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時至運轉,這一切都要改變了!
然而,現實並沒有這個富於幻想的從五品小京官所設想的那麽美妙。
首先,是恭親王奕沂和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多次向慈禧鄭重指出,作為與俄國談判的特使,崇厚是不能殺的,殺崇厚無異於侮辱俄國。俄國是侵略成性的軍事強國,與之開戰,中國必定損失更大。用武力收復伊犁之議,貌似愛國,實乃誤國。這是不負責任的輕舉妄動。自古以來清議皆誤國,今日張之洞、張佩綸等人正是這樣的人。
接著,各方推舉認同的崇厚替代者駐英法公使曾紀澤從倫敦上疏,說籌辦伊犁一案不外三種方式:戰、守、和。曾紀澤詳細分析敵我雙方形勢:伊犁地勢險要,俄人堅甲利兵,戰未必能操勝券;且伊犁乃中國領土,開戰後俄人無損,受害者實為中國,何況俄人對中國覬覦已久,此次不過借伊犁以啟釁端,開戰正合其意。中國大難初平,瘡痍未復,不宜再啟戰事。故戰不可取。言守者,謂伊犁乃邊隅之地,不如棄之,以專守內地。持此論者不知伊犁乃新疆一大炮台,若棄伊犁則棄新疆;新疆一棄,西部失去屏障,故守亦不可取。當此之時,隻可與俄國言和,修改條約,能允者允之,不允者堅決不允,領土及邊界事決不遷就,其餘不妨略作通融。至於崇厚,可以嚴懲,但以不殺為好。
曾紀澤這個處理伊犁一案的方略,得到朝野的一致擁護,慈禧本人也同意。既然按照曾紀澤的穩健方案來辦事,過於強硬的張之洞便不宜破格提拔。慈禧又為循例晉級找到一層理由。於是,張之洞便由從五品升為正五品,官職則升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僅升一級,張之洞雖然感到失望,但畢竟官位提升了,也是好事。尤其令他欣慰的是,朝廷沒有接受崇厚所簽署的喪權賣國條約,將崇厚拘捕,定為斬監候,並改派曾紀澤為全權特使與俄國繼續談判。張之洞認為朝廷還是接受了他處理此案的大計方針,這足以值得快慰。相對於國家主權來說,沒有破格超擢,畢竟還是小事。他仍然以極大的興趣密切關注著事態的進展,凡關於此案的一些新想法,他總是不斷地繕折遞上去,供太後參考,以盡自己對國家應盡的職責。
這一天,他在書房閱讀邸抄,得知曾紀澤已抵達俄國,正在與駐俄國的英國大使德佛楞及法國大使商西接觸,探詢英、法兩國對伊犁一案的看法。張之洞對曾紀澤辦事的穩重很滿意。這時,王夫人進來說:“尊經書院的學子楊銳來看你了。”
“楊銳來了?”張之洞放下手中的邸報,驚喜地說,“快叫他進來!”
“學生已經進來了。”
說話間從王夫人身後走出一個二十歲出頭、五官清秀的青年,他就是楊銳。“香師,三年多沒有見到您了,這幾年來都好嗎?”
“好,好!”張之洞一邊回答,一邊指了指身邊的椅子說,“坐,坐下說話。”
楊銳在張之洞的對麵坐下來,張之洞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笑著說:“三年不見,你長大許多了,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了。”
說得楊銳不好意思起來,咧開嘴笑著。王夫人親自端一碟蓋碗茶上來,對楊銳說:“這還是那年在成都,你陪著老師在黃瓦街買的青花茶杯,用了幾年,還跟新的一樣。”
師母這般親熱,這般慈祥,使楊銳備感溫暖。他起身接過茶碗,如同小孩在長輩麵前表功似的說:“黃瓦街是滿城。我那年對香師說,滿城裏賣的瓷器是宮廷用瓷的餘貨,看來我這話沒說錯吧!”
“三年為期太早了。”張之洞笑著插話。“五十年後還這樣光亮如新,我就相信你的話了。”
“五十年?”王夫人望著丈夫說,“五十年後你要他跟誰去論辯?”
張之洞哈哈大笑起來,說:“跟我的女兒呀,跟我的準兒去論辯呀!”
準兒是王夫人生的,張之洞很是疼愛,視若掌上之珠。見丈夫這樣時刻把女兒放在心頭,王夫人心裏很是欣慰。她略作嬌嗔地瞪了丈夫一眼後對楊銳說:“你看,老師見了你有多高興!”
