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學者經過考證,指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係,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青詞宰相”李春芳。而吳承恩隻作有《西湖記》,將吳承恩認定為《西遊記》的作者,實是因為《西湖記》與《西遊記》一字之差,以訛傳訛造成的。他們指出,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遊記》卷首刻有“華陽洞天主人校”字樣,而李春芳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號“華陽洞主人”,這是證據之一。另外,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蹟,今喜明君降寶堂。”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有“李春芳老人留跡”之意。因此,李春芳才是《西遊記》的真實作者。
最近,又有學者對上述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們指出,在今本《西遊記》回目中,不少處出現諸如“黃婆”、“丹頭”、“心主”、“元神”、“木母”、“水火”、“奼女”、“嬰兒”、“意馬”、“真性”、“本心”、“道心”、“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等詞彙。據統計,在二百句回目詩句中,顯現此類思路者竟占六七十句之多,不可謂不突出,而這些詞彙均是道教內丹學的專用術語。在今本《西遊記》麵世的嘉靖、萬曆年間,此種內丹學屬於當時道教的北支全真教。因此,《西遊記》作者必然與全真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可能是李春芳。根據對“華陽洞天主人”的進一步考證,《西遊記》的最終定稿人應該是嘉靖、萬曆年間的茅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閻希言師徒。
西遊記的作者到底是誰?這個謎就好像它的故事一樣撲朔迷離,亦真亦幻。但是不管學者們如何爭論,不可否認的是,在廣大人民的心目中,《西遊記》和吳承恩這三個字早已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氣度恢弘和知識浩繁的《西遊記》,不可能隻是某一人靈光一現得來的,它肯定是一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而吳承恩三個字正是這種結晶的象徵。
落戶哪方孫悟空籍貫之謎
手拿金箍棒,騰雲駕霧,疾惡如仇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大眾明星。近年來,為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不少地方都爭著註冊為孫悟空的故鄉。孫悟空的戶口到底該落在什麽地方呢?學者們對此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談到孫悟空的籍貫,就必然涉及到他的形象來源。有學者認為,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神話中風神和母猴所生的神猴,後來成為羅摩王子的得力幫手。因此,孫悟空的家鄉定是印度無疑。另一派學者認為,孫悟空是來源於中國古代神話裏的水怪“無支祁”,無支祁的形象可以在《山海經》、《淮南子》、《吳越春秋》、《拾遺記》、《金剛經》等古書裏找到。《太平寰宇記》卷十六稱:“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獲淮渦水神,名曰無支祁……形若獼猴,縮鼻高額,青驅白首,金目雪牙,頭伸百尺,力踰九象……”與翻江倒海、無拘無束的孫悟空十分相似。另有學者認為,孫悟空是中國固有神話與印度佛教相融合的產物。無論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是“本土說”,還是“混血說”,大家都認為孫悟空的籍貫應該在中國。當然,孫悟空的形象在中國人心中紮下了根,有關其籍貫的爭論也集中在中國大陸,印度國籍說基本上被否定了。
孫悟空到底是中國的哪省哪地人呢?一種說法是,孫悟空是江蘇連雲港人。由於孫悟空經過吳承恩的再創作而童叟皆知,因此最初學界猜測,孫悟空是作者吳承恩的老鄉,即江蘇連雲港人。且連雲港有花果山水簾洞,與《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很相似。這一說法長期以來居於主導地位,大家對之深信不疑。但這一說法畢竟猜測成分多些,證據不足。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先後發現了南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和《西遊記平話》殘本,以及元末明初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在這些吳承恩出生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作品中,孫悟空的形象同樣活靈活現地存在著。於是,學術界關於孫悟空是“連雲港人”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種說法是,孫悟空是甘肅人。甘肅是中國的西北重鎮,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古代中國與外界聯繫的交通要道。敦煌、武威、張掖、酒泉在當時被稱為“安西四郡”,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就沿著當時的絲綢之路,沿途經過了甘肅的山山水水。近年來,在甘肅省石窟中的壁畫中,發現了《唐僧取經圖》。圖片顯示,唐僧西去取經,緊隨唐僧的是個尖嘴猴腮的胡人,叫“石磐陀”。有人以此推定,這猴形人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換句話說,孫大聖是甘肅某地胡人。胡人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對於西北少數民族的統稱,經過長期的摩擦和融合,他們與漢民族已經融為一體,但是少數民族能歌善舞、自由奔放、蔑視權貴的特點依然不改,並且對固有的漢文化影響很大。甘肅發現的《唐僧取經圖》中的胡人即是如此。將此胡人視為孫悟空的原型,確實很有見地,很有想像力。甘肅人以壁畫為證,認為孫悟空是甘肅人,確實有一定道理。
