩鑑賞家收藏家,尤愛鑑賞收藏鼻煙壺,家裏藏的各種鼻煙壺不下千數,遇有同類型的,他便會拿出多餘的來送人。潘祖蔭常說他送鼻煙壺給人沒有功利目的,其實這中間也很複雜,要細細追究起來,還是有功利的居多。就拿這個煙壺來說吧。行家們都說,這個煙壺的用材最為名貴,這塊瑪瑙也不知在地底下埋了多少年,整個北京城找不出第二個。李鴻藻曾問他要,他捨不得,光緒皇帝登基不到一個月,他就帶了這個鼻煙壺進了醇王府,送給了喜聞鼻煙的皇上本生父。這種不露形跡的文雅禮物,倒也正合了開去一切差使的醇王的心意。


    吸了一陣鼻煙後,醇王的精神大為振作。眼前這個即將擔當大任的名士,畢竟還是要向他透點底才是,免得他日後認不清主子。


    “去年子青老先生來京晤談,盛讚足下道德文章有古人之風,我於是約請足下來清漪園一見。又讀到足下為四川東鄉民人鳴冤的三道摺子,對子青老先生讚許深信不疑,多次在太後麵前薦舉足下。午門事件過後,太後亦與我談起過足下的摺子。我對太後說,如此忠誠而穩重的人,釋褐二十年了,至今尚屈居下僚,若不超擢,不僅使他本人心冷,隻怕朝廷也會眼睜睜地失去一個大才。太後當即頷首,果然便有此罕見之舉。我為足下賀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