眼看著老師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心緒,楊銳如同沐浴著春風的溫情,他笑著說:“那時學生還是要跟香師麵論,硬要香師當麵承認這是真正的宮廷備選品。”
“好,好,到那時若還這樣,我又沒死的話,再承認不晚。”張之洞笑得更起勁了。
楊銳端詳著老師怡然自得的神態,心裏想:香濤師與在四川時沒有多大的變化,隻是顯得瘦了點,兩鬢增添了幾根白髮。他將隨身所帶的一個小布包送過去,說:“我知道您從不受人禮物,但這不是禮物。當年您要我們在書齋後麵種楠竹,這幾年來,楠竹長得很茂盛,春天還有竹筍可挖。知道我要到北京來,書院的
幾個同窗說,帶點幹竹筍給香師嚐嚐吧,京城沒有筍子吃。”
“好,好,我收下。”張之洞很高興地接過小布包,隨後放在書案上,說:“當年我要你們在書院裏種點竹子,是想以竹之氣節風骨激勵大家,想不到今天還可以在京師吃到尊經書院的竹筍。”
說罷又歡暢地笑起來。
然而,現實並沒有這個富於幻想的從五品小京官所設想的那麽美妙。
首先,是恭親王奕沂和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多次向慈禧鄭重指出,作為與俄國談判的特使,崇厚是不能殺的,殺崇厚無異於侮辱俄國。俄國是侵略成性的軍事強國,與之開戰,中國必定損失更大。用武力收復伊犁之議,貌似愛國,實乃誤國。這是不負責任的輕舉妄動。自古以來清議皆誤國,今日張之洞、張佩綸等人正是這樣的人。
接著,各方推舉認同的崇厚替代者駐英法公使曾紀澤從倫敦上疏,說籌辦伊犁一案不外三種方式:戰、守、和。曾紀澤詳細分析敵我雙方形勢:伊犁地勢險要,俄人堅甲利兵,戰未必能操勝券;且伊犁乃中國領土,開戰後俄人無損,受害者實為中國,何況俄人對中國覬覦已久,此次不過借伊犁以啟釁端,開戰正合其意。中國大難初平,瘡痍未復,不宜再啟戰事。故戰不可取。言守者,謂伊犁乃邊隅之地,不如棄之,以專守內地。持此論者不知伊犁乃新疆一大炮台,若棄伊犁則棄新疆;新疆一棄,西部失去屏障,故守亦不可取。當此之時,隻可與俄國言和,修改條約,能允者允之,不允者堅決不允,領土及邊界事決不遷就,其餘不妨略作通融。至於崇厚,可以嚴懲,但以不殺為好。
曾紀澤這個處理伊犁一案的方略,得到朝野的一致擁護,慈禧本人也同意。既然按照曾紀澤的穩健方案來辦事,過於強硬的張之洞便不宜破格提拔。慈禧又為循例晉級找到一層理由。於是,張之洞便由從五品升為正五品,官職則升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僅升一級,張之洞雖然感到失望,但畢竟官位提升了,也是好事。尤其令他欣慰的是,朝廷沒有接受崇厚所簽署的喪權賣國條約,將崇厚拘捕,定為斬監候,並改派曾紀澤為全權特使與俄國繼續談判。張之洞認為朝廷還是接受了他處理此案的大計方針,這足以值得快慰。相對於國家主權來說,沒有破格超擢,畢竟還是小事。他仍然以極大的興趣密切關注著事態的進展,凡關於此案的一些新想法,他總是不斷地繕折遞上去,供太後參考,以盡自己對國家應盡的職責。
這一天,他在書房閱讀邸抄,得知曾紀澤已抵達俄國,正在與駐俄國的英國大使德佛楞及法國大使商西接觸,探詢英、法兩國對伊犁一案的看法。張之洞對曾紀澤辦事的穩重很滿意。這時,王夫人進來說:“尊經書院的學子楊銳來看你了。”
“楊銳來了?”張之洞放下手中的邸報,驚喜地說,“快叫他進來!”
“學生已經進來了。”
說話間從王夫人身後走出一個二十歲出頭、五官清秀的青年,他就是楊銳。“香師,三年多沒有見到您了,這幾年來都好嗎?”
“好,好!”張之洞一邊回答,一邊指了指身邊的椅子說,“坐,坐下說話。”
楊銳在張之洞的對麵坐下來,張之洞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笑著說:“三年不見,你長大許多了,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了。”
說得楊銳不好意思起來,咧開嘴笑著。王夫人親自端一碟蓋碗茶上來,對楊銳說:“這還是那年在成都,你陪著老師在黃瓦街買的青花茶杯,用了幾年,還跟新的一樣。”
師母這般親熱,這般慈祥,使楊銳備感溫暖。他起身接過茶碗,如同小孩在長輩麵前表功似的說:“黃瓦街是滿城。我那年對香師說,滿城裏賣的瓷器是宮廷用瓷的餘貨,看來我這話沒說錯吧!”
“三年為期太早了。”張之洞笑著插話。“五十年後還這樣光亮如新,我就相信你的話了。”
“五十年?”王夫人望著丈夫說,“五十年後你要他跟誰去論辯?”
張之洞哈哈大笑起來,說:“跟我的女兒呀,跟我的準兒去論辯呀!”
準兒是王夫人生的,張之洞很是疼愛,視若掌上之珠。見丈夫這樣時刻把女兒放在心頭,王夫人心裏很是欣慰。她略作嬌嗔地瞪了丈夫一眼後對楊銳說:“你看,老師見了你有多高興!”
眼看著老師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心緒,楊銳如同沐浴著春風的溫情,他笑著說:“那時學生還是要跟香師麵論,硬要香師當麵承認這是真正的宮廷備選品。”
“好,好,到那時若還這樣,我又沒死的話,再承認不晚。”張之洞笑得更起勁了。
楊銳端詳著老師怡然自得的神態,心裏想:香濤師與在四川時沒有多大的變化,隻是顯得瘦了點,兩鬢增添了幾根白髮。他將隨身所帶的一個小布包送過去,說:“我知道您從不受人禮物,但這不是禮物。當年您要我們在書齋後麵種楠竹,這幾年來,楠竹長得很茂盛,春天還有竹筍可挖。知道我要到北京來,書院的
幾個同窗說,帶點幹竹筍給香師嚐嚐吧,京城沒有筍子吃。”
“好,好,我收下。”張之洞很高興地接過小布包,隨後放在書案上,說:“當年我要你們在書院裏種點竹子,是想以竹之氣節風骨激勵大家,想不到今天還可以在京師吃到尊經書院的竹筍。”
說罷又歡暢地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