最近,又有學者對上述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們指出,在今本《西遊記》回目中,不少處出現諸如“黃婆”、“丹頭”、“心主”、“元神”、“木母”、“水火”、“奼女”、“嬰兒”、“意馬”、“真性”、“本心”、“道心”、“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等詞彙。據統計,在二百句回目詩句中,顯現此類思路者竟占六七十句之多,不可謂不突出,而這些詞彙均是道教內丹學的專用術語。在今本《西遊記》麵世的嘉靖、萬曆年間,此種內丹學屬於當時道教的北支全真教。因此,《西遊記》作者必然與全真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可能是李春芳。根據對“華陽洞天主人”的進一步考證,《西遊記》的最終定稿人應該是嘉靖、萬曆年間的茅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閻希言師徒。
西遊記的作者到底是誰?這個謎就好像它的故事一樣撲朔迷離,亦真亦幻。但是不管學者們如何爭論,不可否認的是,在廣大人民的心目中,《西遊記》和吳承恩這三個字早已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氣度恢弘和知識浩繁的《西遊記》,不可能隻是某一人靈光一現得來的,它肯定是一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智慧結晶,而吳承恩三個字正是這種結晶的象徵。
落戶哪方孫悟空籍貫之謎
手拿金箍棒,騰雲駕霧,疾惡如仇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大眾明星。近年來,為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不少地方都爭著註冊為孫悟空的故鄉。孫悟空的戶口到底該落在什麽地方呢?學者們對此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談到孫悟空的籍貫,就必然涉及到他的形象來源。有學者認為,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神話中風神和母猴所生的神猴,後來成為羅摩王子的得力幫手。因此,孫悟空的家鄉定是印度無疑。另一派學者認為,孫悟空是來源於中國古代神話裏的水怪“無支祁”,無支祁的形象可以在《山海經》、《淮南子》、《吳越春秋》、《拾遺記》、《金剛經》等古書裏找到。《太平寰宇記》卷十六稱:“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獲淮渦水神,名曰無支祁……形若獼猴,縮鼻高額,青驅白首,金目雪牙,頭伸百尺,力踰九象……”與翻江倒海、無拘無束的孫悟空十分相似。另有學者認為,孫悟空是中國固有神話與印度佛教相融合的產物。無論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是“本土說”,還是“混血說”,大家都認為孫悟空的籍貫應該在中國。當然,孫悟空的形象在中國人心中紮下了根,有關其籍貫的爭論也集中在中國大陸,印度國籍說基本上被否定了。
孫悟空到底是中國的哪省哪地人呢?一種說法是,孫悟空是江蘇連雲港人。由於孫悟空經過吳承恩的再創作而童叟皆知,因此最初學界猜測,孫悟空是作者吳承恩的老鄉,即江蘇連雲港人。且連雲港有花果山水簾洞,與《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很相似。這一說法長期以來居於主導地位,大家對之深信不疑。但這一說法畢竟猜測成分多些,證據不足。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先後發現了南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和《西遊記平話》殘本,以及元末明初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在這些吳承恩出生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作品中,孫悟空的形象同樣活靈活現地存在著。於是,學術界關於孫悟空是“連雲港人”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種說法是,孫悟空是甘肅人。甘肅是中國的西北重鎮,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古代中國與外界聯繫的交通要道。敦煌、武威、張掖、酒泉在當時被稱為“安西四郡”,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就沿著當時的絲綢之路,沿途經過了甘肅的山山水水。近年來,在甘肅省石窟中的壁畫中,發現了《唐僧取經圖》。圖片顯示,唐僧西去取經,緊隨唐僧的是個尖嘴猴腮的胡人,叫“石磐陀”。有人以此推定,這猴形人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換句話說,孫大聖是甘肅某地胡人。胡人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對於西北少數民族的統稱,經過長期的摩擦和融合,他們與漢民族已經融為一體,但是少數民族能歌善舞、自由奔放、蔑視權貴的特點依然不改,並且對固有的漢文化影響很大。甘肅發現的《唐僧取經圖》中的胡人即是如此。將此胡人視為孫悟空的原型,確實很有見地,很有想像力。甘肅人以壁畫為證,認為孫悟空是甘肅人,確實有一定道理。