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要給太後修造一個戲台。太後愛看戲,尤其愛看皮黃。名伶譚鑫培、梅巧玲等人常被她召進宮去,她可以一看一兩個時辰,毫不疲倦。有時看得興起,她甚至會留他們在宮裏過夜,第二天一早再唱。皮黃確實好聽,做工也好看,宮裏的人都喜歡,巴不得譚鑫培、梅巧玲天天在宮中唱戲。宮裏的戲台,受禮製所限,不能建得過大過高,太後多次流露出不滿足的神態。醇王想,清漪園不受這個限製,伶人們來來去去也要隨便些,應該選定一處好地方,給太後建一座又高又大的戲台,將京城裏那些當紅角色輪番召來給她唱戲。這不但會博得太後的歡心,更可以讓她沉湎於戲文中,不再幹預政事。如此,國家大事便可聽命於自己,皇帝本生父便是真正的太上皇了。


    想到這裏,醇王快樂得不自覺地哼起幾句皮黃來,巡視的腳步也跟著加快了。一會兒,怡春堂出現在他的眼前。


    怡春堂是當年幹隆與他所寵愛的臣子們詩酒文會的地方,素以清幽高雅出名。在鹹豐十年那次災禍中,它也受害不淺。,醇王踏進怡春堂的門檻時,映入他的眼簾的是一片衰落式微的景象:四周的泥築圍牆粉彩剝落,隨處可見洞穴,庭院磚坪上的縫隙裏雜生著各種野草;主體建築怡春堂雖未倒塌,但簷斷瓦裂之處很多,堂前的幾座銅香爐、銅仙鶴也被敲得癟肚彎腰,不成個樣子;東頭寬闊的土坪上原本種植著各種奇花異草香卉靈莖,而今因為沒有聖駕的駐蹕、名士的光臨,那些珍貴的花木早已枯萎腐爛,代之而起的是叢生的蔓藤蕪枝野荊荒條,成了鼠蛇狐兔出沒之地了。真正是“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醇王心裏頓時浮起一絲末世的悲涼之感來。


    極善察言觀色的張翼見主子久久地站著觀望,遂建議:“王爺,您不是要給太後建一座戲台嗎?我看就建在這裏好了,把這片草叢除掉,地方寬敞得很。”


    這個建議不錯!怡春堂本就是飲酒宴豫之地,在此處建一座戲台正相適宜。醇王點點頭說:“這倒是一個好地方,可以考慮。”


    見建議被採納,張翼很得意,又說:“王爺,這半天您也走得夠多了,不如在這裏歇會兒,過會子再細細地查勘,看戲台擺在哪兒最合適。”


    一向養尊處優的醇王,一年到頭難得有一兩次這樣地勞動腳步,今天也的確是累了,便說:“你去安排吧!”


    “嗻!”


    張翼領著王命,急忙去張羅。


    清漪園雖然已成廢園,但長年來仍有幾十名看守人員住在這裏,這些人大多數是宮中年老力衰的太監。太監因為少年時被閹割,男不男女不女的,自覺低人一等,無顏回故鄉見父老鄉親,通常都是在年老後便離宮住進寺院道觀裏去,與和尚道士為伴,打發殘生。此外,一些廢而不用的行宮也是老太監們的棲身之所。當然,一些老宮女也因離家日久,無親無友,無依無靠,便和老太監們一起住進寺觀行宮裏,那也是常有的事。唐人的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寫的就是這個現象。


    恰春堂的房屋保存得較為完好,清漪園的看守人員中有一半人住在這裏,經張翼一吆喝,老太監們很快便騰出兩間正房來,趕緊收拾清爽,恭迎醇王爺大駕。


    待醇王落座,服侍主子慣了的老太監便魚貫而入,端茶遞煙,擦汗按摩,把個醇王侍弄得舒服愜意。他閉目養了一會兒神後,猛然想起張之洞應該久在園子裏等候了。就在怡春堂召見吧!他吩咐張翼去把張之洞尋來。


    兩天前,張之洞接到醇王府的口諭,要他在清漪園裏等候王爺的召見。兩天來,他一直在為此事興奮著。他知道,這是老哥的推薦起了作用。醇王在朝廷上的地位,眼下雖不能與太後和恭王相比,但日後的作用卻是不可估量的,且老哥已摸到了他的底。這次召見豈可等閑視之!


    但召見之地為何不定在王府,卻要選在已經廢而不用的清


    漪園呢?難道說,清漪園將會有大的舉動?聯想到幾年前盛傳的修復圓明園的事,張之洞對醇王這次郊外之行的目的已猜到八九分。明知醇王的召見會在辰末之後,為慎重起見,張之洞在昨天下午便抵達清漪園,今天一早便按王府的命令,在勤政殿內一間小偏房裏等候著。


    在張翼的導引下,張之洞走進了怡春堂正殿,一眼看見醇王正坐在一張陳舊的鑲嵌著大理石的雕花大木椅上,便快步走上前,跪在石磚地上,一邊叩首,一邊稟報:“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張之洞叩見王爺。”


    “起來吧。”醇王將張之洞注視片刻後說。他也是第一次見到張之洞,或許同為男人的緣故,張之洞的短身寢貌,並沒有給他帶來如同慈禧初見時那種不悅之感。


    張之洞起身,垂手侍立著。


    醇王命令張翼:“給張之洞備一條凳子。”


    張翼端來一張黑漆嵌螺鈿梨木鼓形凳子,雖然漆麵有些剝蝕,但從造型的精美和螺鈿的細巧來看,當年亦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宮中用物。


    張之洞忙說:“不敢,不敢!王爺的麵前,哪有微臣的座位。”


    醇王微微笑了一下,說:“此地不是內廷,也不是王府,你就坐下不妨。我之所以選在清漪園與你見麵,就是要你不拘禮節,咱們隨便閑談閑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